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兽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李琍

月刊

1671-7236

zgxmsy@caas.cn

010-62811226,62810371,6281602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畜牧兽医/Journal China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中国畜牧兽医》于1974年2月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2014年第一批资质认定的学术期刊,前身为《国外畜牧科技》,2002年更名为《中国畜牧兽医》,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收录期刊。本刊设有营养与饲料、生理生化、生物技术、遗传繁育、基础兽医、预防兽医、临床兽医、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规格短须裂腹鱼肌肉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路珂马宝珊霍斌褚志鹏...
    1094-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规格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的营养价值差异.[方法]选取大规格短须裂腹鱼3尾(体重为425.27 g±14.99 g)和小规格短须裂腹鱼15尾(体重为72.63 g±11.31 g).取背部肌肉(其中小规格短须裂腹鱼随机每5尾混为一个样本),测定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使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使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进行必需氨基酸营养评价.[结果]两种规格短须裂腹鱼肌肉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大规格组鱼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氨基酸总含量(∑TAA)、必需氨基酸总含量(∑EAA)和鲜味氨基酸总含量(∑DAA)显著低于小规格组鱼(P<0.05).两种规格短须裂腹鱼肌肉蛋白质∑EAA/∑TAA的值分别为0.41和0.42,都大于0.4;∑EAA/非必需氨基酸总量(∑NEAA)的值分别为0.71和0.72,都大于0.6.蛋氨酸+胱氨酸是两种规格短须裂腹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次为缬氨酸.小规格组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大规格组鱼(P<0.05),但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以及EPA+DHA、ω-3、ω-6等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大规格组鱼(P<0.05).[结论]从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必需氨基酸营养评价、脂肪酸的营养价值等方面来看,小规格短须裂腹鱼的营养价值更高.

    短须裂腹鱼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生乳中风味物质特征及来源研究进展

    陈银阁张养东李宁张元庆...
    1103-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味是生乳感官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乳制品内在品质的综合表现.与人的嗅觉、味觉、触觉相对应,生乳的风味特征可以分别从气味、味道、口感3个维度分析.挥发性化合物不仅是风味的主要来源,也是非常重要的气味贡献物质,生乳中只有部分挥发性化合物有助于形成风味.生乳中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包括萜类、酸类(如C4~C12脂肪酸)、酮类(如甲基酮)、醛类(如壬烯醛、庚烯醛)、酯类(如γ-内酯)、酚类(如对甲酚)及硫化物(如二甲基硫化物)等.生乳风味多由挥发性物质决定,但生乳敏感性强,干扰物多,使风味成为一项很难客观把控的质量指标,从而极易影响乳制品的品质.因此,在保障生乳新鲜风味的基础上,更需要严格控制多种外界因素对风味的干扰.生乳风味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饲粮、饮用水和牛舍环境等.目前,饲粮被认为是影响乳及乳制品风味最主要和最敏感的因素,饲粮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可通过不同途径影响乳中风味物质,从而改变生乳风味.综上,饲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影响生乳风味的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作者从气味、味道、口感3个维度阐述生乳风味特征,综述了生乳中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及饲粮、饮用水、牛舍环境对生乳风味的影响,以期为生乳风味及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生乳风味挥发性化合物

    北京黑猪LPL和NUDT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苏艳芳牛乃琪宗文成刘先策...
    1111-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脂蛋白脂酶(lipoprteinlipase,LPL)和 Nudix 水解酶 3(Nudix hydrolase homolog 3,NUDT3)基因多态性与北京黑猪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和背膘厚的关联性,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指导北京黑猪的育种工作.[方法]利用347头北京黑猪背最长肌样本进行IMF含量和背膘厚数据测定,按照IMF含量进行高、低分组.根据猪NUDT3和LP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及测序,运用DNAStar软件中SeqMan分析测序结果,使用Duncan's多重检验对2个基因不同基因型与北京黑猪IMF含量和背膘厚进行关联分析,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进行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结果]LPL基因存在1个错义突变、3个同义突变和3个3'-UTR突变;NUDT3基因存在6个3'-UTR突变.LPL基因CDS区c.431 G>C位点与北京黑猪第6~7肋背膘厚显著相关,c.647 G>C位点与胸腰结合处背膘厚显著相关,c.637 A>G位点与第6~7肋背膘厚、胸腰结合处背膘厚和腰荐结合处背膘厚均显著相关(P<0.05);3'-UTR区c.1683 A>G位点与胸腰结合处背膘厚显著相关,c.1689 C>A位点与IMF含量显著相关(P<0.05).NUDT3基因上的突变位点均发生在3'-UTR区,其中c.7204 G>T位点与北京黑猪IMF含量和腰荐结合处背膘厚显著相关,c.6068 C>G位点与IMF含量和第6~7肋背膘厚显著相关,c.5729 G>A位点与IMF含量显著相关(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北京黑猪NUDT3基因c.7204 G>T位点IMF含量高、低组间表达量无显著差异,LPL基因c.1689 C>A位点CC与AA基因型间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北京黑猪群体中LPL和NUDT3基因的突变位点与IMF含量显著关联,为北京黑猪肉品质选育提供了新的分子标记.

    北京黑猪NUDT3基因LPL基因肉品质关联分析

    复方中药提取物对公兔生殖生理的影响

    王士勇苏东雪张靖陈丽红...
    1122-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讨论不同剂量复方中药提取物对公兔精液品质、生殖激素、睾丸形态及精子顶体完整性的影响,为提高公兔的繁殖性能及研制此类功能的中药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4只新西兰公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公兔不添加复方中药提取物,试验Ⅰ、Ⅱ和Ⅲ组公兔分别添加150、300、600 mg/kg复方中药提取物.试验周期为12周,饲喂周期为8周.分别于试验第4、8、12周采集血液样本,于试验第8、10、12周采集精液样本,进行血清中性激素的测定与精液品质鉴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8~12周试验组兔精子密度、精子活率、A级精子数量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Ⅲ组兔精子顶体完整率显著升高(P<0.05);10~12周试验Ⅲ组兔精子畸形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兔睾丸组织表面被膜由较厚的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睾丸内大量曲精小管基底膜清晰可见,曲精小管上皮是由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构成的复层上皮,曲精小管上皮分布大量精原细胞和分化的精母细胞,管腔内可见数量丰富的精子,间质无明显异常.4~12周试验Ⅱ、Ⅲ组兔血清中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中药提取物可明显改善公兔精液品质,提高精子顶体完整率,降低精子畸形率;有效改善睾丸形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提高血清中FSH、LH、T生殖激素含量.其中600 mg/kg复方中药提取物对于公兔的生殖生理具有显著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复方中药提取物公兔睾丸精液品质生殖激素

    非编码RNA在动物肌纤维类型转化中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陈博赫刘付穗喻宗岗王开明...
    1132-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是由基因组转录而成的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包括微小RNA(microRNA,miRNA)、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环状 RNA(circular RNA,circRNA)和未知功能的RNA.ncRNA在细胞内发挥多种调控功能,如参与基因表达调控、DNA修复、细胞分裂等生物学过程.ncRNA可以靶向调控基因转录从而调节肌肉生长发育.肌纤维是构成肌肉的基本结构单元,不同生物的肌纤维类型作用不同,且不同肌纤维类型肉的颜色、口感、营养成分和保水性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因此,揭示肌纤维类型转化机理对于提高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ncRNA作为肌纤维类型转化中的关键调节因子,是不可忽视的研究方面.作者以miRNA、lncRNA、circRNA 3种ncRNA为主,综述了 ncRNA和肌纤维类型的概念及ncRNA调控肌纤维类型转化的研究现状,以期为ncRNA应用于畜禽肉品质的改良提供重要参考.

    ncRNAmiRNAlncRNAcircRNA肌纤维类型转化

    柯乐猪MMP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向进杨齐心罗华伦洪亚婷...
    1142-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eptidase 2,MMP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及其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筛选与柯乐猪繁殖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方法]试验选择212头健康的经产柯乐母猪,采用直接测序法筛选柯乐猪MMP2基因SNP位点,利用RNAfold在线软件预测MMP2基因不同单倍型mRNA二级结构,并通过SPSS 22.0软件分析MMP2基因SNP位点与柯乐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在柯乐猪MMP2基因第2外显子中检测到1个SNP位点(g.30062403 C>T),在第4外显子中检测到2个SNPs位点(g.30065309 C>T和g.30065312 C>T),均存在3种基因型(CC、CT和CT).遗传特性分析结果显示,g.30062403 C>T位点为低度多态,g.30065309 C>T和g.30065312 C>T位点属于中度多态.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g.30062403 C>T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另2个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P>0.05).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显示,g.30065309 C>T和g.30065312 C>T位点之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单倍型mRNA二级结构分析显示,单倍型H1的mRNA二级结构与原序列相同,其他3种单倍型均导致mRNA二级结构和最小自由能发生变化.关联分析结果显示,g.30062403 C>T位点TT基因型个体的窝产活仔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断奶窝重显著高于CT基因型(P<0.05);g.30065309 C>T位点CC基因型个体的断奶仔数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g.30065312 C>T位点TT基因型个体的窝产活仔数、断奶仔数均显著高于CT基因型(P<0.05).双倍型H2H2为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断奶仔数、断奶窝重的优势双倍型,H1H4为初生窝重的优势双倍型.[结论]柯乐猪MMP2基因3个SNPs位点与其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仔数及断奶窝重均存在显著关联性,可作为分子育种遗传标记.

    柯乐猪MMP2基因多态性繁殖性状关联分析

    复方中药对强制换羽蛋鸡生产性能及生殖功能的影响

    产燕子王馨悦李思菡王俊凯...
    1151-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药对强制换羽蛋鸡生产性能及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600羽980日龄强制换羽罗曼粉壳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蛋鸡,分别为空白组(C组)和低(L)、中(M)、高(H)剂量复方中药组.空白组饲喂基础饲粮,复方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5%、0.5%、1%复方中药,试验期42 d.试验期间每天记录产蛋率、蛋重、采食量,统计料蛋比;于试验21和42 d采集蛋鸡血液、卵巢及输卵管组织,检测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统计生殖器官指数,并制作卵巢和输卵管组织切片观察器官组织形态.[结果]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复方中药后,与空白组相比,各剂量复方中药组强制换羽蛋鸡的产蛋率均显著升高(P<0.05),料蛋比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42天L、H组卵巢异嗜性细胞浸润现象减轻;试验第21天各剂量复方中药组卵巢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42天H组卵巢和输卵管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21天M、H组孕酮和催乳素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42天M组孕酮、催乳素和促卵泡素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H组促卵泡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药能提高强制换羽蛋鸡生产性能及生殖功能.

    复方中药强制换羽蛋鸡生产性能生殖功能

    一种外三元纯种猪、二元猪、三元猪和多元回交猪的鉴定方法研究

    郑春婷胡云洋张春光叶子源...
    1160-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获得外三元猪品种鉴定的有效基因型并建立系统的猪种质鉴定方案,为外三元猪种质鉴定提供思路.[方法]本研究对613头杜洛克猪Illumina 60K芯片、503头长白猪Illumina中芯一号50K芯片及10头大白猪重测序数据进行纯合位点统计分析,筛选获得常染色体上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的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以120头不同品系不同品种猪耳组织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验证特异性SNP位点,筛选有效的特异性基因位点,通过位点联合分析建立外三元纯种、二元、三元及多元回交猪品种鉴定方案.[结果]通过芯片数据比对共获得6个长白猪特有SNPs位点,8个杜洛克猪特有的SNPs位点,1个大白猪特有SNP位点.测序验证结果显示有效 SNPs 位点分别为 SSC13:57293969 A>G、SSC11:47494227 T>G、SSC6:110653413 T>C和SSC6:110653219 T>C.根据位点突变类型及遗传规律,制定了三位点联合分析的种质鉴定方案,并鉴定出长白纯种猪、多元回交长白猪等多个猪种.[结论]本研究利用猪种特异性SNP位点制定了外三元纯种、二元、三元及多元回交猪品种鉴定方案.试验结果为外三元猪种质鉴定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

    外三元猪芯片比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种质鉴定

    哺乳动物小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进展

    李有为程亚倬商继勇张廷龙...
    1171-1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外成熟是哺乳动物胚胎工程获得成熟卵母细胞的主要途径,卵母细胞质量直接影响早期胚胎发育,妊娠的建立及维持,胎儿的发育等.哺乳动物卵巢表面数量众多的小卵泡可以作为胚胎工程卵母细胞的来源,但从哺乳动物卵巢获取的卵母细胞成熟差异较大,存在处于发育各个时期的卵母细胞,小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差,发育能力不足.如何提高小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发育能力以充分挖掘优良母畜的遗传资源,提高胚胎工程效率成为研究热点.基于此,文章概述哺乳动物小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进展,比较大、小卵泡卵母细胞物质积累差异、卵泡的卵泡液成分及含量差异以及卵泡颗粒细胞和卵丘细胞的差异,分析哺乳动物小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差的原因,分析总结提高哺乳动物小卵泡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发育能力的措施,包括抑制核成熟、成熟前培养、颗粒细胞及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共培养,期望能够为小卵泡卵母细胞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及发育能力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

    哺乳动物小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小鹅瘟病毒、鹅星状病毒Ⅰ型与鸭疫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及病原分析

    张晓战邢忠玉吕楠楠董轩志...
    1183-1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2023年4月,河南新乡某地鹅场雏鹅群急性发病,死亡率高达25%,为确定引起该鹅场雏鹅发病的病因,本研究对送检的病死雏鹅进行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方法]无菌采集病死雏鹅肝脏、脾脏、肾脏和小肠等组织样品及心血和肝脏外层纤维素性渗出物,通过对心血及肝脏外层纤维素性渗出物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观察、16S rRNA基因及药物敏感性试验鉴定病鹅感染细菌及感染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情况;通过PCR/RT-PCR方法对其常见雏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核酸进行检验,并对阳性病原的主要结构蛋白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确定病鹅感染的病毒性病原及其分子流行病学情况.[结果]细菌学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血平板上呈半透明圆形突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菌落,形态学观察显示,该菌为单个和成对的革兰阴性短杆菌,符合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的特性.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与BLAST分析进一步证实该菌为R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敏感,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多黏菌素B耐药.常见雏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核酸PCR/RT-PCR检测发现,该鹅场样品小鹅瘟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和鹅星状病毒Ⅰ型(genotypeⅠ Goose astrovirus,GAstV-1)核酸呈阳性,GAstV-2、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和鹅呼肠孤病毒(Goose reovirus,GRV)核酸阴性,将致病毒株分别命名为GPV/HN-2023和GAstV-1/HN-2023.进一步对GPV/HN-2023和GAstV-1/HN-2023的主要结构蛋白基因分析发现,GPV/HN-2023与DY-16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属于DY-16-like毒株,且VP3蛋白存在2个特有的氨基酸位点突变D248E和V314L;GAstV-1/HN-2023与GAstV-1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属于GAstV-1分支,ORF2蛋白存在3个特有的氨基酸位点突变G47R、S207G和A628T.[结论]本研究通过综合诊断方法明确了 GPV、GAstV-1与RA混合感染是引起该鹅场雏鹅发病的病因,分析了致病菌RA的耐药性和病毒性致病原GPV和GAstV-1的遗传演化及变异特点,为河南地区雏鹅疫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小鹅瘟病毒(GPV)鹅星状病毒Ⅰ型(GAstV-1)鸭疫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病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