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朱建华

月刊

1008-1372

zgyszz@163.com

0731-84470811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

中国医师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医学学术类科技期刊,开设栏目有专家论坛、专题论著、诊疗经验、病例报告、物理诊断与临床、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综述等。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已被《万方数据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先天性脑膜脑膨出合并1型神经纤维瘤病1例并文献复习

    周礼瞿祥勇张彭黄昊...
    848-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先天性脑膜脑膨出合并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的诊断和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21年7月12日由湖南省脑科医院诊治的1例先天性脑膜脑膨出合并NF1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女,9岁,躯干、四肢皮肤遍布牛奶咖啡斑,多处长径>1。5 cm;头颅三维CT示左侧颞枕部(约7。5 cm ×6。7 cm)及右后枕骨粗隆下(约3 cm×3 cm)颅骨缺损。患儿临床全外显子测序检测出1个致病突变(NF1:p。Arg681Ter),行腰大池引流、囊肿切除、枕大池造瘘及钛网修补成形术,病理结果为增生蛛网膜及纤维组织,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NF1合并先天性脑膜脑膨出极为罕见,早期手术利大于弊,采用带滑槽钛网可一定程度缓解对颅骨生长的限制。NF1临床表现多样化且起病年龄不一,应长期多学科团队随诊。

    神经纤维瘤病1型先天性脑膜膨出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清LDH、β2-MG水平的影响

    黄雯玥李晨冯玉虎
    853-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阜阳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确诊的92例NHL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CHOP方案给予化疗干预;观察组在CHOP方案化疗开始前1 d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连续治疗6周期(1周期为21 d),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分化簇4(CD4+)、表面抗原分化簇8(CD8+)、CD4/CD8、辅助性T细胞17(Th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LDH及β2-MG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80。43%(37/46)高于对照组60。87%(2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降低,Th17及CD8+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Th1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DH、β2-MG、VEGF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LDH、β2-MG、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86。96%(40/46)、80。43%(37/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用于NHL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炎症反应,改善LDH、β2-MG、VEGF水平,提升疗效,安全性与单独使用CHOP方案相差无几,值得推广应用。

    利妥昔单抗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淋巴瘤,非霍奇金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急诊急救科普的热点主题分析

    龚启嘉孔于哲余滔余仁哲...
    858-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2001-2023年我国急诊急救科普有关热点主题进行分析,呈现该领域研究趋势、现状与热点,以期为急诊急救科普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网为中文数据来源,以WOS、PubMed为英文数据来源,检索200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有关文献,以EndNote软件为文献管理与去重工具,以Citespace软件为分析工具对纳入文献的发文量、作者、机构、期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498篇,均为期刊论文;年发文量不断上升,2023年略有下降;由普莱斯定律计算得到的19名核心作者发文量占全部发文量的10。04%(50/498),未达到半数标准;发文量最多的杂志为《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肺复苏""急救知识""自救互救""大学生""科普基地"为当前该领域五大研究热点。结论 我国急诊急救科普关注"急救知识""传播"等内容,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未来需要加强作者间及机构间合作,提高学术影响力并继续加大科普力度。

    文献计量学急诊急救科普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联合个性化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脑肿瘤手术患者氧合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刘佳坤石佩刘凤芝吴海燕...
    863-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中采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联合个性化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的通气策略,对脑肿瘤手术患者氧合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临沂市人民医院60例择期行脑肿瘤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CV-VG通气模式组(T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组(C组),每组30例。T组因病情变化排除1例,实际纳入29例患者。T组采用PCV-VG通气模式并通过滴定PEEP寻找动态肺顺应性(Cdyn)最大值,与Cdyn最大值对应的PEEP即为最佳PEEP,保持至机械通气结束。C组采用VCV加5 cmH2O定值PEEP的通气模式。所有患者于麻醉诱导前(T1)、设定通气模式后15 min(T2)、拔管后15 min(T3)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乳酸(Lac)和血糖(Glu),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记录术前、术后72 h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观察术后72 h PPCs的发生率。结果 C组和T组PaO2、PaCO2的分组效应及时间效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交互效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和T组PaO2/FiO2的分组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组滴定得出的最佳化PEEP的平均值为7。48 cmH2O,对应平台压(Pplat)的平均值为14。90 cmH2O,对应Cdyn最大值的平均值53。37 ml/cmH2O,与C组定值5 cmH2O PEEP对应的Pplat和Cdyn相比,T组最佳化PEEP对应的Pplat低于C组(P<0。05),Cdyn高于C组(P<0。05)。T组术后72 h的CRP水平、PPC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均P<0。05)。结论 与VCV相比,PCV-VG联合个性化PEEP的通气模式能够改善脑肿瘤患者术中肺通气及氧合功能,减少术后72 h肺部炎症的发生,降低PPCs的发生率。

    脑肿瘤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手术后肺部并发症

    瑞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静脉输注对胃肠手术期间血糖的影响

    刘月谢力张勇王宏宇...
    870-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静脉输注对胃肠手术期间血糖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3年7月至2023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160例行择期胃肠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瑞芬太尼组)和观察组(瑞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组),每组80例。两组均采用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mg/kg,随后以0。12 mg/(kg。h)维持至缝合皮肤,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麻醉诱导与维持方案相同。记录两组术中及术后血糖、胰岛素使用情况,术中阿托品和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恢复室(PACU)滞留时间。记录术后6 h、12 h及24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血糖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6、12、24h血糖高于术前及术中,术后6、12 h血糖高于术后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中及术后血糖>7 mmol/L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胰岛素的使用比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胰岛素使用均明显多于术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拔管时间及PACU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中HR<60次/min的发生率,以及MAP<60 mmHg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丙泊酚维持剂量及瑞芬太尼的维持剂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追加瑞芬太尼比例、24 h内羟考酮使用剂量、阿托品和麻黄碱使用比例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2 h休息时和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术中瑞芬太尼0。1~0。4 μg/(kg·min)联合艾司氯胺酮0。12 mg/(kg·h)输注可抑制术中应激所导致的血糖升高,维持良好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同时预防术后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高敏。

    瑞芬太尼艾司氯胺酮麻醉血糖

    血清OPN、BMP2、RBP4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骨密度的相关性

    马小芬张士奇薛丹丹张宜明...
    876-880,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及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120例DN患者作为DN组,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T2DM组,糖耐量试验正常的研究对象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的血糖、血清OPN、BMP2、RBP4、腰椎骨密度(LBMD)、股骨颈骨密度(FNBMD)及肾功能指标,并按照DN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DN组(71例)和大量白蛋白尿DN组(49例),进行分层对比,采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DN患者OPN、BMP2、RBP4与肾功能及骨密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N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胱抑素(CysC)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DM组FPG、HbA1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N组患者的OPN、BMP2高于T2DM组和对照组,DN组的RBP4、LBMD、FNBMD低于T2DM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DM组的OPN、BMP2高于对照组,RBP4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的FPG、HbA1c、Scr、UAER、CysC水平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的OPN、BMP2高于微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大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的RBP4、LBMD、FNBMD低于微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N组患者的OPN与Scr、UAER、CysC均呈正相关(均P<0。05),BMP2与UAER、CysC均呈正相关(均P<0。05);DN 组患者的 OPN、BMP2 与 LBMD、FNBMD 均呈负相关(均 P<0。05),RBP4 与LBMD、FNBMD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OPN、BMP2、RBP4与DN患者肾功能受损程度及骨量丢失密切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T2DM患者骨代谢及骨质疏松病情程度。

    骨桥蛋白质骨形态发生蛋白质2视黄醇结合蛋白质4糖尿病肾病蛋白尿骨密度

    增强CT中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鉴别诊断肾透明细胞癌的价值

    朱林高勇陶元元
    881-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增强CT中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在肾透明细胞癌(RC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宣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RCC患者(RCC组)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另选取本院同期治疗的50例肾嗜酸性细胞瘤(RO)患者(RO组)临床资料开展对照研究。比较两组增强CT各期(皮髓期、实质期、排泄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的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增强CT各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诊断RCC的效能。按国际泌尿病理学会分级方法将RCC患者分为高级别组58例(Ⅲ级36例、Ⅳ级22例)、低级别42例(Ⅰ级10例、Ⅱ级32例)。比较不同分级程度RCC患者增强CT各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的差异,分析增强CT各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与病情分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皮髓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实质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排泄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均P<0。05),且RCC组皮髓期、实质期、排泄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均高于RO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皮髓期、实质期、排泄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诊断R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7、0。870、0。773,联合数据诊断RCC的AUC为0。896,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90。0%。高级别组皮髓期、实质期、排泄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均高于低级别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增强CT各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均与分级程度呈正相关(r=0。319、0。498、0。311,P<0。05)。结论 RCC患者增强CT各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均升高,均可作为诊断RCC的有效指标,联合诊断效能更好,且与分级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临床评估。

    肾透明细胞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肾皮质

    喘息幼儿哮喘预测指数阳性与IL-13、IL-4、ADRB2、FcER1B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何兆辉陈晓倩黄葆莹刘明伟...
    886-889,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喘息幼儿哮喘预测指数(API)阳性与白介素(IL)-13、IL-4、β2肾上腺能受体(ADRB2)和Ⅰ型Fcε受体β(FcER1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中山市博爱医院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岁喘息幼儿102例(API阳性51例、API阴性51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集患儿的口腔颊黏膜脱落细胞,利用磁珠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对4个基因位点(IL-13 rs20541、IL-4 rs2243250、ADRB2 rs1042713、FcER1B rs569108)进行基因分型检测,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4个基因位点的SNP分型与喘息患儿API阳性的相关性。结果 API阳性组和API阴性组喘息患儿IL-13 rs20541、IL-4 rs2243250、ADRB2 rs1042713、FcER1B rs569108 SNP分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API阳性患儿中IL-13 rs20541位点以GG型占比较高、IL-4 rs2243250位点以TT型占比较高、ADRB2 rs1042713位点以AG型占比较高、FcER1B rs569108位点以AA型占比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3 rs20541 GG型、IL-4 rs2243250 TT型、FcER1B rs569108 AA型与喘息幼儿API阳性发生风险相关(均P<0。05)。结论 IL-13、IL-4、FcER1B基因是影响<5岁API阳性喘息幼儿患病的风险基因,临床可通过对这几个基因SNP分型检测来评估API阳性风险。

    哮喘白细胞介素13白细胞介素4受体,肾上腺素能β2FcER1B基因多态性,单核苷酸

    宫颈癌患者血清Hsa_circ_008976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胡晓华张文颖刘峰何飞燕...
    890-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Hsa_circ_008976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0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80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分析。比较各组血清Hsa_circ_008976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分析血清Hsa_circ_0089761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sa_circ_0089761、SCCA及CEA水平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评估宫颈癌患者血清Hsa_circ_0089761表达水平与SCCA 及 CEA 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癌组血清 Hsa_circ_0089761[(2。96±0。95)vs(1。83±0。74),(0。92±0。41)]、SCCA[(9。63±1。84)ng/ml vs(2。28±0。65)ng/ml,(1。30±0。27)ng/ml]及 CEA[(6。47±2。20)ng/ml vs(1。61±0。57)ng/ml,(1。15±0。12)ng/ml]水平均明显高于 CIN 组和对照组(均P<0。001),CIN组血清Hsa_circ_008976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Ⅲ~Ⅳ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1/2肌层、SCCA阳性以及CEA阳性的宫颈癌患者血清Hsa_circ_0089761表达水平明显更高(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sa_circ_0089761≥2。25诊断宫颈癌的特异度最高(85。00%),Hsa_circ_0089761联合SCCA诊断宫颈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932,95%CI:0。874~0。993),准确度最高(89。30%),Hsa_circ_0089761+SCCA+CEA 三项联合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最高(96。26%)。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血清Hsa_circ_0089761表达水平与SCCA(r=0。775,P<0。001)及CEA(r=0。613,P<0。001)呈正相关。结论 宫颈癌患者血清Hsa_circ_008976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Hsa_circ_0089761联合SCCA检测对宫颈癌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宫颈肿瘤RNA,环状Hsa_circ_0089761

    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外周血miRNA-144表达及与病程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王玮张丽娟李文雯钟大鹏...
    895-9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NA-144在2型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与病程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06例DFU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未患有DFU的10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DFU患者外周血miRNA-144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作为分割点,将观察组的106例患者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miRNA-144表达水平与DFU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对DFU患者病程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构建列线图模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PG)、红细胞沉降率(ES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白细胞介素-6(IL-6)、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以及miRNA-14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经皮氧分压(TcPO2)、踝肱指数(ABI)、甘油三酯(TG)和血红蛋白(Hb)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NA-144高表达组DFU患者8周后溃疡愈合率、Wagner分级、溃疡病程与低表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5 年、HbA1c>8。5%、TcPO2<60 mmHg、CRP>10 mg/L、Cor>190 μg/L 以及miRNA-144表达水平>35是T2DM患者发生DFU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后总分315分,对应DFU发生发展概率为72。56%。结论 DFU患者外周血中miRNA-144表达水平与病程发生发展有显著相关性,且糖尿病病程以及HbA1c、TcPO2、CRP、Cor水平变化均为DFU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

    糖尿病足糖尿病,2型miRNA-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