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刊
中国医刊

陈贤义

月刊

1008-1070

cjournalofmed@sohu.com

010-59787215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世界医药图书大厦B座)

中国医刊/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刊》创刊于1951年,系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医药卫生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医刊》以刊登专家撰写的、解决多学科共性问题和各学科交叉问题的综述性文章为主,主要介绍国内外最新的医学进展和诊疗规范,更新临床医生的知识和观念,同时仍密切结合临床,指导临床实践,使读者看得懂、用得上,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主要栏目有:述评、著名专家论疾病、专家论坛、专题笔谈、综述、世界名刊之窗、疑难病案讨论、继续教育园地、学术争鸣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动态心电图参数、微小RNA-187-5p、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殷英要彤张越杨张文婷...
    1011-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参数、微小RNA-187-5p(miR-187-5p)、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2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体检的1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并发MACE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无MACE组(未并发MACE,96例)和MACE组(并发MACE,46例)。比较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参数、miR-187-5p、P2X7R以及MACE组与无MACE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AMI患者并发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QT离散度(QTd)、校正QT间期离散度、震荡初始、P2X7R均高于对照组,NN间期标准差(SDNN)、震荡斜率、miR-187-5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患者的合并高血压比例、QTd、P2X7R均高于无MACE组,SDNN、miR-187-5p均低于无M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Td、P2X7R均为AMI患者并发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DNN、miR-187-5p均为AMI患者并发MACE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AMI患者的QTd、P2X7R、SDNN、miR-187-5p均与MACE的发生显著相关。

    急性心肌梗死动态心电图微小RNA-187-5p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肺癌患者术中脑功能状态指数分布特点及其对瑞芬太尼用量的指导价值分析

    陈琴王发兴吴继敏
    1014-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术中脑功能状态指数分布特点及其对瑞芬太尼用量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依据麻醉医师经验及患者生命体征调节瑞芬太尼用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术中脑功能状态指数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脑功能状态指数分布特点、麻醉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脑惰性、脑耗能、脑排空、脑稳定、脑抑制、内专注等脑功能状态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记忆加工、困倦、脑内敛等脑功能状态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中补液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术中总尿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 h,观察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48 h,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的脑功能状态指数具有较高的麻醉指导价值,在维持麻醉深度和镇痛效果的同时,能显著减少瑞芬太尼用量,减轻认知功能损伤,加快术后恢复进程。

    脑功能状态指数瑞芬太尼肺癌认知功能

    针刺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影响

    裴娟慧彭沛驰宿海峰任芳...
    1018-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作的短期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于北京航天总医院住院行PCI术,术后第1天即发生UAP的冠心病患者共210例,根据SAS软件生成的随机化方案分为针刺组、安慰剂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针刺组术后第1天起使用电针同时刺激大陵、内关、下巨虚穴,各穴位每次干预30 min,1次/d,干预3 d;空白对照组术后第1天起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干预,早中各1次,1片/次,干预3 d;安慰剂组术后第1天起给予简单的拇指触摸干预,不进行手部反射或指压刺激,各穴位每次触摸30 min,1次/d,干预3 d。干预前和第3天干预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三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同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系列问卷评估,同时观察三组患者干预后心绞痛发作、焦虑抑郁状态有无改善。结果 针刺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68%)高于安慰剂组(8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干预后血清IL-6、Hs-CRP、AoPPs、ox-LDL水平均显著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干预后HAMA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针刺组患者干预后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和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干预后的HAMD评分、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时同时针刺大陵、内关、下巨虚穴可能通过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PCI术后心绞痛的发作。

    针刺干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

    不同肥胖和代谢状态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

    付丽王婷婷丁蕾蕾张银凤...
    1022-1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中肥胖和代谢状态与高尿酸血症(HUA)的相关性。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体检人群39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BMI)和代谢状况将人群分为代谢健康型非肥胖(MHNO)组、代谢健康型肥胖(MHO)组、代谢不健康型非肥胖(MUNO)组、代谢不健康型肥胖(MUO)组4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肥胖和代谢状态与HUA的相关性。结果 MHNO组1021例、MHO组1508例、MUNO组164例、MUO组1217例。MUO组、MHO组、MUNO组、MHNO组HUA发生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比MHNO,MHO、MUNO、MUO与HUA的相关性OR值(95%CI)为3。762(2。124~6。662)、4。840(2。158~10。855)、11。870(6。852~20。563),均与HUA有关联(P<0。05),并且MUO与HUA的相关性最为密切,MUNO次之。异常均与高尿酸血症显著相关,肥胖伴代谢异常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最为密切。

    高尿酸血症代谢健康肥胖

    康替唑胺对脓肿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王宇津荆玮李强王庆枫...
    1026-1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康替唑胺在体外及动物模型体内对脓肿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选取脓肿分枝杆菌标准株ATCC19977进行康替唑胺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选取AB型野生斑马鱼构建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模型,评估康替唑胺对感染脓肿分枝杆菌的斑马鱼的治疗效果。结果 康替唑胺在体外对脓肿分枝杆菌标准株的MIC为16 μg/ml。康替唑胺浓度分别为0。488、0。977、1。95、3。91、7。81、15。6 μg/ml时,感染脓肿分枝杆菌的斑马鱼全身荧光强度分别为524203±31 487、505 230±16 923、470 785±14 787、487 036±11 374、472 309±22 530、439 040±3647,死亡率分别为95。0%(57/60)、90。0%(54/60)、85。0%(51/60)、80。0%(48/60)、75。0%(45/60)、78。3%(47/60),即随着康替唑胺浓度升高,斑马鱼体内脓肿分枝杆菌数量逐渐降低、死亡率逐渐下降。结论 康替唑胺可有效抑制脓肿分枝杆菌在体外和体内的生长,延长感染脓肿分枝杆菌斑马鱼的存活时间,有望用于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

    脓肿分枝杆菌康替唑胺斑马鱼抗菌活性

    地诺孕素用于症状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梁成波宗实
    1029-1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地诺孕素(DNG)用于不同亚型(弥漫型、局灶型、外生型)子宫腺肌病长期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就诊于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的8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72个月的DNG治疗。根据磁共振成像结果,按子宫腺肌病亚型不同将81例患者分为局灶型组(23例)、弥漫型组(28例)和外生型组(30例)。收集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重、身高、既往怀孕次数、是否有剖宫产史。在持续DNG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年每6个月、第2年开始每12个月进行1次痛经程度、月经期、月经量、子宫体体积、骨密度评估。结果 三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局灶型组和外生型组相比,弥漫型组的既往怀孕次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弥漫型组和外生型组相比,局灶型组的既往剖宫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经DNG治疗后6、12、24、36、48、60、72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6、12、36个月三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生型组VAS评分最低。外生型组和局灶型组患者经DNG治疗后6、12、24、36、48、60、72个月的月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弥漫型组患者经DNG治疗后12、24、36、48、60、72个月的月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经DNG治疗后6、12、24、36、48、60、72个月的月经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弥漫型组患者月经大量出血比例高于外生型组和局灶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G治疗后6个月三组患者月经大量出血情况均明显改善,且随着治疗时间持续,均改善为点状出血或规则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弥漫型组和局灶型组患者经DNG治疗后12、24个月子宫体体积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三组患者的子宫体体积逐渐恢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36、48、60、72个月子宫体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个月的DNG治疗过程中,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所有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相对于成年人平均值的累积减少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G可为子宫腺肌病患者提供成本效益高、可逆的长期治疗,减少对手术干预的需求。

    地诺孕素子宫腺肌病疗效安全性

    序贯外用克立硼罗软膏与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联合治疗轻中度老年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周星栗玉珍
    1033-1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序贯外用克立硼罗软膏与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联合治疗轻中度老年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5-12月北京市第六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05例轻中度老年AD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丙酸氟替卡松组与克立硼罗组三组,每组35例。联合治疗组外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2周后,改用2%克立硼罗软膏继续治疗2周;丙酸氟替卡松组外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2周(每日1次),之后每周2次再治疗2周;克立硼罗软膏组外用2%克立硼罗软膏连续治疗4周。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及瘙痒数值评分量表(NR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丙酸氟替卡松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克立硼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EASI评分及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三组EA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联合治疗组和丙酸氟替卡松组E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两组EASI评分均低于克立硼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联合治疗组低于丙酸氟替卡松组和克立硼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序贯外用克立硼罗软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可显著提高轻中度老年AD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不会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特应性皮炎轻中度克立硼罗软膏丙酸氟替卡松乳膏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高表达的原发性鼻腔鼻窦睾丸核蛋白癌1例

    窦博文侯伟娜耿晓涛王伟成...
    1036-1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报道1例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高表达的原发性鼻腔鼻窦睾丸核蛋白癌患者。患者女,44岁,因"反复左眼胀感伴头痛、视物模糊3个月余"于2021年6月17日就诊于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咽喉头颈外科,影像学检查提示左侧额窦、筛窦至左侧鼻腔可见软组织肿块,免疫组化证实为睾丸核蛋白癌,且伴有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高表达,在包括同步放化疗、化疗在内的治疗下,肿瘤达到部分缓解。考虑到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明显以及肿瘤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高表达,在排除免疫治疗禁忌证后,患者于2022年1月7日开始接受持续免疫治疗,随访至2024年3月14日,复查CT显示肿瘤范围与免疫治疗之前相比无进展。患者目前仍处在定期治疗及随访中。

    睾丸核蛋白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免疫治疗

    1例罕见混合血流感染致老年患者脓毒血症的分析

    关艺琳余展鹏张艳玲
    1038-1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报道1例罕见混合血流感染致老年脓毒血症病例。患者女,57岁,因腰骶部疼痛伴活动受限3 d入院。入院查体腰椎活动范围减小,腰4/5、腰5/骶1棘突间隙压痛伴深部叩击痛。CT示骶尾部皮下软组织局部略肿胀模糊。实验室检查白介素-6、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考虑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不除外感染可能。经感染科会诊后,采集双侧双瓶血培养送检。共培养检出3种罕见细菌,经MALDI-TOF快速质谱鉴定,分别为大芬戈尔德菌、双路普雷沃菌以及阴道加德纳菌,前两种为专性厌氧菌,后一种为兼性厌氧菌。临床应用美罗培南治疗11 d后,复查血培养结果转为阴性,患者症状好转出院。

    大芬戈尔德菌双路普雷沃菌阴道加德纳菌血流感染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血管针吸活检在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王艳张旻陈岚周为...
    1041-1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应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血管针吸活检(EBUS-TVNA)诊断6例纵隔占位性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9月至12月于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应用EBUS-TVNA穿刺的6例纵隔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EBUS-TVNA穿刺纵隔肿物的诊断效果。结果 本研究恶性病变术后结合EBUS-TVNA病理结果确诊,所有患者均在术后半年完成随访,所有良性病变患者均通过术后半年随访胸部CT评估并经临床医生判断得出最终诊断。6例患者中,肺鳞状细胞癌2例,肺腺癌2例,上皮细胞鳞化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穿刺见肺门/纵隔淋巴结炎性改变1例。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BUS-TVNA检查,3例(50%)出现轻度并发症,均为术中轻-中度出血,均无重度出血、心率加快或减慢、血氧降低等穿刺并发症发生。结论 EBUS-TVNA可作为活检肺门/纵隔旁有血管穿行或包绕的肿物的重要检查方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EBUS-TVNA增加了患者获得病理诊断的机会,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血管针吸活检诊断价值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