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黄从新

双月刊

1007-2659

cjpace@public.wh.hb.cn,cjpace0902@yahoo.com.cn

027-88075495,88041919-86453

430060

武汉市武昌紫阳路5号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心血管学领域新兴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国内心血管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和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面向广大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心血管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介绍心脏起搏、心电生理、心律失常学科的国内外重要进展,以及新的诊疗技术、防治经验等。多次荣获国家及湖北省优秀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量化消融指导下经验性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刘俊关文池李晓枫郭晓刚...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在肺静脉电隔离(PVI)基础上采用量化消融指导下经验性进行上腔静脉电隔离(SVCI)能否提高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阜外医院接受单一术者射频消融治疗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根据术中消融策略分为单纯PVI组和SVCI组(即PVI基础上进行SVCI)。两组患者均在量化消融指导下完成PVI和/或SVCI。术后进行规律临床随访筛查房颤发作。房颤复发定义为任何房颤或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大于30 s。结果 共156例患者入选,其中PVI组76例,SVCI组81例。与PVI组比较,SVCI组患者合并冠心病(31。2%vs 15。8%,P=0。02)和卒中(18。8%vs 2。6%,P<0。01)比例较高,左房内径较小[(37±4)mm vs(39±5)mm,P=0。02]。术后随访(9±3)个月,SVCI组消融治疗成功率高于PVI组(91。3%vs 79。0%,P=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VCI能够独立预测消融术后房颤复发(RR值1。02,P=0。0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在PVI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性SVCI能够提高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并不增加并发症风险。

    心血管病学阵发性心房颤动量化消融肺静脉电隔离上腔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

    下肺静脉解剖位置对冷冻消融60s电隔离成功率的影响

    樊瑞娟罗欢周彦民孙佳禾...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下肺静脉解剖位置对冷冻消融60 s电隔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接受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的症状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前行CT肺静脉造影检查,测量右下肺静脉(RIPV)及左下肺静脉(LIPV)与左房腹侧成角度数。记录术中RIPV及LIPV总冷冻时间、最低温度、恢复零度时间、肺静脉隔离时间(TTI),RIPV、LIPV组再根据TTI是否≤60 s分为2个亚组(TTI≤60 s,TTI>60 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下肺静脉角度对TTI≤60 s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共入选25例。RIPV、LIPV均完成肺静脉隔离,两组总冷冻时间最低温度、恢复零度时间、下肺静脉角度均无差异(P均>0。05)。RIPV及LIPV组组内TTI≤60 s组总冷冻时间、最低温度均小于TTI>60 s组(P均<0。05)。RIPV及LIPV与左房成角度数在TTI≤60 s 组明显大于 TTI>60 s 组[(116。2±8。4)° vs(102。4±8。4)°;(116。7±8。5)°vs(107。1±9。5)°,P 均<0。05]。通过ROC分析,RIPV成角度数预测TTI≤60 s的曲线下面积为0。95(P=0。000),LIPV成角度数预测TTI≤60 s的曲线下面积为0。776(P=0。019)。结论 通过术前CT肺静脉造影检查可预测冷冻消融的难易程度。

    心血管病学冷冻球囊消融心房颤动电隔离

    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左房肺静脉解剖特点

    张海洋苗浩鲍伟胡晓芹...
    165-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PeAF)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左房肺静脉解剖特点。方法 回顾性入选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组和PeAF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左房肺静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通过Siemens Syngo。via工作站软件分析测量解剖参数包括左右肺静脉开口直径、与水平面所成角度、左房体积、左房球形度。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左房肺静脉CTA解剖参数的差异。结果 共入选347例患者,其中PeAF组122例,PAF组225例。与PAF组比较,PeAF组脑梗死比例(18。0%vs 8。9%)、饮酒史比例(28。7%vs 16。4%)、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819。80(469。00,1 829。62)pg/mL vs 428。70(207。82,993。93)pg/mL]、胺碘酮应用比例(45。9%vs 31。6%)均较高(P均<0。05)。PeAF的左上肺静脉开口前后径[(1。68±0。41)cm vs(1。50±0。34)cm,P<0。01]、左上肺静脉开口 上下径[(2。24±0。44)cm vs(2。04±0。37)cm,P<0。01]、右上肺静脉开口 前后径[(1。70±0。37)cm vs(1。62±0。34)cm,P=0。041]、左下肺静脉开口上下径[(1。52±0。26)cm vs(1。45±0。30)cm,P=0。034]、左房体积[(94。50±30。93)cm3 vs(72。50±28。63)cm3,P<0。01]、左房球形度[(80。95±5。51)%vs(78。77±5。97)%,P=0。001]均较PAF高,而左下肺静脉与水平面所成角度[15。00°(0°,25。00°)vs 22。00°(0°,10。00°),P=0。034]较PAF低(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饮酒(HR=2。447;95%CI:1。204~4。974;P=0。013)、左下肺静脉与水平面所成角度(HR=1。024;95%CI:1。002~1。046;P=0。029)、左房体积(HR=1。013;95%CI:1。001~1。024;P=0。001)和左房球形度(HR=1。055;95%CI:1。002~1。110;P=0。040)是PeAF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eAF组与PAF组比较,临床危险因素较少,左房肺静脉CTA显示了更多的解剖危险因素。饮酒、左下肺静脉与水平面所成角度、左房体积和左房球形度与PeAF独立相关。

    心血管病学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左房肺静脉CTA射频导管消融

    低剂量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的疗效

    王帅兵李登科黄从新
    1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低剂量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和艾多沙班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卒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1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NVAF患者,根据纳入对象所选用的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分为达比加群酯组、利伐沙班组和艾多沙班组。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共入选360例,每组120例,平均随访11。1个月。三组一般资料无差异。达比加群酯组和利伐沙班组各发生6例有效性终点,艾多沙班组发生4例有效性终点,3组药物的有效性无明显差异(P>0。05)]。达比加群酯组发生16例安全性终点,其中消化道出血6例,利伐沙班组发生20例安全性终点,其中消化道出血10例,艾多沙班组发生17例安全性终点,其中消化道出血3例。三组药物的总出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利伐沙班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艾多沙班组[8。3%(10/120)vs 2。5%(3/120),P<0。05]。结论 低剂量NOAC预防NVAF患者卒中的有效性无明显差异,尽管其总出血风险相当,但艾多沙班相较于利伐沙班的消化道出血风险更低。

    心血管病学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艾多沙班低剂量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安全性

    九分区法左束支区域起搏临床应用的单中心经验

    何亚菲刘菁晶林文华
    175-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九分区法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拟行九分区法LBBaP的患者。收集临床基线资料包括既往病史、QRS波时限、超声心动图。根据手术报告记录术中有无束支电位;左室达峰时间(Sti-LVAT);手术时长,心室导线起搏阈值、感知及阻抗。通过门诊电子病历系统记录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记录随访期间心室阈值、R波振幅、阻抗。按照术中Sti-LVAT是否≤80 ms分为左束支起搏(LBBP)组和左室间隔部起搏(LVSP)组,比较两组心室导线的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结果 共纳入285例,263例成功行LBBaP,成功率为92。2%,其中男性148例(56。2%),年龄(63。4±9。1)岁,手术时长为(53。2±16。5)min,术后起搏QRS波时限为(115。4±18。1)ms。53例(20。2%)患者术中Sti-LVAT≥80 ms,为LVSP;210例(79。8%)Sti-LVAT<80 ms,为LBBP。术后12个月时心室导线的起搏阈值和感知均明显高于术中植入时,阈值均<1。5 V,导线阻抗明显低于术中植入时,并且趋于稳定,与术后24个月相关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LBBP组相比,LVSP组Sti-LVAT[(67。9±7。1)ms,(84。0±3。1)ms]、自身QRS波时限[(94。3±16。7)ms,(110。4±19。7)ms]、起搏 QRS 波时限[(112。1±12。4)ms,(123。2±12。2)ms]更长(P 均<0。05)。术后共10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8%。结论 九分区法LBBaP降低了手术难度、简化了手术流程、成功率高,具有可行性,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随访期间导线参数稳定。

    心血管病学起搏器左束支区域起搏传导系统起搏起搏电极导线植入

    AMPA受体对焦虑障碍大鼠心房颤动易感性的影响

    邹颖胡艺千杨波
    180-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AMPA受体对焦虑障碍大鼠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TL组)、模型组(AD组)、模型+AMPA受体拮抗剂(NBQX)组(ADN组)和ADN+PI3K抑制剂(LY294002)组(ADN+LY组)。以空瓶饮水刺激方法制备焦虑障碍大鼠模型。21天空瓶饮水刺激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①旷场实验检测焦虑样行为相关指标:进入中心场次数、在中心场次的时间和抬爪次数。②电生理检查观察大鼠房颤诱发率。③取左心房组织,进行细胞凋亡检测。④Western blot检测AMPA受体亚基(GRIAl)、Caspase-3、Cleaved capase-3、Bax、Bcl-2、PI3K、p-PI3K、AKT 以及 p-AKT 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CTL组相比,AD组大鼠焦虑行为相关指标降低,房颤诱发率增加,心肌凋亡显著增加,GRIA1、Caspase-3、Cleaved caspase-3 以及 Bax 蛋白表达升高,Bcl-2 蛋白表达及 p-PI3K/PI3K、p-AKT/AKT 降低;与 AD组相比,ADN组大鼠房颤诱发率降低,细胞凋亡减少,心房组织中GRIA1、Caspase-3、Cleaved caspase-3以及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p-PI3K/PI3K和p-AKT/AKT升高;与ADN组大鼠相比,ADN+LY组大鼠房颤诱发率增加,心肌凋亡显著增加,GRIA1、Caspase-3、Cleaved caspase-3 以及 Bax 蛋白表达升高,Bcl-2、p-PI3K/PI3K 和 p-AKT/AKT降低。结论 抑制AMPA受体可通过PI3K/AKT通路改善焦虑障碍大鼠心肌细胞凋亡,降低房颤诱发率。

    心血管病学AMPA受体焦虑障碍心房颤动凋亡

    心包腔作为靶向治疗心血管疾病潜在途径的探索性研究

    李国强程锦潇姚园代娜...
    187-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向心包腔注射亚甲蓝或碘海醇,观测两者经心外膜向心肌浸润程度与心包内留存时间,探究心包腔途径在开展靶向心血管治疗方案中的应用潜力。方法 8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亚甲蓝组和对照组。两组大鼠开胸后经心包腔注射200 μL亚甲蓝或生理盐水。60 min后心脏取材,观测亚甲蓝浸润情况。10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成心包组与静脉组。分别经心包或静脉途径注射碘海醇生理盐水混合剂。混合剂由5 ml碘海醇(350 mg I/ml)与5 ml 0。9%生理盐水均匀混合而成。分别在注射后1、3、5、10、20、30、60 min,用X射线拍摄心包与膀胱碘海醇显影状况,并记录各时间节点与实验前的灰度值比值。结果 亚甲蓝组大鼠心外膜组织与血管呈深蓝色,心脏冠状横切面存在自心外膜向心内膜的心肌组织染色浸润。心包组犬心包灰度值与基线比值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注射混合剂后10 min出现膀胱显影,60 min呈现显影高峰。静脉组犬在注射混合剂后在3 min膀胱即出现阳性显影,并在20 min达显影高峰。两组犬膀胱灰度值与基线比值在5 min出现显著差异。心包组仅在心包穿刺时出现短暂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探究了物质在心包腔中的代谢过程并初步验证心包内物质排泄速率慢于静脉途径,心包很有可能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一个有利的选择空间。

    心血管病学心血管疾病治疗靶向治疗心包腔碘海醇

    Polo样激酶2在心房颤动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

    刘欢欢钱玲玲王如兴
    193-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Polo样激酶2(PLK2)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的一员,在调节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和胚胎发育等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PLK2表达降低可以引起心房纤维化和心房扩大进而促发心房颤动。PLK2可能通过作用于细胞增殖和凋亡、减轻氧化应激和心肌纤维化等方面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为临床心房颤动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干预靶点。

    心血管病学Polo样激酶2综述纤维化心房颤动氧化增殖凋亡

    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心房颤动

    陈泳彤谢双伦
    197-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作为一种特殊内脏脂肪组织比皮下脂肪组织的炎症代谢反应更能直接影响心脏代谢及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进展,EAT可通过直接脂肪浸润、分泌炎症及促纤维化因子、氧化应激、自主神经失调、结构及电生理重塑等多种机制影响房颤的发生风险及不良预后。目前,EAT可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多维度测量并有效预测房颤的发生、严重程度和复发。减重、抗炎、抗氧化应激、抑制自主神经等干预EAT的手段有望成为延缓房颤发展的潜在治疗靶点。

    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综述心外膜脂肪组织心房重塑机制与治疗

    国产临时起搏器测量与感知成功率一致性分析

    马跃东黄晓波陈样新冼展超...
    202-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验证国产8301临时起搏器电学参数测量的准确性和临时起搏时起搏与感知功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总共入组三家医院行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104例。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随机先后顺序分别使用8301临时起搏器和对照器械(美敦力公司5318临时起搏器)在同一时间,同一起搏位置,同一起搏导线测量心腔起搏系统电学参数,包括夺获阈值,阻抗和感知,并评价测量的一致性。此外,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国产8301临时起搏器对患者进行临时起搏并记录患者心电图,通过对心电图的分析判断临时起搏和感知成功率。结果 104例患者右房夺获阈值的测量一致率为100%(95%CI96。2%,100。0%),右室夺获阈值测量一致率为100。0%(95%CI96。9%,100。0%),均显著高于目标值90%(P<0。001);右房阻抗测量一致率为99。0%(95%CI94。6%,100。0%),右室阻抗测量一致率为 100。0%(95%CI96。8%,100。0%),均显著高于90%(P<0。001);右房感知测量一致率为99。0%(95%CI96。3%,100。0%),右室感知幅度测量一致率为100。0%(95%CI96。8%,100。0%),均显著高于90%(P<0。001)。使用8301临时起搏器进行临时起搏,临时起搏心电图记录时间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别为29 min和(18。3,38。8)min。结果显示8301临时起搏器在适当的起搏电压下,可以起搏夺获所有104例患者的心脏。VVI起搏模式逻辑正确,工作良好,没有出现连续4个及以上的起搏和/或感知异常。8301临时起搏器的起搏和感知的成功率为100。0%(95%CI:96。5%,100。0%),显著高于目标值95%(P=0。005)。在临床试验过程中,未发生因8301临时起搏器导致的心律失常及其他不良事件。结论 国产8301临时起搏器可以测量起搏导线的起搏阈值,阻抗和感知(P/R波幅度),测量结果和已上市的进口同类设备一致;其可对心动过缓患者进行临时起搏,可靠性良好。

    生物医学工程学心律失常临时起搏器国产器械起搏参数临时起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