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循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胡盛寿

双月刊

1000-3614

xunhuanzazhishe@sina.com

010-68331758

100037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中国循环杂志/Journal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6年3月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心血管病学术刊物。以从事心血管病专业预防、医疗、科研及教学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自创刊以来,期刊质量不断提高。1993年开始被中国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列为统计源期刊、2004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94年被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1995年以来一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为“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997年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列为来源期刊及统计源。 1999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中心列为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2002年被万方数据库的《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2001年被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2005年本刊获得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奖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腔肺吻合术后患儿运动耐量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蔡小满徐毅超陈琳徐卓明...
    37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查全腔肺吻合术(TCPC)后患儿运动耐量状况及引起运动耐量下降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81例TCPC术后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相关CPET参数,并根据最大摄氧量(VO2max)占预计值百分比情况将患儿分为运动耐量较差组(VO2max占预计值百分比<60%,n=61)和运动耐量较好组(VO2max占预计值百分比≥60%,n=20),分析影响心肺运动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81 例患儿平均年龄(12.28±3.28)岁,VO2 max占预计值百分比为(55.43±14.80)%.运动耐量较好组的最大单位体重摄氧量[(30.26±3.16)ml/kg vs.(20.55±4.26)ml/kg]、变时性指数[(0.63±0.15)vs.(0.46±0.18)]、随功率增加的摄氧量[(11.89±2.43)ml/(min·W)vs.(9.88±2.25)ml/(min·W)]以及单位体重氧摄取效率斜率[(36.49±6.16)ml/(log L·kg)vs.(26.83±6.38)ml/(log L·kg)]较运动耐量较差组均更好(P均<0.01).两组的最大呼吸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运动振荡通气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体重指数和变时性指数是运动耐量较差的危险因素;最大单位体重摄氧量和无氧阈时随功率增加的摄氧量是发生运动振荡通气的危险因素.结论:TCPC术后患儿运动耐量普遍下降,表现为有氧运动能力受损,其危险因素为年龄、体重指数和变时性指数.最大单位体重摄氧量和无氧阈时随功率增加的摄氧量为术后运动振荡通气危险因素.

    全腔肺吻合术房坦手术心肺运动试验运动耐量

    欢迎关注《中国循环杂志》微信和微博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
    385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残余血管病变及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应用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的疗效对比研究

    郝一莼曾谷雨赵立超陈艳...
    386-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长效硝酸异山梨酯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残余血管病变以及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2022 年 7 月至 2023 年 2 月收治的PCI后残余血管病变以及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 435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组(n=217)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组(n=218),分别口服两种药物 20 mg每日两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 1、2、3 个月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评分(包括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度)以及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Q五个部分评分以及SAQ总分等均显著增加(Ptrend均<0.001),非劣效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SA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01).3 个月后两组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vs.4.6%,P=0.067).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均有头痛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组患者中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组(0.9%vs.4.1%,P=0.033),两组患者因不良反应所致的停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vs.3.7%,P=0.916).结论: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能有效改善PCI后残余血管病变以及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效果、MACCE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停药率等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相似,且低血压的发生率更低.

    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单硝酸异山梨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绞痛西雅图生活质量评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心血管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祁玉珍徐玉妹乔明月金国珍...
    392-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心血管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 2022 年 12 月至 2023 年 8 月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主诉"反复胸闷、心悸、乏力"而就诊于本院心血管内科的 48 例患者为后遗症组,同时期住院拟行外科心脏瓣膜手术且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史的非冠心病患者 32 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和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资料.结果:后遗症组和对照组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后遗症组肺部CT检查显示无炎症浸润,且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D二聚体、B型利钠肽水平均正常.后遗症组中所有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为阴性,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局部或整体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同时排除心包积液.后遗症组中 19 例(39.6%)患者经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排除肺栓塞.后遗症组 9 例(18.8%)患者接受 3T心脏磁共振钆增强检查,仅 2 例(22.2%)钆延迟增强(LGE)阳性.后遗症组 14 例(29.2%)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 12 例(85.7%)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对照组 32 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 6 例(18.8%)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后遗症组 8 例(16.7%)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束时接受左肱二头肌动脉造影,其中 7 例(87.5%)患者存在肱二头肌动脉慢血流现象.后遗症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全部窦性心搏 RR 间期标准差(SDNN):(67.20±14.41)ms vs.(93.03±22.19)ms,P<0.01;相邻 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2.33±13.69)ms vs.(41.18±17.52)ms,P<0.01;相差大于 50 ms 的相邻 RR 间期总数 占 RR 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5.8±4.9)%vs.(8.8±6.8)%,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心血管后遗症患者存在多组织微血管功能障碍和长期自主神经失衡,可能是后遗症的发生原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心血管后遗症临床特征

    儿童期体重指数及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因果关系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张美金郭庆辉许昌声彭峰...
    397-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儿童期体重指数及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的因果联系.方法: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工具变量,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中筛出与儿童期体重指数及出生体重相关的SNP,用MR Egger回归法、逆方差加权法(IVW)和加权中位数法 3 种两样本MR方法分析儿童期体重指数及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的因果关联.结果:随着儿童体重指数增加,未来妊娠期高血压(IVW的随机效应模型:OR=1.417,95%CI:1.144~1.755,P=0.001;加权中位数法:OR=1.277,95%CI:1.028~1.587,P=0.027)和子痫前期-子痫(IVW:OR=1.399,95%CI:1.130~1.733,P=0.002)发病风险均增加.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的因果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敏感性分析支持上述因果关联的稳健性.结论:儿童期体重指数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联.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的因果关联无统计学意义.

    儿童期体重指数出生体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孟德尔随机化

    生物医学工程新技术在慢性心力衰竭远程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杨举微胡奕然华伟
    403-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各类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慢性心力衰竭不仅为患者带来沉重的生活负担,也对医疗系统构成了巨大的挑战.通过智能电子设备、传感器和云计算等技术,远程监测实现了对心力衰竭患者数据的实时收集和传输,并结合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本综述聚焦于生物医学工程新技术在慢性心力衰竭远程监测中的应用,总结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并展望这一技术在改善心力衰竭管理和治疗水平方面的潜在价值.

    生物医学工程远程监测慢性心力衰竭移动医疗

    胞葬作用缺陷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程陈张静黄萃园何向宇...
    410-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以血管壁脂质异常沉积和炎症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胞葬作用是吞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清除过程.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胞葬作用受损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以胞葬作用为靶点,深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中胞葬作用受损的机制及干预措施,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理论依据.

    胞葬作用动脉粥样硬化巨噬细胞慢性炎症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