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胡逸民

双月刊

1005-202X

yxwl@263.net.cn

020-61648280

510515

广州市同和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际医学物理学组织(ZOMP)的成员——中国医学物理学会会刊,是国内唯一全面涉及医学物理学各分支学科领域、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双月刊。读者对象是各大医院从事医学物理及相关人员、广大从事医学物理学学科研究的教学工作者以及医学物理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工程学、医学和应用物理学等专业的工作者及博士、硕士研究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医学物理学科的建设与探索专家共识

    殷芳芳杨振宇蔡璟柏森...
    397-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共识围绕医学物理学科的教育现状、专业方向建设、课程设计、实习要求及研究生毕业标准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医学物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应对社会对健康与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及医疗设备国产化的挑战。目前,中国医学物理教育面临教育途径多样性、课程设计差异性、师资短缺等问题,在此,讨论了整合国际经验,构建全面、规范化的医学物理学科体系的策略,体系涵盖放射治疗物理、医学影像物理、核医学物理、放射防护物理、放射生物物理及放射工程物理等方向,并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以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还探讨了医学物理研究生教育的改进,包括师资和教学环境建设、专业课程设置等;还需建立教学质量评估机构,确保教育内容与国际标准一致,反馈学生和雇主的需求。本共识提倡全面提升医学物理学科的规模和影响力,提升教育质量和专业水平,实现教育的精细化和精英化,并加强国内外合作,以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支撑"健康中国2030"政策目标。

    医学物理学科建设教育体系临床应用国际合作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小射野探测器研究进展

    李坚汪洋王业伟鲁海玲...
    404-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侧向带电粒子平衡的缺失、主光子源的遮挡,以及在小射野测量中可以选择的探测器有限,对现代放射治疗技术进行小野剂量学测定提出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极大影响了剂量学的准确性。过量辐射事故表明对小野剂量学测定的适当方法了解不足。本综述介绍了目前适合在小野剂量学测量中应用的各类型探测器,包括微型电离室、半导体探测器、金刚石探测器、塑料闪烁体探测器、放射变色胶片、热释光探测器、放射光致发光玻璃探测器、光受激发光探测器、聚合物凝胶剂量计,为物理师在选择小野探测器时提供参考。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侧向带电粒子平衡小射野探测器综述

    基于CT的空洞特征在耐药肺结核的影像诊断价值

    郑秋婷郭琳夏丽罗伟军...
    413-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基于CT的空洞特征对耐药肺结核(DR-PTB)及药物敏感肺结核(DS-PTB)患者影像诊断的价值,提高DR-PTB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回顾性收集明确诊断的323例DR-PTB患者和160例DS-PTB患者,对不同组别患者空洞的发生率、累及肺叶、空洞个数、结节(肿块)或实变中出现空洞、空洞的外内径大小及圆度、空洞壁的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DR-PTB组的空洞发生率、空洞个数、多发空洞和累及3个及以上肺叶者的比例、肺内结节(肿块)中出现空洞的比例均明显高于DS-PTB组,且DR-PTB患者空洞分布更为广泛,DS-PTB与不同类型DR-PTB以及不同类型DR-PTB组间在空洞外径、内径和空洞壁厚度平均值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空洞特征对DR-PTB与DS-PTB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肺结核空洞鉴别诊断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预后不良预警模型构建

    林志超潘思金谢玉龙黄立安...
    42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的预后不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其不良预警模型为其并发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56例AIS患者,4。5 h内均行静脉溶栓及用药后1h内进行DWI检查,治疗3个月后按MRS评分结果分为82例预后不良组(>2分)和174例预后良好组(≤2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影响因素,构建其预警模型及使用ROC曲线分析模型预测效能。结果:低DWI-ASPECTS和高NIHSS评分均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1)。ROC曲线显示,当NIHSS≥5分、DWI-ASPECTS<8分、NIHSS≥5分且DWI-ASPECTS<8分时,对静脉溶栓预后不良预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率及阴性率分别为92%、47%、45%、92%,79%、80%、65%、89%,93%、73%、69%、9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IS静脉溶栓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是高基线NIHSS评分和低基线DWI-ASPECTS评分,联合构建其预后不良预警模型有助于防治静脉溶栓后并发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NIHSSDWI-ASPECTS预警模型

    基于DCE-MRI图像TIC分析法的类风湿关节滑膜炎定量评估

    毛瑾玲朱中旗李英豪何东仪...
    426-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对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敏感性,对滑膜血管翳尤其是炎性血管翳的形状及数量进行量化评估和可视化呈现,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8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RA患者行手腕关节DCE-MRI检查,统一对第4个时相的增强图像进行感兴趣区域(ROI)勾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该病例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早期增强率(MSI)、强化幅值差(MSD)、达峰时间、拟合曲线尾部切线斜率]之间的相关性并确定其独立特征。使用独立特征定义4型曲线(Ⅰ型,缓升型;Ⅱ型,速升速降型;Ⅲ型,速升平台型;Ⅳ型,速升缓升型),并计算出ROI内每个类型TIC所占容积,再与RAMRIS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确定相关性最强的TIC,基于该曲线特征进行滑膜炎的定量分级和二维多切片彩色编码显示。结果:MSI与MSD存在显著的正相关,Ⅱ型区域容积与RAMRIS评分具有极好的相关性(r=0。812),即动态增强MRI图像中,TIC为速升速降型区域符合滑膜炎性血管翳类型。结论:TIC分析法方便医生精准地进行炎性血管翳的定量分析,为RA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诊断及用药治疗前后对比提供重要临床信息。

    滑膜炎血管翳腕关节磁共振成像TIC分析

    自适应特征融合和条件随机场的乳腺病理图像诊断算法

    陈杰陈金令陆浩陈百合...
    43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病理学分析是常见的癌症诊断方法之一。基于深度学习的病理检测方法取得了良好性能,然而针对组织切片的处理方法往往会忽略病理组织空间相关性,为了更加准确地获取乳腺癌分类结果和恶性肿瘤位置信息,提出嵌入自适应特征融合模块和均值条件随机场的Transformer框架,利用反向传播算法端到端地训练整个框架。自适应特征融合模块采用可学习参数将改进的自注意力和多感受野卷积模块自适应结合,获取多尺度语义特征,从全局和局部的角度增强模型特征提取能力;提出均值条件随机场与主干网络结合,整合组织切片间的空间相关性,获取病理组织间的形态学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切片级图像上准确率高达95。51%,在全切片扫描图像的AUC、FROC分别为0。9745、0。8102,有较好的可行性,提高了病理图像分类临床诊断准确率。

    乳腺图像处理自适应特征融合条件随机场病理切片

    超声造影联合miR-599水平在原发性肝癌TACE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肖雅丽李丛辉
    439-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血清微小RNA-599(miR-599)评估原发性肝癌(PHC)经导管动脉栓塞(TACE)术后疗效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接受TACE治疗的80例PHC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实体瘤疗效标准(RECIST)将患者分为有效组54例和无效组26例,分别于TACE后第7天、14天、1月、2月时采用CEUS检查患者的肿瘤病灶灭活率,于术前及术后第7天、14天、1月、2月时检查患者血清miR-599水平,以患者TACE术后2月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CEUS评估疗效的价值,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miR-599与PHC患者TACE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80例接受TACE治疗的PHC患者,在接受治疗2月后进行评价,其中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45例、疾病稳定22例、疾病进展4例;有效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TACE次数、Child-pugh分级、HBsAg结果与无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患者与无效组患者的术前甲胎蛋白水平、病灶数目、最大病灶直径、病理学分期、是否使用索菲拉尼的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时有效组的病灶灭活率为66。67%,术后2月时有效组患者的病灶灭活率为94。44%,有效组在术后1月、2月时的病灶灭活率显著高于无效组患者(P<0。05);无效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第7天、14天、1月、2月的血清miR-599水平均显著低于有效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术前miR-599低水平、术前AFP≥400 μg/L、病灶直径≥5。0 cm、病理学分期为ⅢA期是TACE治疗PHC患者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使用索菲拉尼有利于提高TACE治疗PHC患者的效果(P<0。05)。结论:应用TACE治疗的PHC患者,采用CEUS动态观察病灶变化情况,能较为准确地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而血清miR-599水平越低的PHC患者TACE治疗效果越差,可将CEUS病灶观察结果与血清miR-599检测结合,对PHC患者TACE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超声造影微小RNA-599治疗效果

    多模态超声在甲状腺炎性疾病与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刘颖徐娟冯华梅李瑞芬...
    44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在甲状腺炎性疾病与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12例可疑甲状腺炎性结节、甲状腺炎伴结节及单纯甲状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甲状腺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剪切波弹性成像及穿刺活检,所有病例均有病理结果,部分病变接受手术治疗,有手术病理资料。结果:(1)根据病理结果,甲状腺炎性疾病97例,良性结节56例,恶性结节159例。(2)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常规超声检出甲状腺良性结节70例,恶性145例;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出甲状腺良性结节63例,恶性152例;超声造影检测出甲状腺良性结节60例,恶性155例;多模态超声检测出甲状腺良性结节57例,恶性158例。(3)常规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多模态超声的敏感度分别为89。30%、91。82%、95。59%、98。11%,特异度分别为94。64%、89。28%、94。64%、96。42%,Kappa值分别为0。776、0。780、0。882、0。940。多模态超声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Kappa值均大于常规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造影。(4)病理结果甲状腺炎性疾病97例,常规超声检出78例;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出76例;超声造影检测出80例;多模态超声检测出91例。多模态超声的准确性高于常规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造影。结论:多模态超声对甲状腺疾病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多模态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

    机器人辅助手术与三维"C"型臂X线机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比较

    董红周龙胡艳胡娜娜...
    449-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机器人辅助手术与三维"C"型臂X线机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机器人辅助置钉)和对照组(三维"C"型臂X线透视下置钉)。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置钉和复位情况;随访1个月,评价患者术后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功能恢复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术中透视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但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钉准确率94。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59%(P<0。05)。术后1周,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均较术前升高(P<0。05),伤椎Cobb角及局部后凸角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两组同时间点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局部后凸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两组患者VAS评分、ODI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两组同时间点VAS评分、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置钉和三维"C"型臂X线下置钉用于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均能获得较好的伤椎复位效果,促进患者早期功能恢复,但机器人辅助置钉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提高置钉准确率,更具临床应用优势。

    胸腰椎骨折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机器人"C"型臂X线机

    基于迁移学习和3D-WGMobileNet的青年抑郁症辅助诊断

    郭朝晖王瑜马慧鋆田恒屹...
    45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基于3D-WGMobileNet和迁移学习的网络模型,实现对青年抑郁症不同阶段患者的正确分类。首先,对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通过局部一致性分析将4D fMRI数据转换为3D,进行降维处理。然后,使用迁移学习方法将阿尔茨海默症的特征迁移到提出的3D-WGMobileNet中。利用动态分组卷积构建卷积核的专家权重矩阵,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利用滑窗分组卷积来压缩模型的参数量,增强模型的计算能力。最后,利用3D-WGMobileNet对抑郁症患者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在人类连接组项目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结合迁移学习、动态分组卷积和滑窗分组卷积的3D-WGMobileNet获得较好的分类效果,其中,抑郁症和健康对照组、轻度抑郁症和健康对照组、轻度抑郁症和中度抑郁症的分类准确率分别达到89。00%、85。15%、87。90%,证明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抑郁症3D-WGMobileNet动态分组卷积滑窗分组卷积迁移学习功能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