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损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曹晓慧赵敏菡霍瑞卿孙亚萍...
    1979-1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抗氧化、抗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大鼠模型,造模24 h后,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给予相应浓度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灌胃,连续给药14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记录大鼠体质量;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HE染色观察脑组织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梗死侧脑组织活性氧(ROS)含量;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较差,取材前体质量显著下降(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P<0.05),梗死侧脑组织有大量细胞变形、坏死、液化,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脑组织ROS荧光范围和强度明显增加,血清MDA、IL-1β和IL-18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一般情况有所改善,取材前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中药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P<0.05),各给药组脑组织病理状态有所改善,脑组织ROS荧光范围均有所减少,荧光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各给药组血清MD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SOD活性显著提升(P<0.05),血清IL-1β和IL-18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可能通过减少大鼠脑组织ROS含量和血清MDA含量,增加SOD活性,减少脑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IL-1β、IL-18的表达而发挥脑保护作用,且药物剂量与疗效总体呈现量效关系.

    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活性氧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

    Spearman与GRA法联合熵值法解析双黄连口服液解热抗炎药效物质基础

    高燕丁晓彦刘璐朱日然...
    1985-2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双黄连口服液解热抗炎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体内药效实验考察双黄连口服液对脂多糖炎症致热大鼠体内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采集49批双黄连口服液样本的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指纹图谱和综合药效数据,利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双黄连口服液解热抗炎药效物质群.结果:建立了双黄连口服液原型成分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对69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定量表征;体内实验显示不同厂家的双黄连口服液对大鼠肛温和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均有抑制作用;通过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联合分析,解析了双黄连口服液中29个解热抗炎有效成分.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双黄连口服液发挥解热抗炎作用的关键质量标志物,为双黄连口服液的二次开发及质量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双黄连口服液药效物质斯皮尔曼秩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熵值法

    基于UHPLC-Q-Orbitrap-MS技术分析肝豆扶木汤中化学成分

    杨玉龙杨文明魏涛华杨悦...
    2001-2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Orhitrap-MS)对肝豆扶木汤(GDFMD)中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和归属.方法:选择Thermo Fisher Vanquish UHPLC仪器,Aglient SB C18色谱柱(2.1 mm × 150 mm,1.8 μ m),流动相为0.1%甲酸水(A)和乙腈(B),洗脱梯度:0-2 min,3%B;2-7 min,3%~15%B;7-15 min,15%B;15-20 min,15%~40%B;20-22 min,40%~100%B;22-24 min,100%B;流速:0.4 mUmin;柱温:50 ℃;进样量:2μL.通过正、负离子模式采集质谱数据,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等信息,结合对照品及相关文献信息比对,对GDFMD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对这些化合物的药材来源进行归属.结果:共鉴别了82个化合物,包括26个酚类、25个生物碱、18个皂苷、5个倍半萜、4个游离酚和4个有机酸;其中归属制何首乌8个、枸杞子24个、白芍15个、柴胡4个、三七粉14个、土茯苓16个、郁金6个.结论:采用UHPLC-Q-Orbitrap-MS可实现对GDFMD中化学成分的快速、准确鉴定,基本涵盖了组方中各药材的成分信息,可为完善该复方的质量评价体系和阐明其药效机制奠定基础.

    肝豆扶木汤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酚类生物碱皂苷倍半萜游离酚有机酸

    藏药普尔那黄酮纯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邱钺姿徐凤华陈静夏青...
    2010-2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藏药普尔那为原料,开展其黄酮纯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采用静态吸附与解吸试验,考察8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普尔那黄酮吸附-解吸性能,筛选出最佳大孔树脂型号,通过对工艺各参数优化,确定黄酮最佳纯化工艺,以体外自由基清除实验、还原力实验和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体内抗氧化活性为考察指标,比较纯化前后普尔那黄酮抗氧化能力的差异.结果:普尔那黄酮最佳纯化工艺为:采用DA-201-CIV型大孔树脂,在上样液浓度为1.2 mg/mL,上样速度为2 BV/h,上样体积为3 BV,洗脱溶剂为70%乙醇溶液,洗脱速度为2BV/h的条件下,收集0.7~2 BV洗脱范围内洗脱液,可使普尔那黄酮含量达到(38.60±0.57)%.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普尔那黄酮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以及良好的还原力,纯化后的普尔那黄酮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抑制由甲硝唑诱导的斑马鱼皮肤荧光细胞氧化损伤.结论:通过大孔树脂纯化,可使普尔那黄酮纯度提升1.84倍,基于体外抗氧化试验及斑马鱼模型,明确了普尔那黄酮的抗氧化能力,其可用于抗氧化剂产品的开发.

    藏药普尔那黄酮大孔树脂斑马鱼抗氧化活性

    代谢综合征痰证不同脏腑病位与理化指标和CDKN2A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郑秀娟李缘缘乔世杰熊文慧...
    2016-2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痰证不同脏腑病位与理化指标和CDKN2A mRNA表达量的关联性,初步探讨MS痰证不同脏腑病位形成的生物学基础,为MS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MS患者,运用证素辨证法从中筛选MS痰证单纯病位肝、脾、肾、肺、心患者各30例,并以30名健康人为对照.理化指标检测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ALT/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尿素氮(BUN)、尿酸(UA)及空腹血糖(FPG);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DKN2A mRNA表达.结果:与健康组比较,MS痰证肝、脾、肾、肺、心组BMI、FPG均显著升高(P<0.01,P<0.05);AST/ALT显著降低(P<0.01);MS痰证脾、肾、肺、心组ALT均显著升高(P<0.01,P<0.05);MS痰证肾、肺、心组TG均显著升高(P<0.01);MS痰证肾、心组HDL-C显著下降(P<0.05,P<0.01),而GGT显著升高(P<0.01,P<0.05);MS痰证脾、肾组AST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与MS痰证肝组比较,MS痰证心组TG显著升高(P<0.05);MS痰证脾、肾组ALT、AST均显著升高(P<0.01,P<0.05);MS痰证肾、心组GGT显著升高(P<0.01,P<0.05);MS痰证肺组FPG显著降低(P<0.01).与MS痰证脾组比较,MS痰证心组TG显著升高(P<0.05).与MS痰证肾组比较,MS痰证肺组BMI、GGT、FPG均显著降低(P<0.05,P<0.01);MS痰证心组AST显著降低(P<0.05).与MS痰证肺组比较,MS痰证心组FPG显著升高(P<0.01).与健康组比较,MS痰证肝、脾、肾、肺、心组CDKN2A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P<0.01),MS痰证肝组CDKN2A mRNA相对表达量较其余病位组呈现升高趋势.MS痰证肝组CDKN2A mRNA表达与BMI、GGT、UA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1);MS痰证肾组CDKN2A mRNA表达与BMI呈正相关(P<0.05).结论:MS痰证不同脏腑病位的形成具有不同的物质基础.CDKN2A mRNA的高表达可能是影响MS痰证病位肝形成的生物学基础.MS痰证不同脏腑病位的临床理化指标与CDKN2A基因之间存在相关性.

    代谢综合征CDKN2A基因痰证病位

    中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MMSE及MoCA量表评分相关性研究

    张虎第五永长杨谦王登坤...
    2021-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选取西咸主城区7个社区,以50~89岁中老年人群作为筛查对象,通过受筛人群的一般资料和病史,结合认知能力检测与规范的诊断标准,筛查出MCI患者.分析MCI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与MMSE及MoCA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女性MCI患病人数多于男性;MCI的虚证病性证素分布频次为肾虚>髓减>阴虚>气虚>脾虚>阳虚>血虚.实证病性证素分布频次为痰浊>内热>血瘀>阳亢;MCI的中医证素以2种证素兼见(70/206,33.98%)及3种证素兼见(49/206,23.79%)为主;认知功能损害在MMSE量表中主要集中在注意力和计算力、结构能力、书写能力、延迟回忆等领域,在MoCA量表中主要集中在注意力、语言能力、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及延迟回忆等领域;MMSE总分与阳亢呈负相关(P<0.05);即刻记忆得分与痰浊呈负相关(P<0.05);延迟回忆得分与髓减呈负相关(P<0.05);书写能力得分与髓减呈正相关(P<0.01);复述能力得分与内热呈正相关(P<0.05);阅读能力得分与血瘀呈负相关(P<0.05);结构能力得分与肾虚呈负相关(P<0.01).MoCA总分与内热呈正相关(P<0.01);视空间与执行功能与内热呈正相关(P<0.01),与血瘀呈负相关(P<0.05);命名得分与髓减呈负相关(P<0.05);注意力得分与内热呈正相关(P<0.05),与血瘀呈负相关(P<0.05);语言能力得分与髓减呈负相关(P<0.05),与内热呈正相关(P<0.01).结论:中老年MCI患者的中医证素主要集中在肾虚、髓减、内热、痰浊等,是多种病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MCI与中医证候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研究结论尚未统一,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证素认知域相关性分析神经心理学量表

    支气管扩张症合并亚临床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高危因素相关性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尹宝婷余建玮李陶黄帅亮...
    2027-2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症(以下简称支扩)合并亚临床动脉硬化性疾病(SAS)患者的高危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因急性加重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支扩患者157例,根据合并SAS与否分为支扩合并SAS组(91例)和单纯支扩组(66例).描述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的特征,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消除组间混杂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支扩合并SAS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探讨.结果: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FEV1%pred、FVC%pred、CD4+T、CD8+T可以显著影响支扩合并SAS的发病,为影响支扩合并SAS发病的高危因素.单纯支扩组以实证为主,痰热蕴肺证最常见,占比51.52%(34/66);支扩合并SAS组以虚实夹杂证为主,痰热阻肺兼气阴两虚证最常见,占比42.42%(28/66).结论:肺通气功能的下降与机体免疫机能的减弱为支扩合并SA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单纯支扩相比,支扩合并SAS患者的中医证型更多呈现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痰热阻肺兼气阴两虚证最常见.

    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亚临床动脉硬化性疾病高危因素中医证型

    武汉地区12例猴痘患者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探讨

    孙易娜洪可吕文亮阮连国...
    2032-2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武汉地区猴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为猴痘防控及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23年6月21日至8月2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收治的12例猴痘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中医证候信息、实验室检查数据及皮疹表现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猴痘患者平均年龄(33.8±8.3)岁,均为男性,男男性行为(MSM)人群,在发病前有明确男男性接触史患者11例(91.7%),潜伏期5~26d,平均潜伏期(12.6±6.8)d.首发症状以皮疹为主,占75.0%(9/12);入院主要症状为皮疹(100%,12/12)和发热(66.7%,8/12).出疹部位以生殖器最多,可涉及头面部、躯干、四肢.9例(75.0%,9/12)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患者舌质以淡红舌为多,腻苔多见.中医病因为温毒邪气,兼夹湿邪.结论:武汉地区猴痘患者以性接触传播为主,中青年男性,症状以皮疹、发热为主.猴痘属于中医痘疹类疾病,病因为温毒夹湿,中医辨证为温毒卫分证、温毒气分证.

    猴痘临床特征中医证候温毒

    《四部医典》饮食种类及特点分析

    塔巴江才罗布顿珠次旦南卓米玛...
    2036-2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挖掘中国传统医学之藏医学饮食疗法理论及精华,更好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国民身体素质.方法:运用文献挖掘和数据统计方法,整理归纳《四部医典》中记载的饮食种类情况,从饮食的类别、数量、特性3个角度分析,试图揭示藏医饮食特点及食疗规律.结果:《四部医典》收载饮食341种,分为粮谷类、肉类、油脂类、绿叶蔬菜类、烹饪类、奶类、水类、酒类等八类,概括为食品(261种)、饮品(80种)两大类.食品中肉类(31.38%,107/341)和烹饪类(27.57%,94/341)居多,饮品中奶类(9.68%,33/341)居多.六味集中在甘味(79.39%,208/262)、甘酸苦味(5.34%,14/262),甘味主要分布在肉类,甘酸苦味主要为酒类.性效以温性(37.40%,98/262)、凉性(14.12%,37/262)、平性(13.36%,35/262)居多.功效主要集中在调治三因病、杂病、热病、创伤、内科病等方面.结论:《四部医典》饮食学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藏医学《四部医典》饮食种类饮食特点数据分析

    基于双心医学和病证结合探讨冠心病焦虑抑郁状态及中医药干预研究

    张书萌陈伶利陈宇霞罗佳敏...
    2039-2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高发病率已成为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对冠心病和焦虑抑郁状态的研究发现,两者在病理功能和机制方面存在相互影响.文章从西医双心医学和中医病证结合的角度出发探讨冠心病与焦虑抑郁之间的联系,并通过梳理和总结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焦虑抑郁状态在病证结合方面的特色及优势,进一步讨论其临床分型及中医药干预研究,以期为临床上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焦虑抑郁状态提供参考价值.

    冠心病焦虑抑郁状态双心医学病证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