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园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

王绍增

月刊

1000-6664

jcla@china.com

010-88382517、68318322

100037

北京海淀区甘家口21号楼708室、711室

中国园林/Journal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立足当今世界风景园林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前沿,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为核心,涵盖学科各主要拓展领域和方向,开展学术理论和科技研究成果的交流、教育实践和规划设计作品建设成果的介绍与实例评析,传播科技知识,繁荣风景园林学科和促进行业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园林的跨文化传播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刘露刘雅靓徐冉邱慧...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园林的海外营建不仅是工程项目的建设,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园林的海外发展脉络,构建了中国园林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框架,通过时空分析和文化影响力计算等,定量研究并可视化展示了中国园林跨文化传播的时空范围、方式和效果等.研究表明:1)依据传播速度和特点,中国园林在海外的跨文化传播可划分为4个阶段;2)中国园林跨文化传播的源地主要为苏州、上海和北京;3)中国园林跨文化传播的目的地与影响力具有高度的空间聚集性,主要集中于美国纽约、华盛顿,德国慕尼黑,法国巴黎,以及日本札幌、川崎等城市;4)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技术规范共同影响着中国园林的跨文化传播效果.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中国园林的跨文化传播路径和特点及提高中国园林的跨文化传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风景园林中国园林跨文化传播时空分布影响因素

    生态文明背景下"能量美学"的概念提出与设计探索

    千茜袁俊峰何春燕丁蓓...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能量美学"这一全新的理念,该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能量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创造美好空间,同时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从背景与缘起、概念与解析、价值与意义、路径与实践、趋势与影响、结论与展望6个方面,阐释"能量美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在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并通过应用实例,得出"能量美学"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展现出极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提升能量使用的效率和审美价值,创造更加绿色和谐的生活环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构建更加和谐、绿色的未来提供新路径和新视角.

    风景园林能量美学生态文明高品质设计开源理念可持续发展

    高密度居住区背景下的社区绿道建设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市甘泉社区绿道为例

    李婧张浪张桂莲仲启铖...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密度居住区是亚洲许多城市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模式,但普遍存在诸多社会与环境问题.社区绿道在高密度城市居住区内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将居民与开放空间、基础设施相连接,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活动场所,在缓解社会与环境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辨析高密度居住区背景下社区绿道的内涵和特点,总结社区绿道在提升邻里聚居环境、完善绿色基础设施、激活社区文化空间等方面的作用;其次,以上海市甘泉社区绿道为例,探讨城市高密度居住区中的社区绿道实践;最后,总结思考未来城市高密度居住区社区绿道建设的实践方向.

    风景园林高密度居住区社区绿道社区文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

    基于情境教育的大栅栏公共空间适儿化文教场景研究

    齐羚李明慧龙欣雨孙嘉翊...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更新开始关注儿童需求,包括自然性和游戏性,但缺少从儿童教育性视角的研究.借助大栅栏街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利用胡同街巷线性空间特点,从承载文化教育功能视角,研究大栅栏历史街区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对儿童友好背景下的城市更新具有借鉴意义.首先以大栅栏街区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挖掘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中华优秀文化基因,通过人本观察、儿童心生理认知实验和语义分割等方法,研究儿童认知特征及文化认知偏好,建立大栅栏适儿化文化教育基因库;其次梳理大栅栏公共空间类型和模式,构建大栅栏适儿化文教场景体系;最后通过归纳景观场景范式提出优化策略,并结合党建引领、多元共融的社区营造工作体系下开展的"党建四合院""大栅栏儿童责任规划师"和"大栅栏文化童学路"3个特色项目实践,探索具有文保区特色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模式和路径.

    风景园林儿童友好情境教育大栅栏公共空间适儿化更新设计

    高铁对沿线野生动物空间分布的影响特征及生境适宜性评价——以京广高铁武汉乌龙泉段为例

    殷利华杜慧敏余田姚忠勇...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铁作为中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其建设和运营不可避免会对沿线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解析高铁对沿线生境的干扰特征,是实现沿线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途径.基于京广高铁武汉乌龙泉段乡野样本地的长期红外相机监测结果,分析高铁对沿线野生动物空间分布的影响特征,并筛选出当地陆地野生动物代表物种小麂,提取其分布点数据,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预测小麂生境适宜区分布,分析气候、地形、人类干扰和水源4类环境变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高铁对狗獾和黄鼬造成空间阻隔效应显著;2)小麂、白鹇、黄鼬、狗獾和貉均对高铁产生回避效应;3)代表物种小麂的适宜生境主要分布于核心区的中部,距离高铁的远近是影响小麂生境适宜性的主要因素,且高铁对小麂生境的最大影响距离约为1 500m.根据野生动物生境区因高铁建设而受到干扰的情况,通过增加水源点、营造适宜动物生存的植被空间等措施促进其受损生境修复.研究结果可为高铁沿线受损生境的空间识别和修复提供参考.

    风景园林生境干扰高铁建设生境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

    西安市街区尺度生境网络构建的案例与思考

    曹朔陈宇许博文邱雪玮...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街区尺度绿色空间呈现破碎化空间格局会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街区尺度生境网络是连接场地绿化与城市整体区域生态系统的纽带,是维护城市内部最小生境单元生态系统稳定的基本保障.与宏观尺度相比,街区尺度生境网络构建在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数据精度及土地利用分类等方面均有差异.基于无人机航测数据进行生境制图,并综合运用MSPA、InVEST、MCR等模型进行街区生境网络构建与优化.结果显示:1)基于植被垂直结构特征进行生境制图,可细化表征绿色空间的生境属性;2)街区环境内生境源地呈现面积小、分布散、质量低的特征,即使绿地率较高的小型公园绿地,其生境斑块的生境质量也可能较低;3)受硬质地表分布特征影响,街区生境网络呈现区域分布不均、局地断裂、内外生境割裂的空间格局;4)提取薄弱区域周边生境节点,运用MCR模型构建连通路径,可指导生境节点与生境廊道增补,实现街区生境网络优化.在城市绿地建设从增量发展向存量优化转变的背景下,研究结果可为街区生境网络构建方法向街区绿色空间规划设计方法转化提供思路.

    风景园林城市绿色空间街区生境类型街区生境制图植被垂直结构街区生境网络城市生物多样性

    基于生境网络构建优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途径研究

    周燕刘梦瑶禹佳宁罗巧灵...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绿色空间是承载生物多样性的关键,以其为基础构建生境网络有助于整合破碎绿地斑块,促进物种交流与迁徙,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现有生境网络构建过程中存在依赖单一模型、忽略区域实际物种情况、网络构建的工作路径尚未统一、输出成果难以与上位规划衔接并在规划层面进行实践应用等问题.在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工作内容与目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生境质量分析、地理探测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等模型方法,识别区域生境源地和廊道,并在考虑区域指示物种的基础上补充重要生境节点,构建面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境网络,系统优化了"源地识别-廊道模拟-节点提取-网络构建"的网络构建方法;以对接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为目标,将生境网络构建结果通过红线比对、绿地分类匹配等途径,从空间管控角度提出保护措施,实现与绿地系统规划的有效衔接,构建统一规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工作路径,以通城县为例验证工作路径的可行性,优化面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境网络构建方法,为县域绿地系统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风景园林生物多样性生境网络构建生境质量绿地系统规划

    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潜在自然通风廊道识别

    刘雅廖秋林肖澎廖菁芃...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对城市群的环境气候调节有着重要作用,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通风廊道研究仍不充分.为进一步发挥绿心地区的通风调节功能,改善城市群的环境气候和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以长株潭绿心地区2020年遥感影像为基础,运用地表粗糙长度、无量纲通风指数、风热场进行叠加分析并识别潜在通风廊道,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主要影响因子.结果发现,该地区潜在的自然通风廊道共有11条,其中一级2条、二级3条、三级6条;显著影响因子主要有下垫面粗糙长度、土地利用类型和建筑密度,温度场、高程及路网密度对通风潜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通风廊道对城市环境气候有着重要影响,有利于形成基于自然的城市群通风方案,需要进一步进行景观保护与恢复.所运用的识别方法可以精细地捕捉到城市热岛环流的日变化过程,反映了城市热源、冷源及其局地环流的变化状况,能更充分利用城市热岛环流设置通风廊道.另外,利用MODIS数据中的植被指数产品MCD12Q1类型输出的Z0数据,结合地形高程等数据估算地表粗糙长度,可以较好地校准绿地的粗糙长度和无量纲通风指数,为基于绿地的城市自然通风解决方案提供很好的理论基础.

    风景园林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城市环境气候城市自然通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基于有限元模型的上海市常见园林树种抗风性研究

    张德顺姚鳗卿陈陆琪瑶张振...
    12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害是园林植物受到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由于台风导致的园林树木断枝倒伏等现象频频发生,严重威胁了城市的生态安全.树木形态差异是影响树木稳定性的主要因子,以15种上海市常见园林树木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冠层特征对树木稳定性影响及不同树形对分枝特征变化的敏感性.通过对研究树种的有限元建模进行树木自振和风致破坏模拟,计算得到树木的力学响应特征值,然后结合树木断裂的失效弯矩和树木弯矩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变化规律,预测树木断裂的临界风速,结合灾后实地调研结果,综合比较不同树种的抗风能力.

    园林植物有限元抗风性园林树木树木形态

    文人高僧于佛寺园林植物景观之作用刍议——以天台山高明寺"幽溪道场"为例

    叶森董璁刘晓明
    13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天台山高明寺展开实地踏勘与倾斜摄影三维建模,在稽考无尽传灯《幽溪别志》的基础上,尝试复原晚明时期山地寺院内外的植物景观特色,探索其营造缘起与设计思想,并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通过具体案例考析揭示主事者——天台宗高僧释传灯在植景设计、营建、改造过程中起到的主观能动作用,为今日当地宗教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启示与参考.

    风景园林天台宗高明讲寺无尽传灯植物景观复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