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

李德发

半月刊

0258-7033

zgxmzz@cau.edu.cn

010-62732723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畜牧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53年创刊的畜牧类综合性科技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畜牧医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2006年改为半月刊,改版后设如下栏目:单期(科技版):专家论坛、业务名家、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专题论坛、调查报告、综述、基层园地等;双期(市场与管理版):政策导读、行业动态、新闻聚焦、名家论坛、市场观察、产业透视、畜产品安全、动物保健、名企探索、国际畜产品市场、世界最新数据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羊SRD5A2基因多态性及与产羔数的关联分析

    张凤杨务军廖正军刘建霞...
    182-186,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类固醇 5α还原酶 2(Steroid 5 Alpha Reductase 2,SRD5A2)遗传变异对山羊产羔数的影响,本研究以 500 只黑头山羊母羊为研究对象,采集颈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寻找山羊SRD5A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分析SRD5A2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并与头胎产羔数和平均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共筛查到 6 个SNPs,分别为g。14179502G>A、g。14195357A>T、g。14198728A>T、g。14210773G>A、g。14188765C>T 和 g。14195319T>C,6 个SNPs在黑头羊群体中均表现为 3 种基因型,且处于哈代-温伯格(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g。14179502G>A、g。14198728A>T和g。14210773G>A与山羊头胎产羔数和平均产羔数显著相关,g。14195357A>T、g。14188765C>T和g。14195319T>C 3 个位点与头胎产羔数显著相关;g。14195357A>T、g。14198728A>T和g。14210773G>A 3 个位点紧密连锁,处于同一个连锁不平衡块,组合基因型TTAAAA个体的头胎产羔数和平均产羔数最高。综上,本研究筛查到的 6 个SNPs与山羊产羔数显著相关,可为山羊产羔数性状的遗传改良及黑头羊良种培育提供新的分子标记。

    山羊SRD5A2基因SNP产羔数

    荷斯坦牛、娟姗牛及娟荷杂交牛血常规指标及疾病抗性对比分析

    马攀张海亮方钱海王澳...
    187-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泌乳期荷斯坦牛、娟姗牛及娟荷杂交牛血常规指标及疾病抗性的差异,本研究在夏季测定了南方地区 2 个规模化奶牛场 341 头健康泌乳母牛(荷斯坦牛 122 头、娟姗牛 111 头及娟荷杂交牛 108 头)的 19项血常规指标,使用SAS 9。2 软件的GLM过程分析了胎次、泌乳阶段和品种对血常规指标的影响规律;收集试验牧场泌乳牛群的疾病诊疗记录,比较了各品种奶牛不同类型疾病的发病比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品种、胎次对泌乳前期奶牛患乳房炎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品种效应对 14 项血常规指标有显著影响,娟荷杂交牛的血常规指标表现多介于荷斯坦牛和娟姗牛之间;泌乳前期荷斯坦牛乳房炎发病风险最高,娟姗牛最低,荷斯坦牛的发病风险是娟姗牛的 2。74 倍,娟荷杂交牛和娟姗牛的发病风险无显著差异;随着胎次升高,泌乳前期发生乳房炎的风险逐渐升高,2、3胎及以上的发病风险分别是1胎牛的4。83倍和5。48倍。综上,荷斯坦牛、娟姗牛及娟荷杂交牛的血常规指标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娟荷杂交牛的血常规指标表现多介于荷斯坦牛和娟姗牛之间,娟姗牛和娟荷杂交牛在泌乳前期对乳房炎具有更强的抗性。

    血常规疾病抗性荷斯坦牛娟姗牛娟荷杂交牛

    结合DNA甲基组和基因组数据鉴定甲基化数量性状位点

    崔晟頔王凯赵真坚陈栋...
    194-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对 140 个大白猪的DNA甲基化组和基因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成功鉴定了甲基化数量性状位点(meQTL),并估计了显著CpG位点的甲基化遗传力。研究通过构建模型,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自变量,以表观基因组关联分析(EWAS)识别的显著CpG位点甲基化水平作为因变量,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EWAS鉴定出的 3 107 个显著CpG位点中,有 235 个meQTL与 52 个CpG位点相关。其中,仅有 1 个为顺式meQTL(cis-meQTL),其余均为反式meQTL(trans-meQTL)。对这 52个CpG位点进行遗传力估计后发现,它们的平均遗传力约为 0。15,大约 65%的CpG位点遗传力低于 0。1,这表明大多数CpG位点的甲基化遗传力相对较低。此项研究的发现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SNP如何影响CpG位点的甲基化,并为进一步探索基因组中SNP与CpG位点甲基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表观基因组关联分析甲基化数量性状位点DNA甲基化

    北方地区娟姗牛乳房深度群体特征及其与泌乳性能的关系

    吉虹锦王语浓张海亮陈群...
    200-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娟姗牛因具有高乳脂率等性能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但国内关于娟姗牛体型外貌性状尤其是乳房深度的报道较少。为完善娟姗牛乳房深度性状评定方法,本研究测定了 2 个规模化牧场中 463 头娟姗牛的乳房深度,探究了娟姗牛乳房深度实测值与九分制线性评分的关系,采用SAS 9。2 软件的GLM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进一步分析了娟姗牛乳房深度的群体分布特征及其与泌乳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荷斯坦牛乳房深度线性评分标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直接用于娟姗牛乳房深度评分;根据乳房深度实测值的分布规律,本研究制定了娟姗牛线性评分方法,将娟姗牛乳房深度测量值分为9组,对应转化为九分制线性评分;场区、胎次和泌乳阶段对娟姗牛乳房深度测量值和线性评分具有显著影响,出生季节对乳房深度的影响具有显著趋势(对于乳房深度测量值,P=0。08;对于乳房深度线性评分,P=0。06)。此外,乳房深度线性评分对产奶量有极显著影响,对体细胞评分有显著影响,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无显著影响。综上,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地区娟姗牛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究了娟姗牛乳房深度九分制线性评分策略,制定的乳房深度评分体系可以反映奶牛不同年龄和生理阶段的差异,乳房较深的娟姗牛具有更高的产奶量和体细胞数。在娟姗牛育种工作中,乳房深度是一个平衡产奶量和乳房健康的重要体型性状,本研究结果为将来建立娟姗牛乳房深度线性评定标准提供了参考。

    娟姗牛乳房深度群体特征影响因素泌乳性能

    4个地方鸭品种鉴定的微单倍型位点的筛选与分析

    吴雨静田艺博周宇荀肖君华...
    207-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筛选用于鸭品种鉴定的微单倍型分子标记。下载中国本土鸭品种的简化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组装微单倍型。通过多样性指标排序比较,筛选出高效能微单倍型位点并分析验证。结果表明,鸭基因组中 140 bp范围之内的理论微单倍型共 1 321 597 个,经有效测序深度与多样性指标筛选,得到 7 009 个高质量微单倍型,可作为鸭品种鉴定的候选微单倍型。7 009 个微单倍型的信息度In值为0。163~0。665,平均值为 0。239;固定指数Fst值为 0。150~0。730,平均值为 0。243;有效等位基因数为 1。163~7。003,平均值为 2。419。利用Structure程序分析鸭品种的群体结构,当K=4 时,可观察到预期的 4 个类群。比较分析不同数量的微单倍型和SNP,筛选出了能清晰区分鸭品种的 25 个微单倍型组合,鉴别效果远优于相同数量的SNP,该微单倍型组合可作为 4 个中国地方鸭品种鉴定的分子标记。本研究成功基于简化基因组数据挖掘出用于鸭品种鉴定的微单倍型,也为其他畜牧动物的分子鉴定提供了新思路。

    微单倍型鸭品种鉴定分子标记

    乌蒙乌骨鸡TYR基因启动子区克隆及分子结构特征分析

    宋兴超王云艳孟金柱安清明...
    215-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克隆乌蒙乌骨鸡酪氨酸酶(TYR)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并解析其分子结构特征,为探究该基因调控乌蒙乌骨鸡乌质性状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以乌蒙乌骨鸡血液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 3 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Sanger测序及序列拼接方法获得TYR基因启动子区序列;采用DNAStar Lasergene和MEGA 5。0 软件分别进行 15 个物种TYR基因启动子区序列相似性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该序列核心启动子、调控元件、转录因子和CpG岛等分子结构特征。结果显示,乌蒙乌骨鸡TYR基因启动子区序列长 3 216 bp(Genbank登录号:ON49713457),包括 5'侧翼区 2 858 bp和 358 bp部分外显子 1。乌蒙乌骨鸡与其他 14 个物种TYR基因相似性为 40。9%~99。9%,乌蒙乌骨鸡与原鸡、鹌鹑等鸡形目亲缘关系较近,与猪亲缘关系较远。-600~-59 bp可能为乌蒙乌骨鸡TYR基因候选核心启动子区域,5'侧翼区-523 bp处可能存在 1 个转录起始位点C,存在 1 个CAAT-box、3 个TATA-box、16 个E-box、2 个进化保守区域CR1 和CR2、5 个 5'侧翼区近端黑色素细胞特异性元件(p-MSE),不存在CpG岛。乌蒙乌骨鸡TYR基因启动子区存在潜在的C/EBP-α、GATA-1、Sp1、Pdx1、TBP和NF-1 等转录因子。本研究成功克隆获得乌蒙乌骨鸡TYR基因启动子区序列,为解析该基因调控乌蒙乌骨鸡乌质性状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乌蒙乌骨鸡TYR基因启动子区转录因子调控元件

    天目多胎羊生长发育规律及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龙丽何军敏洪巍李雪...
    224-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天目多胎羊的生长发育规律,并为天目多胎羊的早期选育和饲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收集了浙江赛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天目多胎羊的生产数据,包括天目多胎羊初生重、断奶重(1。5 月龄)以及 6、12、18、24 月龄的体重,并进行了生长发育规律分析,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模型拟合天目多胎羊的生长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公羊的初生重显著高于母羊,断奶重和 6、12、18、24 月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母羊。拟合曲线分析结果表明,3 种生长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天目多胎羊的生长曲线,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R2)值均大于 0。950。Von Bertalanffy模型的R2 最高,公羊与母羊的R2 分别为 0。986 和 0。967,且该模型拟合的估计值与实际观测值最为接近。因此,Von Bertalanffy模型是 3 种模型中预测天目多胎羊生长发育规律的最佳拟合模型。最佳拟合模型中的拟合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公羊和母羊的极限生长量(A)分别可达 81。93 kg和 54。18 kg,公羊和母羊的体重拐点分别在 2。78、2。10 月龄,因此,在断奶至 2 月龄左右需要对天目多胎羊公羊和母羊分别进行饲养管理,并提高该时期的饲养管理水平。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天目多胎羊的早期选育和饲养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天目多胎羊生长发育规律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CDK6和PTEN在鸡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屠宰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杨苗苗李瑞瑞赵振华吴香君...
    229-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CDK6和PTEN在鸡脂肪沉积和肌肉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以S3 系(性连锁矮小鸡)、F系(快速型肉鸡)和H系(慢速型肉鸡)为研究对象,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CDK6和PTEN在 0、2、5、10、15 周龄肝脏、胸肌、腿肌、腹脂和皮脂组织、脂肪细胞和成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2 个基因在不同品系鸡的肝脏、腹脂、胸肌、腿肌、皮脂组织及细胞中均有表达,呈现出明显的品系和组织差异性。在肝脏中,CDK6在H系的 0、2、5、15 周龄表达量显著高于S3 系和F系,而PTEN在H系的 0、2、10 周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系。在胸肌中,CDK6在S3系的各周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系,PTEN在S3系的0、2、15 周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系。在腿肌中,CDK6和PTEN在S3 系的 0、2、5 周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系。在腹脂中,CDK6和PTEN在S3 系的 2、5、15 周龄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系。在皮脂中,CDK6和PTEN在F系的 2、5、10 周龄表达量最高,其中CDK6在 5 周龄、PTEN在 2 周龄和 5 周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系。2 个基因在成肌细胞和肌内脂肪细胞增殖期的表达显著高于分化期;CDK6表达与H系的腿肌率显著正相关,PTEN表达与S3、H系的腿肌率显著正相关。综上,CDK6和PTEN的表达呈现显著的品系和组织差异性,2 个基因可能在不同的发育时期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肌肉发育和脂肪沉积的调控,可作为鸡肌肉发育和脂肪沉积新的候选基因。

    CDK6PTEN肌肉发育脂肪沉积

    母猪饲粮能量水平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和粪便菌群的影响

    安瑞杨坤杨雪梅杨跃奎...
    236-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围产期和泌乳期母猪饲喂不同能量水平饲粮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及粪便菌群的影响。试验选择 2~3 胎川乡黑猪母猪 36 头,随机分为 3 组,每组 12 头猪,分别饲喂代谢能水平为 13。26、13。86、14。46 MJ/kg的哺乳期饲粮。试验期从产前 7 d开始,至产后第 21 天结束。结果表明:饲粮代谢能水平从13。26 MJ/kg提高至 13。86 MJ/kg和 14。46 MJ/kg对母猪繁殖性能及仔猪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母猪饲粮能量水平提高至 14。46 MJ/kg时母猪初乳免疫球蛋白G含量降低(P<0。05),乳糖含量增高(P<0。05),哺乳仔猪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葡萄糖含量均高于其余 2 组(P<0。05);哺乳仔猪粪便微生物分析结果显示,当母猪饲粮能量水平提高至14。46 MJ/kg时,哺乳仔猪粪便菌群中厚壁菌门(Fiemicutes)相对丰度降低(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等丰富度增加(P<0。05),对维持肠道微生物稳态不利。由此可见,在川乡黑猪哺乳母猪饲粮能量水平为 13。26 MJ/kg的基础上提高饲粮能量水平并不能改善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提高至 14。46 MJ/kg时则会影响哺乳仔猪血液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平衡,不利于机体健康。

    能量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哺乳仔猪

    饲粮中添加25-羟基维生素D3对麻黄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豆勇强马松伟梁舒棋贾少炎...
    24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 2 000 IU/kg 25-羟基维生素D3 对麻黄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用 3 600 只 1 日龄江丰中速麻黄肉仔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5 个重复,每个重复 360 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中添加 2 000 IU/kg 25-羟基维生素D3 的饲粮,饲养周期 59 d。结果表明:试验组肉鸡平均日增重、出栏成活率分别提高 1。62%(P<0。05)和 1。17%(P<0。01),耗料增重比降低 3。11%(P<0。01);试验组屠宰胴体一级品率提高 2。04%(P<0。01),滴水损失降低 22。08%(P<0。05),胫骨长度、胫骨折断强度和尺骨折断强度分别提高 2。71%(P<0。05)、14。42%(P<0。05)和 12。31%(P<0。05);试验组血清中钙、无机磷浓度分别提高 8。00%(P<0。05)和 12。67%(P<0。05),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提高 15。77%(P<0。01)、24。49%(P<0。01),丙二醛含量降低 20。12%(P<0。01)。可见,饲粮中添加2 000 IU/kg 25-羟基维生素D3 能够提高麻黄肉鸡的日增重和成活率,并改善骨骼质量与胴体品质。

    25-羟基维生素D3生长性能屠宰性能骨骼质量麻黄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