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工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工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张阳德

月刊

1672-2019

zgyxgc@sina.com

010-64273209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大楼418室

中国医学工程/Journal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与工程学相关的国内外医学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基础、新技术、新理论和高新技术开发成果,新药研制、成药二次开发,数学、物理在医学中的应用、新产品研制过程,国内外医用仪器设备的质量、性能评价和购置参考。文稿须具科学性、原创性、逻辑性及有效性、文字力求准确、精练、通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3D生物打印前列腺癌模型用于唑来膦酸药敏试验

    王晗朱莲唐靓杨亚冬...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3D生物打印模型用于唑来膦酸对PC-3前列腺癌细胞药敏试验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PC-3前列腺癌3D模型,采用唑来膦酸进行药敏试验。使用钙黄绿素-AM/碘化丙啶溶液对前列腺癌模型进行Live/Dead染色测试支架内前列腺癌细胞存活生长情况。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人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分泌变化。并均与2D培养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PC-3前列腺癌模型,细胞多层包埋在海藻酸钠/明胶支架内。结果 表明,随着加入唑来膦酸浓度的升高,PC-3细胞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3D培养条件下对PC-3前列腺癌细胞的整体药物敏感性显著低于2D培养。即与2D培养相比,随着唑来膦酸浓度的升高,3D细胞培养的整体耐药性显著增加,细胞培养上清液MMP-2和MMP-9蛋白分泌的下降速度明显更慢。结论 相比于2D培养,使用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的前列腺癌模型,可能更好地模拟体内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以提高临床前药物研究的预测能力,改善药物临床转化。

    3D生物打印3D前列腺癌模型唑来膦酸药敏试验

    基于CTA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分布位置之间的相关性

    赵艺楠顾艳刘颖郭中萍...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CTA分析颈动脉斑块分布位置、特征与斑块易损性的关系,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因素及形成机制提供更多信息。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且伴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共89例。从CTA轴位测量颈动脉分叉处斑块的特征参数(斑块厚度、长度、最大横截面积、斑块负荷和重塑指数)和斑块分布位置,根据斑块是否具有高危特征(包括斑块内出血、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斑块溃疡等),将斑块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分析两组斑块的特征与分布位置的差异。结果 根据斑块高危特征,144条颈动脉中高危组79条,低危组65条。两组间的斑块厚度、长度、最大横截面积、斑块负荷、斑块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斑块横断面分布位置中,高危组较低危组相比更多见于颈动脉分叉处管壁背侧(P=0。002),且分布在背侧的斑块,其斑块厚度、长度、最大横截面积及斑块负荷较低危组更大(P<0。05);低危组更倾向于分布在颈动脉分叉处外侧壁(P<0。01),且其斑块的最大横截面积及斑块负荷较高危组小(P<0。05),而两组颈动脉斑块的重构方式及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的背侧,且颈动脉分叉处斑块的厚度、横断面积及斑块负荷越大,斑块越倾向于不稳定,而低危斑块倾向于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外侧。

    缺血性卒中斑块易损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颈动脉斑块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严重程度相关因素分析

    王倩倩冯永海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接受多导睡眠监测的患者分为非老年组(年龄<65岁,n=37)和老年组(年龄≥65岁,n=43)。OSA严重程度由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决定,每组又分为两亚组:轻中度OSA(5<AHI<30)和重度OSA(AHI≥30)。在老年组中,进行了老年病学评估,以分析身体和神经精神功能。结果 非老年组和老年组OSA患者体重指数(BMI)与AHI呈正相关,老年组中,年龄仅与AHI相关。老年组中,重度OSA患者BMI和年龄均高于轻中度OSA患者。而老年组轻中度OSA和重度OSA亚组间体力、认知功能、冷漠量表、抑郁量表或日常生活活动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男性、BMI和年龄是老年组严重OS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衰老增加了老年OSA患者严重程度,且这一关系不受身体活跃和神经精神状态影响。

    日常生活活动老龄化老年医学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身体表现

    颅脑损伤患者脑疝形成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与验证

    杜虎齐晓鑫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脑疝形成的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收治的213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配为建模组(n=142)和验证组(n=71)。根据患者有无脑疝形成将建模组分为脑疝组(n=49)和无脑疝组(n=9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脑疝形成的危险因素,基于此建立风险预测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列线图预测颅脑损伤患者脑疝形成的效能进行分析;采用决策曲线(DCA)验证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率。结果 脑疝组年龄≥60岁、高血压史、吸烟史、开放性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脑积水、入院时低血压占比均高于无脑疝组(P<0。05),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及入院时血钠浓度≥135 mmol/L、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占比均低于无脑疝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60岁、吸烟史、开放性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入院时低血压均为颅脑损伤患者脑疝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血钠浓度≥135 mmol/L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均为颅脑损伤患者脑疝形成的保护因素(P<0。05)。依据以上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经Bootstrap法进行建模组、验证组验证,其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34、0。825,校正曲线和理想曲线拟合度较好;ROC曲线结果显示,建模组列线图预测颅脑损伤患者脑疝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64、83。67%、89。25%,验证组分别为0。850、82。61%、87。50%;DCA曲线显示,当患者的阈值概率为0。01~0。90,列线图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可获得满意的净收益。结论 年龄≥60岁、吸烟史、开放性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入院时低血压、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血钠浓度≥135 mmol/L及去骨瓣减压术均为颅脑损伤患者脑疝形成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效能较好,有助于临床及时筛选出颅脑损伤后脑疝形成的高危患者。

    颅脑损伤脑疝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

    超声结合血清Tg、TSH水平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T分期和N分期的鉴别

    张云鹤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结合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前T分期和N分期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24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Tg、TSH水平。以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评估超声检查鉴别T、N分期的准确性,比较不同T分期和N分期患者血清Tg、TSH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及血清Tg、TSH单独与联合对DTC患者术前T分期和N分期的鉴别价值。结果 以术后病理为依据,超声检查T,期的准确率为 85。11%,T2期为 77。14%,T3期为 60。00%,T4期为 58。82%,N0期为 86。57%,N1期为 68。42%。T2、T3、T4期患者的血清Tg、TSH水平均高于T1期(P<0。05),T3、T4期患者均高于T2期(P<0。05),T4期患者均高于T3期(P<0。05);N,期患者血清Tg、TSH水平高于N。期(P<0。05)。超声联合血清Tg、TSH鉴别DTC患者术前T1~2与T3~4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4。15%、97。62%、0。939,鉴别N0与N1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AUC分别为80。60%、96。49%、0。947,且联合鉴别T1~2和T3~4、N0和N1分期的特异度和AUC均高于单独鉴别(P<0。05)。结论 超声及血清Tg、TSH均可鉴别DTC患者术前T分期和N分期,但三者联合鉴别价值更佳。

    分化型甲状腺癌超声甲状腺球蛋白促甲状腺激素T分期N分期

    慢性牙髓炎患者龈沟液IL-6、MMP-8、TIMP-1水平及其与牙髓活力的关系

    边欢欢徐征王娟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慢性牙髓炎患者龈沟液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牙髓活力的关系。方法 选取106例慢性牙龈炎患者(观察组)和10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取龈沟液测定IL-6、MMP-8、TIMP-1水平,比较两组差异;比较观察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龈沟液IL-6、MMP-8、TIMP-1水平。牙髓活力电测仪测定牙髓活力,比较不同牙髓活力患者龈沟液IL-6、MMP-8、TIMP-1水平,Pearson法分析观察组牙髓电活力(EPT)值与龈沟液IL-6、MMP-8、TIMP-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龈沟液IL-6、MMP-8均高于对照组[(61。28±8。11)ng/L vs。(38。15±7。04)ng/L、(33。04±6。02)ng/mL vs。(20。05±4。18)ng/mL](P<0。05),TIMP-1水平低于对照组[(1。35±0。30)ng/mL vs。(2。04±0。41)ng/mL](P<0。05);观察组病程≥12个月、合并糖尿病患者龈沟液IL-6、MMP-8水平均高于病程<12个月、未合并糖尿病患者(P<0。05),TIMP-1水平均低于病程<12个月、未合并糖尿病患者(P<0。05);中度、重度疼痛患者龈沟液IL-6、MMP-8水平均高于轻度疼痛(P<0。05),且重度疼痛均高于中度疼痛(P<0。05),而TIMP-1水平变化趋势正相反;牙髓活力下降、无活力患者龈沟液IL-6、MMP-8水平均高于活力正常(P<0。05),且牙髓无活力均高于活力下降(P<0。05),而TIMP-1水平变化趋势正相反;观察组患牙EPT与龈沟液IL-6、MMP-8水平均呈正相关(r=0。715、0。689,P<0。05),与TIMP-1水平呈负相关(r=-0。673,P<0。05)。结论 慢性牙龈炎患者龈沟液IL-6、MMP-8水平均升高,TIMP-1水平下降,且与病程、疼痛程度、合并糖尿病、牙髓活力均有关。

    慢性牙髓炎龈沟液白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8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牙髓活力

    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对STEMI患者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陈媛媛朱春雨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MCE)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并发心力衰竭(HF)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40例,均行PCI术,根据术后30 d是否发生HF将其分为HF组(36例)、无HF组(9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MCE定量参数A值、K值、A×κ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并发HF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值、K值、A×κ值单独及联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并发HF的效能。结果 与无HF组比较,HF组年龄较大,糖尿病史百分率及冠脉Gensini积分、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较高,发病至梗死血管开通时间较长,A值、K值、A× κ值均较低(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冠脉Gensini积分、发病至梗死血管开通时间、A值、K值、A×κ值是STEMI患者PCI术后并发HF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与A值、K值、A×κ值单独检验比较,三者联合检验的灵敏度升高(x2=4。600,P=0。032;x2=6。821,P=0。009;x2=8。036,P=0。005);A值、κ值、AxK值预测 STEMI 患者 PCI 术后并发 HF 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34(95%CI:0。758~0。894)、0。773(95%CI:0。691~0。842)、0。802(95%CI:0。722~0。867),三者联合的 AUC 为 0。908(95%CI:0。844~0。952);Pairwise算法检验显示,与 A值、K值、A×κ值单独检验比较,三者联合检验的AUC升高(Z=2。295,P=0。022;Z=3。468,P=0。001;Z=2。774,P=0。006)。结论 MCE定量参数对STEMI患者PCI术后并发HF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心力衰竭

    伴HR-HPV感染的CIN Ⅲ级患者血清CD10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闫霜李岳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患者血清内皮糖蛋白(CD10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河南省荣军医院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的352例CIN Ⅲ级患者为疾病组,另同期选取在河南省荣军医院体检的健康女性352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CD105水平。根据疾病组患者HPV感染情况将其分为HR-HPV感染组、非HR-HPV感染组,比较HR-HPV感染组、非HR-HPV感染组血清CD105水平。术后对CIN Ⅲ级患者随访1年,随访期间根据伴HR-HPV感染的CIN Ⅲ级患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血清CD105水平及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伴HR-HPV感染的CIN Ⅲ级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D105水平对伴HR-HPV感染的CINⅢ级患者术后复发的的预测价值。结果 疾病组术前血清CD10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R-HPV感染组术前血清CD 105水平高于非HR-HPV感染组(P<0。05);疾病组共脱落24例,328例CIN Ⅲ级患者中有35例术后复发,术后复发率为10。67%,289例伴HR-HPV感染的CINⅢ级患者中有32例术后复发,术后复发率为11。07%。复发组多个性伴侣、绝经、术前HR-HPV载量高负荷、手术切缘阳性、累及腺体占比及术前血清CD105水平、术后6个月血清CD105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经、术前HR-HPV载量高负荷、手术切缘阳性、累及腺体及术前、术后6个月高水平的血清CD105均为伴HR-HPV感染的CIN Ⅲ级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血清CD105水平预测伴HR-HPV感染的CIN Ⅲ级患者术后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7。50%、72。76%、0。841,术前血清CD105水平预测伴HR-HPV感染的CIN Ⅲ级患者术后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AUC分别为81。25%、71。98%、0。808。结论 伴HR-HPV感染的CIN Ⅲ级患者血清CD105水平异常升高,且血清CD105水平是此类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对术后复发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伴HR-HPV感染的CIN Ⅲ级患者预后的重要生化指标。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内皮糖蛋白预后

    类器官芯片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王欣晨陈友国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器官芯片是利用先进的微流控技术模拟体内循环系统的状态下培养活细胞的技术,更好地重现人体内生理及病理过程,为生长发育、疾病状态和药物筛选等提供可靠及重复性高的临床前模型。它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的2D细胞、动物和类器官模型无法良好复现人体内生理及病理过程,预测药物等治疗能力较差的问题。类器官芯片中的活细胞可以来源于人多能干细胞,健康或患者成体干细胞等。本文重点探讨类器官及类器官芯片发展过程,制造类器官芯片材料的分类及现有新型技术,类器官芯片细胞培养中所遇到的问题及类器官芯片 目前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类器官芯片作为一种新兴的融合技术具有无限应用前景,但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技术和材料上的问题。

    类器官芯片类器官微流控临床前模型药物筛选

    基于Th17、Treg及Th17/Treg平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袁天媛王韶轩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主要类型,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针对它发病机制的研究屡见不鲜,由于传统药物的副作用大以及使用的局限性,开发新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已经成为一大迫切需求。很多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与Th17/Treg平衡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炎症性肠病的状态时,一些病原体突破肠上皮屏障,随后激活抗原提呈细胞,由此产生的CD4+T细胞容易产生更多的Th17细胞,就会持续积累过多的炎症细胞因子诱导炎症,这时候这种效应就会远超于Treg的免疫耐受,这种相互抑制保持平衡的现象就会被打破,结果组织炎症反应增加,肠膜组织遭到破坏,因此恢复此平衡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缓解也至关重要。目前很多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调控Th17的表达具体与哪些通路有关,分析了恢复Treg表达的众多途径,并从微生物调节、针对不同受体的靶向药物、中医药治疗等方面探索了恢复Th17/Treg平衡的具体机制,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甚至有很多药物已经应用于临床试验,所以该文将近几年来针对Th17、Treg、以及Th17/Treg平衡治疗的研究进行总结,为更多的研究者清晰明了地了解到目前的研究成果提供帮助,以期待找出更多可以适用于临床的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小的治疗药物。

    溃疡性结肠炎Th17TregTh17/Treg平衡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