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理学会;中国毒理学会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理学会;中国毒理学会

张永祥

双月刊

1000-3002

cjpt@nic.bmi.ac.cn

010-68276743

100850

北京太平路27号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实验药理学与实验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论著、简报、短讯、专题述评和短篇综述。读者对象为从事药理学、毒理学、药学、医学和生物基础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LINCS转录组数据以囊泡谷氨酸转运体1为靶点的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重定位

    谢宗杰王静韩露王同兴...
    641-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基于网络细胞反应印记整合文库(LINCS)提供的药物扰动基因表达谱数据和阿尔茨海默病(AD)谷氨酸毒性发病机制,以囊泡谷氨酸转运体1(VGLUT1)为靶点进行抗AD药物重定位预测.方法 利用MetaCore数据库构建VGLUT1调控基因集,基于LINCS提供的药物扰动基因表达谱数据,采用基因富集分析评估药物调控VGLUT1转录潜能,预测靶向调控VGLUT1转录的抗AD药物.以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8)为模型,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新异物体识别实验评价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对预测药物的抗AD作用进行验证.结果 获得了包括16个激活VGLUT1转录和11个抑制VGLUT1转录的基因集;富集分数排名前5具有促进VGLUT1转录作用的药物为氟尼缩松、谷氨酰胺、阿那曲唑、米非司酮和雷替曲塞.米非司酮可显著增加SAMP8在水迷宫目标象限的游泳时间(P<0.05),而对新异物体识别实验中的偏好指数无显著影响.结论 基于LINCS转录组数据和VGLUT1特征基因集的药物重定位为抗AD药物发现提供了一个新的易实现的参考方法.米非司酮具有成为抗AD药物的前景.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重定位基因表达谱囊泡谷氨酸转运体米非司酮

    敲除大麻素Ⅱ型受体影响APP/PS1小鼠前额叶皮质小胶质细胞功能与激活PI3K/Akt/mTOR通路有关

    袁蜜蜜刘坤璐陈美桦陈浩正...
    649-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大麻素Ⅱ型受体(CB2R)基因敲除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发病前期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并从分子水平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根据基因型分为野生型对照组(WT)、CB2R敲除组(CB2-/-),模型组(APP/PS1)和模型+CB2R敲除组(APP/PS1*CB2-/-),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4月龄小鼠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ELISA检测小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1-42和Aβ1-40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前额叶皮质和海马脑区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脑内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中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表达水平及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APP/PS1组相比,APP/PS1*CB2-/-组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台次数无显著差异,提示CB2R敲除并不影响APP/PS1小鼠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与APP/PS1组相比,APP/PS1*CB2-/-组小鼠前额叶皮质Aβ1-42含量和IL-6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5);APP/PS1组小鼠前额叶皮质小胶质细胞形态呈阿米巴状样,APP/PS1*CB2-/-组小鼠小胶质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呈细长分支状;与APP/PS1组小鼠相比,APP/PS1*CB2-/-组小鼠前额叶皮质PI3K蛋白表达水平及Akt和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ERK1/2和p38 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CB2R敲除影响APP/PS1小鼠前额叶皮质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可能与激活PI3K/Akt/mTOR通路有关.

    大麻素Ⅱ型受体阿尔茨海默病小胶质细胞神经源性炎症

    60Coγ射线照射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闫凯欣赵亚伟王溢豪易静...
    657-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60Coγ射线照射对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60Coγ射线0(细胞对照组),5,10和20 Gy单次照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照射后24和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探针H2DCF-DA标记,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产生活性氧(ROS)水平;JC-1探针标记,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通过钙黄绿素-AM探针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性检测线粒体膜通道孔(mPTP)开放状态;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分裂相关标志物磷酸化动力相关蛋白1(p-Drp1)和磷酸化线粒体分裂因子(p-Mf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细胞对照组相比,照射后24和48 h,5,10和20 Gy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细胞ROS水平增加(P<0.05,P<0.01),细胞mPTP开放增加(P<0.05,P<0.01).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相比,照射后24和48 h,5,10和20 Gy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电镜观察显示,与细胞对照组相比,照射组照射后48 h,单个线粒体面积增加(P<0.05,P<0.01),单个线粒体周长增加(P<0.05),线粒体密度下降(P<0.05,P<0.01),异常线粒体数量大幅增加(P<0.01).与细胞对照组相比,各照射组照射后48 h,p-Drp1和p-Mf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 60Coγ射线照射加重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损伤,促进线粒体分裂,诱发线粒体功能障碍.

    γ射线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线粒体分裂

    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体对脑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的影响

    李琳陈佳意韩秋影李爱玲...
    665-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体(MCU)对脑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的影响,探讨MCU作为治疗胶质瘤新靶点的可能性.方法 Western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脑胶质瘤干细胞(T456,T4121,T387和T3832)和胶质瘤细胞(U87和U251)中MCU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构建短发夹RNA干涉阴性对照(shNT)、shMCU#1和shMCU#2质粒,利用磷酸钙转染法包装病毒,转染上述4种胶质瘤干细胞,分别获得该4种细胞的shNT、shMCU#1和shMCU#2细胞,并用RT-qPCR检测MCU敲低效果.将上述转染的细胞接种到96孔板中,于培养第0,2,4和6天用CellTiter-Glo®Luminescent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第6天用成像显微镜观察每孔形成肿瘤球的大小并计数.用MCU抑制剂DS1657051125和50μmol·L-1处理脑胶质瘤干细胞(T456和T4121)、人神经干细胞(16157)和人星形胶质细胞(NHA),同时设溶剂对照(0.1%DMSO)组,于培养第0,2,4和6天检测细胞活力,第6天观察形成肿瘤球的大小和细胞状态.构建LUC-shNT,LUC-shMCU#1和LUC-shMCU#2质粒,磷酸钙转染法包装病毒,并转染T387和T4121细胞,随后将转染的细胞注射到BALB/c裸小鼠颅内,25 d后用IVIS活体成像系统对小鼠脑内形成移植瘤体积进行生物发光检测,并记录小鼠存活时间.结果 除T456细胞,4121,T387和T3832细胞MCU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胶质瘤细胞U87和U251.与各自shNT对照组相比,4种脑胶质瘤干细胞shMCU#1和shMCU#2组MCU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细胞活力亦明显降低(P<0.01),肿瘤球大小和数量显著减少(P<0.01).与细胞对照组相比,DS1657051125μmol·L-1可显著抑制T387,T4121和16157细胞活力(P<0.01),但对NHA细胞活力抑制作用相对较弱(P<0.05);DS1657051150μmol·L-1可抑制T387,T4121,16157和NHA细胞活力(P<0.01).小鼠活体成像检测显示,与接种LUC-shNT细胞组相比,接种敲低MCU的T387和T4121细胞小鼠颅内移植瘤区域发光显著减弱,移植瘤小鼠平均存活时间亦明显延长.结论 敲低MCU可抑制脑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并延长颅内移植胶质瘤小鼠的存活时间.

    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体神经胶质瘤脑胶质瘤干细胞细胞增殖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对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和脂肪分解的影响

    欧阳碧云王俊程赵秀兰
    673-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对3T3-L1前脂肪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鸡尾酒诱导法对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脂肪分化,诱导的同时给予DEHP 0(细胞对照组),3.125,6.25,12.5,25和50μmol·L-1,诱导过程中每天显微镜下观察3T3-L1细胞脂滴大小和数量的变化.诱导完成(7 d)后细胞继续培养3 d(第10天),显微镜下观察油红O染色后细胞内脂滴大小和数量,甘油三酯(TG)测定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外)TG水平,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红O染色细胞洗脱液中(细胞内)脂肪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脂肪TG脂肪酶(ATGL)、激素敏感脂肪酶(HSL)、Ser660和Ser563位点磷酸化HSL及磷酸化蛋白激酶A底物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解偶联蛋白1(UC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诱导分化第5天,细胞对照组细胞内尚未发现脂滴,DEHP 3.125~50μmol·L-1组细胞内均出现小脂滴;诱导分化第6天,细胞对照组开始出现脂滴,DEHP 3.125~50μmol·L-1组脂滴数量增多;第10天,DEHP 12.5,25和50μmol·L-1组油红O着色细胞与细胞对照组相比增多,尤其DEHP 50μmol·L-1组可见较大脂滴和"指环"样脂肪细胞.与细胞对照组相比,DEHP 3.125~50μmol·L-1组细胞外TG水平和细胞内脂肪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DEHP 12.5~50μmol·L-1组细胞ATGL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1);DEHP 3.125~50μmol·L-1组细胞中蛋白激酶A活性、HSL磷酸化水平、UCP1表达水平和UCP1表达阳性细胞数目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DEHP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并抑制脂肪分化细胞脂肪分解.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脂肪分化脂肪分解肥胖

    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

    吴琪琪郭健敏梁纯杨威...
    680-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已取得重大进展,近年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亦取得突破性进展.CAR是CAR-T细胞中最核心的结构,可赋予免疫效应细胞针对靶抗原表位的特异性而活化T细胞,从而特异性识别抗原.目前CAR的结构已经过5代优化,最新结构为通用型CAR,可同时激活T细胞抗原、共刺激域和细胞因子三重信号,还可通过解除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效应、插入安全开关以减少脱靶效应.目前全球已有较多针对多发性骨髓瘤多类靶点的CAR-T细胞正进行非临床和临床研究,如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CD38、CD138、免疫球蛋白κ轻链、CD319、CD56和NK细胞活化型受体NKG2D等,其中以靶向BCMA的研究最多.临床研究发现,CAR-T细胞免疫治疗可能导致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神经毒性、脱靶效应和T细胞耗竭等不良反应,其发展仍面临毒性、脱靶和非持久性等许多挑战.实现CAR-T细胞的标准自动化生产及质量、疗效和风险可控仍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多发性骨髓瘤肿瘤免疫

    骨钙素内分泌调控功能研究进展

    杜张珍李旭王妍
    691-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钙素是骨中最丰富的非胶原蛋白质,主要由成骨细胞产生.成熟骨钙素分为完全羧化骨钙素和不全羧化骨钙素,循环系统中主要以后者形式存在.最初对骨钙素作用的认识是其能够抑制骨矿化.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骨钙素可作为一种骨源性内分泌激素在机体代谢、男性生殖功能、认知与情绪、运动维持和应激等方面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能够参与调控诸多靶器官功能.例如,提高胰岛β细胞增殖能力,促进胰岛素产生和分泌;刺激睾丸产生睾酮;增加神经系统神经递质产生;在骨骼肌中发挥非胰岛素依赖的促能量代谢作用等.目前已鉴定出骨钙素的2个潜在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C成员a和G蛋白偶联受体158,前者主要表达于脂肪、骨骼肌和睾丸间质细胞,介导骨钙素在外周系统中的调控;后者特异性表达于脑部海马CA3区的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细胞,介导骨钙素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最近,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区分不同羧化形式骨钙素在不同系统中的功能,且逐步认识到局部组织中骨钙素与骨源性骨钙素的作用可能不同,二者是否存在空间上的效应关系尚有待阐明.本综述旨在为进一步阐明骨钙素的功能并探索运动和神经系统老年退行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策略提供依据.

    骨钙素内分泌认知功能运动适应应激反应

    基于铁死亡机制的抗糖尿病肾病中药活性成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杨立新郝丹丹
    700-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最新研究表明,铁死亡参与了DN的发病机制.在体外和体内DN模型中,靶向抑制铁死亡的中药活性成分可抑制肾小管损伤、肾小球损伤或肾纤维化,延缓DN进展.在不同DN模型中,甘草黄酮、毛蕊异黄酮、7-羟基香豆素和桔梗皂苷D可通过抑制铁死亡改善DN肾小管损伤,小檗碱和甘草酸可通过抑制铁死亡改善DN肾小球损伤,甘草黄酮、毛蕊异黄酮、杜鹃酮和番泻叶苷A等可通过抑制铁死亡改善DN肾纤维化.靶向抑制铁死亡有望成为DN治疗的新靶点.

    糖尿病肾病活性成分中药铁死亡抑制剂

    三阴性乳腺癌靶向抑制剂及其临床药理学研究进展

    孙国扬张倩郁彭滕玉鸥...
    706-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阴性乳腺癌(TNBC)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死亡率极高,其治疗仍以化疗为主,效果不甚理想,急需探索更加有效的靶向治疗方案.近几年,治疗TNBC的热门靶点及其对应的临床药物有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抑制剂、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及其抑制剂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及其抑制剂等.目前TNBC靶向治疗取得阶段性突破,尤其是TNBC靶向抑制剂的联合用药具有很大潜力.本综述以期为TNBC的治疗和新型靶向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三阴性乳腺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靶向疗法

    建立和验证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实验病理学定量检测指标参考值范围的影响因素和方法

    王晓秋江佳佳
    716-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国内外药物安全性评价领域尚未见到明确的有关实验动物病理学定量检测指标参考值范围和验证指导原则.本文探索性地提出了建立和验证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实验病理学定量检测指标参考值范围的影响因素和方法,认为建立参考值范围所需评估条件应包括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方式的选择、动物参考群体分组、动物参考个体筛选和数量及样品采集和检测要求等;当动物参考群体来源、样本采集条件和检测系统发生改变时参考值范围则需进行验证,并应根据参考值范围从统计学、生物学和毒理学意义等方面深入解析检测数据的应用.本文将有助于正确和完整地评价实验动物的健康状态和药物引起的毒性.

    药物安全性评价实验动物定量检测指标参考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