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庄辉

月刊

1009-6639

zyyz_cpm@126.com

010-84035601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54号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Journal China Preventiv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预防医学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服务于广大会员和从事预防医学卫生科技人员,以促进国内外预防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发展,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低钠盐推广应用指南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957-973页

    心血管病减盐疾病防控应用指南

    中国低钠盐推广应用指南(实践版)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974-976页

    心血管病减盐疾病防控应用指南

    加速消除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新措施

    崔富强
    97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有预防乙型肝炎(乙肝)的疫苗和有效治疗乙肝的药物,但乙肝疫苗接种率在一些地区还较低,慢性乙肝感染者获得和及时治疗的比例距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的2030年控制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据WHO最新估计,全球仍有2.54亿人为慢性乙肝感染者,仅13%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被诊断,其中20%得到抗病毒治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关键手段,抗病毒治疗是有效降低HBV引起死亡的措施.如果这些慢性乙肝感染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未来因感染HBV而死亡的人数还会上升.为此,WHO对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服务覆盖率和产品可及性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需要采取的新措施.这些举措对政策制定者来说至关重要,是决策需要参考的重要依据.各国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才能降低因HBV感染引起的死亡,实现2030年的控制目标.

    乙型肝炎策略疫苗诊断治疗

    1~5岁儿童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和婴儿期常规免疫协同实施的思考

    姚开虎
    981-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s,PCV)使用前,肺炎球菌性疾病(pneumo-coccal disease,PD)是全球<5岁儿童的常见感染疾病,也是致其死亡的重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PD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目前,PCV在我国内地还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对象包括所有≤5岁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推荐接种程序不同.为尽早获得PCV免疫的间接和直接保护效应,WHO主张引入婴儿期PCV常规免疫时,协同实施1~5岁儿童接种.但我国1~5岁儿童的PCV接种率较低,应提高相关认识,在坚持婴儿期常规接种的同时,促进1~5岁儿童接种,加强PD的预防.

    肺炎球菌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儿童免疫接种

    2010-2020年中国主要心血管疾病死亡趋势

    胡博周乾宇吴田田要子慧...
    985-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0-2020年中国主要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水平及变化趋势,为应对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从2010-2020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选取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死亡数据,分别计算不同年份、城乡、性别、地区人群主要心血管疾病的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采用Joinpoint软件分析标化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20年,心血管疾病的粗死亡率从238.12/10万升至328.84/10万,标化死亡率从292.36/10万降至229.41/10万,呈下降趋势(AAPC=-2.30%,P<0.01).其中,脑血管疾病(AAPC=-3.80%,P<0.01)和缺血性心脏病(AAPC=-0.90%,P=0.20)的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总体变化相对平稳(AAPC=2.10%,P=0.20).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不断上升,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且均呈下降趋势,男性下降速度快于女性(AAPC男性=-4.00%,AAPC女性=-3.80%,P<0.05);农村高于城市且均呈下降趋势,农村下降速度快于城市(AAPC农村=-2.42%,AAPC城市=-1.31%,P<0.05).结论 2010-2020年中国主要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存在城乡、性别和地区差异,应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与调整管理策略,应对心血管疾病负担.

    循环系统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趋势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前后青少年身体形态与体质健康变化及交叉滞后分析

    秦国阳贾巍秦勇
    991-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前后青少年身体形态与体质健康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相互关系,为推动青少年健康水平持续提升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济南市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项目,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山东省济南市1 194名小学生作为纵向追踪调研样本,于2019年11月(T1)、2020年11月(T2)、2021年11月(T3)和2022年11月(T4)进行数据收集,分析青少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前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Z评分和体质健康综合得分的变化.结果 2020年青少年BMI-Z评分相较于2019年明显提升,并在2021和2022年出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34,P<0.05);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综合得分在2020年出现下降,并在2021年和2022年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737,P<0.01));构建青少年身体形态与体质健康水平的交叉滞后模型发现,身体形态T1对体质健康T2(βT1-T2=0.323,P<0.01)、身体形态T2对体质健康T3(βT2-T3=0.300,P<0.01)、身体形态T3对体质健康T4(βT3-T4=0.283,P<0.01)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青少年身体形态和体质健康水平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预防和干预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体质健康体质量指数青少年

    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995页

    2019-2020年湖北省监测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唐雨萌刘姗姗张岚祝淑珍...
    996-10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湖北省2019-2020年5个监测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监测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肺功能检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湖北省监测地区COPD患病率为12.59%,对样本进行加权后农村患病率(15.74%)高于城镇(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542,P<0.01),男性患病率(19.19%)高于女性(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943,P<0.01).COPD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x2=31.690,P<0.01),≥70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23.56%).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4.07,95%CI:2.52~6.57)、50~<60 岁(OR=2.75,95%CI:1.45~5.19)、60~<70 岁(OR=4.06,95%CI:2.13~7.73)、≥70 岁(OR=5.23,95%CI:2.53~10.82)、吸烟(OR=1.60,95%CI:1.08~2.40)、有呼吸道疾病家族史(OR=1.46,95%CI:1.04~2.07)以及有任一呼吸道症状(OR=2.74,95%CI:1.88~4.00)与COPD的患病有相关性.结论 湖北省监测地区COPD的患病受性别、年龄、吸烟、环境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COPD发生发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监测

    四川省某市事实孤儿照顾者社会支持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苓宇余典王秋华高晓凤...
    1002-10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四川省某市事实孤儿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8-10月,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某市374名事实孤儿照顾者进行调查问卷,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事实孤儿照顾者社会支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事实孤儿照顾者的社会支持得分为(26.94±5.09)分,社会支持各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及总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413、15.146、28.696、51.396,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独自照顾事实孤儿,有他人协助的照顾者的主观支持(OR=2.26,95%CI:1.36~3.74)、客观支持(OR=2.29,95%CI:1.38~3.83)、社会支持利用度(OR=2.05,95%CI:1.25~3.36)及总社会支持(OR=2.34,95%CI:1.42~3.85)水平更高;与个人月收入处于下层(0~<500元)的照顾者相比,中层(500~<1 000元)和上层(≥1 000元)照顾者的主观支持(中层:OR=3.91,95%CI:2.36~6.49;上层:OR=4.61,95%CI:2.60~8.19)、客观支持(中层:OR=3.85,95%CI:2.28~6.50;上层:OR=4.33,95%CI:2.40~7.81)及总社会支持(中层:OR=2.22,95%CI:1.35~3.64;上层:OR=3.94,95%CI:2.19~7.08)水平更高;与照顾1个事实孤儿相比,照顾>1个事实孤儿的照顾者的客观支持水平更低(OR=0.50,95%CI:0.31~0.81);居住在农村的照顾者社会支持利用度高于居住城镇的照顾者(OR=2.11,95%CI:1.13~3.94).结论 四川省某市事实孤儿照顾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应加大对经济困难和独自照顾事实孤儿照顾者的帮扶力度,提升照顾者社会支持水平.

    事实孤儿照顾者社会支持

    四川省大学生性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涂朗裴容
    1008-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四川省大学生性行为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10-12月,本研究采用立意抽样与分层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四川省10所高校121个班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纳入4 133人,发生过性行为377人(9.12%),其中男生性行为发生率14.33%(227/1 584)高于女生性行为发生率5.88%(150/2 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070,P<0.01).焦虑(OR=1.44,95%CI:1.03~2.00)、曾经遭遇网络骚扰(OR=1.61,95%CI:1.25~2.08)、身体和语言暴力(OR=1.58,95%CI:1.02~2.44)和性骚扰(OR=1.51,95%CI:1.10~2.07)是影响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大学男生和女生性行为影响因素有所差异,对"一夜情"持包容态度[完全同意(CR=1.96,95%CI:1.03~3.72)、比较同意(OR=2.48,95%CI:1.39~4.41)、中立/不清楚(OR=1.72,95%CI:1.06~2.81)]是男性大学生发生性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校需持续开展性教育,预防性暴力的发生,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根据不同性别性行为发生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大学生性行为性观念性暴力经历艾滋病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