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前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前沿
中国医疗前沿

张静波

半月刊

1673-5552

zgylqy@163.com

010-6701157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4030室

中国医疗前沿/Journal National Medical Frontiers of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以坚持创新、坚守前沿为办刊宗旨,秉承专业精神和开放态度,为读者提供最权威的政策解读、最深度的新闻事件分析、最具操作性的经营管理案例以及最前沿的技术动态,立志迅速成长为中国医疗行业最领先的主流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脐带血干细胞对肺纤维化大鼠TNF-α、NO作用分析

    左懿
    23-2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人脐带血干细胞对肺纤维化大鼠TNF-α、NO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清洁并健康大鼠6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只,两组大鼠先用博来霉素经气管注入的方法制造肺纤维化模型,治疗组大鼠在模型成功建立后注入干细胞,对照组大鼠不注入干细胞,此后在不同时间将大鼠处死,观察两组大鼠肺泡损伤程度及TNF-α、NO水平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肺泡损伤程度比治疗组大鼠肺泡损伤严重,在肺纤维化程度方面0-1分之间例数两组大鼠相同,1.1-2分之间、2.1-3分之间治疗组大鼠例数较对照在大鼠少,此外在不同时间治疗组大鼠TNF-α、NO水平较对照组大鼠低,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人脐带血内的干细胞注入肺纤维化大鼠体内后,随着时间的发展TNF-α、NO的水平有所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有保护性作用,TNF-α、NO的表达受到抑制,对大鼠肺纤维化有抑制作用.

    人脐带血干细胞肺纤维化TNF-αNO

    兔脂肪肝内VX2移植瘤动物模型建立研究

    鲁琴刘利平曹成张炎晶...
    2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脂肪肝与正常肝内VX2移植瘤模型的建立方法,旨在为临床脂肪肝肿瘤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健康家兔34只,随机分为脂肪肝组(n=18)和正常对照组(n=16).脂肪肝组采用高脂饲料+酒精喂养,正常对照组采用基础饲料+自来水喂养,建立脂肪肝与正常肝内VX2移植瘤模型,应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观察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⑴高脂饲料+酒精喂养法可成功建立兔脂肪肝模型,成模率100%.⑵开腹肝内组织块种植法可成功建立兔脂肪肝及正常肝内VX2移植瘤模型,成瘤率89.7%.⑶超声造影测量VX2移植瘤最大径与大体病理测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高脂饲料+酒精喂养可成功建立近似人类病理生理过程的脂肪肝模型.开腹组织块种植法建立兔VX2移植瘤模型方法简单,成瘤率高.

    VX2移植瘤脂肪肝

    粘蛋白MUC2、MUC5AC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于秀文赵春明胡南
    2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粘蛋白MUC2与MUC5AC在大肠腺癌及大肠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0例大肠腺瘤和60例大肠腺癌进行粘蛋白MUC2、MUC5AC检测.结果20例大肠腺瘤及60例大肠腺癌中,粘蛋白MUC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58.3%(P=0.000);在大肠腺癌中MUC2的阳性表达与生存期(P=0.008)呈正相关,而与浸润深度(P=0.009)、淋巴结转移(P=0.001)、Ddukes分期(P=0.002)均呈负相关.MUC5A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46.7%(P=0.296);在大肠腺癌中MUC5AC的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P=0.005)正相关,与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39).MUC2与MUC5AC无相关性.结论大肠腺癌组织MUC2的下调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腺癌的发生,对临床上判断预后具有较大的意义.

    大肠腺癌MUC2MUC5AC免疫组织化学

    多药耐药蛋白P170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黄文波马占忠蔡元菊刘毅...
    28-2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多药耐药蛋白P170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P170的表达情况.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P170表达率与正常卵巢组织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皮性卵巢癌组织P170表达率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和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细胞可以原发表达多药耐药蛋白P170,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P170蛋白对于评价多药耐药水平,选择化疗药物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卵巢肿瘤多药耐药P糖蛋白流式细胞术

    舌鳞癌组织中Livin、Caspase-3的表达及意义

    邓星辉黎红周伟余卫东...
    2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Livin、Caspase-3在舌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舌鳞癌组织Livin、Caspase-3的表达,分析其与舌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Livin、Caspase-3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33%(28/48)、43.75%(21/48);与正常舌粘膜组织比较,舌鳞癌组织Livin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Caspase-3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舌鳞癌组织Livin、Caspase-3表达与肿瘤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Livin与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r=-0.362,P<0.05).结论 Livin、Caspase-3在舌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舌鳞癌LivinCaspase-3免疫组化

    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脑组织miR-16家族表达

    章倩倩周惠屈良鹄王丽京...
    31-3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小鼠脑组织microRNA-16家族表达谱,为研究miR-16家族及其靶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用RNAzol法提取C57BL/6小鼠脑组织总RNA,设计茎环反转录引物,利用半定量qRT-PCR技术对C57BL/6小鼠脑组织中miR-16家族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检测了miR-16家族miRNA中miR-15a、miR-15b、miR-16、miR-195和miR-497在小鼠大脑组织中的表达,发现以小鼠脑组织中miR-15a的表达量作为标准,miR-16的表达水平最高,约为miR-15a表达量的32倍,而miR-195的表达量约为miR-15a表达量的9倍,其余miRNA表达水平均较低。结论本研究采用茎环实时定量RT-PCR法分析了小鼠脑组织中miR-16家族miRNA的表达谱,获得了该家族miRNA在小鼠大脑中的表达数据,将有助于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该家族miRNA的差异表达,并对其功能进行探讨。

    实时定量PCR小鼠脑组织miR-16家族

    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对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肺水转运的作用

    黄伟青武钊锐玲刘佩仪...
    33-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对大鼠肺水转运的作用,探讨其对全脑缺血再灌注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DADLE处理组各10只.假手术组(Sham):只暴露血管而不夹闭;缺血再灌注组(I/R):采用改良的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5min后给予再灌注120min;DADLE处理组:于再灌注前经由左侧颈静注射DADLE 5mg/kg,再灌注120min后,取右肺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其形态学改变,左肺叶组织湿质量/干质量(W/D)值.并与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成模后的肺脏表现为肺泡间隔增宽,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胞腔内及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气管壁部分上皮脱落,肺胞腔及气管腔均有浆液渗出.DADLE处理组肺脏充血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所减少.结论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肺有不同程度的损伤,DADLE可减少肺组织液体过量分泌,对AL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DADLE全脑缺血再灌注肺损伤肺水转运

    不同培养基对毕赤酵母工程菌生长的影响

    赵炎葱李景华赵学礼
    3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确定接种量对重组Pichia pastoris GS115Muts菌株的影响和更适合目的菌株的培养基.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的培养基(YPD培养基、BMGY培养基和复合培养基)培养重组Pichia pastoris GS115Muts菌株,以1.0%、1.5%、2.0%的接种量接种,分别在4h和24h的时间间隔下,采用比浊法对酵母菌96h内的生长进行OD值测定.结果复合培养基和YPD培养基是三种培养基较为合适的,且在12-24h之间是重组酵母菌的对数生长期,此时是接种的最佳时间,接种量对菌株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合适的培养基和适当的接种时间对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的培养关系密切.

    毕赤酵母培养基发酵

    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

    厉海妮刘春华陈文美唐学兰...
    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与拉米夫定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年的疗效.方法28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接受初始拉米夫定(LAM)与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抗病毒治疗,为初始联合组;26例接受拉米夫定(LAM)单药抗病毒治疗,为LAM单药组.两组均给予保肝对症支持治疗.疗程2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患者的病毒学、生化学、血清学等变化情况.结果初始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月和24月HBV DNA阴转率(85.7%、92.9%)与拉米夫定单药组(61.5%,6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个月时初始联合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64.3%)与拉米夫定单药组(3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LT复常率在治疗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联合组观察期间未检测到病毒学变异,LAM单药组在12月和24月时分别有11.5%(3/26)和23.1%(6/26)的患者中检测到病毒学变异.两组均未发现有血清肌酐超过正常值上限的病例.结论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病毒学、血清学应答和HBV耐药变异等方面均优于拉米夫定单药治疗,且肾脏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肝炎乙型慢性肝硬化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

    347例成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所致换药情况分析

    曹静王敏
    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成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艾滋病门诊服用国家免费抗病毒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的34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因不良反应所致换药情况.结果347例患者HAART后,因不良反应而换药的患者128例,发生率为36.9%,其中骨髓抑制为11.2%、外周神经炎为9.8%、肝功能异常为6.6%,所使用的药物组合中以3TC+D4T+NVP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3TC+D4T+EFV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皮疹、严重消化道反应主要发生在治疗3月内,而外周神经炎、脂肪代谢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副反应主要发生在治疗3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100/mm3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为49.3%,大多数患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都上升.结论患者予以HAART后应定期检测观察及处理所毒副反应,特别是对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100/mm3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的出现率相对较高,更应密切观察.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