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味觉信息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的高良姜质量标志物筛选

    刘爽朱小玲孙国园董玉...
    1757-1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电子舌和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考察不同批次高良姜药材味觉信息和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并筛选其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电子舌分析高良姜药材味觉信息,通过雷达图、主成分分析和Loading分析对测量值进行处理和分析;UPLC测定高良姜药材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高良姜信息值筛选味觉质量标志物.结果:电子舌结果显示高良姜药材在苦味值上响应最高;UPLC分析得到不同批次的高良姜药材中高良姜素含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高良姜素含量与高良姜苦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高良姜主要味觉信息为苦味,主要成分为高良姜素,且味觉信息与化学成分具有相关性,为筛选高良姜质量标志物提供坚实的研究基础.

    高良姜电子舌超高效液相色谱苦味质量标志物

    黄芪总皂苷调控Wnt3a/β-catenin/EMT通路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的作用机制

    王旭万林鹭殷启航孙若岚...
    1763-1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总皂苷对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通过调节Wnt3a/β-catenin/EMT通路发挥抑制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用CT26.WT细胞构建结肠癌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黄芪总皂苷低剂量组(50 mg·kg-1·d-1)、黄芪总皂苷高剂量组(100 mg·kg-1·d-1),每组10只.取各组小鼠肝脏组织,观察结肠肿瘤肝转移情况,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Wnt3a/β-catenin/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β-catenin蛋白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肝脏出现明显转移结节,且病理变化较明显,尤其出现较多肿瘤细胞浸润情况.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总皂苷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肝组织转移灶数量明显减少,肝脏病理得到明显改善,肿瘤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肝组织中Wnt3a、β-caten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0.01),GSK3β和E-cadherin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黄芪总皂苷可能通过调控肝组织中Wnt3a/β-catenin/EMT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结肠癌原位移植瘤小鼠肝转移的作用.

    黄芪总皂苷结肠癌肝转移Wnt3a/β-catenin上皮-间充质转化

    基于病机十九条的癫痫辨治

    杨松仪王凯悦黎莉莉张宓...
    1769-1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癫痫是一种因神经元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的脑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的意识丧失、抽搐、肌强直等.病机十九条是中医病机辨治理论的基础,来源于《黄帝内经》,其内容与癫痫的临床诊疗有较强相关性.根据病机十九条原文,得出以调节肝、脾、肾三脏为核心,结合风、湿、寒、火热病机,联合下焦共同对癫痫进行辨治的思路.适当应用上述理论有助于提高中医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

    病机十九条癫痫中医药《黄帝内经》病机辨证

    基于"精筋失衡"论探讨近视防控

    晏鑫亢泽峰孙宏睿张丽霞...
    1773-1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逐年上升,近视防控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中西医近视防控理论存在临床应用不成熟、优势发挥不充分的挑战.亢泽峰教授在传承国医大师唐由之、首都国医名师庄曾渊教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集整体辨证与局部辨病,结合中医药在防控近视方面的优势,探究其病因病机,融合现代医学研究现状,创造性地提出近视"精筋失衡"论,并用于临床指导近视防控的全周期.通过调和脏腑,充养气血,柔和筋膜、恢复节律来恢复目稳态,为临床近视防控提供一定思路参考.

    "精筋失衡"论近视防控中医药亢泽峰创新理论

    基于"营卫失和"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并发肌少症的病机演变

    李慧姜萍王鹏飞渠源...
    1777-1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肌少症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见并发症,是骨破坏的前驱危险因素,可加速患者身体残疾,增加死亡风险.肌少症属于"痿证"范畴,临床常"痹痿"并见.《黄帝内经》指出"营卫失和"为痹证、痿证的重要病机,姜萍教授临床以"调和营卫"为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发肌少症疗效显著.文章试从营卫失和的角度,提出"营卫失和,肌痹渐痿""营卫行涩,脾痹肌绝""营卫俱损,肌痿骨枯"的病机发展阶段,论述类风湿关节炎并发肌少症的病机发展及治疗,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及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肌少症营卫失和调和营卫病机

    "迎随"含义探析

    王艺博王晓燕
    1781-1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迎随"从《黄帝内经》发展至今已有众多含义,其作为针刺补泻的基本原则,为针灸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且也代指了"补泻".此外,"迎随"还可理解为营气迎随、卫气迎随、邪气迎随、子母迎随、穴序迎随、浅深迎随、针向迎随、提插迎随、徐疾迎随、呼吸迎随、捻转迎随、开阖迎随共12种针刺补泻方法.尽管历代医家对于"迎随"的理解存在着广泛争鸣,但其丰富的含义活跃了学术氛围,在推动针刺理论的发展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迎随迎随补泻针刺针刺补泻经脉

    "津能浮邪"之机用

    师佳莹刘欣孙聿萱张福利...
    1784-1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津液是人体的物质基础之一,现有学术讨论多以津液输布失常与津液不足的病变特性而辨治诸证,对病理状态下的津液功能发挥较为忽视."津能浮邪"是津液在病理状态下的功能发挥,该词虽至清代周澄之才明确道出,然其机与用自《黄帝内经》便已言明.文章基于气、津、血关系,试论其机与途;依"阴阳自和"之理、顺势祛邪之法,浅谈诸家之用.以期为临床去疾除疴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津液津能浮邪一分为三阴阳自和顺势祛邪

    小金丹源流考

    毛景泽吴明权叶俏波何海清...
    1788-1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金丹载于清代《外科证治全生集》,历来被认为是治疗阴疽类病证的代表方剂.目前学界多认为该方为王维德所创.笔者经文献考证发现,小金丹并非王维德原创.文章从方源考证、方名考辨、主治演变三方面对小金丹进行源流考证,结论如下:小金丹源于金元医家刘完素所创"一粒金丹";在一粒金丹的流传过程中,"捉虎丹"是其别名,"赤龙丸"是明代沈之问将一粒金丹应用于麻风类疾病的加减方;一粒金丹的主治包括顽痹与阴疽类病证,加减为赤龙丸后可治麻风类疾病.结合刘完素玄府气液学说解析组方构架,一粒金丹融辛温开玄、香窜开玄、霸药溃坚等多种治法,能畅达玄府,祛除顽邪,对于顽痹以及乳腺增生症等疾病有异病同治的良好效果.文章旨在正本澄源,利于深入把握该方内涵,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小金丹一粒金丹考证刘完素玄府气液学说

    小肠之"火"新解

    韦汉卿胡佳何斌庞栋君...
    1793-1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肠者,与心相合,惟小肠之"火"可代心火行令,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但是脾胃论的发展将大肠与小肠功能统归于胃,小肠开始失去其独立性,逐渐被中医体系边缘化.当前中医学对小肠的认识较为局限,更多侧重于小肠之"火"的病理状态,而忽视其所具有的更多的生理作用.文章旨在重新阐述小肠之"火"的内涵,探析其与五脏六腑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以期为未来临床上诊疗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小肠小肠之"火"内涵生理作用

    从"识神"一词探究中医心质学心识质的来源与内涵

    马友诚王德辰孙瑞茜李良松...
    1796-1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心质学将心质分为三个层次,即心灵质、心识质和心意质.这三个概念来源于中医理论的"三神学说".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和整理的方法从心识质与"识神"的关系入手,阐明了"识神"的历史来源及内涵意义.心识质继承和发挥了"识神"的概念,将其转变为更加清晰系统和适合科学研究的概念,为进一步的心质学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中医心质学识神心识质内涵探究概念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