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雷贞武

双月刊

1674-4020

bjbqbs@sina.com

028-86137409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上汪家拐街39号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 & GynecotokologyCSTPCD
查看更多>>医学文献检索刊物。旨在为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临床、科研和教学服务,用于国际医学情报交流。报道我国有关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动态和新理论、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Nomogram模型预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并发感染风险的研究

    赵君韩微黄翠琴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预测剖宫产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患者并发感染风险Nomogram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22例行剖宫产PPH患者,根据是否感染分为剖宫产PPH感染患者(感染组,111例)和剖宫产PPH未感染患者(未感染组,111例).统计两组临床资料、不同时间点血常规指标[白细胞、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性粒细胞],分析血常规指标与患者并发感染的相关性;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患者并发感染风险的Nomogram模型.风险能力指数(C-index)、ROC曲线、校正曲线对该模型进行检验与评价.结果 感染组年龄≥35岁、前置胎盘、胎膜早破患者占比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分娩后1 d、分娩后3 d白细胞、CRP、中性粒细胞高于分娩前,且高于未感染组(P<0.05);分娩后1 d、分娩后3 d白细胞、CRP、中性粒细胞与患者并发感染呈正相关(P<0.05),其中分娩后1 d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分娩后3 d的CRP与患者并发感染的相关性更强.Lasso-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前置胎盘、胎膜早破、分娩后1 d白细胞、分娩后1 d中性粒细胞、分娩后3 d的CRP与剖宫产PPH患者并发感染显著相关(P<0.05);基于以上因素构建预测患者并发感染风险的Nomogram模型,C-index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区分度,ROC曲线显示灵敏度为91.89%,特异度为81.98%,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良好.结论 剖宫产PPH患者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前置胎盘、胎膜早破、分娩后1 d白细胞、分娩后1 d中性粒细胞、分娩后3 d的CRP,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并发感染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和预测价值.

    Nomogram模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感染风险

    羊水栓塞早期使用肝素治疗5例

    张旭东朱彤宇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5例羊水栓塞早期应用肝素治疗的疗效来说明羊水栓塞早期使用肝素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医院妇产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发生羊水栓塞的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羊水栓塞发病早期应用肝素后凝血改变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5例患者中除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外,其余均抢救成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结论 羊水栓塞发生后在抗过敏、解除肺动脉高压的同时早期合理使用肝素治疗能减少产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救治结局.

    羊水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素

    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血清维生素D、HCY对RSA患者再次妊娠流产的预测价值

    舒晓芳王亮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维生素D、同型半胱氨酸(HCY)的表达水平及其对RSA患者再次妊娠流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9月到2022年9月绵阳市中心医院82例R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再次妊娠结局是否正常分为再次正常组(33例)和再次流产组(49例),选择同期产前检查结果正常孕妇50例为对照组.3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血清检测,比较3组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峰值流速(S/D)、阻力指数(RI)及血清25(OH)D、HCY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SA发生的影响因素,各个指标和RSA的相关性则采用Pearson相关性法予以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RSA的诊断价值.对再次流产组的流产胎儿绒毛组织染色体进行分析,比较绒毛染色体正常组和异常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清25(OH)D、HCY水平.结果 再次流产组PI、S/D、RI值、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再次正常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和再次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S/D、RI值与HCY水平上升、25(OH)D水平下降为有RSA史患者再次流产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有RSA史患者再次流产与PI、S/D、RI值及HCY水平呈正相关,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PI、S/D、RI及血清25(OH)D、HCY单独检测的AUC分别为0.827、0.849、0.804、0.834、0.813,联合检测的AUC为0.984,灵敏度为92.7%、特异度为96.0%,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检测.再次流产组胎儿绒毛染色体29例存在异常,20例正常;绒毛染色体正常与异常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25(OH)D、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A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PI、S/D、RI值和HCY水平升高,血清维生素D水平下降是有RSA史患者再次流产的危险因素,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有RSA史患者再次流产有一定预测价值.

    复发性流产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维生素D同型半胱氨酸预测价值

    环孢素A治疗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李会褚青青仇雪梅赵淑芹...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治疗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01例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不明原因RI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1,常规治疗)、观察组(n=50,常规治疗+CsA).对比两组患者活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免疫指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活产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流产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观察组经CsA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降低,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妊娠并发症、胎儿孕期不良情况、产后1年内子代体格生长发育及DDST丹佛发育筛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CsA治疗不明原因RIF患者,能提高患者的活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降低妊娠流产,而不增加患者妊娠并发症、胎儿孕期不良情况及子代异常发育的风险.

    反复移植着床失败环孢素A子代风险胚胎着床率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地诺孕素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评估

    史丽坤赵明阳宋学薇贾凡...
    67-7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地诺孕素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妇科接受治疗的12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地诺孕素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卵巢功能、痛经改善情况、子宫体积及血管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8.33%)高于对照组(68.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H、E2、FS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子宫体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能够协同增效,改善临床症状及相关因子水平,且不影响卵巢功能.

    高强度聚焦超声地诺孕素子宫腺肌病卵巢功能月经量血管生成素-2

    "子宫肌瘤"术后病理证实子宫恶性肿瘤32例临床特点及诊疗分析

    李琳郭银树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的子宫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经验以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因"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术中或术后发现子宫恶性肿瘤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0.6±7.6)岁;临床症状出现异常子宫出血16例(50.00%),出现尿频便秘等压迫症状6例(18.75%),自触及下腹包块2例(6.25%),体检发现"子宫肌瘤"8例(25.00%);病程平均(16±5)月.超声或磁共振提示最大结节平均直径为(10.5±4.5)cm.超声下主要表现为子宫增大、内含回声不均的实性肿块,有时可见不规则囊性区、肿块周边或内部血流丰富.磁共振提示T1呈等信号,T2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不清.术后病理为子宫平滑肌肉瘤12例,上皮样平滑肌肉瘤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1例,腺肉瘤5例,癌肉瘤1例,恶性间叶瘤1例.32例患者术前均因"子宫肌瘤"接受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切除术12例,全子宫切除术20例,二次补充手术14例,术后辅以放疗或化疗1例.术后复发2例,截至2024年5月无死亡病例.结论 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的子宫恶性肿瘤主要是子宫肉瘤,很难在术前明确诊断.如患者有异常子宫出血症状,应积极行内膜活检取样.如为绝经后患者、有恶性肿瘤发病高危因素、术前超声或磁共振提示肿瘤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血运丰富者需引起警惕,必要时需请放射科医生会诊再次共同阅片,谨慎选择手术方式及入路,术中应仔细剖视标本,及时送冰冻病理检查.

    子宫肌瘤子宫肉瘤恶性肿瘤

    全面分期手术对卵巢卵黄囊瘤治疗的临床意义

    徐修云徐晓峰李荣凌静娴...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卵巢卵黄囊瘤(ovarian yolk sac tumor,OYST)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其全面分期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2004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7例OYST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手术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将术中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未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17例患者按FIGO分期,Ⅰ期11例、Ⅱ~Ⅳ期6例.所有患者均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5年生存率91%.术后7例有生育计划,正常妊娠完成生育并足月分娩6例(其中1例为辅助生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出血量更多[(837.50±211.51)mL vs.(211.67±75.04)mL,P=0.003]、手术时间更长[(223.75±101.19)min vs.(80.67±29.33)min,P=0.00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更慢[(60.00±9.79)h vs.(40.00±9.34)h,P=0.003]、手术至化疗间隔时间更久[(11.25±1.25)d vs.(6.90±1.22)d,P<0.001],但一年生存率无差异(92.3%vs.100%,P=0.567).结论 OYST 常见于育龄期女性,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及术后及时化疗能够有效提升生存率,其中全面分期手术增加了手术创伤,对于短期预后无差异.

    卵巢卵黄囊瘤预后保留生育功能盆腔淋巴结清扫全面分期

    梧州地区2 237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吴坚张琳何妍谊陈清煦...
    81-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梧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率、亚型分布及其年龄分布特点.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梧州市工人医院门诊受检的2 237例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杂交法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HPV感染率、亚型分布,并将所有受检者分为10个年龄组,分析不同年龄组女性的HPV感染情况.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梧州市16~82岁妇女HPV的感染率为34.3%.②HPV感染亚型的分布特点:总体感染率由高到低位于前 5 位的亚型分别为 HPV-52(29.6%)、HPV-16(15.1%)、HPV-58(14.2%)、HPV-51(9.6%)和HPV-53(9.6%);以单一感染(76.2%)和双重感染(17.3%)为主.③ HPV感染的年龄分布特点: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3,P=0.004),其中≥61岁组感染率最高(44.7%),其次为21~25岁组(44.4%),再次是≤20岁组(41.2%);感染率最低为41~45岁(25.6%),其余年龄段组感染率较为均衡,约34.0%.结论 梧州地区女性HPV感染以52、16、58亚型为主,且不同年龄段女性HPV感染存在差异,在16-82岁年龄段,提示应加大对25岁以下及60岁以上女性的筛查力度.

    人乳头瘤病毒亚型宫颈癌

    HPV基因分型及p16/ki-67双染色对宫颈转化区3型女性CIN Ⅱ+的评估价值

    高月月顾丽霞杨梦霞朱慧...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n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和p16/ki-67双染对宫颈转化区(TZ)3型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移行区大环切除术(LLETZ)治疗的TZ 3型女性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LLETZ前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HPV检测、宫颈管搔刮术(ECC)检查及p16/ki-67双染对CIN Ⅱ+的诊断价值.分别计算不同诊断方式预测组织学诊断CIN Ⅱ+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使用McNemar检验比较不同诊断方法.结果 纳入接受LLETZ治疗的患者共101例,其中CINⅡ+51 例(50.5%).37 例 HSIL 患者中 28 例 CIN Ⅱ+(75.7%);64 例 LSIL 患者中 23 例 CIN Ⅱ+(35.9%).感染HPV 16型女性中82.1%组织病理学为CIN Ⅱ+,但CIN Ⅱ+患者中感染HPV 16型女性仅为45.1%.高危型HPV预测诊断CIN Ⅱ+的阳性预测值仅为60.7%,阴性预测值为100%.p16/ki-67双染检查的阴性预测值为100%,阳性预测值为79.7%.LSIL女性中p16/ki-67双染预测CIN Ⅱ+的阳性预测值较高危型HPV更高(76.1%vs.35.9%),而在HSIL女性中ECC双染可改善高危型HPV阳性预测值(96.5%vs.75.7%).结论 p16/ki-67双染可提高TZ 3型女性常规筛查对CIN Ⅱ+预测效能,有助于更好监测TZ3型女性宫颈情况.

    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p16ki-67病理学

    妊娠相关因素与子宫内膜癌风险关系探讨

    张瑞周建政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因素与子宫内膜癌风险的关系,并从该角度筛查高危人群.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经病理诊断确诊并住院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91例作为病例组,另以同期因其他良性妇科疾病行子宫切除术的194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不孕、妊娠并发症史、妊娠次数、流产次数、末次妊娠年龄以及妊娠时长(以月计)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特定妊娠并发症(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和末次妊娠年龄等因素作为最终回归方程变量,调整后的相对危险比分别为1.052、1.127、5.971和0.803(P<0.05).结论 有特定妊娠并发症史是患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末次妊娠年龄越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越低.

    妊娠并发症妊娠次数流产次数每胎妊娠年龄子宫内膜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