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代社会思潮对刘完素、张从正与张元素脏腑观的影响

    姜婧刘刚张钰欣刘钟阳...
    3148-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完素、张从正与张元素作为金代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后世对其研究,多受到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三·子部十三》提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的影响,往往重在强调金代三家在学术思想上的差异.本研究通过分析金代三家在脏腑观的认识,发现金代三家均高度重视自然运气变化与人身脏腑之联系,形成了以"天地六位藏象图"为核心的共识;同时,也发现脏腑与十二地支、六气配属关系是金代三家脏腑观的显著差异,并分析了金代三家脏腑观异同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为全面认识金代医学成就与医家学术思想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依据,对于全面认识金代的医学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对于完善中医学术发展史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刘完素张元素张从正学术思想金代医家社会思潮

    叶天士动态治疫观探析

    研智李贞国张燕曹方...
    3152-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在疫病论治过程中多有造诣.其提出疫病之湿秽致病说,以卫气营血之表里四阶为病理发展阶段,湿阻阳郁为核心病机,随病程的不断深入,引发由郁渐瘀的病理状态改变.且叶天士的疫病治疗思想有明显的分阶段用药特征.邪在卫分,药以清透郁热;邪郁气分,药以芳透轻下分消;邪传营分,药以清解透转;邪人血分,药以散瘀贯阴.探析叶天士动态病机观可为当代疫病提供更为精准的辨治及选药依据,以提高临床疗效.

    叶天士疫病湿秽动态治疫观卫气营血方药

    《圣济总录》香药在五官科的应用

    季佳丽杨金萍
    315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药香辛透散,能通达五脏,开通官窍,在《圣济总录》五官科病中运用甚多,发挥"专药专治"的重要作用.香药人方,有主药和辅药两种形式.鼻病用之通鼻止痛、宣肺散邪、化浊除湿,耳病用之利窍聪耳、行气祛邪,咽喉病用之行气开结、消肿止痛,口齿病用之化浊除臭、温通行气、去腐消肿,目病用之调达肝气、疏风散热、消肿止痛.五官科病位特殊,又采用塞香法、薰香法等外治法,利用香药之"香"进入鼻腔及皮毛腠理,直接作用于病位.部分香药还有"引经""引导""补益"等特殊作用.

    香药《圣济总录》五官科功效外治法

    从《老老恒言》探讨卧室环境与睡眠健康

    奚茜张聪林殷王华华...
    3159-3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整理《老老恒言》相关内容,从声音、光照、温度和湿度的角度,探讨卧室环境与老年人睡眠和健康的关系,并结合现代研究阐述其科学性和现实指导意义.不良的卧室环境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人体健康."养静""日出而作,日人而息""顺四时而调寒暑"等传统养生理念指导下,合理的建筑设计、适用的环境改善辅助器具有助于改善卧室环境、促进睡眠、保养健康.

    《老老恒言》卧室环境睡眠养生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文献研究

    唐系祥"卫生十段锦法"养生思想探析

    许辉王玉霞周航李婉玉...
    3163-3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原推拿名家唐系祥善用小儿推拿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集50余年临床经验,创制"卫生十段锦法",该推拿养生方法简便效廉,充分体现唐老重视推拿养生、小儿推拿成人亦效、中医术数思维等养生思想特点,可谓开小儿推拿应用于成人养生先河.文章着力于对"卫生十段锦法"所体现的唐老养生思想特点予以探讨,希望能有助于后学了解其概况,促进"卫生十段锦法"发掘及传承.

    小儿推拿养生唐系祥中原推拿卫生十段锦法《推拿卫生正宗》术数

    中医五形人"金形人"之亚型内涵解析

    李佳佳贾竑晓Jing-Dong J.HAN杨心宇...
    3165-3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根据中医五行理论,构建了包含25种亚型的形神分类模型.亚型是中医五形人理论模型的具体演绎,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为中医五形人亚型内涵解析系列文章之一.根据中医五形人理论,中医金形人每一形人可再分为5种亚型,分别为敦敦然、廉廉然,脱脱然、监监然、严严然.原文行文简练,内涵丰富,但是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试图基于文字学、文献学、理论推导及对3D人脸的样本观察,解析中医金形人亚型的内涵,以更好地了解中医金形人及亚型的形神特征,更好地指导中医金行人及亚型的临床辨证.

    五形人金形人阴阳二十五人亚型金行特质能量五行互藏经脉气血盛衰特征

    古今"干"中药材和饮片的加工炮制方法

    谭晓董志颖岳丽霞郭茹...
    3169-3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中药材和饮片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是中药材产地加工和饮片炮制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厘清古今"干"法的应用情况,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和《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为线索,对古代和现代"干"中药材和饮片的"干"法、"干"程度的判断方法和"干"的目的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干"法的记载始于《黄帝内经》中"曝"法,古代的"干"法名称共计29种,存在多种异名同义词;按照操作方法和操作条件,"干"法可以分为将中药置于日光下、非日光下、加热、非加热四类操作方法;现代主要采用干燥、烘干、晒干、低温干燥、阴干、晾干和暴晒等名称;古今多是通过感官经验和外观色泽、形态的改变进行中药"干"程度的判断;中药经过"干"法加工炮制后,可以达到避免中药发生变异现象,影响中药的外观色泽和内在药性,消除或降低中药的毒性,增强或改变中药的药性和药效,利于加工与粉碎的目的.

    "干"法中药材饮片产地加工炮制历史沿革

    论急性放射损伤的中医学病因:电离辐射毒

    张文娟郑国银李霞彭浩...
    3174-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放射损伤是近现代才出现的一种病症,目前中医对其尚缺乏规范的认识.因其具有外袭性、起病急、热象明显、易伤阴动血等特点,所以笔者认为其属于中医温病范畴.而引起急性放射损伤的电离辐射则应为一种温热毒邪,又因其具有独特的地方,故将其命名为电离辐射毒.电离辐射毒发病条件单一,致病暴烈,易直中中焦与肾精,毒邪若盛则机体损伤严重,治疗困难,甚至形成恶性病变.文章深入探讨了电离辐射毒的概念和致病特点,有利于更好地运用中医药对其进行防治.

    急性放射损伤中医学病因电离辐射毒温病

    《四部医典》催泻疗法的理论及实践应用

    仁增平措索朗巴珠旦增曲培顿珠...
    3176-3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催泻疗法是藏医古籍《四部医典》中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疗法至今应用于藏医临床实践中.文章通过前期诊察、服药方法、泻药弊点、泻药利点4个部分详细阐述了催泻疗法的内容,推广其理论与实践方法.《四部医典》所记载的催泻疗法内容丰富,治疗治病种类繁多,实践环节详细明了,为藏医治疗疾病的独特疗法,将其疗法安全有效地广泛推广于临床实践当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四部医典》催泻疗法理论原理

    明目三通法干预低度近视的随机对照试验

    陈爽张丽霞解晓斌宿蕾艳...
    3180-3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明目三通法干预低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的6~13岁低度近视患儿256例.采用前瞻性、分层、随机、对照研究设计,以屈光度较高眼为准进行分层(-1.00 D<SE≤-0.50 D和-3.00 D≤SE≤-1.00 D),再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28例,236眼)和治疗组(128例,235眼),对照组予健康宣教及散瞳验光(-3.00 D≤SE≤-1.00 D患儿予配镜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明目三通法(耳穴压丸、梅花针循经叩刺、穴位贴敷),均连续干预6个月.结果:干预后近视进展控制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3个月后,-1.00 D<SE≤-0.50 D治疗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优于对照组(P<0.01,P<0.05),其中治疗组在干预后双眼调节灵敏度提高(P<0.05);-3.00 D≤SE≤-1.00 D治疗组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负相对调节、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P<0.01);对照组调节灵敏度显著提高(P<0.05).干预6个月后,-1.00 D<SE≤-0.50 D治疗组裸眼视力、屈光度、调节灵敏度优于对照组(P<0.01,P<0.05),其中治疗组在干预后调节灵敏度提高(P<0.05,P<0.01);-3.00 D≤SE≤-1.00 D治疗组裸眼视力、双眼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优于对照组(P<0.01,P<0.05),其中治疗组负相对调节、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P<0.01).对比3个月和6个月结果,发现干预6个月后青少年患者调节功能明显优于3个月.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明目三通法对控制近视进展、减缓近视度数增长有积极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调节功能,且远期疗效更佳,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低度近视明目三通法视力屈光度眼轴调节功能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