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

李德发

半月刊

0258-7033

zgxmzz@cau.edu.cn

010-62732723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畜牧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53年创刊的畜牧类综合性科技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畜牧医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2006年改为半月刊,改版后设如下栏目:单期(科技版):专家论坛、业务名家、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专题论坛、调查报告、综述、基层园地等;双期(市场与管理版):政策导读、行业动态、新闻聚焦、名家论坛、市场观察、产业透视、畜产品安全、动物保健、名企探索、国际畜产品市场、世界最新数据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猪全产业链育种技术及其国内外应用现状

    刘剑锋邱小田周磊张桂香...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产业链育种技术早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被动物育种学家们提出,但直到近些年才逐渐在少数国外育种企业中应用。基于元共祖、基因组选择"一步法"等理论算法,国内外学者提出了MF-ssGBLUP、MAGE等一系列不同的全产业链遗传评估模型和算法,国外育种企业荷兰托佩克公司、PIC等已经在实际育种中应用了此技术,并实现了纯种性能的进一步改良提升。我国颁布的《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将全产业链一体化育种定位为未来种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全产业链育种对我国生猪产业综合生产效率提升具有重大的行业价值,也将是未来生猪育种领域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猪全产业链育种技术在我国生猪产业的应用前景,旨在为我国加快全产业链育种的研发和技术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全产业链遗传评估育种

    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畜禽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曹慧韩博孙东晓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因编辑是指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的DNA进行改造,使生物的性状发生定向的、可遗传的改变。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包括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s,ZFNs)技术、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技术、成簇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and 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CRISPRs/Cas9)技术。在畜禽中使用高效且精确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提高畜禽产量、品质、抗病力等。本文从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原理及其在畜禽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畜禽遗传育种的研究提供参考。

    基因编辑畜禽ZFNsTALENsCRISPR/Cas9

    植物提取物调控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耿阳张博卢宇来乌音嘎...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刍动物是我国畜牧业中最大的甲烷排放源,其排放的甲烷不仅会造成动物机体能量损耗,还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反刍动物甲烷减排问题亟待解决。植物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可以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内环境,降低甲烷排放量,提高营养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是一种有效的瘤胃发酵调节剂。本文按照植物提取物的化学结构分类,综述了植物精油、皂苷、单宁在反刍动物甲烷减排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植物提取物在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研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新思路。

    植物提取物瘤胃甲烷反刍动物

    家禽产窝外蛋的影响因素与防控策略

    顾旺常荣鑫赵文明徐琪...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禽产窝外蛋是非笼养模式下的一个常见现象,严重影响动物福利、集蛋效率、孵化性能、生产效益和种禽个体产蛋记录等。家禽产窝外蛋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习性、内分泌、遗传、环境、饲养管理等。通常,不同家禽养殖场中窝外蛋的流行程度存在差异,且不可预测。此外,家禽产窝外蛋也被认为是一种不良的母性行为,其生理学调控机制尚不清晰。目前,采取单一措施或简单组合手段难以根本性地解决家禽产窝外蛋难题。深入了解家禽产窝外蛋的诱因,寻求高效的防控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窝外蛋的发生,有利于家禽业健康发展。因此,本文综述了家禽产窝外蛋的相关影响因素和防控策略,旨在为家禽生产中有效控制窝外蛋的发生提供科学参考。

    家禽窝外蛋影响因素防控策略

    奶牛乳脂抑制研究进展

    刘广镭刘帅王雅晶王雅春...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棕榈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牛奶的乳脂组成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牛乳的品质和口感,甚至影响原料奶价格。乳脂抑制也称低乳脂综合征,是牛奶生产中的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乳脂抑制研究现状、乳脂合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概述缓解乳脂抑制的可行措施,以期为改善牛奶品质及提高奶牛生产水平提供参考和依据。

    奶牛乳脂合成乳脂抑制脂肪酸机制

    机器视觉技术在奶牛精准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娜安晓萍王园王步钰...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对奶牛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传统的人工方式识别奶牛和统计奶牛数据已完全不能满足现代化、规模化牧场的需求。监测奶牛的行为变化有助于提高牧场的管理决策水平,而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可为奶牛养殖过程中的个体识别、健康监测、疾病预防等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从奶牛个体识别、体况评估、行为识别与监测 3 个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了目前机器视觉技术在奶牛精细化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现代化牧场的精准化管理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奶牛机器视觉个体识别体况评估行为监测

    哺乳动物毛色候选基因c-KIT的研究进展

    黄芩徐睿王晋康八千张加...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哺乳动物的皮毛颜色主要受毛发中黑色素的种类和数量影响。c-KIT基因编码一种酪氨酸激酶跨膜受体,被称为肥大/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与黑色素生物合成相关。c-KIT基因突变会抑制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功能,导致黑色素细胞的生成、成熟、增殖、分化和迁移等过程受到影响。本文就哺乳动物毛色形成的机制和主效基因、c-KIT基因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哺乳动物毛色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哺乳动物毛色遗传机制以及不同毛色的选种和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哺乳动物c-KIT基因毛色

    Wnt信号通路对动物毛囊周期性发育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王韬沈俊填高炜何雅嫒...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物毛囊发育经历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 3 个时期,每个时期均受到不同信号分子的精准调控。诸多研究表明,在毛囊发生发育中,Wnt信号通路不仅可直接调节毛囊的形成及周期性循环,还通过与其他信号通路的交联作用,发挥间接调控作用。本文对哺乳动物毛囊的生物学特性、Wnt信号通路在毛囊发育的调控作用及与其他通路的互作进行综述,为改善家畜(羊毛、驼毛)和经济动物(貂毛、兔毛、狐狸毛)等的毛发品质和增加其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毛囊Wnt信号通路β-catenin毛发周期性生长

    微卫星标记技术在绵羊育种中的应用

    罗春彦白锋周喜荣于丽娟...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丰富的绵羊品种是我国宝贵的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不到位是造成品种资源数量下降以及绵羊生产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为充分保护和利用绵羊资源、提高生产性能,利用分子技术开展绵羊遗传育种研究已成为主流。微卫星标记技术是一种普遍应用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手段,虽在自动化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具有信息量大、分布广、多态性高、成本低等优势,在畜禽遗传育种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发展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卫星标记技术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微卫星标记的作用机制、特征、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筛选及检测分析方法等,重点综述了微卫星标记技术在绵羊遗传多样性评估、群体遗传结构分析、遗传图谱构建、亲权鉴定、杂种优势推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以期为更好地应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开展绵羊遗传育种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微卫星标记绵羊遗传育种应用

    精细胞中促进组蛋白-鱼精蛋白替换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姚顺发许庆龙张君正曹立朋...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圆形精子细胞核内染色质中的组蛋白逐渐被鱼精蛋白替代,使染色质凝聚得更为紧凑,奠定成熟精子头部特异形态的结构基础。若组蛋白-鱼精蛋白替换缺陷,将导致精子核凝聚失败,表现出精子形态异常和活力降低,受精困难。研究显示,组蛋白翻译后修饰、瞬时DNA链断裂、DNA链断裂修复和染色质重塑复合体识别等一系列变化都会促进组蛋白-鱼精蛋白的替换,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综述了目前对于促进组蛋白-鱼精蛋白替换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雄性不育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精子形成组蛋白-鱼精蛋白表观遗传阅读器组蛋白翻译后修饰DNA链断裂染色质重塑复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