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统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统计
中国卫生统计

陈育德

双月刊

1002-3674

zgwstj@126.com

024-23256666-5170

110001

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92号

中国卫生统计/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Statis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4年9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原中国卫生统计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主办的全国性卫生统计专业学术性双月刊,是国内卫生统计专业的唯一学术性期刊和中国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的任务是及时报道我国卫生统计学科的科研成果和卫生统计工作改革与卫生事业发展的信息。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卫生机构的卫生统计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高等医学院校卫生统计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陶蓓付亚琼贾小溪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 2017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接收的 1158 名就诊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与医院综合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schwarzer,GSE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分,建立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影响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医学应对方式对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 1200 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 1158 份,回收有效率 96.50%,患者焦虑、抑郁率分别为 14.94%、13.99%;检验与参数估计结果显示,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医学应对方式至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的路径P值均<0.05,修正后的路径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修正后的SEM 模型M2 拟合系数均良好;效应关系分析显示,总效应最大的变量为医学应对方式,其次为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自我感受负担的总效应最低.结论 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医学应对方式均可影响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临床可通过针对性预防措施改善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增强社会支持、提高自我效能感并降低自我感受负担,以此减轻患者焦虑、抑郁.

    心血管内科结构方程模型门诊影响因素

    急诊科护士工作-家庭冲突对组织承诺的影响——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中介作用

    宋金兰张佳丽龚言红伍娅菲...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我国急诊科护士工作-家庭冲突对组织承诺的影响机制,为医院管理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 年 7 月至 8 月,对我国急诊科护士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工作-家庭冲突、组织承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结果 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家庭冲突、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组织承诺的重要影响因素.工作-家庭冲突对组织承诺存在直接效应(β=-0.229,P<0.001),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在工作-家庭冲突和组织承诺之间的中介效应(β=-0.205,P<0.001)占总效应(β=-0.428,P<0.001)的 47.9%.结论 医院管理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家庭冲突水平,并增加其积极情感,减少其消极情感,从而提升其组织承诺水平.

    急诊科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组织承诺积极情感消极情感

    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张雪燕马晓天侯子茜王娜...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以2020 年1 月1 日至2021 年4 月30 日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胸外科就诊的181 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BMI、术中失血量、手术方式是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 24.0 kg/m2≤BMI≤27.9 kg/m2(OR=0.32,P=0.006)和BMI>27.9 kg/m2(OR=0.27,P=0.025)为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术前白细胞多(OR=1.21,P= 0.037)、术中失血量≥20ml(OR=2.56,P=0.045)、肺叶切除手术方式(OR=2.66,P=0.022)为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 0.754,模型预测效能良好.结论 BMI、术前白细胞、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方式是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以此建立的肺部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肺癌肺部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

    大学生家庭资源对智能手机成瘾影响的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徐楚楚胡梦岩张淑芳黄海...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离体验和内化问题是否在家庭资源与手机成瘾间存在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家庭资源量表、分离体验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和手机成瘾问卷对湖北省四所高校 1053 名在校大学生生进行调查.结果 家庭资源、分离体验、内化问题与手机成瘾四个因素之间两两相关;家庭资源对手机成瘾的直接效应显著.分离体验和内化问题均在家庭资源和手机成瘾之间有中介作用.大学生家庭资源可以通过分离体验和内化问题的链式中介效应预测其手机成瘾.结论 家庭资源一方面直接影响手机成瘾,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分离体验和内化问题的链式中介效应影响手机成瘾.

    手机成瘾分离体验内化问题家庭资源

    老年患者胃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

    谢艳超韩国达魏志江成驰...
    110-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胃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发生水平及相关高危因素,为SSI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沧州市中心医院 1 704 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SSI包括手术切口、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对手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704 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SSI发生率为 11.5%(196 例).按手术类型分层后,胆囊切除术、结肠、胃、直肠、小肠手术发生SSI的老年患者中术中输血、手术时间长及手术切口Ⅲ/Ⅳ类的患者比例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常见胃肠手术患者SSI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是手术切口Ⅲ/Ⅳ类、术中输血、类固醇类药物、抗糖尿病药物、急诊手术、ASA 分级≥三级及年龄(P<0.001).结论 胃肠手术老年患者SSI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影响因素较多.预防SSI发生应针对 5 种以上手术主要危险因素进行重点干预.

    老年患者胃肠手术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烟台市成年男性居民吸烟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林杨陈琦李佳琏刘文昊...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烟台市成年居民 2017 年、2021 年吸烟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以及相关机构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于 2017 年、2021 年对在芝罘区居住 6 个月及以上,且年龄大于或等于 18 岁的男性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问卷调查、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21 年各年龄段吸烟率较 2017年均有所下降,标化后整体吸烟率由2017 年的37.89%降低为2021 年的30.80%(χ2=12.669,P<0.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文化水平、吸烟致病风险认知、职业、饮酒情况、早餐食用情况为吸烟的独立影响因素.学历越低,吸烟率越高,以本科及以上学历为参考,小学及以下(OR=2.161,95%CI=1.077~4.335)和初中大专(OR=1.795,95%CI=1.132~2.848)吸烟率更高;饮酒频率越高,吸烟的概率越高(OR=1.196,95%CI=1.047~1.367);过量饮酒频率越高,吸烟的概率越高(OR=1.445,95%CI=1.184~1.764);吸烟致病风险认知越高,吸烟概率越低(OR=0.877,95%CI=0.806~0.954);职业方面,以当前未就业者/专业技术人员为参考,商业/服务业人员吸烟概率较大(OR=1.761,95%CI=1.241~2.499);每周早餐次数越多,吸烟概率越低(OR=0.660,95%CI=0.541~0.805).结论 烟台市居民控烟效果整体较好,但部分人群吸烟率仍然很高,要针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的控烟措施.

    吸烟影响因素变化趋势烟草控制健康教育

    某院超长住院日病例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萌萌
    117-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某三甲医院住院时间超过 30 天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为控制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沈阳市某三甲医院2020 年出院病案,对住院30 天以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影响因素.结果 超长住院日病例共计 4710 例,平均年龄 40 岁,平均住院 63.1 天,男性多于女性,出院科室主要分布在康复医学科、新生儿科、普通外科和肿瘤科等,前四顺位疾病分别是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肿瘤、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和神经系统疾病;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住院次数、入院途径、转科、手术、伴随并发症等是其影响因素.结论 超长住院病例对平均住院日产生较大影响,对超长住院病例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对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有重要意义.

    超长住院分布特征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的影响因素研究

    杜建青汪立吴忠隐李荣华...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2022 年 1 月 198 例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根据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是否改善分为改善组、非改善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情况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或剥脱术、大隐静脉曲张CEAP分级C5~C6、股浅静脉重度返流、股静脉重度返流、腘静脉重度返流、术后大隐静脉曲张VCSS评分均与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情况独立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方程:Logit(P)=-28.514+2.031×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或剥脱术+2.104×大隐静脉曲张CEAP分级C5+3.199×大隐静脉曲张CEAP分级C6+3.751×股浅静脉重度返流+2.957×股静脉重度返流+3.031×腘静脉重度返流+2.190×大隐静脉曲张术后VCSS评分,该模型的AUC为 0.926(95%CI:0.880~0.958),最佳截断值 4.23,敏感度为 84.31%,特异度为 87.50%(P<0.05).结论 手术方式、CEAP分级、术前股腘深静脉返流程度、术后VCSS评分与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情况有关,临床可据此对患者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情况进行预测,从而指导手术的精准干预,减少不必要的创伤.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股腘深静脉返流术后返流改善影响因素

    非计划性再次手术骨科患者家属应激压力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金密密董佩泓王琼玏张春梅...
    124-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骨科非计划性再次手术患者家属应激压力水平的现状,并分析疾病不确定感、健康商数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温州市 3 所三甲医院 226 名骨科非计划性再次手术患者的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非计划性 2 次手术患者家属应激评估量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健康商数问卷量表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骨科非计划性再次手术患者家属应激压力的相关因素.结果 226名非计划性 2 次手术患者家属应激评估量表总平均分为(72.84±8.75)分,各维度条目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病情危重程度、手术焦虑、转运过程、环境改变、护理模式改变、费用增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家属性别、与患者关系、患者家属文化程度、有无共同照顾者、患者年龄、患者住院时间、不可预测性、精神状态均是骨科非计划性再次手术患者家属应激压力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骨科非计划性再次手术患者家属应激压力水平较高,其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在骨科患者再次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应提前评估患者家属应激压力水平,以期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缓解应激压力.

    骨科非计划性再次手术患者家属应激压力疾病不确定感健康商数

    医保DRG支付下的某三甲医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吴学智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攀枝花市实施医保DRG支付后某三甲医院近三年的医疗服务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展示医保付费改革效果,为医院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提供数据支持与决策依据.方法 对某三甲医院 2018-2020 年DRG相关的总权重、DRG组数、病例组合指数、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低风险组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回顾比较分析,采用综合指数法从医疗服务能力、服务效率、质量安全三个维度综合评价近三年来医院医疗服务绩效.结果 医院近三年医疗服务绩效综合指数依次为 2.52、2.95、3.79,逐年提高.近三年医院治疗病例的平均技术难度水平(CMI)依次为 1.17、1.25、1.33,收治疑难重症的病人(RW≥2)比例依次为 7.80%、9.58%、12.09%,均逐年提升.主要MDC集中在MDCR、MDCB、MDCG、MDCF、MDCE、MDCL、MDCI等七个组,七个主要MDC组近三年累计构成比分别为 76.54%、80.40%、79.26%.结论 采用综合指数法基于DRG的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结果较为科学、客观、准确,符合实际情况,可以推广应用.医保DRG支付的实施有利于维护医、患、保各方利益,最终实现三方共赢.

    DRG医保支付综合指数法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