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阴道三维超声结合间质线征对早期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鉴别价值分析

    蔡晓燕冼云开利倩芝林海龙...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阴道三维超声结合间质线征对早期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 64 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根据患者的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宫角妊娠组(n=36)和间质部妊娠组(n=28)。两组患者均进行阴道二维超声检查和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两组患者阴道三维超声检查的检出特征,两种检查方法对宫角妊娠及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诊断的Kappa一致性。结果 阴道三维超声检查的宫角妊娠诊断准确率和间质部妊娠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89%和 92。86%,明显高于阴道二维超声检查的 69。44%和 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显示,间质部妊娠组的病变包块外凸发生率 21。43%、宫角膨隆发生率 89。29%、周边肌层厚度厚占比 28。57%低于宫角妊娠组的 72。22%、100。00%、72。22%,间质线征发生率 85。71%高于宫角妊娠组的 3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病变位置、周层边界和子宫内膜连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阴道三维超声对宫角妊娠和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0。713、0。602),阴道二维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0。511)、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诊断一致性较低(Kappa=0。480)。结论 阴道三维超声对早期宫角妊娠和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以结合影像征象和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是否发现间质线征来作为早期宫角妊娠和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鉴别诊断要点。

    阴道三维超声阴道二维超声间质线征宫角妊娠输卵管间质部妊娠鉴别

    妊娠期糖尿病对于子代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郑晨朱莹雯石娴静张黛佳...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于子代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感染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02 例GBS感染新生儿,将 48 例母亲存在GDM的新生儿纳入孕母GDM新生儿感染组,其余 54 例母亲孕期血糖监测正常的新生儿纳入孕母非GDM新生儿感染组,另选择单纯性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52 例为非感染对照组。入组新生儿均于起病急性期采集血样,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的水平。比较三组新生儿免疫指标水平,分析NK细胞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 孕母GDM新生儿感染组新生儿的CD3+、CD4+、CD8+、CD4+/CD8+、CD3-CD56+CD16+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孕母非GDM新生儿感染组和非感染对照组,孕母非GDM新生儿感染组低于非感染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母GDM新生儿感染组新生儿的IL-6、IL-6/IL-10 水平均高于孕母非GDM新生儿感染组,孕母GDM新生儿感染组和孕母非GDM新生儿感染组新生儿的IL-6、IL-10 水平均高于非感染对照组,孕母GDM新生儿感染组新生儿的IL-6/IL-10 水平高于非感染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孕母GDM新生儿感染组和孕母非GDM新生儿感染组新生儿的IL-10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母非GDM新生儿感染组和非感染对照组新生儿的IL-6/IL-10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CD3-CD56+CD16+NK细胞与CD3+、CD4+以及CD8+ T细胞呈正相关(r=0。588、0。580、0。461,P<0。05)。结论 母亲患GDM所分娩的新生儿在感染情况下会出现更明显的免疫功能受损,促炎/抗炎功能紊乱,因此对GDM的防治在提高新生儿免疫功能、改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预后方面存在积极意义。

    新生儿妊娠期糖尿病B族链球菌感染T淋巴细胞NK细胞细胞因子

    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Ⅰ型的DR影像学分析

    刘开华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Ⅰ型的数字化X线摄影(DR)影像学征象,旨在提高临床对其的认识,减少漏诊。方法 选取 131 例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Ⅰ型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和DR检查。以CT三维重建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GartlandⅠ型骨折DR影像学征象,并统计其漏诊率;比较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Ⅰ型DR单一征象与综合征象漏诊率。结果 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Ⅰ型骨折的DR影像学征象包括骨皮质起皱征、骨小梁中断征、肱骨髁窝"X"白线中断征、脂肪垫"八"字征、综合征象(两种或两种以上骨折征象),CT三维重建显示率分别为 16。0%、20。6%、13。0%、9。2%、41。2%,DR影像学漏诊率分别为 4。8%、7。4%、11。8%、83。3%、0。DR综合征象漏诊率 0 低于单一征象漏诊率的 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影像学征象中综合征象(两种或两种以上骨折征象)是诊断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Ⅰ型的主要影像学观察点,DR影像单一征象是GartlandⅠ型骨折漏诊的主要原因,其中脂肪垫"八"字征是GartlandⅠ型骨折最可能漏诊的影像学征象;骨皮质起皱、骨小梁中断、肱骨髁窝"X"白线中断、脂肪垫"八"字征对GartlandⅠ型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Ⅰ型骨折数字化X线摄影影像学漏诊

    D-二聚体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临床意义

    王勤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取15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患者采用抗凝、抗血栓治疗;选取1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浆中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两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纤维蛋白原(4。65±0。76)g/L、D-二聚体(0。97±0。29)mg/L均高于对照组的(2。17±0。52)g/L、(0。24±0。06)mg/L,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3。78±0。57)g/L、D-二聚体(0。62±0。21)mg/L均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精神科住院患者体内的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因此对于住院精神患者要加强血栓防治。

    精神疾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探讨

    孙珍珍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111例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55 例)和对照组(56 例)。对照组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颈动脉情况(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为(12。82±0。68)s、凝血酶时间为(17。21±1。47)s、纤维蛋白原为(2。50±0。40)g/L,优于对照组的(11。97±0。23)s、(15。28±1。26)s、(2。83±0。4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斑块面积为(0。99±0。16)cm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83±0。13)mm,对照组颈动脉斑块面积为(1。25±0。20)cm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1。01±0。16)mm,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他汀类药物可实现对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帮助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和颈动脉有关指标,值得推荐。

    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疗效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

    岳晓燕张艳芳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78 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39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炎性介质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指标及生存质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入睡困难、喘息不止、颈静脉怒张评分较治疗前更低,且观察组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入睡困难、喘息不止、颈静脉怒张评分分别为(1。05±0。26)、(1。43±0。25)、(0。77±0。21)、(1。51±0。45)、(1。29±0。62)分,较对照组的(2。52±0。89)、(2。31±0。67)、(1。07±0。38)、(2。12±0。36)、(2。31±0。72)分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更低,且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0。43±0。15)pg/L、(8。86±1。51)pg/ml、(8。10±1。15)mg/L,较对照组的(0。61±0。11)pg/L、(10。51±1。62)pg/ml、(10。32±1。22)mg/L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一氧化氮、内皮素-1 水平较治疗前更低,且观察组一氧化氮水平(53。81±7。92)μmol/L、内皮素-1水平(40。91±2。30)ng/L较对照组的(60。46±6。42)μmol/L、(52。16±3。63)ng/L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脏指数较治疗前更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较治疗前更小,且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脏指数较对照组更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更小(P<0。05)。两组治疗后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较治疗前更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其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相关症状及血管内皮功能,有助于心功能早日恢复至健康状态。

    重组人脑利钠肽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赵中伟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60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此次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 30 例。常规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93。3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 73。33%,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IL-6、TNF-α、hs-CR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L-6(34。15±3。14)pg/ml、TNF-α(103。23±18。40)pg/ml、hs-CRP(7。53±1。35)mg/L较常规组的(43。71±3。56)pg/ml、(137。88±20。41)pg/ml、(9。54±1。81)mg/L更优,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APTT、PT、Fbg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PTT(33。19±2。03)s、PT(13。14±1。36)s、Fbg(2。12±0。85)g/L均优于常规组的(30。89±3。11)s、(11。58±2。47)s、(3。11±1。02)g/L,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0。00%低于常规组的 3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其效果十分显著。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老年冠心病临床疗效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观察

    刘丽霞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60 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以电脑随机法分成对照组(30 例)及观察组(30 例)。对照组应用氨氯地平开展治疗,观察组应用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开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血压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以及预后质量。结果 两组治疗后头痛、眩晕、胸闷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头痛积分(1。47±0。52)分、眩晕积分(1。54±0。63)分、胸闷积分(1。27±0。30)分较对照组的(2。43±0。69)、(2。33±0。81)、(2。14±0。48)分均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 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 24 h收缩压(121。50±17。39)mm Hg(1 mm Hg=0。133 kPa)、24 h舒张压(85。71±9。51)mm Hg及平均动脉压(108。87±5。15)mm Hg较对照组的(136。11±18。04)、(97。00±11。70)、(123。60±6。74)mm Hg均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一氧化氮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一氧化氮水平(43。92±4。36)μmol/L较对照组的(34。41±5。50)μmol/L更高,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143。21±20。17)ng/L较对照组的(156。60±29。70)ng/L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搏动指数、颈动脉斑块面积较本组治疗前均更优,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均更优(P<0。05)。两组治疗后IMT、颈动脉搏动指数、颈动脉斑块面积较本组治疗前均更优,且观察组治疗后IMT(0。80±0。10)mm、颈动脉搏动指数(0。65±0。30)、颈动脉斑块面积(19。58±2。39)mm2 较对照组的(1。03±0。22)mm、(0。98±0。44)、(25。47±3。31)mm2 均更优(P<0。05)。两组治疗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特异模块、治疗副作用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均更高,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均更高(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能够提高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改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这可能与该联合方案能够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血压水平等有关。

    氨氯地平氯沙坦钾氢氯噻嗪难治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观察化疗联合吉非替尼小分子靶向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CYFRA21-1的影响

    刘凤英张静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对晚期肺癌患者采取化疗联合吉非替尼小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及对其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的影响。方法 106例晚期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取化疗治疗,观察组采取化疗联合吉非替尼小分子靶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β)、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糖类抗原 125(CA125)、糖类抗原 199(CA199)]、肺功能(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最大通气量、最大呼气中段流量)、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临床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79%VS 66。04%,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60。78±5。30)pg/ml、白细胞介素-8(73。86±10。02)pg/ml、白细胞介素-1β(58。57±20。51)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67。82±4。03)、(86。78±9。34)、(71。96±25。11)pg/ml(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YFRA21-1、CA125、CA199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CYFRA21-1(8。47±1。09)μg/L、CA125(38。43±5。12)kU/L、CA199(40。23±6。16)kU/L均低于对照组的(12。58±1。33)μg/L、(50。67±3。49)kU/L、(58。40±7。75)kU/L(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最大通气量、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食欲下降、气促、咳嗽、疲倦、疼痛、痰中带血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疗联合吉非替尼小分子靶向治疗晚期肺癌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血清炎性因子、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进一步改善肺功能。

    化疗吉非替尼小分子靶向治疗晚期肺癌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肺功能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娟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和常规治疗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疗效。方法 60 例小儿MP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止咳、化痰和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9。29±2。23)d、啰音消失时间(2。09±0。23)d、退热时间(1。13±0。35)d、咳嗽消失时间(5。29±0。1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33±3。19)、(6。53±2。19)、(3。79±0。93)、(7。53±1。36)d,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 96。67%,高于对照组的 73。33%,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P<0。05)。结论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在小儿MPP的治疗中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临床症状。因此,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在小儿MPP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阿奇霉素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序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