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渔业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渔业经济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发展集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学会
中国渔业经济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发展集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学会

杨宁生

双月刊

1009-590X

cafsy@163.com;cafsy@sohu.com

010-68673942

100141

北京市永定路南口青塔村150号

中国渔业经济/Journal Chinese Fisheries Economic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为渔业发展、企民增收、渔业管理、提高渔业经济理论水平服务。主要刊载栏目有:经济理论、发展方略、热点新闻、经济前沿、体验致富、投资指南、科技兴渔、企业风范、环球渔业、多彩短稿、科经时讯、企民呼声。欢迎投稿和订阅,欢迎代理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大水面渔业发展历程、问题挑战与路径选择

    陈洁聂赟彬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水面渔业具有多重功能,对保障优质水产品稳定供给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水面渔业先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现已进入探索生态渔业的新发展时期.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国大水面渔业也面临着认识偏差、科技支撑薄弱、三产融合发展不足、渔民权益难以保障等问题挑战.据此,文章提出提高生态认知,实现大水面渔业科学管理;加强科技引领,实现大水面渔业科技赋能;增强内生动力,实现大水面渔业三产深度融合;保障渔民权益,实现大水面渔业生态红利共享等政策建议.

    大水面渔业发展历程发展现状问题挑战路径选择

    我国深远海养殖发展的科学和经济逻辑

    董双林苏跃朋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去几十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持续攀升,生产每吨产品的氮磷排放量和能耗也在持续增加.水产养殖发展正面临"三难困境",即不可能同时实现减排、节能和增产这三重任务.本文认为,发展深远海养殖有望成为破解"三难困境"的重要途径.我国深远海养殖应首先打牢养殖模式根基,优先解决三对基本矛盾,即企业盈利性与产品市场性价比、高碳足迹产品与绿色产品期望、自动化生产与近岸转产转业渔民再就业.在战术层面,可选择市场差异化养殖模式来提高深远海养殖的经济性;在战略层面,应创建规模化多产业融合模式,降低养殖成本,加快建设蓝色粮仓.

    深远海养殖碳足迹产品性价比蓝色粮仓海上牧场养殖模式

    我国三大海洋圈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研究

    杨丽华王康
    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构建我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1-2020年11个沿海省市(除港澳台地区,下同)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对我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及五个子系统指数进行测度.结合Dagum基尼系数进一步揭示了我国11个沿海省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研究发现:从时序演变特征来看,我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无论从整体得分还是细分得分来看,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从空间分异特征来看,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就区域内差异来看,南部海洋圈差异最大,东部海洋圈差异最小.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熵值法

    中国沿海省份渔业经济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夏海涛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渔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实现低碳经济,对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0-2022年中国沿海10个省市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渔业碳排放效率,并通过标准差椭圆分析渔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结构特征,最后通过STIRPAT模型探讨渔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沿海地区部分省份渔业经济碳排放效率呈下降趋势;我国沿海省份渔业经济碳排放效率差异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过程;我国沿海省份渔业经济碳排放效率经历了由"北—南—北"的空间移动趋势;渔业专业化程度、富裕程度、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对渔业经济碳排放效率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推广低碳、环保渔业生产技术方法;建立健全渔业碳排放效率监测与评估;制定差异化碳减排策略;优化渔业产业结构.

    渔业经济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影响因素

    共同富裕背景下浙江渔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张海琪高令梅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作为浙江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渔业不但能提供优质蛋白,还能有效带动渔民致富,因此,渔业在推动浙江共同富裕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浙江渔业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持续推进,对渔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方向.本文从浙江渔业的历史地位、现实基础和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剖析渔业发展存在有效保供能力不足、渔业科技水平不高、主体实力不强和治理体系不全等短板,并从稳产保供、科技创新、能级提升、要素支撑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推动浙江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浙江渔业稳产保供

    山地特色渔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以云南省玉龙县为例

    李世元万晓林杨秀红赵建华...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云南省玉龙县地域广阔,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渔业资源,但渔业发展基础落后.为稳步推进玉龙县乡村产业振兴,研究如何深入推进玉龙县渔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渔业绿色发展,文章通过对玉龙县渔业生产现状及发展潜力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并结合实际和当前渔业发展政策方向,从建立健全渔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和强化渔业公共管理服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渔业增效、渔农增收,使渔业成为玉龙富民、兴农、强县的新兴产业,成为全县农业经济的有益补充.

    渔业高质量发展资源潜力发展对策

    我国水产种苗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杨卫陈梦雪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产种苗产业作为水产养殖产业链的源头,是引领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实现渔业现代化的硬核"芯片".论文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和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水产种苗产业竞争力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我国鱼类种苗在逐渐失去竞争优势,2021和2022年甚至出现了负值;2017-2022年,甲壳类种苗无论是贸易竞争力指数还是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为负值,其国际竞争力较为薄弱.软体动物种苗与之相反,基本以出口为主,2011-2022年两个指标均在0以上,具有较强的对外贸易竞争优势.水生无脊椎动物种苗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测算结果年变化幅度较大,而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比较平稳,总体来看,其国际竞争力接近平均水平.综上,我国鱼类种苗、甲壳类种苗和水生无脊椎动物种苗的贸易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由此,本文提出要强化企业在商业化育种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水产育种研发能力、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加强水产种苗产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对策建议.

    水产种苗产业种业振兴国际竞争力显示性比较优势种质资源

    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

    张叶佳
    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结构高级化(AIS)是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论文基于2008-2018年中国11个沿海省(区、市)的数据(除港澳台地区,下同),使用超效率EBM模型,同时借助GML指数测算得到的海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MGTFP)表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并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产业结构高级化能够显著促进海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第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海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主要通过促进绿色技术效率来实现;第三,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东部海洋经济圈的海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更为显著;第四,适度的环境规制能够强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海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

    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环境规制

    ESG表现赋能渔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证据

    刘宏伟郭祥龙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效增长的动力源泉,也是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基于2009-2021年中国上市渔业企业年度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ESG表现对中国渔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ESG表现可以显著提高中国渔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此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ESG表现可以通过影响渔业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从而提高渔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此,中国渔业企业应秉持ESG理念,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有效促进渔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

    ESG表现渔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创新水平

    渔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李亚男孙龙启李炎璐
    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充分利用渔文化资源,推进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文章系统梳理相关文献,阐释渔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基础和发展契机,深入分析渔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现状,针对缺乏整体保护利用工作机制、渔文化资源流失加剧、渔文化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地方渔业资源品牌特色亟需形成等问题,提出渔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推进渔文化资源体系建设;二是建立渔文化资源保护机制;三是加强渔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四是打造渔文化资源特色品牌.

    渔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农业文化遗产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