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药子致肝脏损伤的网络毒理学分析及验证

    孙雅馨秦红岩臧凯宏罗慧英...
    3057-3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毒理学方法对黄药子导致肝脏损伤的毒理作用及机制进行预测,并通过动物试验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TCMSP结合TOXNET筛选黄药子致肝损伤的毒性成分,利用Pharm Mapper数据库预测黄药子毒性成分作用靶点,应用Gene Cards和CTD筛选肝脏损伤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黄药子"毒性成分-靶点"及"毒性成分-肝脏损伤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分析黄药子致肝脏损伤的关键靶点.通过DAVID平台对黄药子致肝损伤靶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动物试验对黄药子致肝脏损伤的机制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TCMSP获得黄药子63个成分,TOXNET网站筛选出黄药子致肝脏损伤的8个毒性成分,黄药子致肝损伤的关键靶点为Akt1、INS、VEGFA;其机制涉及PI3K/Akt、HIF-1、Ras以及Rap1等信号通路.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黄药子水煎液可使血清ALT、AST和ALP水平升高,肝脏组织中MDA含量升高及SOD和GSH活性降低,黄药子可降低肝脏p-Akt与p-PI3K蛋白表达.结论 黄药子导致肝损伤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作用于多种信号通路的结果,与其下调肝脏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网络毒理学黄药子肝脏毒性PI3K/Akt信号通路

    DJ-1蛋白稳定剂干预厄洛替尼诱导的肝脏毒性研究

    薛涛郭璐莫建明吴娟萍...
    3064-3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诱导的肝脏毒性,研究D J-1蛋白稳定剂Compound-23的肝脏保护作用.方法 培养Chang liver细胞研究厄洛替尼对细胞的体外毒性作用,氧化应激的影响,以及细胞内DJ-1蛋白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厄洛替尼肝损伤造模组及其合用Compound-23的高、低剂量组共4组,研究厄洛替尼的体内肝脏毒性,并通过对大鼠体质量,肝功能AST、ALT、LDH值,肝脏GSH、SOD、MDA值,肝脏坏死及凋亡程度的检测,评价D J-1蛋白稳定剂Compound-23对厄洛替尼诱导的肝脏毒性的干预作用.结果 厄洛替尼在体内外均有肝脏毒性作用,诱导细胞内ROS水平的升高,DJ-1蛋白等电点降低,二聚体的解离,呈现氧化应激状态.合用D J-1蛋白稳定剂Compound-23高剂量组能显著改善厄洛替尼诱导的细胞凋亡损伤,细胞增殖抑制,大鼠体质量下降,肝功能值升高,氧化应激状态(P<0.05或P<0.01),以及肝脏坏死和凋亡的程度.结论 厄洛替尼通过诱导氧化应激,抑制DJ-1蛋白还原态活性产生肝脏毒性,DJ-1蛋白稳定剂Compound-23通过减轻细胞损伤、改善肝功能、缓解氧化应激,对肝脏起保护作用.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肝脏毒性DJ-1氧化应激

    炮制对天山假狼毒毒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陈良徐晓琴蒋兵
    3071-3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天山假狼毒炮制前后的急性毒性变化及其体内外组分的改变.方法 将小鼠分为生药组1(60.6 g·kg-1)、生药组2(75.75 g·kg-1)、生药组3(90.9 g·kg-1)、生药组4(106.05 g·kg-1)、生药组5(121.1 g·kg-1)、炮制组1(58.6 g·kgq)、炮制组2(73.25 g·kg-1)、炮制组3(87.9 g·kg-1)、炮制组4(102.55 g·kg-1)、炮制组5(117.2 g·kg-1)(均按生药计),分别灌服不同浓度的天山假狼毒生药及炮制品提取物1次,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及动物死亡情况,计算LD50.利用UPLC-Q/TOF-MS测定天山假狼毒生药、炮制品及其含药血清总离子流图,分析各部组分的化学成分变化.结果 天山假狼毒生药提取物LD50=91.465 g·kg-1,95%置信区间为83.929~98.680 g·kg-1.天山假狼毒炮制品提取物LD50=104.900 g·kg-1,95%置信区间为95.584~122.774 g·kg-1(均按生药计).死亡动物解剖仅见肝脏颜色变深,其他脏器肉眼未见明显改变.生药经炮制后7个成分峰面积减小,3个成分未出现.相较于炮制品,生药含药血清中的代谢成分或移行成分明显更多,且炮制品入血成分色谱峰明显小于生药.结论 炮制可明显降低天山假狼毒急性毒性,这种减毒作用与天山假狼毒部分成分含量的降低或消除有关.

    天山假狼毒中药炮制急性毒性试验UPLC-Q/TOF-MS化学成分

    局部淋巴结试验与局部封闭斑贴试验应用于化妆品皮肤变态反应评价的比较

    桑晶段名扬陈舒怀蒙宏...
    3078-3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局部淋巴结试验法和局部封闭斑贴试验应用于化妆品皮肤变态反应的比较,探讨局部淋巴结试验应用于化妆品成品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局部淋巴结试验与体内局部封闭斑贴试验对标准的阳性物以及市面上的2种染发剂进行评价.结果 局部淋巴结试验表明,2种染发剂的SI值<1.8,均为阴性,判断结果与局部封闭斑贴试验结果一致.结论 局部淋巴结试验相对局部封闭斑贴试验具有检验周期短、测试简便、评价客观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用于评价染发类态产品过敏反应的替代方法.

    局部淋巴结试验皮肤变态反应替代方法

    色瑞替尼有关物质遗传毒性(Q)SAR评价及Ames试验研究

    陈莉祝清芬季文君顾晓红...
    3082-3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色瑞替尼合成工艺中具有警示结构的潜在有关物质进行遗传毒性(致突变性)评价研究,为色瑞替尼有关物质的分类分级控制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基于专家规则和统计学原理的2种互补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评价系统(Derek和Sarah)对色瑞替尼有关物质的遗传毒性进行初步预测和分类;对(Q) SAR预测结果为阳性的有关物质,开展Ames试验进一步验证.结果 杂质6(CAS:1032903-50-6)、杂质7(CAS:1032903-62-0)和杂质13(CAS:1032903-63-1)的Derek预测结果均为阳性,依据ICH M7指导原则的分类为第3类.在Ames试验中,在加代谢活化系统S9和不加S9的情况下,3个杂质(每皿22~1800 μg)回复突变的菌落数小于溶剂对照组的2倍,由此判定Ames试验提示的致突变性为阴性.结论 杂质6、杂质7和杂质13的致突变性均为阴性,可推翻基于结构的疑虑,依据ICH M7中的第5类即非突变性杂质进行控制.

    色瑞替尼遗传毒性杂质致突变性(定量)构效关系Ames试验

    U-SENSTM试验方法的建立与探讨

    陈舒怀段名扬高行匡荣...
    3087-3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U-SENSTM试验方法,并验证新试验方法的可靠性.方法 参考OECD指导原则442E附录Ⅱ U-SENSTM试验方法,根据其中的QC模板,建立以不同浓度松香酸(20,30,40,50,60,100 μg·mL-1)为阳性剂的试验系统进行10次试验,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在人源性淋巴瘤细胞系U937探究最适阳性浓度,并对糖精、对苯二胺、肉桂醇等8个已知其致敏性的化合物进行验证.结果 40,50 μg·mL-1松香酸能在较小的细胞毒性条件下,表现出稳定的阳性反应,并能对8个已知其致敏性的化合物能进行正确分类.结论 以松香酸为阳性剂建立U-SENSrM试验系统可行,可选用终浓度40 μg·mL-1或50 μg·mL-1作为阳性对照浓度,确保该试验系统能对受试物的皮肤致敏性进行准确分类.

    U937流式细胞术化妆品替代

    皮肤毒理学检验中的替代方法和整合测试评估方法

    王飞强张子琪冯庆媛白杨...
    3091-3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随着实验动物"3R"原则的兴起,动物替代实验的研究越来越重要.为了使国产化妆品的开发和国际标准接轨,中国加快了替代实验方法在化妆品"安全性"检验中的应用.针对化妆品对皮肤可能造成的刺激性、致敏性和光毒性等不良反应,本文分别对化妆品皮肤毒理学检验中的替代实验方法及毒理学终点相应的整合测试评估方法(IATA)进行概述.同时,本文也为三维重组皮肤模型和模式生物斑马鱼在化妆品皮肤毒性检验中的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刺激性替代实验致敏性替代实验光毒性替代实验整合测试评估方法

    化妆品毒理学试验方法的标准比对

    谢珍桑晶高行张霄鹏...
    3097-3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标准化的技术支撑,标准化对于推动技术进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国际贸易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毒理学试验方法中的急性经皮毒性试验、亚慢性经皮毒性试验、致畸试验的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梳理和比对,分析目前标准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建议.

    化妆品急性经皮毒性试验亚慢性经皮毒性试验致畸试验标准比对

    安罗替尼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

    安罗替尼超说明书用药编写专家组
    3102-3107页

    安罗替尼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

    黄芪多糖抑制TGF-β1和Nox4/Akt/mTOR信号通路保护心肌重构的作用研究

    张石在王毅马瑞莲刘晶...
    3108-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心肌重构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主动脉弓缩窄(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构建心肌重构小鼠模型并使用APS进行干预.利用心脏超声成像系统,心肌组织麦胚凝集素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及Real-time PCR评价APS对心肌重构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中Nox4、TGF-β1、mTOR及Akt的表达水平,探讨APS保护心肌重构的机制.结果 TAC手术4周后,TAC组小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osterior wall dimension,LVPWd)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左心室收缩功能显著下降,而APS+TAC组小鼠LVPWd较TAC组显著降低(P<0.05),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APS对TAC诱导的小鼠心体比和心胫比增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P<0.001).心肌组织病理染色结果显示,TAC组小鼠心肌细胞肥大水平和心肌纤维化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小鼠显著增加(P<0.01),而APS对TAC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纤维化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P<0.01或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AC组小鼠心肌组织中心钠素和脑钠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而APS对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或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APS干预对TAC诱导的Nox4、TGF-β1、mTOR及p-Akt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APS能够通过抑制TGF-β1和Nox4/Akt/mTOR信号通路发挥对心肌重构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黄芪多糖心肌重构保护作用TGF-β1信号通路Nox4/Akt/mTOR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