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汉祖祠药签发微

    程志立王国仕曹丽娟罗琼...
    1548-1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祖祠药签原名为《慎愈灵丹》,据传为萨守坚真人所传,是流传于甘肃省陇南西和一带药签签谱之一.因该签谱与中医药学术密切相关,不仅具有文化、文献、文物价值,而且具有医药研究价值,故对其进行一定考察考证,对其渊源、体例、分类、制签时间及签诗内容进行简单评议,以阐发其中医药文化内核,供大家研究.

    道医汉祖祠中医药文化药签发微

    三平祖师公药签用药特点研究

    蔡秋梅韩春雯张丽娜潘伟滨...
    1554-1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方法统计整理三平祖师公药签75首方药以探讨药签用药特点,从中医医学理论上剖析药签的起效机制,为科学传承中医药民间文化拓展平台.方法:运用Excel软件数据处理系统,对药签处方药物的性能、功效元素频次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用药特点.结果:三平祖师公药签用药共49味,选药平和无毒,以甘草、茯苓、当归、牛膝、山药为常;四性以平、温、寒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要;归经以入脾、肺、肾经为重;药物功效以健脾祛湿为首.结论:三平祖师公药签用药精简,其立法参闽南气候湿热之实,组方量病患久疾中虚之情,重视甘平之药培补中焦以恢复元气,配伍合理,用药平和,与医理相符,值得科学传承.

    三平祖师公药签四性五味归经毒性功效元素文化

    藏医日擦贡布乃与中医附骨疽辨证治疗对比研究

    尕藏措刚焕晨雷降拥四郎
    1558-1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附骨疽是由慢性骨髓炎细菌感染引起的骨组织感染;根据藏医理论,该疾病属"日擦乃"范畴,称为"日擦贡布乃".中医和藏医在医疗实践中对该病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诊疗经验,本研究将藏医日擦贡布乃与中医附骨疽的病因病机、证型分类、治法治则等进行系统对比.结果表明两种医学对附骨疽的诊治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各医学体系应经过系统临床研究后,各自发挥特色,在联合治疗附骨疽方面优势互补.

    藏医日擦贡布乃中医附骨疽

    基于"滞-郁-虚"动态演变探讨慢性应激诱导抑郁的病机特点

    佘楷杰孟丹华孟晓莹潘明敏...
    1563-1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回溯了滞、郁、虚的概念发展源流及演变,从字形、字义角度解释滞、郁、虚的内涵,对精神疾病中定义模糊的滞、郁病机进行深层涵义的挖掘和对比研究.滞代指气机不畅、病理产物蓄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机特征;郁在囊括滞的基础上强调疾病层面的忧郁病症表现,滞为郁的内在病理基础,郁为滞的外在行为表象.虚为不足,为抑郁中后阶段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慢性应激诱导抑郁的"滞-郁-虚"病机演变特点:滞是病理基础;郁是发病机转,是抑郁行为发生的标志;虚是结局指标,是疾病加重、病程延长的病机枢纽.针对"滞-郁-虚"不同阶段,治疗当采取行气、解郁、补虚等治则,并根据具体病机、病机兼杂、病机程度而随证加减治疗.

    滞-郁-虚慢性应激抑郁病机动态演变

    基于循证医学原则探讨针刺双盲试验装置与举例

    宁百乐邓启粤吴倩王舢泽...
    1566-1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循证医学中强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是目前评估医学干预措施临床效果最严谨、最可靠的科学方法,但目前针刺试验面临着棘手的问题——如何设计规范的安慰针对照组.针对此问题,本团队研发了一款针刺临床双盲试验装置,该装置有如下特点:安慰组与治疗组所用装置外观一致,操作简易,对操作者及受试者都有良好的蒙蔽作用;装置由针管与球体的螺纹连接,其可实现360°试验角度,满足斜刺等多角度针刺试验;装置可调节针刺深度,也满足留针要求,可应用于针刺手法临床试验;可配合已有针具,一根针一个器具使用,降低针刺感染等风险,适用范围广.本装置可在临床试验研究中推广应用,为针刺双盲试验中安慰针组设计提供思路.

    临床随机试验安慰组针刺循证医学双盲试验装置

    双参散结方联合Stupp方案治疗气虚血瘀型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的近期疗效分析

    程孟祺秦英刚宋莱荣王亮...
    1570-1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双参散结方联合Stupp方案治疗气虚血瘀型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后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55例气虚血瘀型GBM术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7例采用Stupp方案,双参组28例采用双参散结方联合Stupp方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双参组中医证候积分总分、生活质量评分总分、卡氏评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状态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双参组6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为89.29%(25/28),对照组为62.96%(1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参散结方联合Stupp方案可改善气虚血疲型GBM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稳定神经功能状态,改善功能状态,提高6个月PFS率,且安全性较好.

    胶质母细胞瘤双参散结方气虚血瘀益气活血近期疗效

    揿针联合耳穴压丸防控儿童假性近视向真性近视进展的临床疗效观察

    黎红梅黄宗禹梁凤鸣
    1574-1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揿针、耳穴压丸防控儿童假性近视向真性近视进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假性近视儿童随机分为试验组(揿针+耳穴压丸+健康宣教)和对照组(健康宣教).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调节幅度、有效率.结果:揿针+耳穴压丸+健康宣教可以提高裸眼视力(P<0.01,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为97.83%(45/46),优于对照组[56.52%(26/46)](P<0.01);眼轴增长率方面,试验组平均为0.09%,优于对照组(平均为0.79%)(P<0.01).结论:揿针联合耳穴压丸能明显防控儿童假性近视向真性近视进展,其疗效明显优于健康宣教,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儿童假性近视揿针耳穴压丸健康宣教临床疗效观察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雪芹张娴魏玉艳左政...
    1578-1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子午流注纳甲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I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参照徐凤子午流注纳甲法逐日按时取穴,根据天干划分经络敏感时限、就诊时辰,以流注时穴配病穴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凝血指标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优于对照组[80.00%(24/30)](P<0.05);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IHSS评分、凝血主要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AIS临床疗效显著,可能与子午流注纳甲法按时针刺增加大脑侧支血流灌注,稳定血脑屏障、调节凝血功能和纤维蛋白原有关.

    针刺子午流注纳甲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按时选穴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运用揿针早期介入促醒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观察

    李悦杨玉霞闫馨月胡欣欣...
    1582-1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子午流注理论运用揿针埋针法联合康复治疗早期介入促醒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9例(脱落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治疗、用药、康复护理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法揿针治疗,治疗30d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0、20、30天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全面无反应量表(FOUR)和改良国际昏迷恢复量表(CRS-R)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GCS、FOUR及CRS-R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埋针法在子午流注理论基础上联合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对于促醒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具有积极改善的作用.

    子午流注揿针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早期康复

    针刀治疗前庭综合征急性期的疗效及机制探讨

    李莎李炅珂王秋丁伶燕...
    1585-1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验证针刀治疗前庭综合征急性期的有效性,初探分子生物学起效机制.方法:60例前庭综合征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予针刀干预,对照组予倍他司汀;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3.5 h、6 h、24 h、72 h观察前庭症状指数(VSI)、头晕残障量表(DHI)、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头晕问卷(UCLA-DQ)、计时平衡试验.随机抽取试验组中20例组成机制组,招募健康人群20名作为健康组.健康组不干预.机制组针刀干预前、干预后30 min内,健康组安静休息后,检测血清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组胺(HIS)].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窗DHI、VSI、UCLA-DQ分值均出现下降(P<0.05),干预后24 h内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机制组干预前GLU、DA、NE、5-HT及HIS均低于健康组(P<0.01).结论:针刀能迅速缓解前庭综合征急性期患者的症状,促进平衡功能的恢复.

    针刀前庭综合征疗效机制神经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