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工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工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张阳德

月刊

1672-2019

zgyxgc@sina.com

010-64273209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大楼418室

中国医学工程/Journal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与工程学相关的国内外医学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基础、新技术、新理论和高新技术开发成果,新药研制、成药二次开发,数学、物理在医学中的应用、新产品研制过程,国内外医用仪器设备的质量、性能评价和购置参考。文稿须具科学性、原创性、逻辑性及有效性、文字力求准确、精练、通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吉列替尼治疗FLT3突变的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应用研究

    饶洋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吉列替尼治疗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突变型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85例FLT3突变型AML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2例)和试验组(43例),常规组实施AMI常规化疗,试验组采用吉列替尼辅助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均开展为期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试验组治疗1个周期后、2个周期后、3个周期后的β2微球蛋白(β2-MG)分别为(5。25±1。33)mg/L、(3。31±1。27)mg/L、(2。66±0。41)mg/L,均低于常规组[(6。31±2。05)mg/L、(4。49±1。88)mg/L、(3。12±0。72)mg/L];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38/43),高于常规组69。05%(2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随访期间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7。72±2。36)个月、(10。45±2。28)个月,均高于常规组[(6。41±1。25)月、(9。11±2。72)月];试验组病情复发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3。26%(10/43)、16。28%(7/43),均低于常规组[38。10%(16/42)、30。95%(1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46。51%(20/43),略高于常规组42。86%(1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列替尼辅助常规化疗能改善FLT3突变型AML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此联合疗法未明显增强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Fms样酪氨酸激酶3急性髓系白血病吉列替尼一线化疗临床应用

    多模态磁共振序列对肛瘘的诊断效能

    刘绪纶邹语嫣缴春悦付芳琴...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模态下磁共振对肛瘘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收治的73例肛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肛瘘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平扫+增强检查。以手术结果为参照,分析不同序列之间对肛瘘的诊断效能。结果 临床分型与Parks分型和手术结果相比,Kappa值分别为0。815、0。856,具有较好一致性;在瘘口与分支中,手术结果为内口 98个,准确率93。33%,瘘管126条,准确率94。74%。在多模态序列下,较单个序列对肛瘘的内口与瘘管显示方面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态下磁共振对肛瘘的诊断效能更佳,尤其是对细小内口及瘘管的细小分支显示更好,能为术前评估提供可靠依据,能较好帮助临床为肛瘘患者解决病灶。

    肛瘘多模态磁共振诊断效能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室成形术中植入钛人工听骨链在降低听力阈值及改善听力状态中的价值

    李晓洋孙小龙周亚平蔡欣欣...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鼓室成形术中植入钛人工听骨链降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听力阈值、改善听力状态的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8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植入组(4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鼓室成形术,进行自体听骨链重建,未植入钛人工听骨链,植入组患者在行鼓室成形术中植入钛人工听骨链,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纯音听力重建水平,听力状态改善效果及并发症、复发率。结果 植入组听力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听力阈值均较术前降低,且植入组气导听力阈值、气骨导差低于对照组(P<0。05),骨导听力阈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行鼓室成形术中植入钛人工听骨链能有效提升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水平,降低气导听力阈值及气骨导差,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疾病复发风险,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

    钛人工听骨链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力阈值气骨导差鼓室成形术

    PTCSL术与ERCP+EST/ES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对肝功能、并发症风险的影响

    罗维楚章华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PTCSL)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后球囊扩张取石(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2例CB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n=41)、B组(n=41)。A组接受PTCSL术治疗,B组接受ERCP+EST/ESBD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应激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两组胆道引流管拔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住院耗时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更短,手术耗时更长,术中失血量更多(P<0。05);A组结石清除率(100。00%,41/41)较B组(80。49%,33/41)高,并发症发生率(4。88%,2/41)较B 组(21。95%,9/41)低(P<0。05);术后 3 d、5 d 两组血清 TBIL、ALT、AST、ALP 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5 d A组血清TNF-α、NO、IL-6水平较B组低(P<0。05)。结论 ERCP+EST/ESBD术与PTCSL术与治疗CBDS患者均能有效改善肝功能,且各有优势,前者有助于缩短手术耗时,减少术中出血,后者有助于提升结石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且对机体产生创伤应激反应小,可缩短患者康复进程。

    胆总管结石并发症肝功能

    术前白蛋白/铁蛋白比值表达与晚期胃癌根治性术后早期腹腔出血发生的关系

    肖雷蒋亚新许家亮李海春...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白蛋白/铁蛋白比值表达与晚期胃癌根治性术后早期腹腔出血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于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22例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发生腹腔出血的晚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发生组,另收集医院同期44例未发生术后早期腹腔出血的晚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未发生组。通过查阅晚期胃癌患者病历和随访资料,记录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疾病类型、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收集术前测量白蛋白、铁蛋白、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等水平,并计算白蛋白/铁蛋白值。分析白蛋白/铁蛋白水平与晚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出血发生的关系。结果 发生组白蛋白、白蛋白/铁蛋白明显低于未发生组(P<0。05);组间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原发灶部位等基线资料和其他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结果显示,白蛋白、白蛋白/铁蛋白与晚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出血发生间呈负相关(r<0,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铁蛋白预测晚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出血发生情况的AUC值为0。723,具有一定预测效能。结论 白蛋白/铁蛋白与晚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出血发生有关,白蛋白/铁蛋白值越小,术后腹腔出血可能性越大。

    胃癌腹腔出血白蛋白铁蛋白

    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回顾性研究

    赵肖累谭磊王晓波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动脉结扎(SAL)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ED)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肝硬化PHT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69例,行腹腔镜SAL术联合EED)和对照组[57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S)联合EED]。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术前及术后14 d血常规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肝功能指标[丙谷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原酶时间(PT)],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围术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d,观察组PLT、WB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RB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AST、GGT、APTT、PT水平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SAL联合EED能提高治疗肝硬化PHT的手术效果,改善患者脾功能亢进,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腹腔镜脾动脉结扎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新发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临床预后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卫贾国力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发心力衰竭(HF)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急性加重患者临床预后差异并分析临床预后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多借鉴。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周口市中心医院诊治急性HF患者共138例,包括新发HF患者55例和CHF急性加重患者83例,分别设为新发组和急性加重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资料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新发HF与CHF急性加重患者临床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新发组体重指数、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合并吸烟比例、血清钠水平及住院期间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下降水平均显著高于急性加重组(P<0。05)。急性加重组随访12个月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新发组(P<0。05);急性加重组随访12个月无事件生存率均显著低于新发组(P<0。05);两组随访12个月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BNP水平和出院时NT-proBNP水平是新发HF患者随访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和出院时NT-proBNP水平是CHF急性加重患者随访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与新发HF相比,CHF急性加重患者临床预后更差;而在预后影响因素方面两类患者均与出院时NT-proBNP水平独立相关。

    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预后影响因素

    特立帕肽联合单侧入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陈兴涛谢春华刘涛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特立帕肽联合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60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特立帕肽联合单侧入路PKP治疗,对照组采用特立帕肽联合双侧入路PKP治疗。采用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AVH)、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骨密度(BMD)、注射水泥量、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次数、骨水泥渗漏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Cobb角、AVH、VAS、ODI、腰椎BMD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手术时间、X射线频率、输液量、水泥漏失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特立帕肽联合单侧入路PK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方法,减少手术时间和辐射暴露,增加骨密度。

    特立帕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骨密度疼痛

    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晶状体脱位对眼压及角膜内皮的影响

    楚启萌崔瑞杨华鹏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晶状体脱位对眼压及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漯河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晶体脱位92例患者,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对比观察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角膜内皮计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92例患者眼压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2例患者角膜内皮计数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2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3者有67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2例患者出现葡萄膜炎反应8眼,早期角膜轻度水肿6眼,玻璃体积血1眼,高眼压1眼,给予相应保守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晶状体脱位患者的眼压,对角膜内皮造成的损伤较小,为人工晶状体悬吊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虽术后会出现较少的并发症,但经过相应的保守处理均恢复正常,不影响研究结果。

    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人工晶体悬吊术晶体脱落眼压角膜内皮计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汤慧民朱志勇杨水祥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患者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LVT)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住院的180例STEMI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根据术后2周内有无LVT分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VT的相关因素。结果 术后2周,180例STEMI患者有44例合并LVT,发生率为24。44%(44/180)。两组年龄、饮酒史、舒张压、收缩压、总缺血时间、术前TIMI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合并左心室室壁瘤、血肌酐(Scr)、冠脉侧支循环建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史(OR=4。946)、总缺血时间(OR=11。396)、术前TIMI分级(OR=0。189)、LVEF(OR=0。272)、合并左心室室壁瘤、冠脉侧支循环建立(OR=0。191)是引发LVT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STEMI患者术后LVT发生风险较高,主要与饮酒史、总缺血时间、术前TIMI分级、LVEF、合并左心室室壁瘤、冠脉侧支循环建立等因素有关,临床需加以预防、干预,从而降低术后LVT发生风险。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左心室附壁血栓左心室室壁瘤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