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

李德发

半月刊

0258-7033

zgxmzz@cau.edu.cn

010-62732723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畜牧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53年创刊的畜牧类综合性科技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畜牧医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2006年改为半月刊,改版后设如下栏目:单期(科技版):专家论坛、业务名家、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专题论坛、调查报告、综述、基层园地等;双期(市场与管理版):政策导读、行业动态、新闻聚焦、名家论坛、市场观察、产业透视、畜产品安全、动物保健、名企探索、国际畜产品市场、世界最新数据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细胞程序性死亡调控动物卵泡闭锁的分子机制

    张钰刘雪明刘萍萍甘和攀...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泡闭锁是一个受高度受调控的复杂过程,与颗粒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密切相关。细胞凋亡、自噬、铁死亡、坏死性凋亡和焦亡等独立或相互作用参与调控卵泡闭锁和影响卵巢功能,本文综述了这 5 种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调控动物卵泡闭锁的分子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减少颗粒细胞程序性死亡诱导的卵泡闭锁、提高畜禽的繁殖性能提供参考。

    卵泡闭锁颗粒细胞细胞程序性死亡

    母猪分娩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张文涛于洋周振民李俊杰...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娩控制是提高母猪繁殖效率和猪场生产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繁殖调控措施,利用该技术可实现对母猪分娩时间的预测和同期化处理,既便于围产期管理,又有利于降低母猪产后乏情和新生仔猪死亡。随着母猪批次化生产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分娩控制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了母猪分娩控制的原理、影响母猪分娩控制的因素以及母猪分娩控制的外源激素应用现状,旨在为养猪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母猪分娩控制外源激素影响因素进展

    山羊无角间性性状的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张新博李俊杰陶晨雨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自然条件下,山羊中存在无角变异,与其他牛科动物不同,山羊的无角性状与间性性状紧密相连,被称为PIS(无角间性综合征)。大量研究发现,PIS序列与山羊的无角间性性状密切相关。山羊间性是一种严重的繁殖障碍,多发生于无角山羊,对无角山羊的选育和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因此,揭示山羊无角间性性状的遗传机制对无角山羊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几个品种无角山羊无角间性性状的研究方法、遗传机制和鉴定方法,为阐明山羊无角性状的遗传机制提供理论支持,为无角山羊的选育提供参考。

    山羊无角间性综合征(PIS)遗传机制鉴定

    菊粉对单胃动物的生理调控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孙秀双李冰朱宇旌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菊粉是一类天然的植物源性益生元,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生理功能及对环境友好等特点,近年来逐渐在畜牧养殖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菊粉可以促进动物生长,调节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稳态,但因菊粉本身的特性,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菊粉添加量超过阈值范围会使单胃动物出现肠胃炎等情况。本文综述了菊粉的理化性质、负面效应及在单胃动物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状况,旨在为菊粉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在畜牧业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菊粉生理功能单胃动物应用

    胍基乙酸的合成代谢及在养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朱元芳韩永胜李伟丁得利...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胍基乙酸是一种氨基酸衍生物,是动物体内肌酸合成的直接前体物质,有增加肌酸、节约精氨酸的作用。目前,胍基乙酸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动物生产,参与动物的肌肉合成与能量代谢,提高机体能量代谢效率。本文就胍基乙酸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胍基乙酸在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胍基乙酸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能量代谢胍基乙酸

    易感和抗性北京鸭感染DHAV-3后血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研究

    胡迪梁锐萍王霞曹俊婷...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北京鸭感染基因 3 型鸭甲肝病毒后血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本试验用DHAV-3112803 毒株同时感染 7 日龄的DHAV-3 易感鸭和DHAV-3 抗性鸭,并测定感染前(0 h)和感染后 6、12、18、24、30、36、42 h时葡萄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尿酸(UA)和肌酐(CREA)等 15 项血浆生化指标。研究发现:在抗性品系中,LDL-C、HDL-C、ALT和ALB水平在 6 h内降低之后保持稳定,LDH、AST和TBIL水平在 6 h先升高后缓慢降低并保持稳定,GLU、TC、UA和DBIL快速上升后保持稳定,而CREA、TP和ALP变化不大。在易感品系中,CREA、DBIL、TBIL、LDH、ALT和AST水平在感染后 12 h或 18 h后显著升高,30 h后逐渐降低,但总体水平仍高于相应时间点的抗性品系。其他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在 2 个品系中的结果类似,表明DHAV-3 对易感品系的肝脏和肾脏等器官有明显的损伤作用,而抗性品系对DHAV-3 有较好的抵抗性。综上,CREA、DBIL、TBIL、LDH、ALT和AST水平可能作为判断北京鸭感染DHAV-3 后其对DHAV-3 抗性和易感的分子标志物。

    北京鸭DHAV-3血浆生化指标

    西藏地区泌乳母牛反刍时间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杨轩宁王澳许静漪黄越川...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西藏地区奶牛反刍时间的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高原地区牛群精细化管理和奶牛反刍性状应用提供参考。本试验收集了 2022 年 7 月—2023 年 2 月西藏地区某生态牧场 23 头泌乳母牛的原始反刍时间记录(30 min记录 1 次)共 184 438 条。将原始反刍时间记录整理为日反刍时间(Rumination Time,RT),对原始反刍时间和日反刍时间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利用SAS 9。2 软件的Mixed过程分析了胎次、测定季节、距产犊天数和日采食时间对日反刍时间的影响。西藏地区泌乳母牛的原始反刍时间平均值为8。41±10。18 min/30 min,日反刍时间的均值为 379。02±147。74 min/d。奶牛的反刍行为受牧场生产工作的影响较大,通常在投料后 30~60 min开始反刍。不同胎次或处于不同季节的奶牛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反刍时间呈现差异,00:00-08:00 牛的反刍时间达到最高。随胎次升高,日反刍时间呈上升趋势;测定季节对日反刍时间影响极显著,奶牛在夏季的日反刍时间更长。日反刍时间与日采食时间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 0。49。在产犊当天反刍时间急剧下降,之后缓慢回升,直至产后约 2 周恢复正常水平。综上,本研究利用连续监测反刍时间全面揭示了西藏地区牛群的反刍时间规律,为牛群养殖的智能化进程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西藏地区泌乳母牛日反刍时间群体规律

    miR-218-5p调控安哥拉兔毛囊毛乳头细胞增殖的研究

    姚漱玉李佳丽孙少宁赵博昊...
    111-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miRNA-218-5p对兔毛乳头细胞毛囊发育相关基因的影响,为研究家兔毛囊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用酶消化法分离兔毛乳头细胞,用MSCM培养基培养毛乳头细胞。将培养的毛乳头细胞分为 4 组,分别转染miR-218-5p mimics、miR-218-5p mimics NC、miR-218-5p inhibitor、miR-218-5p inhibitor NC。培养 48 h后,收集细胞。使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各组RNA,使用RT-qPCR检测各组miR-218-5p的mRNA表达水平和毛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使用CCK-8 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发现,在兔DPCs(Dermal Papilla Cells)中过表达miR-218-5p能够显著上调毛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如CCND1、CTNNB1、LEF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TGF-β1、BMP4的mRNA表达水平;敲减miR-218-5p能够显著下调毛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如CCND1、CTNNB1、LEF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TGF-β1、BMP4的mRNA表达水平。过表达miR-218-5p后,极显著上调了毛乳头细胞的增殖。敲减miR-218-5p后,极显著下调了毛乳头细胞的增殖。本研究发现,miR-218-5p能上调家兔毛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CCND1、CTNNB1、LEF1的表达水平,下调TGF-β1、BMP4的表达水平,同时具有促进毛乳头细胞增殖的功能。

    miR-218-5p毛囊毛乳头细胞

    基于70K SNP芯片评估牙山黑绒山羊保种群体的遗传结构

    周东辉张昌政张任豹姜雪城...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牙山黑绒山羊核心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和群体内个体间的亲缘关系,并评估保种效果。使用GGP Goat 70K芯片对 50 只牙山黑绒山羊(公母各 25 只)核心群个体进行SNP分型,并使用Plink进行质控后,开展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亲缘关系分析以及群体家系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质控后共获得 54 668 个SNPs位点用于后续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为:各标记位点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254 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 0。326 3,平均观察杂合度为 0。329 2,多态信息含量为 0。326 3,多态性标记比例为 85。85%,表明牙山黑绒山羊核心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的ROH平均长度为 9。89 Mb,46。94%为 5~10 Mb的片段,基于ROH的平均近交系数为 0。074 7,近交程度较低。主成分分析可见,该核心群可分为 3 个亚群;群体的平均IBS遗传距离为 0。309 0,与G矩阵结果相似度较高,说明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群体的家系结构分析结果提示公羊大致可分为 3 个群体,10 个家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其中一个家系中公羊多达 16 只,揭示各家系间个体数差异明显,需增加小家系群体的留种率。综上所述:牙山黑绒山羊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保种效果较好;群体近交程度较低,但个体间亲缘关系较近,公羊的血统数量较少,各家系间个体数差异明显;牙山黑绒山羊后期繁育需通过制定合理的选种选配方案,结合引入新的血统,扩大核心种群数量,增强其保种效果。

    牙山黑绒山羊SNP芯片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家系结构

    基于亲缘指数选择法在椰岛黑猪选育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徐跃进郭建伟谷家民王起山...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针对椰岛黑猪(巴克夏猪×屯昌猪)的培育,基于亲本的遗传变异信息,利用QTL数据库、基因功能研究结果构建了亲缘指数选择法(Kinship Index based Selection,KIS),并采用KIS法计算椰岛黑猪G4、G5 世代亲缘指数(Kinship Index,KI),指导G4~G5 世代选育。为评价KIS法的应用效果,首先采用一步法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分析G0~G5 世代总产仔数育种值;第二,采用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atistic,Fst)、基因富集分析等方法分析G5 世代的育种效果。结果发现,G4~G5 世代的繁殖性能IBS和总产仔数育种值趋势相同,都具有选育进展。在G5 世代育种效果中,椰岛黑猪遗传巴克夏猪的胴体性状较多,遗传屯昌猪的肉质性状较多,认为椰岛黑猪继承了亲本较多的优良性状。最终研究结果表明KIS法的应用对椰岛黑猪的培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椰岛黑猪群体继代选育法亲缘指数选择法培育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