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血液净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血液净化
中国血液净化

王梅

月刊

1671-4091

cjbppc jbp@163.com

010-66189482;66583655

100034

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133号

中国血液净化/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Purification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血液净化学专业学术核心期刊(月刊),以国内外血液净化学者、医师、护士以及血液净化产品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血液净化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办刊宗旨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面向临床应用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力求及时,准确地反应我国血液净化水平,介绍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提高血液净化专业理论及技术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性肾脏病相关心肌病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慢性肾脏病相关心肌病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工作组韦洮
    561-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相关心肌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此类患者的综合管理是肾脏科医生和心脏科医生的难点.基于当前诊疗现状,本专家共识由肾脏病、心脏病、药学、影像学专家组成的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共同编写,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经验,系统介绍了 CKD相关心肌病的定义、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诊断、筛查、综合管理(生活方式、血压、贫血、CKD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肾脏替代治疗)及预防等内容.目的在于指导、规范CKD相关心肌病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临床诊疗水平.

    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相关心肌病心肌病左心室肥厚

    血清骨硬化蛋白、骨特异碱性磷酸酶联合检测对腹膜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

    曹倩颖史亚男杨帆周晶晶...
    581-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骨特异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联合检测对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1月1日一 2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PD门诊随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测定股骨近端的骨密度T值及Z值,依据骨密度值将患者分为骨质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骨硬化蛋白、BALP水平等.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以AUC评价血清骨硬化蛋白、BALP及两者联合检测对PD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结果 ①共纳入136例PD 患者,男性 62 例(45.58%),中位年龄 58.00(49.25,65.00)岁,中位透析龄 36.00(25.00,49.75)月,骨质疏松患者71例(52.20%),合并糖尿病74例(54.41%),合并高血压64例(47.06%).骨质正常组(n=65)与骨质疏松组(n=71)患者在年龄(Z=-3.273,P=0.001)、透析龄(Z=-4.359,P<0.001)、合并糖尿病(x2=25.520,P<0.001)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5,95%CI:1.005~1.128,P=0.034)、透析龄(0R=1.042,95%CI:1.006~1.078,P=0.020)、糖尿病(OR=3.607,95%CI:1.217~10.687,P=0.021)、骨硬化蛋白(OR=1.012,95%CI:1.006~1.019,P<0.001)及BALP(OR=1.212,95%CI:1.095~1.342,P<0.001)为影响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③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骨硬化蛋白、BALP及两者联合对PD患者骨质疏松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1.8%、64.8%、81.7%,特异性分别为76.9%、84.6%、93.8%,AUC分别为0.817、0.789、0.902,约登指数分别为0.494、0.488、0.755.结论 血清骨硬化蛋白及BALP水平是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骨硬化蛋白及BALP两者联合检测对PD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较高.

    骨硬化蛋白骨特异碱性磷酸酶腹膜透析骨质疏松

    2024年《中国血液净化》杂志征订启事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社
    585页

    血乳酸对局部枸橼酸抗凝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体外循环凝血的影响

    段鹏程卢慕荣于婷婷周丽珍...
    586-589,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探讨枸橼酸局部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中血乳酸水平对体外循环凝血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6月-2023年7月局部枸橼酸抗凝下行CRRT治疗的体外循环数据,根据48小时内是否凝血下机分为凝血组和非凝血组.采用COX回归分析CRRT体外循环48小时内凝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14例患者,共179套CRRT体外循环和对应数据,其中凝血组105例,非凝血组74例.COX回归分析显示:静脉压高(HR=l.008,95%CI:1.000~1.016,P=0.045)、乳酸≥2 mmol/L(HR=1.517,95%CI:1.009~2.280,P=0.045)是CRRT体外循环48小时内凝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枸橼酸剂量≥3.2 mmol/L(HR=0.461,95%CI:0.312~0.682,P<0.001)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CRRT上机时应对体外循环进行充分预冲,运行前测试血液透析置管功能,调整好血液透析置管位置以避免静脉压升高.乳酸高,组织灌注差的患者应积极液体复苏,避免血液过度浓缩,有助于降低CRRT体外循环48小时内凝血的风险.

    枸橼酸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凝血乳酸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分析

    张少青吕玉风董海霞
    590-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to-albu-min ratio,RAR)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南京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4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至研究终点死亡24例、生存76例,收集基线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死亡组和生存组的差异,分析RAR与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死亡组患者年龄大于生存组患者(Z=-4.086,P<0.001);死亡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RAR、C反应蛋白(CRP)高于生存组患者(x2/Z=5.099、-2.215、-2.163、-2.797、-2.680,P=0.024、0.027、0.031、0.005、0.007);死亡组患者HDL-C低于生存组患者(Z=-2.741,P=0.00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73,95%CI:1.030~1.118,P=0.001)、合并糖尿病(HR8.197,95%CI:2.911~23.082,P<0.001)、RAR(HR=33.179,95%CI:1.588~693.181,P=0.024)和CRP(HR=1.178,95%CI:1.059~1.310,P=0.002)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RAR组总体生存率低于低RAR组(x2=20.341,P<0.001).RAR、CRP以及两者联合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690(95%CI:0.582~0.798,P=0.005)、0.682(95%CI:0.560~0.804,P=o.007)、0.738(95%CI:0.633~0.843,P<0.001).结论 RAR 与 MHD 患者全因死亡具有相关性,RAR与CRP联合对MHD患者全因死亡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血液透析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全因死亡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外周血双特异性磷酸酶6预测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临床研究

    郭宝珠刘俊芬韩小丽李雅琪...
    596-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外周血双特异性磷酸酶6(dual-specificity phosphatase 6,Dusp6)联合临床参数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行腹膜透析置管并开始进行持续性腹膜透析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检测外周血Dusp6水平并收集基线临床资料,随访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Dusp6水平患者的死亡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的预测指标.结果 共纳入138例患者,随访时间19(15,23)月;外周血Dusp6水平的中位数为38.9 pg/ml,外周血Dusp6≥38.9 pg/ml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均高于Dusp6<38.9 pg/ml(x2=17.500,P<0.001,x2=10.560,P=0.001);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Dusp6水平是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HR=1.104、3.105、21.929、1.075,95%CI:1.021~1.193、1.069~9.013、6.280~76.575、1.008~1.147,P=0.013、0.037、<0.001、0.028),4项指标联合预测全因死亡的灵敏度为81.11%、特异度为80.17%;年龄、尿酸、C反应蛋白、Dusp6水平是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影响因素(HR=1.095、2.985、4.646、1.105,95%CI:1.003~1.195、1.219~8.938、1.597~13.517、1.003~1.184,P=0.042、0.032、0.005、0.004),4项指标联合预测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80.77%.结论 外周血Dusp6高表达与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有关,Dusp6与不同临床参数联合对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维持性腹膜透析双特异性磷酸酶6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死亡影响因素预测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白细胞计数检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

    龙颂李甫良杨金有邓富文...
    601-6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计数(WBC)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合并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的住院患者,按其是否存在感染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检测血清hs-CRP、PCT及WBC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对MHD患者合并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136例患者,其中感染组70例,非感染组66例.感染组住院天数(t=-6.706,P<0.001)、住院费用(t=-5.592,P≤0.001)高于非感染组.感染组血清hs-CRP(t=-7.021,P<0.001)、PCT(t=-6.063,P<0.001)及WBC(t=-3.218,P=0.001)表达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单项指标诊断MHD合并感染时,hs-CRP的诊断效能高于PCT及WBC,截断值为16.25mg/L时,最大约登指数对应AUC为0.849,灵敏度为83.33%,特异性为75.71%;hs-CRP、PCT及WBC联合诊断MHD合并感染时,hs-CRP联合PCT诊断效能高于其他指标联合诊断,最大约登指数对应AUC为0.882,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9.39%、74.29%.hs-CRP、PCT及WBC三者联合诊断时,诊断效能较好,AUC为0.878,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为83.33%、80.00%.结论 hs-CRP、PCT及WBC联合检测对MHD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较好.

    维持性血液透析感染指标诊断价值感染超敏C反应蛋白

    血镁在慢性肾脏病及其矿物质与骨异常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伟伟杜书同马伟华王雅静...
    605-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一种涉及不同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的全身性疾病,也包括血管钙化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尽管多年来对CKD-MBD发病机制的认识已不断完善,但血镁水平对其演变的影响和重要性直到近年才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血镁的生理功能、血镁与CKD及CKD-MBD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调控血镁水平有可能成为治疗CKD-MBD的新靶点.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机制的研究进展

    梁心议王桃霞刘晓丽荣丹...
    609-611,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血液透析(hematodialysis,HD)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临床上患者发生AVF狭窄的发生率为4.6%~10.8%.因此,研究AVF狭窄的机制对于改善HD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至关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自体AVF的狭窄及分类,重点总结了目前对AVF狭窄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炎症反应、血流剪切力、低氧、免疫系统、基因和遗传及个体化差异等方面).AVF狭窄的机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深入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开发更加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提高HD患者AVF的通畅率.

    自体动静脉内瘘内瘘狭窄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躯体衰弱测量工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朱铮炜张建军曹惠婷孙诣深...
    612-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往往合并衰弱,而衰弱可导致多种临床不良结局,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衰弱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征,通常涵盖躯体、认知和社会等方面,这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躯体衰弱发病率较高且通常会引起认知衰弱和社会衰弱,若能在早期及时评估并进行干预,可减轻或扭转病情发展.因此,本文对躯体衰弱的评估工具、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衰弱的干预治疗提供借鉴.

    维持性血液透析躯体衰弱评估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