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庄辉

月刊

1009-6639

zyyz_cpm@126.com

010-84035601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54号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Journal China Preventiv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预防医学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服务于广大会员和从事预防医学卫生科技人员,以促进国内外预防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发展,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学术论文撰写规则(表格)

    445页

    短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干预对超重肥胖患者体质量和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

    陈晓铭梁茂珊赖天文杨菊红...
    446-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短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ow carbohydrate diet,LCD)对超重肥胖患者减重效果、糖脂代谢变化等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接受LCD干预的超重肥胖患者192例,采用生化分析仪和生物电阻抗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糖脂代谢生化指标和体脂分布等情况,比较LCD干预前后糖脂代谢水平变化及不同LCD干预1~3个月对体脂分布等人体成分指标影响,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减重效果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 接受LCD干预的超重肥胖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内脏脂肪面积、腰臀比和肌肉组织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时间越长上述指标下降越明显(P<0.05).超重肥胖患者LCD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尿酸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模型分析显示,规律饮食(β=4.80,95%CI:2.07~7.53,P=0.001)、减重时长(β=8.80,95%CI:5.46~12.13,P<0.01)和静息代谢率(β=-0.03,95%CI:-0.03~0.02,P<0.01)是减重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 短期内LCD干预能有效促进超重肥胖患者体质量下降,并改善其糖脂代谢指标,规律饮食、减重时长和静息代谢率是影响减重效果的主要因素.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肥胖糖脂代谢

    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病态性肥胖研究的全球趋势

    王森林朱红梅杨华武王兵...
    452-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Roux-en-Y胃旁路(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B)术研究方向与热点.方法 检索2012-2021年WebofScience发表的RYGB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RYGB增长趋势、全球出版物的贡献、机构、作者和期刊进行统计分析.使用R4.2.1软件中的文献计量包和VOSviewer 1.6.18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共引用和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4 219篇文献,2012-2021年RYGB出版物数量稳步增加(R2=0.959 9).发表RYGB相关研究最多的期刊是Obesity Surgery.在肥胖外科中发表的关于RYGB主题的论文主要来自于美国,并且美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有相对更多的互动.最高共引分析显示,RYGB用于治疗肥胖性的2型糖尿病是研究主题,且2型糖尿病与减重密切相关.被引用次数较多的论文的主题集中在并发症、死亡率、修复手术和体重反弹.在对包含体重反弹这一主题进行分析显示,研究人员关注的是病态肥胖.结论 2型糖尿病、修正手术、体重反弹、并发症是减重代谢研究的关键话题,未来研究人员应致力于探索RYGB的机制、优缺点及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

    Roux-en-Y胃旁路术减重手术2型糖尿病体重反弹文献计量学

    贵州省农村地区老年人代谢肥胖表型与多维衰弱相关性分析

    朱宇杰杨敬源陈豪李秋硕...
    461-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贵州老年人代谢肥胖表型与多维衰弱的相关性,为预防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和促进老年人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7-8月,采用横断面研究,抽取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和贵阳市花溪区≥60岁的1 116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1)判断超重肥胖、代谢是否正常将老年人分为四种代谢表型,采用TilBurg衰弱量表来衡量老年人的多维衰弱情况,分析不同表型肥胖与多维衰弱及其不同维度的相关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以正常代谢体质量正常者(metabolic healthy normal weight,MHNW)为参照组,异常代谢超重肥胖(metabolic abnormal obe-sity,MAO)者和正常代谢超重肥胖(metabolic normal obesity,MHO)者的多维衰弱患病风险增高,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OR=1.66,95%CI:1.03~2.67)和(OR=1.53,95%CI:1.03~2.28),而MANW与MHNW多维衰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4,95%CI:0.87~2.07,P=0.18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MHO人群身体衰弱患病率为MHNW的1.72倍(OR=1.72,95%CI:1.01~2.23,P=0.044),而心理衰弱(OR=1.12,95%CI:0.56~2.26,P=0.454)、社会衰弱(OR=1.53,95%CI:0.77~3.04,P=0.229)与不同代谢肥胖表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老年人代谢肥胖表型中MHO与MAO表型可增加其多维衰弱的风险,MHO增加身体衰弱的风险,但代谢肥胖与多维衰弱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证实.

    代谢异常肥胖多维衰弱老年人农村相关性

    2002-2021年中国农村与城市居民呼吸道结核死亡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梁智超刘广超胥婉婷张燕...
    46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2-2021年中国呼吸道结核死亡趋势,探讨年龄、时期、队列效应对呼吸道结核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3-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5~85岁中国居民呼吸道结核年龄别死亡率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2002-2021年中国城市、农村居民呼吸道结核死亡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对中国城市、农村居民呼吸道结核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2002-2021年,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男性、女性的呼吸道结核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城市男性、城市女性、农村男性和农村女性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8.42%(t=-6.29,P<0.01)、-8.39%(t=-6.11,P<0.01)、-7.69%(t=-6.19,P<0.01)、-6.69%(t=-5.19,P<0.05)、-7.69%(t=-5.01,P<0.05)、-7.72%(t=-3.4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时期-队列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居民死亡风险快速上升年龄段和最高峰普遍早于城市居民,男性死亡风险快速上升年龄段和最高峰普遍早于女性(年龄效应);时期效应显示城市居民呈下降趋势;队列效应显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出生越晚的人发病风险越小.结论 我国居民呼吸道结核死亡风险整体逐年降低,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对不同性别和区域(城市与农村)居民死亡风险均有一定程度影响.

    呼吸道结核死亡率变化趋势Join-point回归模型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我国6~23月龄婴幼儿喂养行为与营养不良的关联性研究

    崔淼王硕杨振宇张倩...
    473-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6~23月龄婴幼儿的营养不良状况,探索婴幼儿喂养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2019-2021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我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6~23月龄婴幼儿,采用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进行现场调查,采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喂养行为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6~23月龄婴幼儿8 158人,生长迟缓率3.80%、低体重率1.53%、消瘦率1.51%.男、女童生长迟缓率(5.23%vs.2.32%)、低体重率(1.95%vs.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8、9.86,P<0.01);农村婴幼儿生长迟缓率(4.73%),高于城市婴幼儿(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0,P<0.01);南方婴幼儿生长迟缓率(4.27%)、低体重率(1.96%)高于北方婴幼儿(3.34%、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9.69,P=0.03、<0.01);母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者,其婴幼儿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低于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者(3.02%vs.4.60%、1.20%vs.1.92%、1.26%vs.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6、7.06、4.09,P<0.01、0.01、0.04).辅食添加种类(OR=1.44,95%CI:1.09~1.90,P=0.01)、频率不合格(OR=1.78,95%CI:1.37~2.32,P<0.01)是6~23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相比于在6月龄引入辅食,≤5月龄引入是婴幼儿消瘦的危险因素(OR=1.68,95%CI:1.11~2.54,P=0.01).结论 我国部分6~23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率仍较高,合理的辅食添加种类和频次、辅食引入时间与婴幼儿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婴幼儿营养不良补充喂养儿童营养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培训需求及支持对策研究

    孙汶雯李玉刚冯录召杨维中...
    478-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机构)人员的培训需求,为规范培训体系和完善培训制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根据中国地理单元划分抽取北京市、湖南省、上海市、广东省、甘肃省、吉林省、四川省疾控机构工作人员2 290人,对疾控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关于培训需求相关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员的培训需求差异.结果 调查对象中有2 211人(96.55%)表示需要参加培训;1 037人(45.28%)希望每年培训2~<4次;1 220人(53.28%)认为每次培训2~<4d比较合适;比较关注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培训.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年龄、工作时间、执业资格证书类型、月收入和学历的调查对象对是否需要培训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30~<40 岁(OR=2.67,95%CI:1.38~5.17)、40~<50 岁(OR=4.14,95%CI:2.08~8.21)和 ≥50 岁(OR=2.56,95%CI:1.35~4.85)培训需要率较高(P<0.05);月收入 5 000~<8 000 元的培训需要率较低(OR=0.40,95%CI:0.20~0.78,P=0.008).结论 疾控人员参加培训的需求强烈,年龄和月收入影响疾控人员的培训需要率.建议依据不同特征疾控人员的培训需求,合理安排培训次数、培训时长、培训方式、专业内容和进修单位等,切实提升培训效果,逐步完善疾控人员培训体系.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培训能力提升培训需求培训对策

    基于行为与社会驱动因素框架的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意愿问卷的构建

    曲凯彭质斌苗雨露申雨欣...
    484-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行为和社会驱动因素(behavioural and social drivers,BeSD)框架设计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并评价其信度与效度.方法 基于BeSD框架,采用文献综述、两轮专家咨询和认知性访谈的方法拟定问卷,并在河南省焦作市对问卷进行实地调查验证.调查对象采取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获得,按经济水平分层抽样共获得2个区(县),分别选择1个社区和1个行政村,共4个调查单位,并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从中选定441名调查对象.使用R4.3.2软件对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问卷BeSD影响因素部分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条目与所在维度相关性以及结构效度分析.结果 问卷经专家评定,内容效度良好.因子分析得到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为48.20%,且基本与预期设计一致,结构效度可以接受.问卷各维度ω系数范围为0.60~0.89,重测信度系数为0.99~1.00,所有条目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93~1.00,信度良好.结论 基于BeSD框架设计的调查问卷信效度较好,适用于我国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意愿各影响因素的调查.

    流感疫苗接种意愿问卷验证信度效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关于举办加速消除乙型肝炎学术会议的通知

    490页

    中国1950-2022年猩红热流行时间变化趋势

    苗雨露曲凯申雨欣喻晓颖...
    491-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猩红热流行的时间变化趋势,包括长期趋势、季节性和周期性,探索猩红热流行规律,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法定报告传染病数据,分段描述1950-2022年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猩红热报告发病随时间变化情况.结果 1950-1983年猩红热发病率在(0.59~27.51)/10万剧烈波动;1984-2003年发病率逐步下降并维持在年平均发病率2.68/10万;2004-2019年发病率回升,并在2011年出现骤升,最高升至2019年的5.89/10万;2020-2022年平均年发病率下降为1.60/10万.病死比值持续下降,从1950年的0.085降至极低.1950-2019年北方省份平均发病率11.56/10万,南方省份平均发病率3.12/10万,但2020-2022年均降至2.0/10万.2004-2019年3~<7岁和7~<10岁年龄组上升幅度大于其他年龄组,最高年报告发病率相对于2003年分别增加18倍和9倍;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发病年龄有低龄化趋势.平均发病周期为4.73年,发病和死亡波动风险1979年后降低至较低水平.1963年起形成双峰流行,春夏季峰为3-6月,冬春季峰为11月至次年1月;1963-1984年冬春季峰高于春夏季峰,1985年以后多为春夏季峰较高.结论 1950-2022年我国猩红热经历高位波动、低水平流行、发病回升和下降,病死比值持续下降.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3~<10岁的幼托儿童和学生为高发人群.2000年以来有较为稳定发病周期,但波动风险较低.1963年起形成稳定双峰季节性,最高峰逐渐由冬春季转变为春夏季.

    猩红热时间趋势Joinpoint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