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庄辉

月刊

1009-6639

zyyz_cpm@126.com

010-84035601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54号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Journal China Preventiv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预防医学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服务于广大会员和从事预防医学卫生科技人员,以促进国内外预防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发展,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成人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数据集标准(T/CPMA 033-2023)

    中华预防医学会王丽敏
    257-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人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数据集标准》(T/CPMA 033-2023)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于2023年10月20日发布并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成人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数据集的元数据属性和数据元属性.适用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体检和管理机构及科研院所开展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调查、干预和评估等相关数据的采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团体标准

    T/CPMA 033-2023《成人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数据集标准》解读

    赵艳芳张梅魏文强孙可欣...
    267-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T/CPMA 033-2023《成人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数据集标准》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于2023年10月20日发布并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成人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数据集的元数据属性和数据元属性.适用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体检和管理机构及科研院所开展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调查、干预和评估等相关数据的采集.该文对标准的要点内容进行解读,为医疗卫生机构及专业人员深入理解和推广应用该标准提供指导.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团体标准

    肺炎球菌性疾病高风险儿童肺炎球菌疫苗免疫策略

    包黎明郑徽尹遵栋
    272-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患有某些基础疾病的儿童更容易发生该疾病,为肺炎球菌性疾病高风险儿童.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是预防控制肺炎球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通过对肺炎球菌疫苗不同免疫策略在肺炎球菌性疾病高风险儿童中免疫原性和有效性及其在真实世界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中国建立更为完善的免疫规划程序提供依据.

    肺炎球菌性疾病肺炎球菌疫苗免疫策略高风险儿童

    2021-2022年浙江省义乌市和河南省永城市健康人群百日咳抗体水平调查

    蔡世轩李杰代函鹰朱瑶...
    279-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2021-2022年浙江省义乌市和河南省永城市≥3岁健康人群百日咳抗体水平,评价人群百日咳免疫状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采集两地社区≥3岁的健康人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血清百日咳毒素IgG抗体(pertussis toxin IgG,PT-IgG).研究不同年龄组、地区、性别之间抗体浓度的差异.结果 浙江省义乌市和河南省永城市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mean concentration,GMC)分别为3.79和12.48 IU/ml,两地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07 430,P<0.01).两地既往及近期感染率(4.88%、4.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32,P=0.362).义乌市≥20岁成人和3~<20岁人群之间的既往及近期感染率(5.87%vs.4.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06,P=0.113),永城市≥20岁成人的既往及近期感染率高于3~<20岁人群(9.76%vs.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259,P<0.01).义乌市既往感染率和近期感染率最高的年龄组分别为≥65岁组(8.33%)、7~<15岁(2.04%),永城市既往感染率和近期感染率最高的年龄组均为≥65岁组(12.50%、12.50%).义乌市和永城市估计百日咳感染率分别为6.67%和6.48%.结论 浙江省义乌市和河南省永城市健康人群百日咳感染率较高,永城市成年人抗体水平既往及近期感染率高于儿童及青少年组,可能存在接受疫苗免疫的人群仍然感染百日咳的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监测,优化免疫策略.

    百日咳百日咳毒素IgG抗体健康人群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

    2017-2020年我国儿童急性下呼吸道人腺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王金津段亚丽艾军红朱云...
    283-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儿童急性下呼吸道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优势基因型别.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20年4月我国南北方6家医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LRTI)住院儿童的呼吸道样本,使用多重呼吸道病毒检测试剂对常见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对HAdV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并收集患儿的临床信息进行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 793例ALRTI患儿,其中143例HAdV阳性,检出率为5.12%.南北方检出率分别为6.37%(91/1 429)和3.81%(52/1 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84,P=0.002),北方3~<6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5.94%;南方1~<3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9.37%.南方2019年春季和北方2019年夏季HAdV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0.43%(12/115)和13.70%(10/73).92例HAdV阳性样本被成功分型,以B种的3型(35例)和7型(33例)居多;北方以B种的3型(19例)、7型(8例)和E种的4型(7例)多见,南方流行的优势型别为B种的3型(16例)和7型(25例).患儿以肺炎为主要诊断(121例),其中重症肺炎15例,HAdV-7型感染10例.46.15%的患儿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18例)为最常见的混合感染病毒.结论 HAdV是2017-2020年我国儿童ALRTI的重要病毒病原之一,感染常年存在;南北方流行的HAdV均以B种为主;HAdV感染重症肺炎以HAdV-7型为主.

    人腺病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流行特征基因型儿童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征稿范围

    288页

    2023年浙江省南部地区住院儿童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疾病负担研究

    孙琬琬潘金仁倪朝荣应丽红...
    28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浙江省南部地区2023年≤5岁儿童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感染住院病例的疾病负担.方法 收集2023年1月1日-5月31日,浙江省两家医院实验室检测确诊为HRSV的≤5岁住院儿童的诊疗资料,分析疾病负担以及发生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HRSV感染住院病例269例.肺炎病例232例(86.25%).全部病例的住院费用中位数为4 326.21(IQR:3 281.74~5 599.92)元;住院天数中位数为6(IQR:4~7)d.0~<1岁儿童病例住院费用(5 429.46元vs.4 056.96元)和住院天数(6dvs.5d)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2,P<0.01;t=2.618,P=0.010);肺炎组住院费用(4 212.49元vs.4 052.31 元)和住院天数(6dvs.5d)高于非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4,P=0.031;t=2.940,P=0.040);混合感染住院费用(4 806.89元vs.4 051.92元)和住院天数(6dvs.5d)高于单一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8,P<0.01;t=4.270,P<0.01).剖宫产(OR=12.72,95%CI:5.08~31.90)、低出生体质量(t=-3.074,P=0.002)和入院延迟(t=4.880,P<0.01)为HRSV感染住院儿童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2023年浙江省南部地区0~<1岁HRSV感染患儿具有较重的疾病负担,混合感染、剖宫产、出生时低体质量以及入院延迟可引起肺炎疾病负担增加.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混合感染疾病负担住院儿童

    2000-2022年北京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年龄分布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

    潘静彬卢莉王怡婷赵丹...
    295-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北京市2006年将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Group A and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MPSV-AC)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后北京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及脑膜炎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血清群变迁变化趋势,评价加强免疫接种程序(第1剂3岁、第2剂9岁)疫苗控制疾病效果,为优化疫苗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0-2022年北京市流脑报告病例、2014-2020年国家监测点健康人群Nm带菌率调查数据,分析发病时间趋势、年龄分布特征及Nm血清群变迁情况.结果 将MPSV-AC纳入免疫规划后,发病率由2004年的1.49/10万下降至2007年的0.21/10万,2008-2010年由0.13/10万下降至0.06/10万,2011年以后为0~0.03/10万.MPSV-AC纳入免疫规划前6年高发年龄人群为1、0和15~<20岁年龄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08/10万、2.78/10万和1.66/10万.纳入免疫规划后5年全年龄组发病率显著下降,0、1~<6和6~<10岁年龄组较2000-2005年分别下降41.95%、87.20%和79.98%,10~<20、≥20岁年龄组下降幅度较1~<10岁人群略低,为76.10%、74.01%,2011-2022年各年龄组发病率持续维持在低水平,年均发病率较2000-2005年下降幅度在95%以上.病原监测结果阳性40例,以C群、A群、B群和不可分群为主,分别为12例(30.00%)、11例(27.50%)、6例(15.00%)和6例(15.00%),2011年以来无A群报告,W群占比相对上升.2014-2020年健康人群总带菌率为2.29%(328/14 319),各年带菌率为0.68%~3.32%,维持在较低水平;不可分群、B群和W群分别为256例(78.05%)、53例(16.16%)和9例(2.74%);2014年之后无C群检出,2015年后无A群检出.结论 北京市MPSV-AC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程序显著降低了<20岁人群全年龄组发病率;优势流行Nm血清群呈现由A群和C群向B群和W群转变趋势,应继续加强流脑监测,必要时考虑是否将MPSV-AC加强剂次调整为含W群成分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球菌免疫程序流行病学血清群监测

    不同年龄组女性围产期抑郁发生风险及影响因素分析

    杜兴梅邓淦元杨中婷邓春燕...
    300-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女性围产期抑郁的发生风险及其影响因素,为孕产妇抑郁障碍的精准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于2022年5月在云南省某少数民族聚居农业县对处于妊娠期和产后1年内的女性进行抑郁症状筛查.测量围产期抑郁的发生风险,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不同年龄段(0~<20岁、20~<35岁和≥35岁)女性发生围产期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完成1188名女性的围产期抑郁症状筛查和程度评估,症状检出率为12.96%,中重度症状检出率为4.97%.其中,低龄组孕产妇抑郁症状检出率(23.76%)高于适龄组(12.67%)和高龄组(5.56%).低龄组孕产妇中重度抑郁症检出率(9.90%)高于适龄组(4.70%)和高龄组(2.78%).焦虑症状是三组孕产妇发生围产期抑郁的共同危险因素.过去1年内经历过负性事件是低龄(OR=10.63,95%CI:1.76~64.09)和高龄(OR=24.73,95%CI:1.22~500.79)组发生围产期抑郁的危险因素.对于低龄组,居住在城市(OR=9.44,95%CI:1.61~55.41)更易发生围产期抑郁;对于适龄组,既往焦虑障碍史(OR=55.49,95%CI:3.28~937.87)、睡眠0~<7h(OR=2.17,95%CI:1.21~3.90)和多梦(OR=2.86,95%CI:1.59~5.11)与围产期抑郁的发生有关.家庭支持是低龄(OR=0.36,95%CI:0.17~0.76)和适龄(OR=0.64,95%CI:0.52~0.77)组孕产妇发生围产期抑郁的保护因素.结论 低龄孕产妇的抑郁发生风险较高、程度较重;负性事件对低龄和高龄孕产妇发生抑郁的影响较大,获得家庭支持有助于减少低龄和适龄孕产妇发生抑郁的可能,缓解孕产妇焦虑情绪和解决睡眠问题对预防围产期抑郁症有重要意义.

    围产期抑郁危险因素抑郁症状发生率

    中国5~<15岁儿童意外跌落与意外中毒和烧烫伤死亡轨迹模型分析

    潘晓樱王琦琦李俊琦于石成...
    307-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5-2021年中国5~<15岁儿童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和烧烫伤伤害死亡率的轨迹和变化趋势.方法 基于2005-2021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采用Joinpoint模型分析中国5~<15岁儿童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和烧烫伤的整体死亡率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将数据按区域、城乡、性别和年龄分层后,应用SAS 9.4统计软件中的Proc traj程序拟合5~<15岁儿童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和烧烫伤死亡率轨迹模型.结果 2005-2021年中国5~<15岁儿童意外跌落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0.71%,P=0.235);意外中毒和烧烫伤呈下降趋势(AAPC=-2.96%、-2.50%,P=0.014、0.081).女性意外跌落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3.11%);10~<15岁儿童意外跌落呈上升趋势(AAPC=3.94%).轨迹模型行分析结果显示:意外跌落轨迹模型根据拟合结果分为3组,组1呈现下降趋势,集中在5~<15岁西部男孩;组2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3呈上升趋势,包含除5~<10岁东部城市男孩外的东部儿童、中部女孩和10~<15岁西部城市女孩.意外中毒轨迹模型分为两组,组1先升后降(P<0.01),包含东部所有儿童、除10~<15岁中部城市女孩外的中部城市儿童,以及5~<10岁西部城市男孩和5~<10岁中部农村女孩;组2线性下降(P=0.013),包含除5~<10岁西部城市男孩外的西部儿童、除5~<10岁中部农村女孩外的农村中部儿童,以及10~<15岁中部城市女孩.在烧烫伤轨迹模型中,组1上升趋势随年份逐渐升高(P=0.005),包含5~<10岁西部城市男孩和10~<15东中西部城市女孩,组2上升较缓(P=0.587).结论 在意外跌落Joinpoit模型中,女性和10~<15岁儿童死亡率存在上升趋势,是公共卫生防控的重点人群和年龄组.意外跌落轨迹模型中组别3和烧烫伤轨迹模型中组别1的死亡率呈指数上升趋势,应寻找原因,加强防控.

    意外中毒意外跌落烧烫伤死亡率轨迹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