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刊
中国医刊

陈贤义

月刊

1008-1070

cjournalofmed@sohu.com

010-59787215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世界医药图书大厦B座)

中国医刊/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刊》创刊于1951年,系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医药卫生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医刊》以刊登专家撰写的、解决多学科共性问题和各学科交叉问题的综述性文章为主,主要介绍国内外最新的医学进展和诊疗规范,更新临床医生的知识和观念,同时仍密切结合临床,指导临床实践,使读者看得懂、用得上,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主要栏目有:述评、著名专家论疾病、专家论坛、专题笔谈、综述、世界名刊之窗、疑难病案讨论、继续教育园地、学术争鸣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食管鳞癌组织中EGFR、KRAS及PIK3CA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古丽亚·买买提孟存仁刘清郑树涛...
    163-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食管鳞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irsten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K3CA)基因的突变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1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DNA提取和目标位点扩增,再利用一代测序的方法对EGFR 18号和21号外显子、KRAS 2号外显子、PIK3CA 9号外显子进行测序,探讨各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不同基因突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10例食管鳞癌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27。14%,KRAS基因突变率为14。29%,PIK3CA基因突变率为18。59%,EGFR和KRAS双基因联合突变率为4。76%,EGFR和PIK3CA双基因联合突变率为5。71%,EGFR、KRAS、PIK3CA三基因联合突变率为1。43%。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KRAS基因突变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分期、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PIK3CA基因突变与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EGFR和PIK3CA联合突变与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EGFR基因突变与KRAS基因突变具有相关性(P<0。05),而EGFR基因突变与PIK3CA基因突变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率最高,PIK3CA基因突变率次之,KRAS基因突变率最低;EGFR与KRAS或PIK3CA基因突变联合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食管鳞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Kirsten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磷脂酰肌醇3激酶

    微细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中的应用

    王春茂王隽韩鸣杨志...
    169-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细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术后留置1根8Fr胸腔引流管,对照组术后留置1根26Fr胸腔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带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肺扩张度、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肺扩张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第2天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肺部感染或切口感染,切口愈合良好;观察组1例术后第1天发生心房颤动,经对症处理后好转。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后留置微细胸腔引流管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加速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胸腔镜楔形切除术胸腔引流加速康复外科术后疼痛

    下肢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辅助下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

    张慧君程琳赵筱卓陈辉...
    172-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CT血管造影(CTA)及三维重建辅助下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小腿或足踝处创面的24例患者,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TA辅助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12例。CTA辅助组术前行下肢CTA并使用Mimics 21。0软件重建皮瓣相关血管网络,设计模拟切取皮瓣后转化为实体标记以辅助后续手术操作,传统手术组仅按传统手术流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皮瓣切取时长、术后2~3周皮瓣存活及创面覆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不良烟酒嗜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辅助组术中皮瓣切取时长为(21。83±3。91)min,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的(26。67±4。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存活及创面覆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下肢CTA及三维重建在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可有效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长,是一种较好的临床辅助方法。

    下肢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术前预设计

    腋皱襞小切口翻转皮瓣法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观察

    寇德强王维新张攀白新平...
    17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腋皱襞小切口翻转皮瓣法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行手术治疗腋臭的患者39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腋皱襞小切口翻转皮瓣法治疗,213例)和对照组(采用负压抽吸法治疗,18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5%(208/2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89%(170/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3。15%(28/213),与对照组的9。19%(17/1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总满意度为97。65%(208/2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19%(16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腋皱襞小切口翻转皮瓣法治疗腋臭可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腋皱襞小切口翻转皮瓣腋臭并发症

    艾司氯胺酮对急诊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麻醉前摆放体位时的镇痛效果

    王鹏李玮黄梅艳贾树山...
    18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对急诊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麻醉前摆放体位时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急诊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麻醉前摆放体位时给予0。25 mg/kg艾司氯胺酮镇痛)和对照组(麻醉前摆放体位时不进行镇痛,给予0。25 mg/kg生理盐水),每组35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T1)、艾司氯胺酮静脉推注10 min后(T2)、摆放体位时(T3)的疼痛程度以及T1、T2、T3、麻醉平面稳定后5 min(T4)的镇静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满意度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以及术后48 h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1时刻,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刻,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刻,观察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镇痛泵按压次数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麻醉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9,P=0。690)。结论 术前应用艾司氯胺酮蛛网膜下腔阻滞可显著减轻急诊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麻醉前摆放体位时的疼痛程度,缩短麻醉操作时间,明显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且安全性较好。

    艾司氯胺酮急诊下肢骨折手术摆放体位蛛网膜下腔阻滞镇痛

    超声心动图监测苯磺酸瑞马唑仑对加强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影响的应用分析

    姚方超田静朴赵鹏
    185-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监测苯磺酸瑞马唑仑对加强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影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106例,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使用苯磺酸瑞马唑仑镇静)与对照组(使用非苯磺酸瑞马唑仑药物镇静)各5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参数、二维应变参数、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功能参数。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冠心病、是否合并高脂血症以及病因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右心室二维面积变化率、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三尖瓣口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三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三尖瓣环侧壁收缩期运动速度及三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三尖瓣环壁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右心室Tei指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舒张末期基底段横径、三尖瓣环壁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及三尖瓣口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三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右室整体纵向应变、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率及左心房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舒张早期整体纵向应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上下径、左心房左右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房最小容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房总射血分数、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左心房管道功能指数及左心房管道扩张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左心房僵硬度指数及左心房收缩前容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有效评价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药物使用中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表明苯磺酸瑞马唑仑对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损伤较轻,可降低心房颤动发生风险,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病情监测、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苯磺酸瑞马唑仑加强监护病房机械通气超声心动图

    T细胞活化谱对脓毒症患者病原菌类型的鉴别效果

    李晓宁刘懿林婷邢斌瑜...
    191-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T细胞活化谱鉴别脓毒症不同病原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脓毒症组,选取同期于门诊进行体检的3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脓毒症组根据患者入院病原学检查结果分为革兰氏阴性菌组(简称阴性菌组,46例)和革兰氏阳性菌组(简称阳性菌组,54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活化状态及其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情况。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D38+HLA-DR+T细胞区分革兰氏阴性菌脓毒症和革兰氏阳性菌脓毒症的能力。结果 阴性菌组和阳性菌组的外周血中CD4+CD38+CD69+T细胞和CD8+CD38+CD69+T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各亚组外周血中CD4+CD38+HLA-DR+、CD8+CD38+HLA-DR+T细胞计数显著增加(P<0。05),并且阴性菌组大于阳性菌组(P<0。05)。鉴别革兰氏阴性菌脓毒症和革兰氏阳性菌脓毒症时,CD4+CD38+HLA-DR+T细胞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1(95%CI 0。837~0。965),特异度为0。867,敏感度为0。836;CD8+CD38+HLA-DR+T细胞的AUC为0。927(95%CI 0。872~0。982),特异度为0。778,敏感度为0。933。结论 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参与了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活化的关键免疫反应,并能区分脓毒症不同病原菌感染。

    T细胞活化谱脓毒症病原菌

    抗血栓药物治疗对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术后出血影响的荟萃分析

    许松欣李贵庆吴健
    196-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评估抗血栓药物治疗对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BSCO、High Wire、OVID和EMBASE截至2022年11月前所有已发表的英文文献,检索关键词为(antithrombotic OR antiplatelet OR anticoagulant OR aspirin OR warfarin OR heparin)AN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OR ESD)AND(bleeding OR hemorrhage),共纳入22项回顾性研究。结果 无论是中断抗血栓药物(OR=2。01,95%CI1。50~2。70,P<0。001)还是持续使用抗血栓药物(OR=6。05,95%CI 4。88~7。51,P<0。001)均与ESD术后出血显著相关。中断抗血栓药物与不使用抗血栓药物的早期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OR=1。57,95%CI 0。91~2。74,P=0。11),但迟发性出血的风险增加(OR=2。57,95%CI 1。95~3。39,P<0。001)。中断多种抗血栓药物患者的ESD术后出血的发生率(OR=5。45,95%CI 3。59~8。28,P<0。001)高于中断单一抗血栓药物患者(OR=1。74,95%CI 1。06~2。83,P=0。03)和口服单一抗血小板药物患者(OR=1。47,95%CI 0。75~2。91,P=0。27)。在1周以内恢复抗血栓药物使用的患者ESD术后出血发生率显著增加(OR=2。31,95%CI 1。88~2。83,P<0。001),而在1周后恢复抗血栓药物使用并未增加ESD术后出血发生率(OR=1。07,95%CI 0。67~1。71,P=0。79)。持续服用单药阿司匹林不会显著增加出血发生率(OR=0。90,95%CI 0。51~1。59,P=0。73)。结论 抗血栓药物治疗中断不会降低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风险,中断多种抗血栓药物以及在1周内恢复使用抗血栓药物可显著增加ESD术后出血的风险,持续使用单一抗血小板药物并不会增加ESD术后出血的发生风险。

    抗血栓药物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术后出血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治疗壶腹部肿瘤中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王瑞霞苏童肖潼赵淑磊...
    201-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治疗壶腹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搜集关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治疗壶腹部肿瘤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8月1日,进行筛选、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Stata 12。0软件对术后并发症及疾病结局进行单组率的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88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95%CI 0。24~0。35),胰腺炎发生率为13%(95%CI 0。10~0。16),穿孔发生率为4%(95%CI 0。03~0。06),出血发生率为15%(95%CI 0。11~0。19),胆道炎症发生率为3%(95%CI 0。01~0。05),根治性切除率为87%(95%CI 0。82~0。91),完整切除率为86%(95%CI 0。77~0。95),复发率为15%(95%CI 0。03~0。26)。结论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壶腹部肿瘤治疗方式,但未来仍需更多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壶腹部肿瘤不良事件

    社区失眠老年患者镇静催眠药依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彭笑笑刘铭忆杨昕晖李严平...
    206-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失眠老年患者镇静催眠药依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市大兴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146例失眠老年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及访谈方式,收集社区失眠老年患者的一般资料、镇静催眠药使用及依赖情况。根据调查对象对镇静催眠药是否产生依赖,分为药物依赖组和无药物依赖组。结果 社区失眠老年患者中镇静催眠药依赖的发生率为47。95%(70例),使用最多的镇静催眠药是艾司唑仑(48。6%),其次是佐匹克隆(37。7%)。将70例镇静催眠药依赖的社区失眠老年患者作为药物依赖组,余76例作为无药物依赖组。与无药物依赖组相比,药物依赖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更高,年龄更大,女性占比、合并慢性病数量、联合用药患者占比更多,使用镇静催眠药时间和日间睡眠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高、女性、使用镇静催眠药时间长、日间睡眠时间长是发生镇静催眠药依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社区失眠老年患者中镇静催眠药依赖性高,高龄、睡眠质量差、女性、使用镇静催眠药时间长、日间睡眠时间长的老年患者更易产生药物依赖。

    失眠镇静催眠药老年人药物依赖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