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导刊
中国医药导刊

胡大一 黄北鸥(常务副主编)

月刊

1009-0959

zhgyydk@sina.com;zhgyydk@126.com

010-62212621;62214110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26号院2号楼

中国医药导刊/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uid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信息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科技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国内临床医药工作者。由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担任总编,国内100多名著名临床医药专家、药品审评和评价专家参与编审。本刊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突出先导性、实用性和时效性,是临床医药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医药生产及营销企业了解我国临床信息的重要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准医学开拓个体化医疗领域"蓝海市场"的进程

    唐建明
    425-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科学、大数据时代,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PM)在概念、规模、技术手段、应用范围等各方面已有质的飞跃,正在为高科技研发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传统医学所提倡的辩证施治相比,作为循证医学加强版的PM力求标本兼治,且百发百中,强调个体生命的生物学、个体行为、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动态互作,并以此为基石量身定制全方位的个性化医疗与健康服务.乘势而为的一大批学术机构、研究联盟以及资金充裕的生物技术、生物制药项目也在各自的创新之路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佳绩;其宏伟蓝图是推动多维度、全方位的医疗保健产品与服务,逐渐将可预判(Predictive)、可预防(Preventive)、可个性化(Personalized)、可参与/分享(Participatory)的"4P医学"一一落到实处.如果将PM视为未来医学发展的标杆并藉此满足全人类对整体福祉和健康、富足生活的渴望,那么该如何去客观衡量该领域的进展与成效?相信《中国医药导刊》的读者们在浏览2024年1月PM专刊时,这一现实问题会在脑海中反复涌现.鉴于此,为协助读者深入了解PM领域的主要发展历程,凸显该领域后续发展的任重道远,本述评主要以最近十年为坐标,回顾性梳理和探讨几个PM相关重要里程碑事件以及抢滩失败的教训来捕捉一些核心路径.作为人类与各种疾病激烈抗争的前沿阵地,PM既需要跨学科、综合性理论与高新技术手段的支持,也需要多边合作、互利共赢之策略.更为重要的是,PM除了引以为傲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与大众吸引力以外,还需要依赖可行的商业模式来实现其崇高使命.

    精准医学里程碑临床进展教训应用前景

    征稿启事

    431,449页

    治疗性HPV疫苗研究开发策略专家共识

    李明珠赵超李静然赵昀...
    432-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双链DNA病毒,高危HPV感染易引发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风险.近年来,已有超过400多种不同亚型的HPV被鉴定出,大多数HPV感染是无症状的,可以自行消退.免疫系统正常的女性,从感染高危HPV开始,通常需要15~20年才能发展为宫颈癌;但是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女性,如未经治疗的HIV感染女性(WLHIV),宫颈癌可能发展得更快(可能5~10年).2006年,预防性HPV疫苗研发上市,但对已感染HPV或癌前病变患者无治疗效果.治疗性HPV疫苗的开发可为目前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方法提供重要的补充.与预防性HPV疫苗不同,治疗性疫苗旨在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而非体液免疫(中和抗体),用于清除或治疗现有的HPV感染及其引起相关的癌前病变和侵袭性宫颈癌.因此,制定合理的治疗性HPV疫苗开发策略,不仅可以让治疗性HPV疫苗产品开发企业少走弯路,提高转化效率,而且可以使HPV感染及相关病变甚至癌变患者及早受益.本课题组织领域内专家学者,参考有关文件,结合HPV临床特点和发展背景,特别编撰了《治疗性HPV疫苗研究开发策略专家共识》,明确了适应范围、相关术语等,重点阐述了治疗性HPV疫苗临床开发方向、研究人群及特性和接种规划,旨在加快和推进治疗性HPV疫苗的研发,为社会研究开发治疗性HPV疫苗产品以及国家制定治疗性HPV疫苗相关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人乳头瘤病毒(HPV)治疗性HPV疫苗开发策略专家共识

    瑞马唑仑在ICU中的应用进展

    卢虎强董晨明蒋建国许建刚...
    437-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瑞马唑仑(CNS 7056)是一种新型镇静剂,是基于酯基的、具有非常短效药效作用的、可静脉注射的苯二氮䓬类药物,主要用于手术室、ICU、内镜室等科室的多种检查和手术患者的程序镇静和全身麻醉,具有起效快、代谢快、作用持续时间短、无蓄积、不经肝肾代谢、可被氟马西尼快速拮抗、呼吸和循环抑制作用低等特点,比现有传统苯二氮䓬类镇静药物(如丙泊酚、咪达唑仑、阿普唑仑、奥沙西泮等)镇静效果更优.理论上,瑞马唑仑可安全用于ICU短时操作及长时镇静治疗,是危重患者用于镇静的最佳选择,但其临床应用方法和潜在的不良反应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为进一步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在梳理瑞马唑仑研发背景、临床应用以及药理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瑞马唑仑在ICU中(包括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在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的镇静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综合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并做以讨论和展望,认为瑞马唑仑是ICU中理想的镇静药物,是危重患者镇静的良好选择,在老年重症患者中极具镇静优势,有潜力成为首选镇静药物.

    瑞马唑仑ICU镇静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艾拉普林的研究进展

    孙燕陈萍邢俊香
    443-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菌药物耐药性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主要健康威胁,临床迫切需要新的抗菌药物以应对革兰氏阳性耐药菌感染.艾拉普林(英文名iclaprim)是Arpida公司开发的抗革兰氏阳性菌新药,是一种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现已获批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和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试验,目前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表明,艾拉普林具有良好的组织分布,在体内、体外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非劣效万古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万古霉素类似,无肾毒性,抗菌谱包括全部革兰氏阳性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非典型病原体、卡氏肺孢子.艾拉普林因体内分布广、蛋白结合率高、肺内浓度、药物不良反应少、良好耐受性等特点,有望成为治疗革兰氏阳性耐药菌感染的治疗药物.本研究综述了艾拉普林药理学、抗病原微生物活性、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等各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开发和治疗革兰氏阳性耐药菌感染的新兴治疗药物提供借鉴.

    艾拉普林革兰氏阳性耐药菌皮肤感染软组织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非编码RNA研究进展

    江澜卢永超
    450-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影响育龄期女性健康的常见妇科良性疾病,特征是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临床主要表现为盆腔疼痛和不孕,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目前,EMS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和手术等,但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EMS成为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及生育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EMS的病因尚不明确,探索该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靶点具有积极意义.随着基因测序的迅速发展,EMS的病因探索迎来了新的挑战.有研究发现,临床实践中表观遗传学可能参与EMS的发展.非编码RNA是指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包括微小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等.目前非编码RNA与EMS的关系已有初步研究,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可通过促进血管生成、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侵袭、细胞迁移、上皮-间质转化、炎症以及雌激素和孕酮失调,从而促进EMS发展.本研究通过综述近年来有关一些非编码RNA在EMS中的表达模式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探讨多种非编码RNA作为EMS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可行性,旨在为EM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子宫内膜异位症miRNAlncRNA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网站
    454,460,465,469,478,488,493,503,510页

    免疫治疗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叶家利李增政何逸凡姚翔媚...
    45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主要影响儿童和成人的血液恶性肿瘤,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的恶性增殖,侵入骨髓并可扩散到髓外部位.虽然近几十年儿童ALL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但儿童ALL中的某些亚组预后很差,特别是复发和难治亚组,且在这些预后不良亚组中进一步增加常规化疗强度会带来显著的不良反应.此外,使用了多种细胞毒性药物联合治疗会导致在治愈患儿中出现多种长期并发症,包括多器官功能障碍、继发癌症、精神恶化以及社会和心理问题等.迄今为止,成人ALL患者的存活率仍然较差,复发率高且治愈率不令人满意.因此,需要探索更有效和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来改善ALL患者的治疗效果.在过去十年中,免疫疗法和分子疗法的靶向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美国FDA已批准的基于抗体的治疗(Blinatumomab和Inotuzumab ozogamicin)和基于T细胞的治疗(Tisagenlecleucel)显著提高了复发/难治性B-ALL患者的反应率和预后.将这些免疫疗法纳入ALL治疗中,有望降低常规化疗的强度,减少相关毒性,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此,本综述讨论了新的治疗选择,包括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基于嵌合抗原受体(CAR)的疗法,旨在为ALL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

    CGM技术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幅度与SMBG血糖波动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罗琳张迎郭庆妍
    461-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监测血糖波动幅度与自我血糖监测(SMBG)血糖波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7个时间点(三餐前、餐后2 h以及睡前)的SMBG和48~72 h的CGM,同时根据7个时间点SMBG数据计算血糖变异系数(CV)、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1,SMBG计算得出)、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等血糖波动指标,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法、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通过CGM获得的MAGE与通过SMBG计算得出的CV、LAGE、MAGE1、SDBG、PPG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以通过CGM获得的MAGE为因变量,以通过SMBG计算得出的CV、LAGE、MAGE1、SDBG、PPGE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通过CGM获得的MAGE与通过SMBG计算得出的CV、LAGE、MAGE1、SDBG、PPGE有关(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通过CGM获得的MAGE与通过SMBG计算得出的CV、LAGE、MAGE1、SDBG、PPGE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CGM技术监测得出的MAGE与SMBG计算得出的CV、LAGE、MAGE1、SDBG、PPGE等血糖波动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可通过SMBG计算得出的血糖波动指标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日内血糖波动情况.

    2型糖尿病持续葡萄糖监测自我血糖监测血糖波动相关性

    左上肺腺癌合并左下肺鳞癌病例分析

    谷鑫月陆辉辉
    46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位居前列.现代技术手段及治疗方式的不断进步使得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多原发性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是指同一患者一侧肺或双侧肺内先后或同时发生2处或2处以上原发性恶性肿瘤,并且相互独立.根据发病时间,以6个月为界,多原发性肺癌分为同时性多原发性肺癌与异时性多原发性肺癌.对于多原发性肺癌的诊断,可通过影像学方法进行初步筛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目前对于多原发性肺癌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临床暂无统一标准.本研究所报道的病例术后病理报告为左上肺腺癌,左下肺鳞癌,提示在临床中肺部多发结节不能单纯靠"一元论"来解释,认为其是肺癌转移瘤的可能性大,应尽早明确病理诊断,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多原发性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多原发性肺癌鳞癌腺癌一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