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张卫明

双月刊

1006-9690

yszw2009@163.com,yszy@co-plant.com

025-85472153,025-85281405

210042

江苏省南京市蒋王庙街4号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Journal Chinese Wild Plant Resources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有关野生植物资源分布,加工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及新产品,引种栽培,经济介绍等方面的论文。主要读者对象为农、林、食品、轻化工、医药等领域科研教学及生产决策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齿瓣石斛多糖对小鼠胃溃疡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杨红芹张旭强董寿堂王怀斌...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齿瓣石斛多糖对小鼠胃溃疡的防治作用并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水浸法、乙醇法和消炎痛法进行造模.动物实验分3批次进行,每批次将96只昆明种雄性小鼠(体重18~22 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枸橼酸铋钾1 560 mg/kg/d)组及齿瓣石斛多糖高剂量(600 mg/kg/d)组、中剂量(500 mg/kg/d)组、低剂量(400 mg/kg/d)组,每组各16只小鼠.各给药组连续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14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天1次.除正常组外,各组小鼠于第14天给药30 min后进行造模,再将各组16只小鼠随机分为两小组,其中1个小组8只小鼠的胃组织固定后用于胃黏膜损伤程度观察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计算溃疡指数及溃疡抑制率.另1个小组8只小鼠用于测定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三种方法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胃溃疡指数极显著升高(P<0.001),胃组织中SOD活力极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胃溃疡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和齿瓣石斛多糖高剂量组能极显著降低小鼠胃溃疡指数(P<0.001),显著升高小鼠胃组织中SOD活力(P<0.05)并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上述两组小鼠胃组织再生黏膜较厚,黏膜修复较完全,胃黏膜上皮细胞排列较整齐,溃疡程度较轻.结论:齿瓣石斛多糖对胃溃疡具有确切的防治效果,其作用机制与保护胃黏膜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齿瓣石斛多糖胃溃疡防治作用作用机制

    超临界CO2萃取清香木叶挥发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晓娇张兴凤章金龙侯洪波...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清香木叶挥发性成分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其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优化萃取工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分析挥发性成分的主要成分并以其对DPPH、ABTS和OH自由基的清除率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清香木叶挥发性成分的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温度为30℃,萃取时间为45 min,萃取压力为24 MPa,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为0.15 mL/g,在此条件下的萃取率为3.66%.在以水、甲醇和乙醇为夹带剂萃取物中分别鉴定出26、20和26种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有萜烯类、甾醇类、有机酸类、烯酮类和酯类.清香木叶挥发性成分对DPPH、ABTS和O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632、0.485、0.566 mg/mL,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结论:优选的清香木叶中挥发性成分萃取工艺合理可行,且在该工艺下萃取的挥发性成分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清香木叶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性成分抗氧化活性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毛酸浆叶黄素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翁霞李悦悦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毛酸浆叶黄素的工艺条件,提高毛酸浆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大孔树脂 HP-20静态吸附毛酸浆叶黄素的工艺条件;以解析率为参考指标,探究毛酸浆叶黄素动态解析的工艺条件;通过测定毛酸浆叶黄素对OH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评价其纯化前后的抗氧化活性.结果:静态吸附叶黄素最佳条件为:HP-20型树脂与叶黄素粗提液比例3∶1(g/mL)、叶黄素浓度400 mg/mL、吸附温度20℃、吸附时间4 h,此条件下吸附率达到63.44%.动态解析叶黄素最佳条件为:洗脱流速0.42 mL/min、洗脱剂60%乙醇溶液、上样液质量浓度800 mg/mL,此时解析率为56.16%.体外抗氧化研究结果显示,纯化前后叶黄素对OH自由基的最高清除率分别是97.66%和98.33%,对DPPH自由基的最高清除率分别是88.21%和90.47%.可见,纯化后的叶黄素能更好地清除OH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且对O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更强.结论:优选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毛酸浆叶黄素工艺条件合理可行,且纯化后的叶黄素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

    毛酸浆叶黄素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抗氧化性

    梵净山五种抹茶适制茶树品种的抹茶理化成分分析

    张明生王超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梵净山5种抹茶适制茶树品种的抹茶理化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筛选出在梵净山区域适制抹茶的最优茶树品种.方法:以梵净山区域种植的'金萱''薮北''龙井43''浙农113''香山早'5个茶树品种分别试制夏季抹茶,对试制抹茶的游离氨基酸、叶绿素、茶多酚、咖啡碱、蛋白质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感官审评和比较分析.结果:5个供试品种中,'薮北'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3.30%;'香山早'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为0.97%;'香山早'和'浙农113'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均为14.00%;'金萱'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最低,分别为13.30%和3.11%;'金萱'的感官审评评分总分值最高.结论:结合对高品质抹茶理化成分的要求以及综合感官审评结果来看,在梵净山区域种植加工抹茶,'金萱'品种的适制性最好.

    茶树品种抹茶理化成分比较分析

    贵州省8个种源香椿种子性状变异及质量研究

    冷天凤田小琴孙建昌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种源香椿种子性状多样性和地理变异规律,为香椿种质收集、保存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8个种源香椿的种子为试材,测定种子的表型性状和质量性状,开展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种子质量.结果:不同种源的香椿种长、种宽、种子长宽比、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场圃发芽率均存在差异.不同种源种子性状变异系数变幅为5.26%~13.86%,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安龙种源的千粒重最大,为18.67 g,极显著高于其他种源.种长与种宽、长宽比、千粒重、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宽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的长宽比与千粒重、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千粒重、种长和发芽率可作为香椿种子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综合评价得出安龙种源种子质量最佳,关岭种源次之.

    种源种子性状种子质量变异香椿

    来安花红果实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张志祥戚涛陈志宏张汆...
    36-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解来安花红品种间差异,筛选有效的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测定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和不同生长环境(山坡地、田间平地)来安花红果实各项理化指标,分析指标间相关性和主成分,并采用聚类分析对品种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来安花红果实呈扁圆球形,其果形指数约0.83,而鸡心果果实呈长圆锥形,其果形指数约1.03,两者差异显著(P≤0.05).生长在山坡地的来安花红和鸡心果果实具有更高的硬度.田间平地生长来安花红果实中总糖、总酸和总酚等含量均低于山坡地果实,说明山坡地种植更适合果实中营养物质的积累.相关性分析表明,所测定果实品质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主成分分析从成熟果指标中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4.31%,结果显示果实中抗坏血酸含量、总糖含量、果形指数和果实硬度与来安花红果实品质密切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欧氏距离2.5时,可将HH-2、HH-3与HH-5区分,印证了生长环境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欧式距离15时,可将5种花红和2种鸡心果果实分为3类,与理化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研究表明多指标间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可用于区分不同表现型花红果实的品质差异,也可作为后续花红果实品质评价和品种鉴定的依据.

    来安花红品种生长环境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响应面法优选新疆藁本多酚超声提取工艺及抗氧化作用

    潘兰贾月梅周天源兰卫...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新疆藁本多酚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并对新疆藁本多酚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评测.方法:以新疆藁本为原料,采用单因素法结合响应面优化法确定新疆藁本多酚最佳超声提取工艺,并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实验和Fe3+还原能力测试判断新疆藁本多酚抗氧化能力的强弱.结果:在25℃下,新疆藁本多酚超声提取的最优工艺为乙醇浓度62%,提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40(g⋅mL-1),此时多酚提取率为3.43%.新疆藁本多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Fe3+的还原能力均随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新疆藁本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是0.37 mg·mL-1.结论:本文建立的工艺验证试验结果与预测提取率接近,说明模型建立较好;新疆藁本多酚具备一定抗氧化能力,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新疆藁本多酚响应面法抗氧化

    等渗PEG与NaCl胁迫对梭梭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研究

    马桃桃郭晔红安芳芳杨佳龙...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干旱类型对梭梭种子萌发及早期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以期为干旱环境条件下梭梭种苗的高效培育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梭梭种子为材料,采用PEG模拟土壤干旱,NaCl模拟生理干旱,通过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幼苗长和幼苗根长、根冠比等指标,研究不同等渗梯度(0、-0.46、-1.38、-2.30、-3.23 Mpa)下2种胁迫对梭梭种子萌发及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高浓度PEG胁迫(-1.38~-3.23 Mpa)使梭梭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幼苗长和根长显著降低,表明中度土壤干旱即可抑制梭梭种子萌发及早期幼苗生长.重度NaCl胁迫(-3.23 Mpa)显著降低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轻度NaCl胁迫(-0.46 Mpa)下幼苗活力指数和根冠比显著高于对照,表明重度生理干旱明显抑制梭梭种子萌发,轻度生理干旱促进梭梭早期幼苗生长.NaCl胁迫比PEG胁迫有更高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幼苗长和根冠比.结论:土壤干旱和生理干旱显著抑制了梭梭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但土壤干旱抑制作用更强.梭梭更适宜在土壤水势不低于-2.25 Mpa的干旱盐碱地区播种育苗.

    梭梭种子萌发幼苗PEG胁迫NaCl胁迫

    不同寄主植物配置对蒜头果生长影响的研究

    李勇鹏景跃波卯吉华李荣波...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配置不同植物对半寄生植物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生长的影响,筛选优良的寄主植物,为其引种驯化提供依据.方法:开展不同植物与蒜头果盆栽共培养试验,试验18个月后,对蒜头果的株高、地径、生物量、吸器的数量和大小、叶绿素含量及根、茎、叶中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配置不同寄主植物的蒜头果生长有显著差异.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作为寄主植物的蒜头果表现最好,株高、地径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达到72.92 cm、9.83 mm和33.57 g,是不配置寄主植物(对照)的1.89倍、1.45倍和3.19倍;其次是配置假蒿(Eupatori-um capillifolium)的蒜头果,株高、地径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57.55 cm、8.66 mm和22.49 g,是对照的1.49倍、1.28倍和2.14倍.蒜头果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和不同部位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也是配置旱冬瓜和假蒿的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适宜的寄主植物能提高蒜头果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增强叶绿素的合成,从而促进蒜头果的生长发育,无寄主配置的蒜头果生长不良,蒜头果对寄主植物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旱冬瓜和假蒿可作为优良的寄主植物在蒜头果人工种植中推广应用.

    蒜头果寄主植物半寄生人工栽培

    HS-SPME-GC-MS鉴定穇子炒制前后的挥发性成分

    刘廷艳曹志强伍文静黄斌...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穇子炒制前后的挥发性成分变化,探寻我国民间将穇子炒后用于腹泻治疗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穇子生品及炒制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及相对百分含量,分析穇子炒制前后的共有成分和特有成分.结果:穇子生品和炒制品中共检出123种挥发性成分,含20种共有成分,生品中含特有成分27 种,炒制品中含特有成分76 种;穇子炒制后烷烃类成分有所减少,生成了较多种烯烃类、酯类、醛类及酚类成分;穇子炒制后前3种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新增成分,依次为石竹烯(12.79%)、百里香酚(12.65%)、异丁酸百里香酚(10.06%).结论:我国民间将穇子炒后煎水用于各种腹泻治疗效果良好的原因,可能与炒制后生成的挥发性成分有关.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穇子挥发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