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赵铠

双月刊

1673-713X

cmbj01@126.com

010-62115986

100081

北京市天坛西里1号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Journal Chinese Medicinal BiotechnologyC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会刊,是面向全国医药生物技术研发、应用、产业化、市场管理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CN 11-5512/R,ISSN 1673-713X)。办刊宗旨是及时全面地反映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研发成果和行业动态,积极推进医药生物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发展。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法规与标准、研发/质量管理与控制、产业/企业家论坛、会议纪要、综述、讲座、继续教育园地、争鸣园地等。欢迎踊跃投稿和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膜用于纳米药物递送的研究进展

    杨斯童王璐璐蒋建东
    385-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膜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材料,近年来在纳米药物递送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其独特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性,生物膜能够有效地提高药物递送的靶向性和降低免疫反应。本文综述了生物膜在纳米药物递送中的应用,包括红细胞膜、白细胞膜、血小板膜、巨噬细胞膜及细菌膜等在内的不同类型生物膜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在肿瘤治疗、免疫调节和感染控制中的潜力,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生物膜药物递送靶向性生物相容性

    第二届干细胞临床研究研讨会隆重召开

    391页

    siRNA纳米递送系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孙鑫梁霄文武龙张炜烨...
    392-396,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复杂,目前尚未有很好的治疗方法,长期服用抗风湿药物也带来诸多副作用。RNA 干扰技术是指通过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双链 RNA 在体内诱导靶基因 mRNA 产生特异性降解,进而引起不同水平的基因沉默,具有高效、高特异性、低毒等优点,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巨大潜力。小干扰 RNA(siRNA)作为 RNA 干扰技术的重要效应分子,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 siRNA 递送系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最新研究进展,阐明了基于 siRNA 纳米给药系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优势,并展望了未来 siRNA 递送的发展方向。

    类风湿性关节炎RNA干扰技术小干扰RNA纳米递送

    微流控技术在脂质纳米载体制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吕芊芊魏淑洁郝锦涛闫梦...
    397-403,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脂质纳米载体是递送各种药物的重要工具,尽管在过去数年间得到了发展,但却仍然受到制造工艺的限制。例如,传统方法生产的脂质纳米载体存在粒径不均一、产量低以及批次间差异大等诸多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些阻碍,微流控技术在脂质纳米载体制备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其能够以更高的产量获得粒径均一、性能可控的脂质纳米载体。本文综述了微流控技术在脂质体、脂质纳米颗粒等纳米载体制备中的优势,并且总结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脂质纳米载体用于小分子、寡核苷酸药物递送的最新研究进展。

    微流控脂质体脂质纳米颗粒药物递送纳米载体

    细菌在疾病治疗与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进展

    任玲孙亚男王璐璐
    404-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菌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参与人体一系列重要的生理活动,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细菌已被广泛研究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由于细菌具有增殖迅速、能在组织内定植、易于进行基因改造和修饰等特性,基于活菌的药物递送在疾病治疗方面也展示出良好前景。本文将阐述细菌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疗应用,介绍细菌用于药物递送以治疗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基于细菌的疾病疗法和药物递送系统提供参考。

    细菌细菌疗法药物递送

    本期广告目次

    409页

    miR-34a和米铂共载阳离子脂质体的构建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王丹孟月王晓葳王雪蕾...
    410-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共载 miR-34a 和米铂阳离子脂质体,以协同增效,用于肿瘤的化疗。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米铂阳离子脂质体(MCL),将MCL 与 miR-34a 共孵育,构建共载 miR-34a 和米铂的阳离子脂质体(MCL/miR-34a)。以粒径及多分散系数、电位、米铂含量和抗肿瘤活性为指标,对辅助磷脂(DOPE、DOPC、DMPC、DSPC、PC-98T)的种类、阳离子磷脂DOTAP/DOPE 比、N/P、DSPE-mPEG2000 及胆固醇用量进行筛选;选用磺酰罗丹明 B 染色法在细胞(人乳腺癌细胞系 MDA-MB-231、人肝癌细胞系 HepG2、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系 KB 和人胰腺癌细胞系 AsPC-1)水平评价MCL/miR-34a 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构建的 MCL/miR-34a 粒径均匀[(200±23)nm]且分布窄(PDI=0。242±0。01)、电位适宜[(45±8)mV]、包封率高(miR-34a 的包封率 99。2%,米铂的包封率99。8%),细胞水平上抗肿瘤活性显著优于单药米铂或miR-34a。结论 成功构建的 MCL/miR-34a 可显著提高 miR-34a 和米铂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为核酸药物与小分子化疗药物共同递送提供新策略。

    阳离子脂质体米铂miR-34a抗肿瘤活性

    二氢丹参酮Ⅰ自微乳的制备及其肝靶向性研究

    许宁牛霞李桂玲
    420-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难溶性天然活性物质二氢丹参酮Ⅰ(DHⅠ)自微乳药物递送系统(DR),以提高 DHⅠ 的溶解度,并使其具备一定的被动肝靶向性。方法 以药物在其中的溶解度为指标,初步筛选出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种类,并通过伪三元相图的绘制和星点设计-响应面优化法筛选出 DR 的最佳处方,之后对 DR 进行形貌表征、体外释放考察、稳定性评价及肝靶向性和肠滞留性研究。结果 DR 最佳处方组成为 DHI 3 mg(0。1%)、中碳链三甘油酯 614。4 mg(20。5%)、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 944。1 mg(31。5%)、PEG400 1438。6 mg(48%)。DR 在室温下为红色澄清溶液,载药量为(1。240±0。014)mg/ml,显著提高了DHI 的溶解度(40 ng/ml)。DR 加水后形成微乳体系,呈淡蓝色乳光,TEM 透镜观察可见粒子为均一的类球形,通过粒度仪测定其粒径为(104。50±0。45)nm,多分散系数(PDI)为 0。241±0。004,Zeta 电位为(-10。600±0。462)mV。体外释放结果显示,与 DHⅠ 原料药相比,DR 的释放速度和累积释放率提高了 3~4 倍,不同分散介质及稀释倍数(20~1000 倍)对所形成微乳体系的粒径和 PDI 无明显影响。室温放置 3 个月后,DR 的外观、粒径、PDI 及含量均未见明显变化,表明其稳定性良好。体内分布研究表明,DR 与原料药相比表现出显著的肝靶向性和肠道滞留性。结论 DHⅠ自微乳给药系统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显著提高了 DHⅠ的溶解度和体外释放速率,同时具有肝靶向性和肠道滞留性,可为 DR 用于治疗肝脏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氢丹参酮Ⅰ自微乳给药系统星点设计-响应面法肝靶向性肠道滞留性

    可利霉素产生菌中糖基转移酶基因ssp803的功能鉴定及酶学特性分析

    高晓杰李可萌赫卫清
    432-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体内基因阻断和体外酶促反应鉴定可利霉素产生菌中糖基转移酶基因 ssp803 功能和酶学特性,以及与可利霉素生物合成的关系。方法 在可利霉素产生菌 54-IA 中利用 CRISPR-Cas9 基因编辑系统敲除 ssp803 基因,将组成型启动子 kasOp* 控制的 ssp803 及其同源基因 oleD 分别转化到 54-IA 和∆803 变株中进行回复和高表达实验,通过 HPLC 分析∆803 变株、回复株和高表达株中可利霉素主组分异戊酰螺旋霉素的产量变化。再将 ssp803 基因连接至冷休克表达载体 pColdI 上,利用大肠杆菌 Transetta(DE3)中进行表达和纯化。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糖苷配体和以 UDP-葡萄糖为供体进行 Ssp803 催化反应,通过 HPLC-MS 检测酶催化后的产物,通过 UDP-Glo 试剂盒测定 Ssp803 的酶促动力学参数。结果 利用 PCR 筛选出了 ssp803 基因框内缺失突变株∆803,在 ∆803 中异戊酰螺旋霉素产量与 54-IA 出发菌株相似,而在 54-IA 和 ∆803 中高表达 ssp803 完整基因时,异戊酰螺旋霉素的含量明显下降,导入高表达 oleD 基因的质粒后产量下降得更多。通过体外酶促反应证实 Ssp803 催化的最适温度是 37℃,最适 pH 是 9。06。Ssp803 对所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都具有糖基化失活作用,对异戊酰螺旋霉素 I 等 16 元环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催化活性要低于14 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索利霉素的催化效率最高。结论 Ssp803 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糖基化失活作用,对 14 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活性更高,最适底物是索利霉素;在可利霉素产生菌中高表达 ssp803 和 oleD 基因会抑制异戊酰螺旋霉素的生物合成。

    糖基转移酶可利霉素异戊酰螺旋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提升实验动物伦理审核效率与力度:问题诊断及靶向解决方案

    毛杨李德峰王文静周建云...
    443-4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