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范昕建

月刊

1004-4663

wssyglgj@sina.com

028-86126443,86110812,86138809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下汪家拐街19号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Journal Chinese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卫生厅主办的综合性卫生事业管理期刊。办刊宗旨为:努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报道各地卫生改革的新经验,推动我国卫生管理工作的发展。本刊内容广博精深、通俗易懂,融学术性、指导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是卫生管理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中医药医保支持政策评价

    张译心田侃喻小勇贾宇衡...
    51-5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各省中医药医保支持政策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政策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方法:构建PMC指数模型,比较全国16 个代表性地区出台中医医保支持相关政策文件.结果:样本地区中医药医保支持政策PMC指数得分均值为6.85,离散系数为0.14;政策整体一级指标中,政策性质、政策内容、政策视角等得分较高,政策时效、发布机构、政策指向等得分较低.结论:建议从加强省域政策资源协同、注重政策效力阶段化、兼顾政策过程中多元角色、优化政策激励和考核措施、重视产业发展和保障水平等方面提升政策综合效能和整体水平.

    中医药医保支持政策PMC指数模型

    "强基层"效果态势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基于2010年~2021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分析

    梁金刚
    57-5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新医改以来"强基层"政策效果态势,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法:根据2010~2021 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选取诊疗人次、收支结余状况、人员状况、机构状况四个指标,按照时间序列采取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强基层"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诊疗人次绝对量呈"N"型波动,相对占比下降趋势明显;收支规模增大,但收支结余率保持低位;执业(助理)医师总量增长,但农村卫生人员流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量呈不断上涨趋势,但村卫生数量呈下降趋势.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效受限的瓶颈主要归因于工作力量不充实、激励机制不健全、技术手段不充分、协同机制不顺畅.建议创新服务、完善功能,筑牢医疗卫生服务"网底";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药品、检验检查设备等资源供给;充分发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嵌入使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激励机制.

    "强基层"效果态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基于三阶段DEA-Malmquist和RSR法的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率综合分析

    杜逸芳刘蒙朱艳霞刘学谦...
    59-6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2011~2020 年全国31 个省(区、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面上数据为基础,评价近10 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效率,分析其变化趋势,以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效率.方法:为减少环境因素和干扰项因素的影响,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20 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效率进行静态分析,以秩和比法进行排序和分档,采用Malmquist指数对2011~2020 年的数据进行动态分析.结果: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得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率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为0.665、0.801、0.838,Malmquist指数测算得出2011~2020 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效率为 0.837~1.153.RSR法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效率分为四档,其中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结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的服务效率不高,且存在地区性差异,而技术进步是限制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应制定科学的基层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缩小地区性差异,通过提高医疗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率三阶段DEA-MalmquistRSR

    基于政策工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药品保障政策文本分析

    兰小梦蒋瀚鸿聂曼玲张引颖...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探索现有政策特点及潜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政策优化建议.方法:检索2003 年以来全国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新冠疫情下药品保障相关的政策文件,构建"政策工具—互动主体—政策落点"三维政策分析框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 17 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药品保障相关政策文件,政策工具维度中,供给型政策工具占比最多,为 40.32%;需求型政策工具占比最少,为24.19%.互动主体维度中,政府出现频次最高,占48.84%;与患者相关的政策条目最少,占13.95%.政策落点维度中,研发生产和储备运输相关的政策较多,分别占30.00%和28.57%;而合理使用和筹资支付相关的政策相对较少,仅占21.43%和20.00%.结论:有效利用需求型政策工具,通过市场激励机制促进医药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加强对药品价格和市场需求的动态监测;加强各互动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加强对药品合理使用的监管和宣传教育,构建更加完善的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机制政策工具文本量化分析

    智能化视域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应急资源保障机制研究

    许钧李筱王修来张玉韬...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探索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智能化医疗应急资源保障机制,为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智能技术发展为契机,归纳总结智能化医疗应急资源保障的特点,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动态发展层和资源保障的智能运作层为框架,结合智能化的四个层面构建智能化医疗应急资源保障机制.并提出一种考虑跨层次影响的综合重要度计算方法,识别影响机制运行的关键因素.结果:提取到排名前三的影响因素为医疗应急资源匹配性、应急决策有效性和应急反应时间.综合各层次的影响因素,得出重要程度依次为管理智能、决策智能、医疗智能、监测智能.结论:智能化医疗应急保障机制的运行受各智能化层次的影响,甄别关键影响因素,使得管理、决策、医疗和监测智能化协同运作,保证机制的高效运行,进而提升医疗应急资源保障的能力和效率,为公共卫生安全提供坚实的支撑.

    智能化医疗应急资源保障机制影响因素分析

    DRG改革对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的影响——基于间断时间序列分析

    吴琼张自严冯丹胡正东...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DRG改革对中医医院医疗服务的影响,为推广DRG支付改革在中医医疗机构的广泛应用,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方法:收集2022 年8 月~2023 年12 月湖南省长沙市某省级三甲中医医院病案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指标,采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评估DRG实施前后次均费用、中药费占比、中医诊疗费占比、中医疗法使用率、中草药使用率、非手术治疗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并评估年龄亚组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DRG实施后次均住院费用呈下降趋势(P<0.05),中药费占比、中医诊疗费占比回升(P<0.05),中医疗法使用率、中草药使用率等指标趋势向好.按年龄亚组分析与整体保持一致,且"一老一小"人群中医药服务提升效果更好.结论:DRG支付有利于控制中医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各地应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中医DRG支付改革.在中医医疗机构系数设置时,予以适度倾斜.推行中医优势病种疗效价值付费,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并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差异化的健康管理策略.

    DRG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间断时间序列分析

    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非法行医犯罪刑事治理机制优化研究——以近五年江苏省刑事审判数据分析为基础

    夏雨鑫顾加栋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近五年江苏省非法行医犯罪刑事判决为基础,分析非法行医犯罪主客观特征,探究犯罪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非法行医犯罪与医疗服务可及性不足相关;部分非法行医行为有历史原因,行政治理有待优化;该省非法行医刑事司法贯彻了轻刑化政策,认罪悔罪较为普遍;非法行医刑事司法起到了防范公众健康安全风险的效果,实现了应有的治理功能.研究认为:应当进一步规范非法行医审判的定罪量刑,优化行刑衔接,提升刑事司法的非法行医犯罪预防效果;优化行政执法,以行政治理助力非法行医犯罪预防;重视公众参与,推进非法行医犯罪社会共治;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强化非法行医犯罪源头治理.

    治理现代化非法行医罪刑事治理

    多维邻近性对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慢性病防治教育利用的影响研究

    刘沼悦刘俊萍刘欣儒王楠...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多维邻近性对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慢性病防治教育利用的影响,为提高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慢性病防治教育利用率,提升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7 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A卷监测数据中的9272 名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资料,运用χ2 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慢性病防治教育利用率为38.35%,中部、西部地区慢性病防治教育利用率高于东部和东北地区,糖尿病与高血压和糖尿病共患病患者慢性病防治教育利用率高于高血压患者.逻辑回归结果显示,地理邻近性程度高(居住地到最近医疗服务机构时间在15 分钟以内)(OR=1.131,95%CI:1.006~1.271)、组织邻近性程度高(在流入地参加组织或社会活动)(OR=1.883,95%CI:1.711~2.072)、非正式制度邻近性程度高(流入地与户籍地属于同一方言区)(OR=1.225,95%CI:1.093~1.373)和社会邻近性程度高(在流入地参与社会保障与保险和建立健康档案)(OR=1.186,95%CI:1.059~1.328;OR=4.181,95%CI:3.794~4.607)的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利用慢性病防治教育可能性更高.结论: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慢性病防治教育利用率较低且不同地区、不同慢病类型间差异较大.地理邻近性、组织邻近性、非正式制度邻近性与社会邻近性对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慢性病防治教育利用均具有显著正向性影响.应关注户籍地与迁入地的差异性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针对多角度问题采取多维举措,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多维邻近性流动人口慢性病防治教育

    基于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的西部流动人口营养健康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锁忠花宋沙莎郎颖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西部流动人口的营养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该地区针对流动人口的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基于实证的参考信息.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 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中记录的45 129 名西部流动人口,χ2 检验用于描述不同特征流动人口营养健康教育的具备情况比较,二元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模型进行分析营养具备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西部流动人口营养健康教育接受率为 53.13%,宣传资料和宣传栏仍是其接受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样本点类型、就业身份、流动范围、流动时长、流动原因、医疗保险类型、居民健康档案等特征的西部流动人口接受营养健康教育方面有P<0.05 水平的显著性差异.决策树模型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均表明,流动范围、是否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内容的种类和方式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针对边缘流动群体应适当倾斜健康教育资源,多元多途径提高营养健康素养教育和其他类型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助力流动群体健康素养的提升.

    西部地区流动人口营养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决策树模型

    联邦学习框架下中医药数据要素传承创新策略研究

    陆承双楼步青曾宇平王国...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数字化转型期,如何应对中医药数据要素传承创新过程中面临的诸如数据有效利用、数据整合、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挑战.方法:研究联邦学习技术的潜力,通过其分布式合作机制,允许各参与方在保持数据本地存储的同时共享模型更新,以此来解决数据稀缺、数据孤岛现象和隐私泄露等问题.结果:联邦学习的应用有助于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基础上促进中医药的数据融合与科技创新.同时,探析了在加速中医药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方面的优势和可行性.结论:联邦学习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结合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激发中医药数据要素的有效利用,促进中医药数据要素的流通,实现数据驱动的科技进步,构建出更加开放和共享的中医药研究与应用生态.

    中医药数据要素联邦学习传承创新数据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