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消毒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张文福

月刊

1001-7658

xd948537@126.com

010-66948537

100071

北京丰台东大街20号

中国消毒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家级消毒学理论与应用性刊物。注重科学性、实用性,旨在推广科研成果,交流工作经验,促进技术改革,发展消毒事业。以多种方式介绍国内外有关消毒与灭菌的科研成果、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适合于广大卫生防疫人员和高、中级医护人员阅读,亦可作为从事科研、教学、食品、制药、兽医等工作人员的参考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复合型生物消毒液抗菌活性及其安全性研究

    刘冠严敏杜锡林邵中军...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一种以抗菌肽(AMP)和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型生物消毒液抗菌活性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某复合型生物消毒液抗菌活性及其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 该复合生物消毒液原液对悬液内的指示菌分别作用1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对白念珠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4.0.该复合消毒液对小鼠LD50值>5 000 mg/(kg·bw),属实际无毒级;其原液对家兔完整皮肤和黏膜均无刺激性.结论 该复合型生物消毒液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和生物安全性.

    抗菌肽聚六亚甲基双胍生物消毒液杀菌效果皮肤消毒

    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对大豆异黄酮胶囊理化性状的影响与灭菌效果研究

    李敏龚亚汪忠军曹健...
    165-16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60Co-γ 射线辐照灭菌对大豆异黄酮胶囊的影响及灭菌效果.方法 采用微生物定量培养和理化分析方法,观察60Co-γ 射线灭菌对大豆异黄酮胶囊的影响及灭菌效果.结果 经过10 kGy 60Co-γ 辐照灭菌处理,大豆异黄酮胶囊的外观性状无变化,且崩解时限符合规定,3种主成分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纹图谱确认有14个共有峰,相似度≥0.999,色谱图无明显变化,大豆异黄酮胶囊中微生物明显减少.结论 60Co-γ 辐照灭菌对大豆异黄酮胶囊质量无显著影响,能有效降低大豆异黄酮胶囊微生物含量.

    大豆异黄酮胶囊60Co-γ辐照灭菌灭菌效果

    电子束杀灭新型冠状病毒的效果验证

    杨孝祥钱胜兵刘威龙廖明凤...
    168-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验证电子束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杀灭能力,为其实际消毒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ero细胞培养法制取病毒悬液,应用不同辐照剂量的电子束对染毒滤纸片照射,检测存活病毒滴度和回收液上清液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以核酸检测的结果、细胞病变效应和病毒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评价杀灭效果.结果 在环境温度为-20~20℃条件下,辐照剂量为5 kGy,对染毒纸片上新型冠状病毒杀灭对数值>4.0.-80℃条件下,辐照剂量9 kGy,对染毒纸片上新型冠状病毒杀灭对数值>4.0.结论 温度越低,新型冠状病毒对电子束的耐受剂量越高.

    新型冠状病毒电子束辐照杀灭效果辐照剂量

    器械包压力蒸汽灭菌后重量变化与湿包相关性分析

    白雪玲李保华杜合英金伟端...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4种包装材料器械包在压力蒸汽灭菌前后重量变化及湿包发生情况,为湿包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2022年8-10月某医院骨科待灭菌复用骨科器械组装,按照规范随机使用棉布、无纺布、硬质容器或新型纺织品材料进行包装,在压力蒸汽灭菌器内使用相同程序进行灭菌;在灭菌前和灭菌完成后5 min内称重,并在冷却30 min后检查湿包发生情况.每种材料包装器械灭菌40例次,统计分析湿包例次发生率和灭菌后重量减少率.结果 4种包装材料器械包灭菌后湿包例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90,P=0.322);160例次灭菌操作后发生湿包26例次,重量增加的有13例次,其中1例次包重量增加率>0.2%,而非湿包重量均无增加;4种材料包装的器械包灭菌后湿包重量减少率均小于非湿包(P<0.05).结论 4种包装材料对湿包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以灭菌后器械包重量增加作为湿包判断标准的准确性仍需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包装材料压力蒸汽灭菌湿包消毒供应中心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

    杨城陈俊秀李文廷李洁...
    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用于检测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方法 样品过滤膜后测定,通过 HILIC 色谱柱分离,以乙腈-水(50%-50%)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外标法定量.结果 水中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含量在0.5~100.0 μg/L,线性相关系数(r)>0.999,定量限为0.5 μg/L,检出限为0.2 μg/L.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定量检测饮用水中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的残留量.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含量检测

    一种新型板式臭氧消毒机对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研究

    曹越帖金凤晁思琪吕军苹...
    179-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一种小间距板式催化臭氧消毒机对密闭空间内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效果以及对金属腐蚀性.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某板式催化臭氧消毒机的消毒效果及其金属腐蚀性进行观察.结果 该臭氧消毒机以10 mg/m3臭氧量对空气中白色葡萄球菌作用30 min,平均杀灭率为99.99%;对布片载体上大肠埃希菌作用40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20 min,杀灭对数值均>3.00.该臭氧消毒机以30 mg/m3臭氧量对纸片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3 h,杀灭对数值>3.00.该臭氧消毒机以20 mg/m3臭氧量,循环处理20次,累计60 h,对不锈钢片、碳钢片、铜片和铝片基本无腐蚀.结论 该臭氧消毒机在常温下可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对纸片染菌载体可达到高效消毒效果,并且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

    板式臭氧消毒机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腐蚀性

    某口服液制剂消毒工艺改进及其消毒效果评价

    李侯尹鹏罗来龙唐志坤...
    183-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关键质量属性符合要求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某口服液的消毒工艺,并观察其消毒效果.方法 观察增加制剂成品消毒工艺对关键质量属性的影响,并制订改进措施;采用微生物定量检测方法,对某口服液制剂过程中消毒工艺及其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车间洁净技术、湿热消毒工艺和工作人员手消毒措施等综合消毒工艺,某口服液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测全部合格,跟踪统计消毒工艺改进后的产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全部合格.结论 消毒工艺能显著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确保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测合格.

    口服液制剂过程消毒工艺微生物限度

    2012-2023年天津市托幼机构卫生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纪学悦费春楠宋佳
    186-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托幼机构卫生消毒质量状况.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对2012-2023年天津市部分托幼机构卫生消毒质量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该市托幼机构卫生消毒质量监测覆盖率由2012年的13.89%,扩大到2023年的28.40%,平均覆盖率为24.35%.室内空气、工作人员手和物体表面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9.51%、89.17%和90.58%.组合监测项目(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餐饮具)消毒质量合格率范围在37.65%~67.18%.公办与民办托幼机构各项消毒质量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天津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覆盖范围扩大,但组合监测项目消毒质量合格率偏低.

    托幼机构卫生消毒质量监测

    消化内镜再处理流程中干燥方式的安全性研究

    包震飞石伟云邓凤莲夏迎...
    189-191,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再处理过程中干燥方式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仪器法和微生物培养法,对某医院临床周转中的消化内镜再处理过程中干燥方式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手工洗消组内镜活检腔道水珠残留数多于自动洗消机组.试验组气枪吹干为止,对照组气枪吹30 s.2组干燥方式的内镜活检腔道处理后4 h生物学检测全部合格,处理后8 h生物学检测合格率均为95%.结论 消化内镜再处理流程中用气枪吹干30 s可以满足干燥要求,自动清洗消毒机流程中干燥效果优于手工清洗消毒者.

    消化内镜再处理过程干燥方式安全性检测

    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模式的建立及效果评价

    王守琦王靓胡端敏周维霞...
    192-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优化流程,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某医院2021年1-4月临床送洗的200条消毒消化内镜作为对照组,按照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清洗消毒;同年8-10月消化内镜200条作为观察组,应用HFMEA方法,分析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失效模式和潜在风险原因,计算优先风险数(RPN),对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对实施HFMEA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消化内镜ATP残留量、残留蛋白量及RPN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质量管理项目中蛋白残留、预处理不充分、终末处理不规范、酶液使用不规范和内镜清洗不规范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HFMEA模式可有效提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降低消化内镜质量管理不合格率.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