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稀土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稀土学报
中国稀土学报

徐光宪

双月刊

1000-4343

xtxb@grinm.com;jrechina@263.net

010-62014832

100088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2号

中国稀土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Rare Earth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双月刊)是由中国稀土学会主办、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承办、北京大学协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它涉及的主要内容有稀土化学与湿法冶金;稀土金属学与火法冶金;稀土新材料(磁性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稀土固体物理与固体化学;稀土应用研究;稀土分析检测;稀土地质、矿物和选矿等。主要栏目有综合评述、学术论文、研究快报及研究简报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稀土掺杂单色上转换发光纳米晶材料研究进展

    冀皓丽陈东董文坤凌世生...
    1029-1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稀土掺杂单色上转换发光纳米晶材料具有色纯度高、不易受其他信号串扰的特点,在生物检测和荧光编码领域展现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对实现稀土纳米晶单色发光的途径以及稀土红、绿、蓝单色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研究现状进行了较系统总结,主要包括:引入其他离子改变能量传递方式、选择合适的基质、包覆惰性壳层、引入第三种材料作为配体吸收杂峰发光.最后,对稀土单色上转换发光材料未来可能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稀土单色上转换发光纳米晶

    上转换稀土复合材料在光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孙诗书张妍刘金瑞李邦森...
    1041-1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上转换稀土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介绍了五种不同的上转换过程,为后续探讨提供了基础.随后对不同类型稀土上转换材料(包括稀土氟化物、稀土倍半氧化物和RE3+离子掺杂的半导体基光催化剂等)的上转换原理、制备方法及在光催化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总结.最后,对上转换稀土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

    稀土上转换光催化半导体复合材料

    稀土电催化剂研究进展

    梁华忠丁钦李晓宇包永春...
    1056-1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稀土金属为电子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近的17种化学元素,其中镧系元素有独特的4f电子层排列方式,具有丰富的电子能级和氧化价态,能与配体形成多种配位结构,在催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整理了近年来稀土材料在电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实例,包括水分解(Overall water splitting)、析氢反应(HER)、析氧反应(OER)、氧还原反应(ORR)、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和氮还原反应(NRR).系统介绍了稀土催化剂在不同电催化体系中的设计特点,并讨论了提高和改进稀土电催化剂活性、稳定性方面的一般设计思路.最后,对稀土电催化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稀土电子结构电催化剂研究进展

    热变形钕铁硼永磁体晶界扩散技术研究进展

    郭贞山信华琤林鹏江树勇...
    1076-1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钕铁硼永磁体因其优异的性能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电动汽车、无人机、风力发电机等产业迅速发展,对钕铁硼永磁体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虽然钕铁硼永磁体的最大磁能积已接近理论极限,但作为永磁应用最重要性能之一的矫顽力仍远低于理论极限.热变形钕铁硼永磁体理论上可在不使用或少量使用重稀土的情况下获得高矫顽力,但实际生产中的矫顽力却比理论值低很多.近年来,晶界扩散技术成功应用到热变形钕铁硼永磁体上,有效提高了热变形钕铁硼永磁体的矫顽力,拓展了热变形钕铁硼永磁体的应用潜力,但鲜有人对其进行系统介绍.本文对热变形钕铁硼磁体晶界扩散技术从晶界扩散原理、起源与发展及研究进展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永磁体钕铁硼热变形晶界扩散矫顽力

    稀土资源领域物探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

    罗凡严加永梁健张晟...
    1088-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实现稀土资源的绿色勘查开发一直是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物探技术具有透视性、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近年来在稀土资源的绿色勘查开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稀土资源的勘查、开采及生态修复三个方面对物探技术应用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物探技术在轻稀土资源方面应用相对成熟,而在蕴含重稀土资源的离子型稀土矿方面应用研究较为欠缺的原因.为实现稀土资源与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在离子型稀土矿床的勘查开发方面应加强多源融合探测技术勘查体系、随钻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原地多场源浸矿技术及物探时变监测技术研究.

    稀土勘查稀土开采稀土矿生态修复物探技术

    NiPt/CeO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水合肼分解制氢性能研究

    吴慧郑君宁李蓉许立信...
    1102-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合肼(N2H4·H2O)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储氢材料之一,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通过低温浸渍还原法将NiPt金属纳米颗粒负载在CeO2纳米立方体载体上制备出不同金属比例的NiPt/CeO2催化剂,进一步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催化水合肼制氢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优良的活性可归因于NiPt双金属形成合金的合金效应以及金属与CeO2纳米立方体载体之间的协同作用.所制备的Ni5Pt5/CeO2催化剂在催化水合肼分解制氢中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活性,在323 K下其TOF值为2960.5 h1,经过5次循环后仍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

    制氢水合物纳米结构NiPt/CeO2还原

    La1-xCaxAl1-yByO3-δ(B=Mn/Ni)的红外辐射性能测试与模拟

    张祖庆符亲武程华金刘庆生...
    1111-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 Ca/Mn/Ni掺杂LaAlO3,借助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红外辐射(IR)研究了其红外发射性能及改变机理,同时运用CASTEP模拟了其电子能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掺杂样品相比LaAlO3在近红外波段发射率都有较大提升,La0.67Ca0.33Al0.67Ni0.33O3-δ在0.2~2.5 μm段的发射率可达0.9527.提升的机制为:掺Ca-Ni后形成了大量小极化子Ni2+↔Ni3+,且电子-氧空位的浓度增加,进而促进了自由载流子吸收;同时,掺Ca-Ni时,晶体发生了较大畸变,为1.42× 10-3(LaAlO3为3.65×10-4),强化了振动吸收.La0.67Ca0.33Al0.67Ni0.33O3-δ带隙最小,为0.334 eV(LaAlO3的为3.445 eV).小带隙有利于价带电子跃迁,进而产生更多的电子-氧空位对,促进自由载流子吸收.La0.67Ca0.33Al0.67Ni0.33O3-δ导带向低能区转移并出现了杂质能级Ni 3d,因此带隙减小.得益于带隙的减小,La0.67Ca0.33Al0.67Ni0.33O3-δ介电函数虚部峰以及吸收系数峰均红移.

    Ca-Mn/Ni掺杂LaAlO3红外发射率提升机理CASTEP

    利用表面镀钛及掺杂La2O3改善金刚石/铜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郭梦华张鹏栗正新黄雷波...
    1122-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金刚石表面进行镀Ti,并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金刚石体积分数为50%不同La2O3含量的金刚石/Cu复合材料,观察不同样品的相变化与表面微观形貌,利用激光闪射法测量样品热导率、阿基米德排水法测样品密度.结果表明:金刚石表面镀Ti能有效改善金刚石与Cu之间的界面结合情况,减少界面热阻,提高致密度,复合材料的致密度由金刚石未镀Ti时的81.3%提高到镀钛时的93.7%,相应热导率由276 W.(m·K)-1提高到427 W·(m·K)1;额外添加La2O3后,复合材料的致密度最高达98.6%,热导率最高达523 W·(m·K)-1,其各项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金刚石/Cu复合材料界面热阻镀Ti热导率致密度稀土

    不同前驱体对聚丙烯酰胺凝胶法制备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纳米粉体的影响

    胡春余煜玺赵德森骆兵...
    1132-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法制备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纳米粉体.分别以ZrOCl2与YCl3,Zr(NO3)4与Y(NO3)3作原料合成凝胶前驱体,对两种凝胶的热分解过程及YSZ粉体的物相组成、形貌和烧结性能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前驱体对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热分解过程影响不同:以Zr(NO3)4和Y(NO3)3为前驱体和以ZrOCl2和YCl3为前驱体制得的凝胶内有机物最终热分解完全的温度分别为680和692 ℃.研究结果还表明:前驱体的种类影响YSZ粉体的晶化温度:以ZrOCl2和YCl3为前驱体制备YSZ粉体时会在较低温度产生四方相氧化锆,在800℃时YSZ粉体内会转变出部分单斜相;而以Zr(NO3)4和Y(NO3)3为前驱体制备YSZ粉体时,虽然体系内四方相氧化锆晶化温度较高,但四方相稳定性较好.此外,两种不同前驱体均能制备出晶粒尺寸较小的YSZ粉体,且粉体内各元素的分布均匀,以Zr(NO3)4和Y(NO3)3为前驱体制得的YSZ粉体团聚程度更小,烧结的YSZ陶瓷平均晶粒更小,相对密度可达97.4%.

    聚丙烯酰胺凝胶法氧化锆纳米粉体氧化钇稳定氧化锆陶瓷

    稀土基金属玻璃及其共晶成分的双团簇式解析

    王硕陈季香窦月辉李仕龙...
    1140-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玻璃的形成与共晶形成密切相关,且金属玻璃和晶体之间存在着结构上的遗传性.本文通过团簇式即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将金属玻璃和共晶相关合金相联系起来,建立了稀土基金属玻璃成分设计的流程.利用本课题组提出的理想金属玻璃双团簇式模型:[(主团簇)1+(主团簇)2](连接原子)2,4,6进行解析,这里的两个主团簇来自于共晶相关相.主团簇的筛选准则首先是基于空间利用率定义密堆团簇,然后选取具有最高密堆率的团簇作为主团簇,根据双团簇式模型构造出共晶点及金属玻璃的双团簇式.以Cu-Y,Al-Ce和Al-Y体系为例,利用双团簇式模型解释了金属玻璃及其共晶成分,与实验值非常吻合.最终提出了利用双团簇式模型进行稀土基金属玻璃成分设计的具体步骤.

    稀土基金属玻璃共晶主团簇双团簇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