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导刊
中国医药导刊

胡大一 黄北鸥(常务副主编)

月刊

1009-0959

zhgyydk@sina.com;zhgyydk@126.com

010-62212621;62214110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26号院2号楼

中国医药导刊/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uid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信息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科技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国内临床医药工作者。由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担任总编,国内100多名著名临床医药专家、药品审评和评价专家参与编审。本刊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突出先导性、实用性和时效性,是临床医药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医药生产及营销企业了解我国临床信息的重要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醒脾养儿颗粒结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炎症因子和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

    朱英莉王延玲
    687-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结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炎性因子与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8例.所有患儿均予以补液、抗病毒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纯予以蒙脱石散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则采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及心肌酶谱水平、不良反应、中医证候评分、症状改善时间差异.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儿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肌谱酶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10(IL-10)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P<0.05),且联合组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及蒙脱石散联合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其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轮状病毒性肠炎醒脾养儿颗粒蒙脱石散临床疗效炎症因子

    CT征象对胸腺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路利军张明
    692-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CT征象对胸腺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5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并与同时期病理证实的胸腺瘤低危组12例、胸腺瘤高危组14例共26例胸腺瘤对照分析.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及k-w检验,进行组间CT征象差异比较.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胸腺鳞状细胞癌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最终得到与胸腺鳞状细胞癌诊断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独立危险因素诊断胸腺鳞状细胞癌的效能.结果:25例胸腺鳞状细胞癌均位于前上纵隔.CT形态学征象单因素分析显示,胸腺鳞状细胞癌与胸腺瘤(低危组及高危组)在肿块形态、边界、大血管侵犯、心包侵犯、淋巴结转移、纵隔脂肪浸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形态分叶状、淋巴结转移、纵隔脂肪浸润为诊断胸腺鳞状细胞癌的独立危险因子(OR值分别为2.998、10.558、42.251,P<0.05),三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1、0.699、0.788;肿块形态、分叶状诊断灵敏度最高(79.2%),纵隔内脂肪浸润的特异度最高(90.9%).结论:前上纵隔肿瘤形态呈分叶状,伴淋巴结转移及纵隔脂肪浸润时,提示为胸腺鳞状细胞癌.CT征象对诊断胸腺鳞状细胞癌具有重要价值.

    胸腺上皮性肿瘤胸腺鳞状细胞癌组织病理学计算机体层成像

    侧柏叶配方颗粒指纹图谱研究

    肖毓施嘉辉黄琪姚俊霞...
    698-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侧柏叶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旨在为其质量研究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样品经20%甲醇超声处理后,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1%冰醋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对照品进样量10μL,供试品进样量20μL,记录时间50 min.结果:侧柏叶配方颗粒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RSD分别为0.03%、0.06%、0.21%,均不大于2.0%(n=6).采用梯度洗脱得到的色谱图各色谱峰分离效果好,达到指纹图谱的要求.与侧柏叶药材、饮片及汤剂的指纹图谱进行系统比较,结果发现各批次样品的相似度较高,均一性较好,均呈现出13个共有峰,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稳定,具有专属性.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侧柏叶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侧柏叶配方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质量研究

    姜竹茹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赵淑淑俞杰姚俊霞黄琪...
    702-7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姜竹茹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旨在完善姜竹茹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指纹图谱研究中,采用Welch Ultimate AQ-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系统2012年版130723版本"软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含量测定研究中,以乙腈-0.1%磷酸溶液(13:8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08 nm.结果:与17批标准汤剂形成的对照图谱进行比较,4批供试品共有4个共有峰,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85;含量测定中,4-香豆酸在12.6~6990.7 ng(r2=0.9998)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4.73%(RSD=0.5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良好,可为姜竹茹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姜竹茹配方颗粒指纹图谱4-香豆酸质量研究

    美国FDA网站主要功能研究启示

    揣红梅张静唐桃群李瑾仪...
    707-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已进入全面提升阶段,数字政府成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一体化政府建设的重要助推器、提升治理智慧化水平的重要工具.政府网站作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展示窗口,成为政府履职尽责、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平台.学习和借鉴成熟网站的建设经验,取长补短,有利于更好地建设和发展我国"互联网+政务"相关工程.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是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直辖的联邦政府机构,负责执行《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本研究梳理了美国FDA网站的主页布局和功能模块,比较分析FDA网站搜索、信息关联、菜单分布、导航、网站地图等设置,指出FDA网站在技术使用和数据库设计方面的独特性,旨在为我国相关网站的建设以及进一步提升政府网站服务效能提供借鉴.

    FDA网站功能政府药品监管

    通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发现假冒销售行为的警示

    袁爱华宁珍毕佩君
    715-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我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中发现的一起Ⅰ类医疗器械假冒产品销售行为,对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进行产品调查核实过程中,发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在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使用中均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对Ⅰ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管存在一定空白.针对此案例以次充好的产品假冒销售行为,新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均未有相关处罚条款.为更好地规范医疗器械经营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使用权益,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条款和自由裁量执行标准对此起假冒销售行为进行了处罚.本研究以该案例为戒,以期为完善医疗器械日常监管提供参考.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第Ⅰ类医疗器械假冒调查分析警示

    临床药师促进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实践

    史金平梁昕肖汉王立珍...
    719-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临床药师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在加强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的应用效果,探讨促进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科学化管理.方法:临床药师探寻佐证证据,逐步实施两轮PDCA循环管理以进行阶段性改进,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阶段,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比例、品种选择、用法用量、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等指标合理率,评价实施效果.结果:经过两轮干预后,有效提高了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合理率.第1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合理率自32.45%提高至82.53%(P<0.05),预防用药品种选择合理率自65.62%提高至94.13%(P<0.05),预防用药剂量合理率自84.38%提高至96.99%(P<0.05),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自48.43%提高至94.88%(P<0.05),预防用药疗程合理率自50%提高至85.84%(P<0.05),但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比例、术中抗菌药物追加给药合理率均无明显改变(P>0.05).第2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比例由33.98%下降至25.42%(P<0.05),术中抗菌药物追加给药合理率由86.14%提高至93.53%(P<0.05).结论:临床药师经过佐证证据探寻开展两轮PDCA科学化管理循环,使得本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选择、疗程等各项指标的合格率均有显著改善,提高了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水平.

    临床药师佐证证据PDCA循环管理法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按病种分值付费的SWOT分析

    王春颖李英英许东升
    725-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为例,分析医疗机构实施按病种分值(DIP)付费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继而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进一步完善DIP付费方式提供思路.方法:运用SWOT分析模型,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4个方面综合评价.结果:优势分析方面:药品和耗材成本下降,医疗性收入占比增加,医保支付费用降低,患者报销比例增加.劣势分析方面:介入耗材价格下降,供应商供给不足,医疗机构易出现不规范诊疗行为.机会分析方面:DIP付费方式为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提供保障,为试点地区的探索提供借鉴经验.威胁分析方面: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智能化、统一化,病案首页编码的准确性亟需加强.结论:DIP付费本质上是要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效落实,在满足广大患者就医需求的同时,合理分配和使用医保资金.医疗机构要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克服自身不足,规避外部威胁,最优化使用医保资金,促使医疗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按病种分值付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SWOT模型

    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医嘱前置审核模式实践效果评价研究

    李薇史金平徐丽婷梁昕...
    730-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医嘱前置审核模式运行实践经验,旨在为其他医院开展住院医嘱前置审核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采取不断优化信息系统、审方药师资质与能力、药品规则维护等多维度措施,比较优化前后人工审核漏审率及医嘱合理率,评价处方前置审核实践效果.结果:优化后漏审医嘱由34.27%下降至10.72%(P<0.01);医嘱合理率由99.27%上升至99.31%(P<0.01);不合理医嘱类型排名前3的分别为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存在,药师较难干预.结论:我院优化后的住院医嘱前置审核工作模式,提高了我院人工审核处方比例,减少了不合理住院医嘱漏审率,完善了医嘱前置审核工作和制度,提高了医院合理用药水平,运行效果较好;住院医嘱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为普遍,有待进一步规范.

    住院医嘱前置审核医嘱漏审率医嘱合理率实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