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工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工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张阳德

月刊

1672-2019

zgyxgc@sina.com

010-64273209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大楼418室

中国医学工程/Journal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与工程学相关的国内外医学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基础、新技术、新理论和高新技术开发成果,新药研制、成药二次开发,数学、物理在医学中的应用、新产品研制过程,国内外医用仪器设备的质量、性能评价和购置参考。文稿须具科学性、原创性、逻辑性及有效性、文字力求准确、精练、通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半枝莲黄酮类成分治疗肝细胞癌的机制研究

    刘小妹窦锦明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半枝莲黄酮类成分治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及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方法 通过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OMIM、BioGPS等数据库筛选黄酮类成分、肝特异性靶点;构建肝特异性靶点蛋白互作网络、筛选核心模块和基因;进行肝特异性靶点生物通路富集分析;将黄酮类成分和核心蛋白靶点在SwissDock平台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黄酮类成分36个,肝特异性靶点135个,核心基因4个;关键生物通路均与肝细胞癌的增殖抑制相关。黄酮成分与核心靶点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 半枝莲黄酮类成分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阻滞肝癌细胞的有丝分裂G1/S细胞周期,抑制肝细胞癌增殖。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半枝莲黄酮肝细胞癌增殖抑制

    生物信息学联合机器学习筛选幽门螺杆菌相关萎缩性胃炎的生物标志物

    卜凡靖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幽门螺杆菌相关萎缩性胃炎(HPAG)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下载基因表达数据库中包含HPAG和无幽门螺杆菌感染(nonHP)的胃组织转录组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整合WGCNA结果和DEGs,筛选HPAG相关基因。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和随机森林(RF)等机器学习方法筛选HPAG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提取生物标志物的表达量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共获得213个DEGs,主要富集在胆固醇代谢、脂肪的消化吸收等信号通路。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AF的潜在生物标志物S100钙结合蛋白G(S100G)。HPAG样本中S100G表达水平高于nonHP样本。结论 HPAG发病涉及胆固醇代谢、脂肪的消化吸收等信号通路,S100G在HPAG胃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可能成为HPAG治疗的新靶点。

    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机器学习生物标志物

    腺苷诱导耗竭型CD8+T细胞影响肾癌细胞迁移及凋亡

    陈明明刁建伟王俊霖李昊...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腺苷是否诱导耗竭型T细胞生成以及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肾透明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CD8+T细胞及耗竭表型分子3(TIM-3)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肾透明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基因表达差异,寻找影响T细胞耗竭基因。利用shRNA技术构建稳定敲除该基因的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株,检测细胞的迁移、凋亡等生物学行为。制备不同肿瘤条件培养基,培养CD8+T细胞,研究敲除基因后的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对耗竭型T细胞的影响。结果 肾透明细胞癌与癌旁组织相比高表达CD8+T细胞及TIM-3。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腺苷合成限速酶NT5E(CD73)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检测临床标本发现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腺苷及CD73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与对照组比较,敲除NT5E组的786-O细胞迁移能力下降及凋亡增加。敲除NT5E的肿瘤条件培养基培养的CD8+T细胞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表达减少,抑制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存在耗竭型CD8+T细胞、腺苷及CD73的高表达。敲除NT5E的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迁移能力下降、凋亡增加。敲除NT5E可减少腺苷合成,减少耗竭型T细胞的生成。

    肾透明细胞癌腺苷耗竭型CD8+T细胞NT5E(CD73)CD8+T细胞肿瘤微环境

    影响重症肺炎患者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频率的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王奎张蕾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患者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频率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信阳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110例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频率将患者分为单次组77例与多次组(灌洗≥2次)33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症肺炎患者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频率的因素,并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利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风险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多次组年龄大于单次组,热程长于单次组,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单次组,支气管阻塞患者占比高于单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热程、APACHE-Ⅱ评分、CRP水平及支气管阻塞为影响重症肺炎患者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频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列线图构建重症肺炎患者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频率风险预测模型,验证模型区分度显示一致性指数(C-index)值=0。903,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绘制标准曲线显示,校准曲线与Y-X直线相近,模型准确度良好。结论 年龄、热程、APACHE-Ⅱ评分、CRP水平及支气管阻塞为重症肺炎患者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频率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支气管镜需接受多次灌洗治疗的预测价值较高。

    重症肺炎支气管镜灌洗影响因素支气管阻塞风险预测模型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RELT mRNA含量与其预后的关系

    胡文坛刘红春徐进戎庭军...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食管癌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于淋巴样组织的受体(RELT)mRNA含量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00例ESCC组织标本作为观察组,选择对应癌旁的正常组织(距癌组织5 cm以上)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组织RELT 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依据RELT mRNA相对表达量中位数将ESCC患者分为低表达(45例)和高表达(55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ESCC患者随访24个月,绘制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RELT mRNA相对表达量及RELT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03±2。31、0。87±0。08,均高于对照组(3。05±0。71、0。63±0。07)(P<0。05)。以RELT mRNA相对表达量中位数8。05作为分界值,将100例ESCC患者分为高表达组(≥8。05)和低表达组(<8。05),高表达组ESCC患者年龄<60岁、肿瘤浸润深度T3+T4、TNM分期ⅡB~Ⅲ期、淋巴结转移及脉管侵犯发生率均高于低表达组ESCC患者(P<0。05)。随访24个月,高表达组ESCC患者生存时间为(15。85±1。02)个月,低表达组ESCC患者生存时间为(19。71±0。84)个月,高表达组ESCC患者生存时间短于低表达组(Log-rank检验x2=6。371,P=0。012)。经COX回归模型分析,TNM分期 ⅡB~Ⅲ期(OR=1。377,95%CI:1。032~1。837)、RELT mRNA相对表达量≥8。05(OR=1。420,95%CI:1。057~1。910)为ESC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RELT mRNA在ESCC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可作为临床ESCC预后预测以及治疗的潜在靶点。

    食管癌鳞状细胞癌表达于淋巴样组织的受体预后危险因素

    基于MRI影像组学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研究

    范晨辰王冬雪程浩尹汇敏...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MRI影像组学模型,以鉴别高级别胶质瘤(HGG)与低级别脑胶质瘤(LGG)。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0例脑胶质瘤患者病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84)和测试集(n=36)。入组患者均于术前行对比增强T,WI(CE-T1WI)和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 FLAIR)序列扫描。使用ITK-SNAP软件手动勾画肿瘤,形成感兴趣区(ROI)。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法(LASSO)筛选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VM)学习算法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性能,得到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从CE-T1WI 和T2FLAIR序列中分别提取影像组学特征1 835个,经去冗除杂处理后,两个序列各筛选出10个、6个特征。在SVM构建的单一序列模型中,CE-T1WI模型预测性能较佳,其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898和0。845。联合模型CE-T,WI+T2 FLAIR的性能优于单一序列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52和0。818。结论 基于MRI影像组学所构建的影像组学诊断模型在预测脑胶质瘤高低分级中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其中联合模型CE-T,WI+T2 FLAIR的预测诊断价值最高。

    脑胶质瘤影像组学磁共振成像分级

    佳能Aquilion CT高压发生器等故障分析与处理

    王国庆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介绍了佳能Aquilion CT高压发生器、高压电缆及数据通讯三例故障的检修过程,并对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处理。

    计算机断层成像高压发生器高压电缆数据通讯CT机维修

    医疗机构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张志强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分析了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提升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和进展。通过建立基于RFID远程识别和信息自动采集的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设备追踪、信息化管理、使用记录分析、安全管理和全流程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设备使用率。尽管面临成本、数据安全和用户接受度等挑战,但通过采用无源RFID标签、低代码等方案建立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可有效应对。建议医院在升级设备管理方式时,考虑整合RFID技术,以建立高效、安全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

    医疗设备管理射频识别技术信息化支撑智慧医院建设资产盘点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最新研究进展

    孙庆博李风琴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状动脉心肌桥(MB)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大多数患者没有症状。然而,它是导致患者心肌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可导致心绞痛症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律失常,极少数可导致心脏性猝死。近年来,关于MB的病理生理学、诊断和治疗发表了大量研究文章。本文将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MB进行论述。

    心肌桥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痉挛动脉粥样硬化

    硫酸吲哚酚促进慢性肾脏病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机制的研究进展

    唐毅田少江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慢性肾脏病(CKD),尤其是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ACS形成的主要原因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内血栓形成密切相关。硫酸吲哚酚(IS)是色氨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的代谢产物,CKD患者,尤其是尿毒症患者,IS不能有效排出体外造成人体内蓄积而从多个方面造成内皮功能损伤并在ACS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IS引起CKD患者内皮损伤和血栓形成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目前在CKD患者中减轻IS引起的ACS方面的新措施,为防治CKD患者心血管事件提供帮助。

    慢性肾脏病内皮功能障碍内皮细胞急性冠脉综合征硫酸吲哚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