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循证医学进展与展望

    王雪舟康思博石广霞王一然...
    5105-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加重,膝骨关节炎(KOA)作为一种退行性疾患在临床实践中的诊疗比例呈现上升趋势.针刺作为KOA的常用治疗手段之一,其疗效在国内外备受关注.文章从新的视角,筛选并解读高质量针刺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并对比不同版本指南推荐情况,以论述针刺治疗KOA的循证医学进展.结果发现多数高质量研究证实针刺疗效,国际指南正逐步认可针刺疗法.进一步论述针刺治疗KOA在重度人群的应用、与运动疗法的疗效差异、针刺剂量的选择3个方面的研究潜力和重要性,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

    针刺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循证医学研究进展

    系统观视角下中医古籍病证诊疗的知识演化模型设计

    夏庭伟杨越李炜弘丁维俊...
    5110-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有关历代医家病证诊疗经验的研究,多以文献解读,或单变量的数据挖掘为主,缺少系统演化的研究.而难点即在于如何通过计算机技术,呈现历代医家诊疗知识中整体观、个性化、动态性的思维特性."五辨"思维(辨人、辨症、辨病、辨证、辨机),是把握整体性、动态性、个体化特征的当代中医诊断新路径,其内涵知识散在于历代医家著作之中.文章提出以古籍中历代医家病证诊疗知识为研究对象,依托于"五辨"思维,拟构建一个涵盖辨人、辨病、辨症、辨证、治则治法、方药、针灸、医籍、医家、朝代、地理11个知识模块为主的病证诊疗知识演变模型.可借助于事理图谱技术,实现古籍病证诊疗知识动态演变的系统化、结构化呈现.

    病证知识演化五辨事理图谱

    对中风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与共识中证候分型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何伟伟安莹王悦高胤桐...
    5114-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不断推进,作为其重要内容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在制订方法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中风病作为中医诊疗的优势病种,制订中风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对指导临床诊疗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已经发布了多部中风病中医及中西医相关临床实践指南与共识,笔者通过分析发现,部分指南与共识在中风病证候分型的数量、名称以及推荐方法层面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就该类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中风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与共识的制订提供参考.

    中风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证候分型方法学

    关于舌图命名标准化的思考

    唐杨王皓月席强戴永娜...
    5120-5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颇具特色的中医诊断方法之一.舌图作为舌诊的主要载体,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以及科研.目前舌图的命名及描述大多根据个人经验或教材体系,尚无客观化、科学化的标准,因此存在舌图信息的部分缺失、图文不符、命名混乱、舌图名称不统一等现象,不利于舌诊的进一步研究、发展.鉴于以上,本研究通过查阅梳理舌诊舌图相关古今文献,并结合现代临床教学实践基础,总结归纳了舌诊的历史发展沿革、不同时期舌图命名特点以及目前舌诊舌图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拟为舌图命名标准化提供初步设想以供同道参考.

    舌诊舌图命名规范化古代医籍现代文献

    "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发微

    金琦张广中贾春华
    5124-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匮要略》中"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一句受到后世广泛引用,该文基于文字训诂学与逻辑学,结合理论自洽性与实用性对这句的本意进行了探讨.根据秦汉两晋时期的中医典籍可知,"四季"特指四时之末各十八日,"四季脾王"不能理解为"脾主四时";"脾王"应解释为脾主导机体在生、长、收、藏四态之间转化,以适应春、夏、秋、冬气候变易,与"脾气健旺"没有直接关系.《素问》"脾王易受邪"理论与《难经》"脾王不受邪"理论看似对立,实则统一,所谓王者是主于内,失于外,故《素问》云脾王易受外邪,《难经》云脾王不受内邪相传,而"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一句是《素问》脾王易受外邪观念的具体应用.把握"即"这一关联词,"四季脾王不受邪"是判断脾实的重要方法,四时之末各十八日,脾应天时主导机体平衡转化,如果此时能不受外邪干扰,则提示脾气坚实,不用补脾.

    四季脾王不受邪《金匮要略》治肝实脾训诂学

    论中医"生而知之"认知方法的哲学原理与实践

    周雪丰吴筱枫曹正同韩章勇...
    5129-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仲景在《伤寒论·序》的末尾援引了孔子的"生而知之"论,但其深刻内涵鲜有被后世论及.文章通过梳理儒家认知论的哲学思想,认为"生而知之"是形而上学的修身方法.张仲景对"生而知之"的引用,是提醒后学重视中医形而上的根本,在中医学习和研究中借鉴儒家的形而上学修身法.儒家修身法可以被归结为事修和止念,中医学则有对应于事修的育德和对应于止念的调气御神.在当下形而下的科学认知法在中医学中大行其道之时,重新认识和研究形而上的"生知"法,对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生而知之医道中医认知法修身学

    中医运动处方体系之源起与构建

    李阔张冀东
    513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传世典籍与出土文献互证入手,探究中医运动处方体系源起与构建的历史脉络得出以下结论:中医运动处方以祛病思想发轫于夏商巫觋文化之"巫舞";创发思想采借于春战时期《周易》的三层级"象思维";秦汉之际,《黄帝内经》构建的"中和身体观"成为"三调"核心技术的渊薮,而马王堆《导引图》及张家山《引书》结合经脉理论构建的"循经导引观"成为中医运动处方体系形成的标志.论古思今,在现代运动处方广泛应用于预防、治疗与康复的大趋势下,中医运动处方也应在系统整理、运动复原及深入阐发的基础中立足,并逐步开展实验与临床研究,以彰其养生与临床价值.

    中医运动处方导引《引书》《导引图》

    气功之"气"的内涵解析

    杨星哲李峰王町囡温乔...
    5138-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为气功理论的核心.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认为气功之"气"的内涵主要包括哲学内涵、中医内涵和现代科学内涵3个方面.在"气功热"的背景下,气功之"气"的现代科学内涵的研究成为了热点.在对气功之"气"的内涵进行现代科学研究时,不能忽视气功之"气"的哲学内涵和中医内涵.完全采用科学实验方法来认识气功之"气"的概念范畴,得出的结论只会片面不实.符合中医思维和哲学认知是开展气功之气科学研究的大前提,应在此基础上,将气理论转换为从实验研究角度可获取的、直观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指标;同时,在理解气的概念发生发展及其哲学背景和中医内涵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在不同背景下气的概念和具体含义,运用现代语言更加准确、直观地表述.文章通过系统解析气功之"气"的哲学内涵、中医内涵和现代科学内涵,为全面认识气功之"气"提供了参考.

    气功内涵哲学中医现代科学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胆管癌动物模型分析

    王笑冉赵文霞苗明三
    5142-5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胆管癌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建立符合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胆管癌动物模型是研究其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关键.因此,文章基于胆管癌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归纳总结现有的胆管癌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模型特点,开展模型吻合度评价,提出模型完善建议.结果显示:现有动物模型多为单因素造模,与临床胆管癌多因素的致病特点不符;造模过程多以西医理论为指导,缺少中医致病因素的参与,病证结合模型少;模型评价依据西医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与临床中西医诊断标准存在差异,目前尚无公认的体现中医证型的造模方法.临床吻合度分析发现,移植性动物模型的中西医临床吻合度最高.未来仍需进一步改进胆管癌的造模方式,完善胆管癌动物模型的病证结合评价体系,为该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更科学的动物模型载体.

    胆管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分析

    基于电子鼻与气质联用的肉豆蔻霉变气味分析

    杨瑞琦邹慧琴闫永红
    5147-5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霉变程度肉豆蔻整体气味、挥发油成分和挥发性气味的差异,为实现中药霉变的早期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加速试验法制备不同霉变程度肉豆蔻样品,气质联用(GC-MS)测定样品挥发油成分,顶空GC-MS测定挥发性成分,电子鼻测定整体气味.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判别模型并分析差异代谢物.结果:电子鼻和GC-MS均能实现不同霉变程度样品的判别,3种检测方法的差异产物有相似之处.结论:电子鼻联合GC-MS可用于肉豆蔻霉变的早期鉴别和监测.

    肉豆蔻霉变电子鼻气质联用挥发油挥发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