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

李德发

半月刊

0258-7033

zgxmzz@cau.edu.cn

010-62732723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畜牧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53年创刊的畜牧类综合性科技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畜牧医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2006年改为半月刊,改版后设如下栏目:单期(科技版):专家论坛、业务名家、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专题论坛、调查报告、综述、基层园地等;双期(市场与管理版):政策导读、行业动态、新闻聚焦、名家论坛、市场观察、产业透视、畜产品安全、动物保健、名企探索、国际畜产品市场、世界最新数据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猪lncRNA-H19的表达分析及其对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影响

    文成龙曹官从吕雯任灵芝...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lnc-H19 对猪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RT-qPCR检测lnc-H19 时空表达情况;核质分离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试验检测lnc-H19 的亚细胞定位,通过干扰lnc-H19 表达分析其对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猪lnc-H19 在猪骨骼肌中表达水平较高,随着猪生长及成肌分化表达不断升高,在慢肌含量较高的比目鱼肌(SOL)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猪lnc-H19 半衰期较长,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此外,siRNA体外干扰lnc-H19 后,慢肌相关蛋白slow-MyHC表达显著降低,快肌fast-MyHC显著升高.综上所述,lnc-H19 促进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的转化,为lncRNAs调控肌纤维类型转化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猪骨骼肌卫星细胞Lnc-H19肌纤维类型肌纤维类型转化

    杜洛克猪剩余采食量的社会遗传效应与其他经济性状的关联分析

    禹世欣王书杰赵真坚陈栋...
    14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杜洛克猪剩余采食量(RFI)的社会遗传效应(SGE)对其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产生的影响.选用 209 头杜洛克猪作为试验对象,从平均 83 日龄(平均体重 33.6 kg)开始饲养到平均177 日龄(平均体重 111.0 kg).选择SGE最小的 10 头和最大的 10 头作为LRS组和HRS组,对比 2 组的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HRS组的饲料转化率(FCR)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极显著低于LRS组;在胴体性能方面,HRS组的胴体全重和胴体直长显著高于LRS组,而背膘厚显著低于LRS组;在肉品质方面,HRS组腰肌组织屠宰后 45 min肉色a值显著高于LRS组.此外,HRS组背最长肌的韧性极显著高于LRS组,肌内脂肪含量和大理石纹显著低于LRS组.综上所述,杜洛克猪RFI的SGE对其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RFI进行选育时需考虑SGE的影响.

    社会遗传效应杜洛克猪生长性能胴体性能肉质

    猪THRS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李钰洁周佳伟张宇李梓芃...
    145-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肉品质是猪重要经济性状之一,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THRSP基因是已知的与肉质性状相关的基因.本研究在硒都黑猪中利用Sanger测序检测THRSP基因内的SNP位点,并与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旨在为猪育种工作提供新的分子标记.结果发现,在THRSP基因的第 1 外显子区域检测到 5 个SNPs位点,其中rs81214375 G>A与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和水分性状显著相关,rs3475235261 G>A和rs3474350215 A>T与肉色评分L1 h、肉色评分L24 h显著关联.本研究可为猪肉质性状的改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THRSP基因肉质性状SNP肌内脂肪含量

    基于SNP芯片的沙乌头猪保种分析

    赵乐乐李何君陆雪林吴昊旻...
    150-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保护和利用沙乌头猪种质资源,本研究选择现有 8 个家系的沙乌头猪,采用中芯一号 50K SNP芯片对其进行了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43 头沙乌头猪个体的基因型检出率为 95.66%~98.75%,平均值为 98.39%;群体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为 0.349 和 0.369.ROH分析结果显示,每个沙乌头猪个体含有的ROH数量为 17~75 个,个体的ROH总长度为 110.94~581.52 Mb,其中 41.56%个体的ROH总长度约300~400 Mb;基于此得出沙乌头猪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为 0.13.根据公猪聚类分析,将 26 头公猪大致划分为 7 个家系,并根据 217 头母猪与公猪间的亲缘关系,将它们划分入不同家系,其中 3 头母猪(个体号分别为 7404、13506 和 13708)和检测群体中公猪亲缘关系都比较远,因此将其归类为其他.本研究基于中芯一号 50K SNP芯片技术从遗传水平反映了沙乌头猪种群的群体结构,为沙乌头猪的保种、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有力参考.

    沙乌头猪SNP芯片保种聚类分析遗传多样性

    保山猪精子获能相关基因ABHD2的分子特征及转录调控研究

    张霞袁清婷赵加鼎龚绍荣...
    15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保山猪 2-酰基甘油脂肪酶(Abhydrolas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2,ABHD2)在精子获能过程中的转录调控特征及生物学功能.对 12 月龄保山猪的睾丸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转录组测序数据构建ABHD2的ceRNA调控网络分析图;分析ABHD2 的氨基酸序列在多个物种间的同源性和蛋白质功能特性,并构建多物种蛋白质进化树和互作网络.结果表明,ABHD2基因的CDS长度为 1 278 bp,编码 425 个氨基酸,定位在 7 号染色体,含有 11 个外显子.疏水性分析结果发现ABHD2 蛋白质N端和C端均亲水,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的占比最大,所占比例达到 44.47%.系统进化分析表明ABHD2 的氨基酸序列在多物种中相似度高达 98%,较为保守.对ABHD2及其邻近基因分析发现其邻近基因在各物种中以高度保守的形式分布.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中发现了多个与ABHD2 互作的蛋白,互作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SPA17、ZPBP、PRKAR2A、CATSPER1、ABHD16A、ABHD4,这些蛋白主要参与精子获能、顶体反应、阳离子通道络合物、精子鞭毛、细胞识别、羧酸酯水解酶活性、钙调蛋白结合、钙活化阳离子通道活性等相关通路.ceRNA调控网络揭示ABHD2基因受ssc-miR-151-3p调控,ABHD2可与 2 个lncRNA竞争ssc-miR-151-3p.本研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ABHD2的分子特征和转录调控功能,为进一步研究ABHD2基因在保山猪睾丸精子获能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保山猪ABHD2基因精子获能顶体反应转录调控

    内江猪与伍隍猪胴体性状、肌肉品质和气味轮廓的比较分析

    淡海锋张惠玲邹宇代浩东...
    163-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内江猪与伍隍猪胴体、肉质和气味轮廓之间的差异,本试验选取日龄相同的内江猪与伍隍猪母猪各 5 头进行屠宰.屠宰前测定猪只活体重,宰后测定胴体重、瘦肉率、胴体直长、背膘厚、皮厚、眼肌面积等胴体性状;屠宰后取眼肌和腰肌,测定pH、肉色、滴水损失、剪切力、肌内脂肪等肉质性状;屠宰后取眼肌,使用电子鼻测定气味轮廓.结果表明:内江猪的胴体直长、6~7肋皮厚和眼肌面积都极显著低于伍隍猪,骨率显著低于伍隍猪;内江猪和伍隍猪都没有出现PSE肉和DFD肉,测定的全部指标都处在正常优质猪肉品质范围内,伍隍猪的眼肌肌内脂肪显著高于内江猪;电子鼻分析显示,内江猪和伍隍猪眼肌的气味轮廓存在显著差异,内江猪的 18 个传感器中 14 组数据极显著高于伍隍猪,1 组数据显著高于伍隍猪,酮类、醇类、醛类等在内江猪中传感器响应值更高.由此可见,虽然内江猪与伍隍猪在地理上相近,但胴体、肉质和风味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为中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内江猪伍隍猪胴体品质肉品质气味轮廓

    苏山猪系谱构建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于淼何佳周辰宇李碧侠...
    168-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山猪是以大白猪和苏钟猪为亲本培育而成的新品种,因疾病流行和转群等因素影响,苏山猪群体存在遗传背景不清的问题,急需重建系谱,为苏山猪持续选种选育和推广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 18 个基于短散布元件(Short Interspersed Elements,SINE)的逆转录转座子插入多态(Retrotransposon Insertion Polymorphisms,RIPs)标记在苏山猪群体进行PCR鉴定,对苏山猪进行系谱重建,以亲本群体长白猪、大白猪、二花脸猪、梅山猪为参考,进行遗传参数、遗传距离、系统发育和主成分分析,以进一步探究苏山猪的遗传多样性.基于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UPGMA)将苏山猪群体分为 10 个家系,苏山猪家系的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PIC)范围为0.160 5~0.225 9,遗传分化指数(Wright's F-statistics,Fst)的范围为 0.050 3~0.384 8,近交系数(Wright's F-statistics,Fis)的范围为-0.389 4~-0.273 0,而其他亲本品种猪的PIC范围为 0.058 0~0.248 5,Fst的范围为 0.410 3~0.497 9,Fis的范围为-0.098 0~0.013 1.研究表明苏山猪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此研究结果为苏山猪系谱构建和推广扩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苏山猪逆转座子插入多态SINE遗传多样性

    沙乌头猪与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鲁莱黑猪杂交的杂种优势预测

    赵乐乐李何君陆雪林王起山...
    175-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杜洛克猪(D)、长白猪(L)、大白猪(Y)3 个西方引进品种以及地方培育品种鲁莱黑猪(U)与沙乌头猪(S)的杂交利用情况.利用技术平台"基于基因组简化与测序的基因型判型(GGRS)"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判定基因型.应用全基因组性状特异的SNP分子标记来估算不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从生长、肉质、胴体、繁殖与健康5个性状对沙乌头猪不同杂交模式下的杂种优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共找到生长、肉质、胴体、繁殖与健康性状潜在相关基因的SNP分别为 27 739、43 041、17 730、38 259、24 111 个;在二元杂交组合中,♂大×♀沙(Y×S)为较优组合;在三元杂交组合中,♂沙×♀长大(S×LY)为较优组合;在四元杂交组合中,♂杜鲁×♀大沙(DU×YS)为较优组合.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开展沙乌头猪不同杂交模式的杂交优势预测,可大大减少后续配合力实验,为沙乌头猪的保种与杂交利用提供参考.

    沙乌头猪杂种优势预测SNP分子标记遗传距离

    基于脂质组学的金华猪与杜长大猪猪肉脂质特征差异分析

    张志豪党亚丽罗银梅侯萌...
    181-190,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国内优良地方品种猪和外来品种猪猪肉中脂质特征差异,试验以相同条件下饲养的 240 日龄金华猪和杜长大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肌内脂肪含量,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含量,并进一步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金华猪和杜长大猪肉进行脂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杜长大猪,金华猪猪肉的肌内脂肪含量高出 36.92%(P<0.05).金华猪猪肉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含量高于杜长大猪(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含量低于杜长大猪(P<0.05).在2种猪肉中共鉴定出2 758种脂质分子,分属62个亚类,磷脂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是优势脂质亚类,其中有 36 个脂质亚类差异显著.共筛选出了 76 种可区分 2 种猪肉的潜在差异脂质分子,主要包括TG、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PC)、甲基化磷脂酰胆碱(Methyl Phosphatidylcholine,MePC)和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差异脂质结构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碳链长度在 20~50 且含 0~10 个不饱和键是差异脂质的主要特征,磷脂类富集明显.差异脂质相关性分析显示,TG、PC和PE这 3 类脂质与SFA、MUFA和PUFA关系密切,其可能是影响猪肉脂质特征和品质的关键成分.综上所述,金华猪与杜长大猪猪肉的脂质存在差异,脂质的差异物质主要集中在TG、PC和PE上.本研究可为不同品种猪肉的脂质差异和生产高品质的猪肉提供参考.

    金华猪杜长大猪肌内脂肪脂肪酸脂质组学

    转录组测序解析瘦肉型和脂肪型公猪睾丸的基因表达模式差异

    马剑峰陈思宇师愉倩沈林園...
    191-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睾丸是雄性动物精子发生和激素分泌的重要器官.本研究选择瘦肉型大白猪和脂肪型青峪猪为研究对象,比较瘦肉型和脂肪型种公猪的睾丸形态差异和精子活力,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鉴定 2 个品种种公猪睾丸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对鉴定到的差异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结果表明,瘦肉型猪的睾丸显著大于脂肪型猪的睾丸,2 种猪有着不同的基因转录模式,与瘦肉型猪相比,在脂肪型猪的睾丸中鉴定出 1 367 个基因表达上调、907 个基因表达下调,其中表达下调的基因显著富集到了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生殖细胞发育、精子发育、精子发生等影响种公猪繁殖力的重要通路.HSD11B2、HSD11B1L、HSD17B3、HSD17B6、CYP1A2等是影响脂肪型猪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过程的关键基因,TNP1、PRM2、PLD6、DHH、GGT、NR0B1、SYCE3等是影响脂肪型猪精子发生过程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对理解脂肪型猪和瘦肉型猪的繁殖力差异有一定意义,为种公猪遗传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脂肪型猪瘦肉型猪青峪猪睾丸转录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