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杨志寅

月刊

1674-6554

xwyxbjb@163169.net

0537-3616263

272067

山东省济宁市北湖新区荷花路16号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and Brain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济宁医学院主办。本刊是国家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卫生部优秀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中国期刊协会编校质量优秀期刊和山东省优秀期刊。本刊是亚洲行为医学领域惟一学术期刊,也是中国首份以脑科学命名的学术期刊。适合各级医院医护人员及各类院校师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家庭凝聚力及家庭冲突对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长的影响

    李丽君张娟张宁陈琦...
    624-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凝聚力及家庭冲突对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长的影响.方法 2019年4-6月,横断面调查研究北京东城区幼儿园2 990名学龄前儿童,使用家庭生活问卷(family life ques-tionnaire,FLQ)量表评估家庭凝聚力及冲突,自制调查问卷收集儿童的睡眠时长及其他变量,运用R统计软件包和EmpowerStats软件进行t检验及卡方检验,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庭凝聚力、家庭冲突与儿童睡眠时长之间的关系.结果 睡眠时长不足儿童612人(20.47%).睡眠时长不足组家庭凝聚力[(12.57±2.01)分,(12.84±2.01)分;t=2.928,P=0.002]和家庭冲突得分[(12.15±2.43)分,(12.52±2.24)分;t=3.643,P<0.001]低于睡眠时长充足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家庭凝聚力水平(β=-0.234,OR=0.791,95%CI=0.645~0.969,P=0.024)和低家庭冲突水平(β=-0.399,OR=0.671,95%CI=0.553~0.813,P<0.001)是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长的保护因素.结论 家庭凝聚力及家庭冲突对学龄前儿童的睡眠时长有显著影响,为改善儿童睡眠时长不足提供了干预的方向.

    家庭凝聚力家庭冲突睡眠时长儿童,学龄前

    青少年心理危机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影响因素分析

    滕姗王威捷高欢赵久波...
    630-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随机森林算法建立青少年心理危机预测模型,分析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别在2020年11月与2021年6月,采用整群抽样追踪调查1417名中学生,第一次测量收集人口学资料、症状因素、保护因素等问卷数据,第二次测量抑郁、自杀风险,以是否在第二次测量中呈现中度以上抑郁(抑郁得分≥ 15分)与高自杀风险(自杀风险得分≥7分)为心理危机判定标准.运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R version 4.1.1软件构建青少年心理危机随机森林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并分析青少年出现心理危机的高预估因素.结果 (1)中度以上抑郁检出率为10.02%(142/1 417),高自杀风险检出率为30.77%(436/1 417),心理危机检出率为8.19%(116/1 417).(2)心理危机预测模型敏感度为0.79,特异度为0.82,阳性预测值为0.82,阴性预测值为0.79,准确率为0.80,曲线下面积为0.88.(3)青少年心理危机影响因素排名前十的特征变量依次为抑郁情绪、焦虑情绪、自杀意念、自我伤害行为、认知灵活性-可控性、认知灵活性-可选择性、坚毅-坚持努力、坚毅-兴趣一致性、母亲情绪和父亲情绪(模型预测精准度=0.023~0.163).结论 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发生与症状因素、保护因素、父母情绪关系密切,且有跨时间预估的意义.机器学习随机森林算法能有效识别心理危机个体,识别敏感的危机个体特征.

    心理危机抑郁自杀风险机器学习预测模型青少年

    社区老年人步速与认知功能的关联性研究

    王嘉瑜邱红丽姚桂英孙俊俊...
    637-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步速与认知功能的关联.方法 2021年3-12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4.6 m步行试验对新乡市1 172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依据步速五分位分组将老年人步速分为 Q1~Q5 组,[Q1 组(≤ 0.76 m/s),Q2 组(0.77~0.88 m/s),Q3 组(0.89~0.98 m/s),Q4 组(0.99~1.11 m/s),Q5组(≥1.12 m/s)].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步速和抑郁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社区老年人的步速为(0.92±0.22)m/s,Q1~Q5组的 MMSE 得分分别为:(24.72±3.67)分、(26.63±2.90)分、(26.58±2.66)分、(27.01±2.45)分和(27.18±2.35)分,不同步速组社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92,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Q1组比较,Q2~Q5组认知功能受损的OR值(95%CI)分别为0.475(0.253~0.893)、0.426(0.219~0.828)、0.421(0.212~0.826)、0.371(0.179~0.766),步速较快是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高龄(OR=1.096,95%CI=1.053~1.140)、抑郁(OR=14.441,95%CI=12.670~19.829)是认知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结论 社区老年人步速与认知功能存在关联,步速较快是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

    认知功能认知障碍步速抑郁社区老年人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

    刘瑜张绍敏杨艳杰乔正学...
    642-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并检验核心自我评价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以哈尔滨市1 12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short-egna minnen betraffende upfos-tran-Chinese,s-EMBU-C)、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ore self-evaluations scale,CSES)进行调查.数据使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差异分析;使用AMOS 27.0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社交焦虑[(42.31±8.23)分]与父母积极教养方式[(5.44±1.45)分]呈负相关(r=-0.072,P<0.05),与核心自我评价[(32.12±6.01)分]呈负相关(r=-0.350,P<0.01),与父母消极教养方式[(7.40±1.74)分]呈正相关(r=0.302,P<0.01);核心自我评价与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呈正相关(r=0.362,P<0.01),与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呈负相关(r=-0.346,P<0.01).父母积极教养方式、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直接效应显著(β积极=0.098,β消极=0.222).中介分析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在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间具有遮掩效应,间接效应(-0.089)与直接效应(0.098)之比的绝对值为90.82%;核心自我评价在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73.03%和26.97%.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也可以通过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其中核心自我评价在积极教养方式路径中起遮掩作用.

    父母教养方式社交焦虑核心自我评价中介效应

    老年慢性病患者多维健康测定量表共性模块条目分析

    刘钰曦刘欢婷伊向仁陈武君...
    647-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CTT)和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多维健康测定量表共性模块(MHIEC-GM)(V1.0)进行条目分析和评价.方法 采用MHIEC-GM(V1.0)量表对2 375名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自评式调查.采用变异度法、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法、Cronbach's α系数法对量表条目质量进行分析,采用IRT分析软件MULTILOG 7.03分析量表条目的难度系数、区分度系数和信息量.结果 CTT结果显示,9个条目的标准差均>0.9.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和Cronbach's α系数法的结果显示,除GMI9条目以外,其他条目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均>0.5,因子载荷均>0.5,删除该条目后的Cronbach's α系数均<0.763.综合4种分析方法的结果,除GMI9条目之外,其他条目均有较好的特性.IRT结果显示,除GMI4、GMI6、GMI8之外其他条目信息量均>0.333(5/15);条目的区分度均为1.44;难度系数符合[-4,4]入选标准的条目有GMI2、GMI3、GMI5、GMI7、GMI9,随难度等级增加而呈现出单调递增趋势.GMI1、GMI4、GMI6、GMI8还需进一步完善.结论 经CTT和IRT方法分析显示,MHIEC-GM(V1.0)量表的大部分条目的性能良好,但仍有部分条目需进一步根据老年慢性病特点进行修订和验证.

    老年人慢性病多维健康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

    大学生主动性攻击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杨于广朱文凤田雪黄永超...
    653-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发大学生主动性攻击问卷(college students'proactiv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CPAQ)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方法 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抽取1 552名大学生(样本1:618人;样本2:783人;样本3:151人,间隔6个月后进行重测;样本4:49人:从样本3中随机抽取)开展问卷调查,采用SPSS 24.0和Mplus 8.3,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相容效度、区分效度和实证效度检验信度和效度.结果 项目分析结果显示CPAQ中的33个条目与主动性攻击总分呈正相关(r=0.25~0.78,P<0.05),各条目在高低分组间的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了28个条目,分别归属主动性攻击的3个维度(工具性动机、道德抑制、道德推脱),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该问卷的三维度模型拟合良好(x2/df=3.25,CFI=0.96,TLI=0.95,RMSEA=0.05,SRMR=0.06).CPAQ 总分及其分维度的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 0.93、0.95、0.89 和 0.75,重测信度分别为 0.64、0.63、0.67 和 0.60(均 P<0.01).相容效度检验中,工具性动机维度与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问卷的主动性攻击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50,P<0.05)、道德抑制维度与共情、内疚得分呈负相关(r=-0.30,-0.39,P<0.05),道德推脱维度与道德推脱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58,P<0.05).区分效度检验中,CPAQ得分与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问卷的反应性攻击维度得分相关性不显著(r=0.08,P=0.16).效标关联效度检验中,CPAQ得分与各个效标问卷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70~0.83.实证效度检验中,主动性攻击行为在不同CPAQ得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分组:(1.16±0.18)分,低分组:(1.04±0.08)分,t=2.60,P<0.05].结论 CPAQ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群体主动性攻击行为的工具.

    主动性攻击问卷大学生因素分析信度效度

    经颅交流电刺激调控帕金森病神经振荡的研究进展

    廖小雨龚艳郭爱松
    660-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生和进展与异常的神经振荡紧密相关,这些异常振荡已作为评价PD的生物标志物之一.积极探索神经振荡与PD的相互联系,并有针对性地精准调控PD患者异常的神经振荡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为寻找治疗PD提供了新方向.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通过施加双相和正弦电流来影响大脑的神经元活动,显示出调控PD异常神经振荡的潜力.现对PD中常见的神经振荡、tACS调控PD神经振荡的工作机制以及tACS在PD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该领域的现存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PD的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帕金森病生物标志物经颅交流电刺激神经调控神经振荡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外周血生物标志物

    赵玉晓刘真刘文敬程文红...
    665-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障碍为儿童青少年群体常见的一种情感障碍,给心理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然而现有医疗系统中儿童青少年抑郁的风险预测、诊断、治疗方案选择仍缺乏客观的指标.生物标志物作为反映生理状态的客观指标,对抑郁障碍的病理机制可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就目前已有的关于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研究进行综述,并总结了其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研究显示外周血中免疫、神经内分泌、神经营养、多层级组学相关物质与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可能存在重要关联,具体标志物的预测作用需要结合其他多模态数据,相关证据仍需更多大样本研究加以验证.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外周血生物标志物

    本刊中文摘要的书写要求

    冯学泉
    670页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稿约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671-6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