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行政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行政管理
中国行政管理

鲍静

月刊

1006-0863

cpa@mail.gov.cn

010-63099125

100017

北京西安门大街22号(北京中南海1745信箱)

中国行政管理/Journal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行政管理》杂志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本研究行政管理的专业刊物,是反映政府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也是目前我国行政(公共)管理学科大型综合性期刊,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政治学类”第一位、“管理学类”第一位。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RCCSE)、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刊,在学术界和实践界享有盛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敏捷治理实践:分类监管思路与政策工具箱构建

    薛澜贾开赵静
    9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纷繁复杂的人工智能应用风险在带来监管挑战的同时,也让追求敏捷成为当前人工智能治理的共识性理念.但如何在具体路径、机制、工具上实现真正的敏捷监管尚缺乏系统的学理分析与实践指引.遵循科层体系运作逻辑的监管部门在克服制度张力和应对不确定性方面存在天然不足,实践改革因此普遍将"分类"视为一种适应复杂性与提升敏捷性的潜在思路.通过对人工智能多领域业态发展模式与技术创新规律的比较分析,以及综合人工智能各领域现有国际治理经验,本文构建了人工智能治理风险的关键分类维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全谱系政策工具箱.研究试图为监管实践者提供一个合意的分类思路与政策工具组合指引,使监管实践可从产业特征标定分类治理对象,并在对应的政策工具箱中寻找政策组合.

    人工智能治理分类治理敏捷治理工具箱

    基于风险的政府监管: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

    刘鹏张嵛楠王力
    11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效应对各类风险的挑战,是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一个日益重要的治理议题.本文聚焦于研究西方险基监管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启示,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分析来总结其理论和实践特征,探讨了回应性的险基监管、面向低风险的"良好监管干预设计"矩阵以及以风险披露助推理论,厘清了险基监管的发展脉络.在理论的基础上,关注欧洲主要国家险基监管实践的多维度差异,并归纳出治理传统、组织结构、行业影响与问责设置等解释性因素.结合险基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启示,提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险基监管在风险评估时要综合考量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多方面的风险,在具体落实时要充分体现险基监管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风险社会险基监管风险监管政府监管

    合作监管中公私主体责任的优化配置

    张洪亮
    12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作监管建基于公私主体之间明确、合法、效能的责任分工之上.然而,当前公私主体责任却存在边界模糊、配置不当、配置僵化等现实问题.为弥合责任配置现实与责任分工预期之间的差距,需要以厘清监管主体的角色定位、提高监管优势的匹配度、优化监管体系为基本方向,以责任法治、权责一致、效能原则为基本遵循,以监管结构、监管流程、责任配置方式为着力点,优化配置公私主体责任.基于合作监管的三重结构,优化政府主导式、企业主导式、社会主导式监管中公私主体责任配置的考量因素、具体方案等.基于合作监管的三阶流程,优化准入控制责任、运行监控责任、惩治威慑责任在公私主体之间的配置.基于监管环境的流变性,加强责任配置的制度供给、合同治理、能动司法,敏捷配置公私主体责任.

    合作监管责任边界权责一致效能

    地方政府何以实现技术嵌入性制度创新——以海绵城市实践为例

    刘珺樊博
    13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技术-制度"协同演变这一主题一直被反复强调,但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制度逻辑对技术创新方向和速度的影响,而反过来讨论支持新兴技术推广的制度创新的实证文献并不多.本文基于制度创业理论文献,以海绵城市实践为例,采用主题分析法挖掘 2.5 千余份政府官方报告以及 21 万余字访谈语料数据,构建城市治理中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理论模型,阐述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组织场域特征以及合法性获取机制,并归纳出新兴技术引致的新兴场域中制度创新的特有机制.本文深化了中国治理情境下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中层理论,并且拓展了具有技术嵌入特征的制度创新的作用机制,丰富了对于城市治理中"技术-制度"的协同作用的理论解释.

    制度创新技术嵌入城市治理海绵城市

    技术执行的层级缝隙:对地方数字政府建设绩效损失的一种解释

    杨斌
    15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数字政府建设在绩效提升的同时,也出现了绩效损失现象.既有研究从技术、组织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解释数字政府建设绩效的高低问题,但相对忽视了绩效损失的类型化和政府结构的层级性.本文尝试构建"技术执行的层级缝隙"分析框架,探究不同层级政府技术执行的互动过程如何导致地方数字政府建设绩效损失的发生.Y市的案例说明,在技术执行过程中,上级政府的激励失衡、中间政府的目标替代和基层政府的拼凑应对所形成的层级缝隙,最终导致地方数字政府建设绩效损失的发生,具体表现为使命型、工具型和权益型三种类型的绩效损失.这一发现有利于深化对地方数字政府建设绩效问题的认知,并为提升地方数字政府建设的绩效水平提供了有益启示.

    数字政府绩效损失层级缝隙技术执行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召开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专题研讨会

    纪哲
    封2页

    中国银联:共建"支付+"商户生态助力提振消费促发展

    章浩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