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

李德发

半月刊

0258-7033

zgxmzz@cau.edu.cn

010-62732723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畜牧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53年创刊的畜牧类综合性科技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畜牧医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2006年改为半月刊,改版后设如下栏目:单期(科技版):专家论坛、业务名家、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专题论坛、调查报告、综述、基层园地等;双期(市场与管理版):政策导读、行业动态、新闻聚焦、名家论坛、市场观察、产业透视、畜产品安全、动物保健、名企探索、国际畜产品市场、世界最新数据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焉耆马对侧步(小走马)步态与DMRT3基因变异相关性研究

    茹斯坦木·亚力坤艾尔邓巴依尔高雪丽李蒙蒙...
    196-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走马是指部分具备特殊步态能力的马品种或个体,其运动模式、质量和速度与人的骑乘体验和比赛能力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选育目标。世界上有很多基于步态能力而专门化培育的优秀马种。DMRT3基因的变异对马的特殊步态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采用PCR-RFLP方法对分布在我国新疆地区的 5 个马群体进行DMRT3基因多态性鉴定,并筛选出大走(速步)和小走(对侧步)2种步态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焉耆马、哈萨克马、伊犁马群体和英纯-伊犁杂交马等 4 个群体在DMRT3_Ser301STOP位点上存在多态性,其中焉耆马的A型等位基因频率最高,为0。37。哈萨克马、伊犁马和杂交伊犁马A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2、0。16、0。02,均处于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小走步态中A等位基因频率为 0。98,以AA基因型为主;大走步态中A等位基因频率为 0。41。小走群体的基因型分布与随机群体存在极显著差异(P=1。38E-12),大走群体与随机群体差异不显著。DMRT3_Ser301STOP的A等位基因与新疆地方品种马小走马步态高度相关。AA基因型为小走步态所必须,可以作为步态选育的分子指标。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示我国地方品种马中有优秀的走马遗传资源可供选择和定向培育。

    DMRT3步态对侧步走马

    云上黑山羊11号染色体单倍型构建及与产羔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朱兰江炎庭欧阳依娜涂兴调...
    202-207,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挖掘新的云上黑山羊高繁品系选育分子标记,研究选取前期GWAS分析获得的位于 11 号染色体上2 个与产羔性状潜在关联位点附近区段内的 103 个SNPs进行单倍型构建,并与产羔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位点rs26823728上下31 028 376~32 965 139 bp区段内构建出3个单倍型块(b1、b2、b3)11种单倍型,位点rs268284511 上下 47 008 354~48 991 484 bp区段内构建出 6 个单倍型块(d1、d2、d3、d4、d5、d6)21种单倍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单倍型d1-GG、d2-AA与第2胎产羔数有极显著关联,对该性状具有上调作用,而单倍型d2-TG与第 2 胎产羔数也有极显著关联,但对该性状具有下调作用;单倍型d6-AGCA与第 2 胎产羔数关联显著,对该性状具有上调作用,而单倍型d6-AGCC与平均胎产羔数关联显著,对该性状具有下调作用。综上,本研究从云上黑山羊 11 号染色体上筛选出 4 个与产羔性状显著关联的单倍型、8 个位点并注释到SMYD1、RMND5A、GNLY、SFTPB和USP39 5 个基因上。

    云上黑山羊11号染色体单倍型产羔性状关联分析

    基于RNA-Seq分析大白猪和巴马香猪背最长肌组织基因表达差异

    韦茜尹雷国凤陈奎蓉黄志威...
    208-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180 日龄的大白猪(n=6)与巴马香猪(n=6)为研究对象,屠宰后测定肌内脂肪、肉色、嫩度、pH、滴水损失等肉质性状,采集背最长肌组织提取总RNA,利用RNA-Seq技术鉴定大白猪和巴马香猪背最长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基因及其功能富集通路。结果发现,以大白猪为对照组,在巴马香猪和大白猪背最长肌组织中共鉴定到 5 037 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 3 326 个上调表达基因,1 711 个下调表达基因。经过KEGG富集通路分析,发现巴马香猪和大白猪一共有168条显著富集通路,其中上调DEGs有92条富集路径,下调DEGs有76条富集路径;GO功能分析中上调表达基因富集到BP有3 058条、CC有413条、MF有559条,下调表达基因富集到BP有 3 050 条、CC有 415 条、MF有 557 条。大白猪与巴马香猪肉色的亮度L在45 min时呈极显著差异;大白猪与巴马香猪之间的肌内脂肪、水分均呈现显著差异。本文对大白猪与巴马香猪肌内脂肪含量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初步认为CAPN3、MTM1、TMOD4等基因在巴马香猪肉质中发挥重要作用。

    巴马香猪大白猪RNA-Seq肉质性状

    雷琼牛与利雷杂牛皮肤结构及被毛性状的比较研究

    吴淑婷雍艳红陈宗周高元...
    215-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比较研究雷琼牛及利木赞-雷琼牛杂交一代(利雷杂)的皮肤和被毛性状特征,试验选取雷琼牛和利雷杂各 10 头,对不同部位皮肤的被毛长度、细度、皮肤厚度和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雷杂臀部绒毛长度、尾部和臀部粗毛细度、背中部和臀部处皮肤厚度均显著高于雷琼牛,而背中部和腹中部汗腺密度、体积及皮脂腺密度均显著低于雷琼牛,但背中部和尾部汗腺深度显著大于雷琼牛。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汗腺密度与皮脂腺密度呈正相关(P<0。05),粗毛细度与粗毛长度呈正相关(P<0。05),而粗毛长度与皮肤厚度呈负相关(P<0。05)。形态结构观察发现,雷琼牛和利雷杂表皮中可见Ⅲ期、Ⅳ期黑素体,但雷琼牛表皮中的黑素体分布在棘细胞核周及胞质、基底层细胞胞质及核周,而利雷杂牛主要分布于基底层细胞质和核周,且数量比雷琼牛少。雷琼牛皮肤中特络细胞在血管和毛囊周围分布较多,细胞周围较少,而利雷杂分布较为分散,在细胞、血管及毛囊周围较多。综上,利雷杂牛臀部绒毛长度、粗毛细度和皮肤厚度均高于雷琼牛,而背中部和尾部汗腺深度高于雷琼牛;皮肤中Ⅲ期、Ⅳ期黑素体及特络细胞分布在 2 个品种间有明显差异。说明利用利木赞杂交改良雷琼黄牛对耐热性能有潜在影响,加强皮肤性状的选育对其杂交后代对湿热环境的适应性有很大意义。

    雷琼牛利雷杂被毛性状皮肤特征散热特征

    广西瑶鸡商品代杂交组合的屠宰性能与肉品质分析

    王阳光陈亚迪雷艳茹李毅毅...
    221-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广西瑶鸡的优良种质特性,本研究以广西瑶鸡Y系为终端父本分别与两系配套组合AH系、DH系和MH系进行三系杂交组合的配合力测定实验。3 种组合模式(Y×AH系、Y×DH系、Y×MH系)分别选取公母各 50 只测定生产性能,并选取 16 周龄公母各 6 只进行屠宰性能与肉品质的测定,最终筛选出最佳配套组合。结果表明:YAH生长速度在 2 个性别中均极显著优于YDH、YMH组合,其日均采食量也明显高于其他组合,因此表现出YMH组合公鸡饲料报酬最高(3。78),YAH组合母鸡饲料报酬最高(4。44);屠宰性能方面,YAH组合公鸡在全净膛、肌间脂带宽、皮脂厚表现最佳,而该组合母鸡在屠体重、肌间脂带宽、皮脂厚等方面表现最佳,其他各屠宰性状与其他组合无异;肉品质方面,YAH组合公鸡和母鸡在胸肌干物质、胸肌肌内脂肪含量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此外YAH母鸡的腿肌干物质含量同样显著高于其他组合。综上,Y×AH杂交组合在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等方面表现均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水平,为广西瑶鸡配套系组合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广西瑶鸡杂交组合屠宰性能肉品质生长性能

    miR-370-3p在绵羊中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与靶基因预测

    王丹张双双贾琪张新玉...
    226-230,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新吉细毛羊和小尾寒羊为实验动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70-3p在绵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利用Mega11。0 对 miR-370-3p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进化树;利用miRBase对脊椎动物的miR-370-3p序列进行检索,使用Ensembl数据库对miR-370-3p进行定位;利用在线网站预测miR-370-3p的靶基因,并进行GO、KEGG分析。组织表达结果显示,miR-370-3p在 2 种绵羊 1 月份和 10 月份的皮肤组织中均存在显著差异;在 2 种绵羊同组织间均存在显著差异。miR-370-3p序列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且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miR-370-3p共有 315 个靶基因;GO分析结果显示靶基因主要富集在蛋白质的自磷酸化、细胞核与细胞质的运输、神经元凋亡过程等方面;KEGG通路分析表明靶基因主要富集到MAPK信号通路、寿命调节通路和细胞内吞作用等,其中多个与毛囊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富集到相关通路之上。绵羊miR-370-3p在皮肤组织存在时空表达差异,在各组织间广泛表达,可能通过靶向MAPK信号通路及寿命调节等通路参与调控毛囊的生长发育。

    绵羊miR-370-3p靶基因表达分析生物信息学

    黑羽系雪峰乌骨鸡生长曲线拟合、肉用性能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

    王婷邓雨英姚亚铃李梅春...
    231-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黑羽系雪峰乌骨鸡的生长性能和肉用性能,本实验选取 140 只(公母各半)1 日龄雏鸡,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 种模型对其 0~19 周龄生长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同时对其体尺性状、屠宰性能、肉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雪峰乌骨鸡 0~19 周龄生长曲线的最佳拟合模型是Von Bertalanffy,公鸡饲养阶段可划分为 0~7 周龄、8~13 周龄、14 周龄~上市,母鸡饲养阶段可划分为0~6 周龄、7~16 周龄、17 周龄~上市;②公鸡 126 日龄的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胸深、胫长、胫围、胸角均高于母鸡(P<0。01);③屠宰率在 88%~91%,全净膛率在 72%~79%,公鸡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腿肌率高于母鸡(P<0。01),屠宰率、胸肌率和腹脂率低于母鸡(P<0。01);④母鸡的滴水损失、肉色红度(a*)、脂肪含量高于公鸡(P<0。01),剪切力、黄度(b*)和蛋白质含量低于公鸡(P<0。01);公母鸡胸肌肌纤维特性差异不显著;⑤体尺指标之间均存在正相关(P<0。01),屠宰性能指标之间多数存在正相关(P<0。01),但肉品质指标之间大多数相关性不显著。结果表明黑羽系雪峰乌骨鸡具有较好的生长性能和肉用性能,可为其后续的选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雪峰乌骨鸡生长曲线体尺性状屠宰性能肉品质相关性分析

    仔猪均匀度的遗传参数估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朱冉冉邢凯高清翟丽维...
    238-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仔猪均匀度的遗传参数及影响仔猪均匀度的固定效应,为育种工作提供仔猪均匀度遗传数据支持,为猪场生产管理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某 3 个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 2011-2022 年纯种母猪繁殖记录为基础数据,利用动物模型REML(约束最大似然)法估计群体仔猪均匀度的遗传力及重要繁殖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仔猪均匀度影响因素进行估计。结果表明:杜洛克、长白和大白仔猪均匀度的遗传力分别为0。116 4、0。080 4和0。102 0;仔猪均匀度与仔猪初生窝重之间存在中等偏低遗传负相关,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169 7、-0。408 6 和-0。150 5。固定效应方差分析表明,品种、仔猪出生季节、场次、胎次和产活仔数对仔猪均匀度影响均显著。仔猪均匀度遗传力较低,受到多种非遗传因素的影响。此结果为仔猪均匀度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基础。

    仔猪均匀度繁殖性状遗传参数影响因素

    0~28日龄大足黑山羊羔羊胃肠道的解剖特点与组织形态发育研究

    郑继康杨松健张玉坤李星春...
    243-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断奶前大足黑山羊羔羊消化系统解剖特点和组织形态变化规律,为羔羊开食训练和早期断奶提供依据,进而发挥其生长潜力。选取健康、出生体重相近的 19 只大足黑山羊,实验羊分别饲喂至 0日龄(n=4)、7 日龄(n=4)、14 日龄(n=4)、21 日龄(n=3)和 28 日龄(n=4)进行屠宰取样并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同时测定各阶段羔羊胃肠道全重、净重及长度等参数,系统分析羔羊胃肠道变化规律。结果显示:0~28日龄,大足黑山羊羔羊的瘤胃、网胃和瓣胃全重逐渐增加,14日龄瘤胃净重、瘤胃背囊乳头高度、皱胃净重显著高于 0~7 日龄;十二指肠组织各指标也呈增长趋势,0、7 日龄十二指肠全重显著低于 28 日龄,14 日龄空肠、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 0~7 日龄;大肠各段黏膜层和肌层有增厚趋势,且大肠各段全重、净重和长度在 0~28 日龄均呈增长趋势。由此可见,大足黑山羊 7~14 日龄的胃肠道发育较为迅速,14 日龄胃肠道重量相比于7日龄显著增加,而后变缓,应特别重视山羊14日龄前的羔羊护理,14日龄后可进行早开食训练。

    大足黑山羊羔羊胃肠道净重组织学

    冬季不同带仔数对哺乳期种鸽生殖激素的影响

    张穗玲张妍璘王玮彭凯...
    252-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肉鸽养殖业常采用 1 对种鸽哺乳多只乳鸽的生产模式,然而过多的带仔数可能会对种鸽的繁殖性能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冬季气温较低,更容易引起种鸽生殖激素紊乱。为明确不同带仔数对冬季哺乳期种鸽生殖激素的影响,本研究选取 144 对 14 月龄欧洲Mimas肉种鸽,随机分为 3 组,每组 48 对,分别在哺乳期带 2、3、4 只乳鸽("2+2"、"2+3"和"2+4"),检测雌鸽哺乳期 0、7、14、21d的空腹血浆生殖激素含量。结果表明:雌鸽的雌二醇和孕酮含量随着带仔数的增加而升高(P<0。05),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催乳素和睾酮含量随乳鸽数增多而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雌鸽在哺乳期第 7 天的体重损失与孕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哺乳期第14天血浆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与产蛋间隔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带仔数增加会显著影响雌鸽哺乳期血浆生殖激素含量,并可能进一步引起种鸽哺乳期体损失增加和产蛋间隔延长,造成种鸽繁殖性能下降。

    种鸽哺乳期带仔数生殖激素繁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