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瓜菜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瓜菜
中国瓜菜

王坚

双月刊

1673-2871

zggc@163.com

0371-65330927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中国瓜菜/Journal China Cucurbits and Vegetabl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西瓜甜瓜科研、生产、市场新动态,交流科研成果和生产经验,介绍先进技术,推广优良品种,传递西、甜瓜行业信息。面向科研,面向基层,面向西瓜甜瓜种子及产品市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重复利用研究概述

    刘蕊杨素芬谷利敏武盼盼...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在我国应用广泛,提高栽培基质的重复利用效率、减少消耗,并对废弃的基质加以循环利用,是现阶段无土栽培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对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从养分管理、理化性状、微生态环境及自毒作用等四个方面重点分析了有机基质重复利用中的技术障碍及相应的修复措施,并对废弃基质再利用的价值和必要性及循环利用方式和效果等进行了阐述;指出了目前有机基质栽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有机基质高效重复利用提供借鉴.

    有机基质重复利用连作障碍修复措施废弃基质

    我国豇豆农药登记产品和残留限量分析及相关建议

    姜鹏聂继云刘明雨李晓明...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豇豆是我国主栽蔬菜之一.豇豆病虫害种类多,化学防治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和农药残留限量可为豇豆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根本保障.调查分析了我国在豇豆上登记的农药产品,明确了其防治对象、有效成分、剂型等情况;梳理了国家制定的豇豆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列出了最大残留限量清单,明确了涉及的农药种类和豇豆上已登记农药产品中应制定而未制定最大残留限量的农药成分,并针对我国豇豆农药登记、农药使用和农药残留限量制定提出了建议.

    豇豆病虫害农药登记农药使用残留限量

    不同果型西瓜单倍体诱导技术优化

    戴玉娟龚诗琦孙翔宇陈浩杰...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瓜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是诱导单倍体的有效方法,可缩短育种时间.为建立高效稳定的单倍体诱导体系,提高单倍体诱导率,以大果型品种雪龙1号、雪龙3号,中果型品种早蜜、红都2号和小果型品种小玉9号和黄小玉的6个杂交一代(2n=2x=22)西瓜的未受精子房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质量浓度对西瓜单倍体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不同基因型品种在2 mg·L-1 6-BA+1 mg·L-1 NAA和2 mg·L-1 6-BA+2 mg·L-1 NAA的诱导培养基中均能诱导出胚状体,除黄小玉以外,均获得了单倍体再生植株;其中,红都2号的胚状体诱导率最高,达63.89%;其次是早蜜,诱导率为55.56%.

    西瓜植物生长调节剂单倍体诱导

    不同诱导剂和诱导方法对西瓜单倍体染色体加倍效果的比较研究

    李海伦高宁宁李晓慧康利允...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诱导剂和诱导方法对西瓜单倍体染色体加倍的效果,以西瓜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为材料,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秋水仙素和氟乐灵进行培养基加倍、浸芽加倍、滴生长点加倍3种方法研究单倍体植株诱导二倍体植株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加倍方法对单倍体加倍的诱导率存在很大差异.秋水仙素诱导加倍,植株的存活率均达到100%,氟乐灵诱导加倍,加倍植株的致死率最高达到100%.组培法诱导加倍时,秋水仙素和氟乐灵均在质量浓度为60 mg·L-1时,加倍诱导率最高,分别是50.00%和41.67%.浸芽法诱导加倍时,600 mg·L-1秋水仙素浸芽4 h加倍诱导率最高为75.00%;300 mg·L-1氟乐灵浸芽2 h加倍诱导率最高为50.00%.滴生长点诱导加倍时,600 mg·L1秋水仙素诱导的加倍率最高为50.00%;500 mg·L-1氟乐灵诱导加倍率最高为27.78%.因此,秋水仙素诱导西瓜单倍体植株加倍效果优于氟乐灵,且浸芽法诱导加倍效果最佳.

    西瓜单倍体秋水仙素氟乐灵染色体加倍

    大白菜蜡质缺失突变体YW71的遗传及序列变异分析

    杨双娟唐昊赵艳艳魏小春...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白菜蜡质突变体YW71为对象,研究其亮绿无蜡粉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调控基因.通过遗传分析,表明YW71中的亮绿无蜡粉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通过等位基因互补实验证明YW71的亮绿性状是BrWAX2等位突变引起的.序列分析表明,在YW71中BrWAX2基因在第3个外显子末端发生了 39 bp的缺失,进而引起转录水平的可变剪切和翻译水平的提前终止.表达模式分析表明,BrWAX2基因在YW71茎和叶中表达量显著下降.此外,研究针对39 bp的变异开发并验证了共显性标记BrWAX2-InDe11.研究结果丰富了白菜类蔬菜蜡质突变遗传资源,将为亮绿无蜡粉品种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大白菜亮绿突变体等位基因互补实验序列变异分析

    结球甘蓝单株产量与表型数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陈宝刚闫凤岐康少辉苏浴源...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结球甘蓝表型数量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促进高原冷凉区结球甘蓝新品种选育,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9份结球甘蓝新配组合单株产量与表型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球甘蓝单株产量与14个表型数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叶球横径>叶球纵径>中心柱高度>绿层数>绿层厚度>中心柱高度/叶球高>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外茎长度>外叶质量>开展度>中心柱宽度>株高>外叶数.叶球横径和叶球纵径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分别为0.785 5和0.743 3.因此,在结球甘蓝杂交育种过程中,以产量为育种目标,优先考虑叶球横径和叶球纵径这2个性状,可以获得单株产量较高的结球甘蓝新品种.

    结球甘蓝单株产量表型数量性状灰色关联度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平菇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菌丝体差异代谢物分析

    刘芹黄保胡素娟牛森园...
    4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子实体形成的代谢物基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ESI-MS/MS)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发菌完成期(MM)、原基期(MP)及子实体分化期(MF)的平菇菌丝体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PCA)模型分析结果显示3个时期平菇菌丝体中的代谢产物具有明显差异.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VIP(vari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1和差异倍数值(fold change)≥ 2或≤0.5为条件对MM vs MP、MM vs MF和MP vs MF中的差异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分别获得139个、147个和67个差异代谢物,变化倍数最大的物质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生物碱、有机酸等,说明这些差异代谢物对平菇子实体发育具有重要影响.KEGG分析表明,苯丙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嘌呤代谢等20条代谢通路表现活跃.在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脂质、有机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之间明显相关.以上研究结果为平菇子实体发育机制和标准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平菇代谢组学菌丝体差异代谢物子实体发育

    4种乳菇属真菌的形态学与rDNA-ITS鉴定

    田慧敏李江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内蒙古赤峰地区常见有毒乳菇种类,准确、快速地识别有毒乳菇,将采集的4个乳菇属Lactarius真菌标本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进行鉴定,同时提取子实体DNA,使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进行PCR扩增,用Blast对扩增产物纯化测序所得的序列进行比对,采用MEGA5.1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属和种.结果表明,2种方法鉴定结果一致,标本CFSZ10167为毛头乳菇[Lactarius torminosus(Schaeff.)Pers.],标本CFSZ10216为绒边乳菇[Lactarius pubescens(Fr.ex Kronbh.)Fr.],标本 CFSZ13021 为灰褐乳菇[Lactarius pyrogalus(Bull.)Fr.],3 种均为胃肠炎型毒菌,CFSZ 10044为皱乳菇(Lactarius ruginosus Romagn),为中国新记录种,主要特点是菌盖棕褐色、浅褐色,有绒质感,盖缘呈齿状,孢子球形具小刺,食毒不明.对4个种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有生境图片和显微图像,研究结果为乳菇属物种鉴定和资源分布提供了重要补充,并为常见毒菌识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乳菇属毒菌形态学rDNA-ITS测序鉴定系统发育树

    冬瓜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冬瓜种质抗性鉴定

    曾莉莎陈康丽杜彩娴李洪波...
    6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冬瓜在瓜类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枯萎病严重威胁冬瓜的安全生产.通过病原菌致病力测定、形态学特征观察、培养特性比较,以及基于翻译延伸因子(TEF-1α)的系统发育分析,对采自广东、广西等地的冬瓜枯萎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将引起冬瓜枯萎病的病原鉴定为尖孢镰刀菌冬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benincasae).在此基础上,选取致病力较强的冬瓜枯萎病菌株,以不同冬(节)瓜资源为材料,采用苗期灌根接种法对所收集的26份小冬瓜资源、47份节瓜资源和74份大冬瓜资源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147份冬(节)瓜资源的抗性鉴定结果差异相对较大,且不同冬(节)瓜资源间的枯萎病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6份小冬瓜资源中没有1份高抗材料;47份节瓜资源中有2份高抗材料(JG-25和JG-33),占比4.26%;74份大冬瓜资源中有4份高抗材料(DDG-19、DDG-32、DDG-40和DDG-74),占比5.41%.研究结果为抗枯萎病冬瓜种质资源的筛选及瓜类枯萎病抗性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冬瓜节瓜枯萎病病原菌抗性鉴定

    云南昆明地区南瓜白粉病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定

    高婷李梅朱彩华龙荣华...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云南省昆明市团结乡地区南瓜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及生理小种,通过病原菌孢子形态观察、分子鉴定及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与标准鉴定体系,对该地区的南瓜白粉病病原菌及生理小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白粉病菌孢子形态呈椭圆形,内有纤维状体;rDNA-ITS序列与单囊壳属(Podosphaera xanthii)ITS序列聚为一类,一致性高达99%;病原菌样本对鉴别寄主的抗感反应与单囊壳白粉菌生理小种2France表现一致.因此,引起昆明市团结乡地区南瓜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单囊壳属白粉病菌(P.xanthii)的生理小种2France.

    南瓜白粉病菌生理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