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寿楠海

月刊

1009-9905

puwai@sdu.edu.cn,puwaijinzhan@126.com

0531-82169203

250012

济南市文化西路107号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urrent Advances in General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卫生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被确定为外科学类,肿瘤学类,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以从事普通外科的临床工作者、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普通外科领域内最新学术动态和进展、临床实践经验和原创性科研成果,以及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克罗恩病诊疗进展

    庄卓男李元新
    841-846页

    克罗恩病诊断治疗进展

    青年人群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

    张银凤郑东付丽王婷婷...
    847-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青年人群结直肠息肉患病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该人群的预防、早期筛查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共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电子结肠镜检查且年龄≤40岁的患者443例,其中223例为结直肠息肉组,220例为正常对照组.总结青年人群结直肠息肉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青年人群结直肠息肉影响因素,比较两组在性别、体重、身高、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癌胚抗原(CEA)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检出并行活检的息肉有412枚.青年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大多数患者未表现出临床症状.多数息肉为多发性,其中2~5个息肉的发生率最高,直径以0.6~0.9 cm为主,乙状结肠是最常见的部位,主要形态为扁平型(山田Ⅰ型).病理类型以增生性、管状腺瘤和炎性息肉居多.发生结直肠息肉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身高、体重、BMI、TC、LDL-C、HDL-C、UA、CEA均有相关性(P<0.05).饮酒、CEA是青年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年人群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重视结肠镜的健康体检,特别是青年高危人群.同时加强早期筛查和健康教育.

    青年结直肠息肉临床特征危险因素

    腹腔镜与开腹治疗胆囊癌: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谭文君邢斌瑜朱皓阳俞兆坤...
    852-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对胆囊癌术后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胆囊癌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癌根治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7 d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术前,两组IL-6、IL-8、CRP、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7 d两组IL-6、IL-8、CRP、TNF-α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D3+、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7 d的CD3+、CD4+、CD8+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8%比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可明显改善胆囊癌患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且安全性高.

    腹腔镜手术胆囊癌血清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复发率死亡率

    血清hMAM、HER2、UBE2C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张江华王海峰张克俭贾国洪...
    856-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血清人乳腺珠蛋白(hMAM)、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泛素结合酶2C(UBE2C)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0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是否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40)和非转移组(n=50),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MAM、HER2、UBE2C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Pearson法分析hMAM、HER2、UBE2C与肿瘤标志物血清白蛋白19(CK19)、癌胚抗原(CEA)及三者间相关性.结果:转移组T3+T4期患者及肿瘤直径>3 cm患者占比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水平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与非转移组相比,转移组血清hMAM、HER2、UBE2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CEA、hMAM、HER2、UBE2C水平升高均为影响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MAM、HER2、UBE2C预测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821、0.815、0.819,三者联合的AUC为0.914,显著高于hMAM(Z=2.070,P=0.038)、HER2(Z=2.072,P=0.038)、UBE2C(Z=1.987,P=0.047)单独诊断.hMAM、HER2、UBE2C与肿瘤检测标志物均呈正相关(P<0.05),且三者之间也均互为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hMAM、HER2、UBE2C水平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辅助预测价值,可能作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人乳腺珠蛋白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泛素结合酶E2C乳腺肿瘤腋窝淋巴结转移

    肝胆管结石术后复发的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王斌靳高超管培孔令新...
    861-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临床资料和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胆囊收缩素A(CCK-A)构建肝胆管结石术后复发的预测模型及评价.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的肝胆管结石患者135例,按照2:1的比例分为建模集(n=90)和验证集(n=45).患者术后随访1年,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用校准曲线、一致性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决策曲线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建模集中复发组双侧结石分布、最大结石直径≥10 mm、胆管狭窄、结石数目多发、乳头旁憩室比例及术后7 d血清RBP4水平高于未复发组,术后7 d血清CCK-A水平低于未复发组(P<0.05);最大结石直径≥10 mm、双侧结石分布、胆管狭窄、结石数目多发、乳头旁憩室、术后7 d血清RBP4水平、术后7 d血清CCK-A水平是肝胆管结石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内外部验证显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临床净收益.结论:肝胆管结石手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包括术后7 d血清RBP4、CCK-A、双侧结石分布等,通过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和临床获益度.

    肝胆管结石腹腔镜胆道镜取石术术后复发

    超声引导无水乙醇注射联合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超大体积良性结节的疗效

    王雁孙豪毛译张超...
    867-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注射联合微波消融与单纯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超大体积良性结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超声诊断科进行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的83例甲状腺超大体积(>30 mL)良性结节患者,并按照其治疗方式分为无水乙醇注射联合微波消融组(EA+MWA组,42例)和单纯微波消融组(MWA组,41例),对比两组术中消融时间、消融能量、单位体积的消融能量;术后1、3、6、12个月内的结节体积及缩小率(VRR);症状评分、美容评分、甲状腺功能;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A+MWA组与MWA组总体结节比较,平均消融时间[(244.06±226.53)s比(447.43±197.50)s]、消融能量[(8.15±9.60)kJ比(15.24±7.61)kJ]、单位体积消融能量[(0.17±0.19)kJ/mL比(0.34±0.16)kJ/mL]均显著低于MWA组(P均<0.001).术后1、3、6、12个月,两组体积较术前明显缩小,EA+MWA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VRR显著高于MWA组(P=0.002、P=0.011).术后12个月,两组美容、症状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01).随访期间两组甲状腺功能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甲状腺超大体积(>30 mL)良性结节患者微波消融术前行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可缩短消融时间,降低微波能量,同时还能有效促进甲状腺结节缩小.

    甲状腺结节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无水乙醇

    达芬奇机器人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切除即刻假体乳房重建术的学习曲线研究

    陈阔吕鹏威
    873-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切除即刻假体乳房重建术的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22年9月—2024年2月收治的10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累积和分析法(CUSUM)对达芬奇机器人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切除即刻假体乳房重建术的手术学习时间进行分析,根据学习曲线的临界值,将达芬奇机器人的学习曲线分为不同的阶段,比较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相关数据,分析达芬奇机器人的学习曲线.结果:达芬奇机器人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切除即刻假体乳房重建术平均机器人镜下操作手术时间为132.23 min,学习曲线最佳拟合方程为CUSUM=0.007x3-1.576x2+75.923x+896.172(x为手术例数),拟合优度系数R2=0.918,曲线最高点为第16例.前16例为学习探索组,后87例为稳定掌握组.结论:通过CUSUM分析达芬奇机器人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切除即刻假体乳房重建术的学习曲线可以分为学习探索、稳定掌握2个阶段,达到稳定掌握阶段至少需累积16例手术经验.

    学习曲线机器人手术乳房重建假体累计和分析法

    改良Miccoli术与经腋窝入路全腔镜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比较

    宋传伟刘兆芳刘兆琳
    87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改良Miccoli术与经腋窝入路全腔镜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菏泽市立医院诊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97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Miccoli术组48例与经腋窝入路全腔镜手术组49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VAS评分)、炎症因子、美学效果(VS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淋巴结清除数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经腋窝入路全腔镜手术组,改良Miccoli术组展现出更短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颈部恢复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VAS评分在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VAS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且改良Miccoli术组术后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经腋窝入路全腔镜手术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7 d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均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ɑ)、C反应蛋白(CRP)均升高(P<0.05);且改良Miccoli术组升高降低程度优于经腋窝入路全腔镜手术组(P<0.05).改良Miccoli术组美学效果评价中,厚度得分、血管分布得分、色素沉着得分、柔韧度得分、VSS总分均高于经腋窝入路全腔镜手术组(P<0.05),其美学效果不佳.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经腋窝入路全腔镜手术,改良Miccoli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损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且术后疼痛程度更低,但其美学效果不佳,两者安全性均较好.

    分化型甲状腺癌改良Miccoli术经腋窝入路全腔镜手术疗效

    CT定量测定内脏脂肪对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

    马于祺万浩浩毕心然李想...
    882-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所定义的脂肪定量计算已成为肿瘤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CT测定的内脏脂肪面积(VFA)不仅与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还直接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具体而言,患者的VFA与术后胰瘘、住院时间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呈正相关,而过低的脂肪含量则可能导致术后耐受力下降,增加并发症的风险.此外,分析结果表明,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高VFA影响淋巴结清除的难度,是影响手术安全性和患者长期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综合评估VFA对胃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为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强调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术前VFA的评估,以优化患者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CT脂肪测定内脏脂肪面积胃癌术后并发症预后个性化治疗

    NEDD9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潜在治疗价值

    杨贵淞马红梅陈焕杰薛亦诚...
    887-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CR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神经前体细胞表达下调蛋白9(NEDD9)是一种支架蛋白,参与了细胞黏附、迁移、侵袭和细胞周期等生物学过程.近年来,研究者们关注到在CRC的发生发展中,NEDD9起到了一定作用.尽管NEDD9与CRC之间的研究不断增多,但目前仍缺乏一个系统性的综述.因此,笔者旨在全面回顾NEDD9与CRC相关的研究历史,从NEDD9的分子结构及其在CRC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潜力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CR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

    结直肠癌神经前体细胞表达下调蛋白9上皮-间充质转化侵袭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