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创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保健协会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保健协会

李永志

旬刊

1674-4985

zgyxcx01@163.com

010-63357546

100054

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15A05室

中国医学创新/Journ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查看更多>>《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类医学科技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所发表文章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并全文录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电子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4985,国内统一刊号CN11-5784/R。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2-189。《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秉承“创新、跨越、引领、发展”的办刊方针,以“支持创新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倡导百家争鸣、推动交流合作”作为办刊宗旨,充分展示和交流我国医学领域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发布国际医学研究和临床技能发展动态,不断推进医疗卫生科技进步,增强我国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卫生科技创新能力,为促进我国各级医疗卫生和医疗科技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削痂清创与水刀清创治疗中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比较

    刘礼平邓涛朱鹏
    13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中面积深Ⅱ度烧伤患者应用削痂清创与水刀清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 年 1 月—2023 年 3 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面积深Ⅱ度烧伤患者,共 82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水刀清创组(41 例)与削痂清创组(41 例).水刀清创组采用水刀清创治疗,削痂清创组采用削痂清创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预后情况、创面愈合质量、炎症因子及疼痛介质.结果:水刀清创组每 1%面积清创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削痂清创组短,创面细菌菌落数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削痂清创组,水刀清创组二次清创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削痂清创组,水刀清创组改良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mVSS)评分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相较削痂清创组,水刀清创组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相较削痂清创组,水刀清创组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削痂清创比较,中面积深Ⅱ度烧伤患者应用水刀治疗的效果更好,能够改善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促进创面良好愈合,调节炎症因子、疼痛介质水平.

    中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削痂清创水刀

    桃核承气汤加减联合雷火灸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

    易娜罗星刘群王路易...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桃核承气汤加减联合雷火灸治疗急性盆腔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赣南医学院附属兴国医院 2023 年 1-9 月收治的 84 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2)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n=42)采取桃核承气汤加减联合雷火灸治疗.对比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6(IL-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腹部坠胀、下腹部疼痛、腰骶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及发热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RP、IL-6及PCT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IL-6 及PCT水平均降低,观察组CRP、IL-6 及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核承气汤加减联合雷火灸治疗急性盆腔炎,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炎症指标水平,且安全可靠.

    桃核承气汤雷火灸急性盆腔炎

    保护性造口在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朱融慧周兴舰邱铖郭超阳...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保护性造口在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9 月—2023 年 4 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70 例行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未接受保护性造口患者设为对照组(n=38),接受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患者设为观察组(n=32).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大便失禁状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72 h两组C反应蛋白(CRP)与中性粒细胞(N)均较术后 24 h下降,且观察组CRP、N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6 个月两组Wexner失禁评分均下降,术后 1、3、6 个月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生命质量问卷-C30(QLQ-C30)得分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Wexner失禁评分低于对照组,EORTC QLQ-C30 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23.68%)(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予以保护性造口具有较好安全性,能促进肛门功能恢复,对机体影响较小,并可提升生活质量.

    保护性造口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性有效性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陈丽丽李明王文怡
    14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方法:2020 年 1 月—2023 年 5 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收治的 90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收治的 40 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及比较两组血清lncRNA(lncRNA H19、lncRNA DANCR及lncRNA ANRIL)及VEGF(VEGF-A、VEGF-C及VEGF-D)的表达水平,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性别、年龄、疾病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的血清lncRNA及VEGF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上述血清lncRNA与VEGF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lncRNA与血清VEG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不同疾病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的血清lncRNA与VEG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lncRNA与VEGF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lncRNA H19、lncRNA DANCR及lncRNA ANRIL及VEGF均呈现高表达状态,且上述lncRNA与VEGF均呈正相关,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非小细胞肺癌长链非编码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性

    VATS肺叶切除术中血管损伤出血影响因素研究

    潘永东袁国华
    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电视经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肺叶切除术中血管损伤出血的影响因素,为手术预防及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对 2022 年 1 月—2023 年 10 月收集的宜春市人民医院 100 例行VATS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是否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9 例)和未出血组(91 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分析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并用统计软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组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总胆固醇(CHOL)、误伤肺动脉分支,肺动、静脉壁薄,病理性粘连或炎症,血管的解剖变异,手术器械使用不当与未出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b,PLT,CHOL,误伤肺动脉分支,肺动、静脉壁薄,病理性粘连或炎症,血管的解剖变异,手术器械使用不当是VATS手术术中血管损伤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VATS术中肺动脉分支误伤、血管壁薄、病理性粘连或炎症、血管的解剖变异、手术器械使用不当与血管损伤出血有关.认识并预防这些风险因素,能够显著降低术中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心胸外科胸腔镜手术血管损伤出血风险

    MDS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输血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魏秀萍
    153-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输血效果,并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因素.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潍坊市中医院收治的 63 例MDS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PTR判定标准[输血后24 h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值(CCI)≤4、血小板回升率(PPR)≤20%]评估入组对象输血效果,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DS患者PTR的因素.结果:入组63例MDS患者中,34 例(53.97%)输注有效,29 例(46.03%)输注无效.有效组与无效组在血小板抗体阳性、发热、脾肿大、P-选择素、人抗凝血酶 3 抗体水平比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WHO分型、国际预后评分(IPSS-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均为影响MDS患者PTR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抗体阳性、P-选择素、人抗凝血酶 3 抗体升高均为影响MDS患者PTR的危险因素(OR=1.855、1.927、1.984,P<0.05).结论:MDS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输血效果不甚理想,PTR主要与血小板抗体阳性、P-选择素和人抗凝血酶 3 抗体水平有关.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输注无效危险因素血小板抗体

    鹰潭地区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征及血清降钙素原、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分析

    江军浪揭帮中杨霞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鹰潭地区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征及血清降钙素原(PCT)、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方法:回顾性纳入 2020 年 6 月—2023 年 6 月贵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80 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例资料进行研究.采集所有患儿痰标本,均进行细菌鉴定、病毒检测,分析其病原学特征,依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度肺炎组(n=28)与轻度肺炎组(n=52),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PCT、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结果:80 例患儿细菌检出阳性 42 例,占比 52.50%,各年龄段患儿均以肺炎链球菌最为常见,共 11 例,占细菌检出阳性的 26.19%,流感嗜血杆菌次之,共 9 例,占细菌检出阳性的 21.43%.80 例患儿病毒检出阳性 49 例,占比 61.25%,其中最常见的病毒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共 26 例,占病毒检出阳性的 53.06%;流感病毒A(IVA)共检出 6 例,占病毒检出阳性的12.24%;副流感病毒 1 型(PIV1)共检出 5 例,占病毒检出阳性的 10.20%.在≤3 岁年龄段患儿中RSV检出率最高(41.67%),其次为PIV1(8.33%);在 4~5 岁年龄段患儿中RSV检出率最高(18.75%),其次为IVA(12.50%).重度肺炎组PCT水平高于轻度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肺炎组维生素A、25-二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均低于轻度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链球菌与RSV分别为鹰潭地区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第一细菌病原体与病毒病原体,血清PCT、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检测可以辅助临床判断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特征降钙素原维生素A维生素D

    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患者转阴的影响因素与治疗策略探讨

    陶学萍李丽娇漆阳红邓勇...
    162-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CHB)低病毒血症患者转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治疗策略进行探讨.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2 年 1 月于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接受一线核苷(酸)类似物(NAs)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 120 例为研究对象.恩替卡韦或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 36 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未转阴患者(HBV DNA≥10 IU/mL)分为联合组(n=19)、换药组(n=19)、维持组(n=20),并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 12 周,收集三组的一般资料,比较三组LLV的发生情况、HBV 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肝硬度值(LSM).同时,比较转阴患者与LLV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LV发生的因素.结果:治疗 36 周后,CHB患者转阴 62 例,转阴率为 51.67%,未转阴患者 58 例,占比 48.33%.三种不同治疗方案中,维持组的LLV发生率最高,为 85.00%,其次为联合组和换药组,分别为 26.32%、10.53%.三组LLV发生率、HBeAg、HBsAg、LS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BsAg、HBeAg、LSM均是影响LLV转阴的因素(P<0.05).结论:目前临床上的一线NAs药物治疗对LLV患者的转阴率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可通过改变治疗的药物或联合其他NAs药物来提高患者的转阴率,对于LLV患者的治疗方案还仍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和改进.

    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一线核苷(酸)类似物

    肇庆市68308名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结果综合分析

    胡雅刘文晴温宝欣李朝辉...
    16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肇庆市 68308 名新生儿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筛查结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在肇庆市出生的 68308 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全部新生儿的足跟血,以荧光分析法对G6PD缺乏症进行初筛,对可疑阳性者召回,采集静脉血以连续监测法进行确诊.结果:2021 年共筛查 35610 名,初筛阳性 3580 名,占比 10.05%(3580/35610);2022 年共筛查 32698 名,初筛阳性 2983 名,占比 9.12%(2983/32698);6563 例初筛阳性者,进行确诊检查,其中 2021 年确诊 2585 例,2022 年确诊 2153 例,共确诊 4738 例G6PD缺乏症,确诊率为 6.94%(4738/68308).6563 例初筛阳性者中,男 5186 例,女 1377 例;男婴初筛阳性中,共确诊 3829 例,确诊率为 5.61%(3829/68308),女婴初筛阳性者中,共确诊 909 例,确诊率为 1.33%(909/68308),男婴初筛阳性确诊率高于女婴初筛阳性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3.148,P<0.05);4738 例G6PD缺乏症中,重度缺乏 1130 例,占比 23.85%(1130/4738),中度缺乏 1067 例,占比 22.52%(1067/4738),轻度缺乏 2541 例,占比 53.63%(2541/4738).结论:肇庆市 68308 名新生儿中,G6PD缺乏症以男婴为主,病情多为轻度缺乏.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新生儿筛查

    肾病血液透析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病原菌特点

    雷萌吴雯邬俊勇徐石张...
    170-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肾病血液透析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分析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22 年 1 月—2023 年 9 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128 例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阳性组(肺部感染)和阴性组(无肺部感染),所有患者均行血液透析治疗,统计患者肺部感染率,分析病原菌分布特点,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分析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28 例患者中,30 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 23.44%.共分离出 46 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 30 株(65.22%),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最高(45.65%);革兰阳性菌 16 株(34.7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21.74%).阳性组年龄大于阴性组,透析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阴性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均低于阴性组,空腹血糖、营养不良占比、肾功能(失代偿期)占比均高于阴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时间、住院时间、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营养不良、肾功能均为肾病血液透析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透析时间、住院时长、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营养状况、肾功能是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其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

    肾病血液透析肺部感染影响因素病原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