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砂仁传统性状鉴别特征与内在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崔阳米文娟李阳韩玉...
    3036-3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砂仁中的非挥发性成分作为目标成分,与目前公认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其与传统性状的相关性,以此验证所筛选的砂仁质量评价指标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方法:以砂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测定砂仁中的非挥发性成分(槲皮苷、C1、C17)的含量,GC测定砂仁中主要的4个挥发性成分(龙脑、樟脑、柠檬烯、乙酸龙脑酯)的含量;通过电子鼻及百果重、横径、纵径、纵径/横径比的测定,对砂仁传统性状鉴别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将两类化学成分与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由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可知,关联度由大到小为:龙脑(r=0.751)>槲皮苷(r=0.745)>樟脑(r=0.711)>柠檬烯(r=0.682)>C1(r=0.568)>乙酸龙脑酯(r=0.540)>C17(r=0.505),槲皮苷作为非挥发性成分与性状的关联程度仅次于龙脑,可作为补充成分以完善现有的砂仁质量标准.结论:通过相关性分析不仅可阐明砂仁传统性状鉴别特点的科学性,体现了中药"辨状论质"的整体思想,同时可将目标成分与药材质量有效结合,有利于砂仁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

    砂仁性状特征挥发性成分非挥发性成分相关性质控指标槲皮苷

    清胃散基准样品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关键成分的量值传递分析

    朱仁愿续艳丽丁辉刘兴国...
    3044-3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清胃散基准样品的指纹图谱及关键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分析量值传递规律.方法:依据古籍制备18批清胃散基准样品冻干粉,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及关键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以出膏率、指纹图谱相似度,指标成分含量和转移率评价清胃散基准样品的质量.结果:18批清胃散基准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良好(≥0.984),26个共有峰中指认出10个峰,主成分分析显示盐酸小檗碱、异阿魏酸、阿魏酸、山柰酚、儿茶素和藁本内酯是其特征成分.10个指标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113.3%,RSD为0.13%~5.28%(n=6),转移率为5%~64%.结论:清胃散基准样品的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良好,可为清胃散复方制剂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清胃散基准样品指纹图谱含量测定量值传递

    川楝子肝毒性的影响因素及最佳炮制工艺探究

    杜晓鹂郭晶杨新跃陈思羽...
    3054-3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对川楝子中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进行预测,探讨川楝子中的活性成分对肝毒性(脂肪肝)的影响,同时考查川楝子醋制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通过联合运用TCMSP等多个数据库,对川楝子的活性化合物及作用靶点进行检索,利用IPA软件对潜在靶点进行核心分析及分子对接验证,探讨其活性成分对肝毒性特别是脂肪肝的影响;同时通过单因素考察探究川楝子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从川楝子中筛选得到活性成分35个,相关作用靶点209个.IPA核心分析显示川楝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如川楝素、槲皮素、大豆黄素、异槲皮素、硬脂酸、甘露醇、山柰酚、香草醛、芦丁可通过作用于EIF2AK2、STAT1、STAT2、IRF9、TP53、DCK等主要靶点对脂肪肝进行调控;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川楝子中所筛选的9个核心成分与12个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关系;单因素试验的结果表明,过3目筛的川楝子细粉在加醋量为12 mL,闷润时间为2h,烘干温度为140℃的条件下川楝素含量最低,为0.39 mg/mL.结论:川楝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对脂肪肝具有调控作用且以川楝素含量作为其中一项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可以为川楝子炮制工艺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川楝子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炮制工艺醋制脂肪肝肝毒性川楝素

    虎杖苷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株SKM-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凌志明王洪志杜宇许勇钢...
    3059-3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虎杖苷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株SKM-1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虎杖苷(0、25、50、100、200 µmol/L)对SKM-1细胞的抑制作用;碘化丙啶(PI)染色法检测虎杖苷(0、10、30 µmol/L)对SKM-1细胞周期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虎杖苷(0、10、30 μmol/L)对SKM-1细胞凋亡的作用;运用RNA-seq技术观察虎杖苷(0、30 µ mol/L)对SKM-1细胞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基因表达作用,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不同浓度虎杖苷对SKM-1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10、30 μmol/L虎杖苷显著降低G0/G,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P<0.05);30 μmol/L虎杖苷显著增加晚期与早期凋亡细胞的比例(P<0.05);RNA-seq显示,与DMSO控制组比较,30 µmol/L虎杖苷能显著引起SKM-1细胞基因组的表达变化,共有174个差异表达基因(145高表达基因与29个低表达基因),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细胞因子受体互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PPAR-γ信号通路等.结论:虎杖苷能有效抑制SKM-1细胞的增殖并使细胞阻滞于S期,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因子受体互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PPAR-γ信号通路等的功能而实现的.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虎杖苷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全基因组表达测序

    针刺对失眠大鼠自发活动节律周期及丘脑网状核内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影响

    舒治钧黎明蔡定均张全怡...
    3063-3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对失眠大鼠自发活动近日节律周期、丘脑网状核(TRN)内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神经元上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s)和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的中枢调节机制.方法:将24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8只,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腹腔注射法建立失眠大鼠模型.针刺组于每日ZT授时因子时间(ZT4)(11:00)针刺单侧内关、足三里,每日1次,每次15 min,每5分钟行平补平泻的捻转手法1 min,共5 d.观察大鼠24 h自发活动昼夜节律周期及TRN内小清蛋白阳性神经元(PV)/α7-nAChRs、PV/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共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及针刺组自发活动近日节律周期显著缩短(P<0.01,P<0.05);针刺治疗后,针刺组自发活动近日节律周期延长,恢复至正常状态(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TRN内PV/α7-nAChRs、PV/PSD-95共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P<0.05);针刺组TRN内PV/α7-nAChRs、PV/PSD-95的共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针刺可能通过上调PV阳性神经元上α7-nAChRs的表达,激活TRN内GABA能神经元并改善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恢复失眠大鼠自发活动近日节律周期,从而发挥治疗失眠的作用.

    针刺失眠节律周期小清蛋白阳性神经元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突触后致密蛋白-95内关足三里

    姜汁水凝胶穴位贴敷对哮喘大鼠辅助性T细胞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杨秋红卫弯田健材高慧...
    3068-3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Fe3O4/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新型穴位敷贴剂型,检测其性能,并应用于哮喘模型的穴位贴敷疗法,探讨该疗法对哮喘大鼠辅助性T细胞2细胞因子调节作用.方法:制备Fe3O4/PNIPAM复合水凝胶并测定升温性能,电镜下观察内部结构,检验细胞毒性.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激光姜汁组、激素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制备哮喘模型,激光姜汁组姜汁水凝胶贴敷大椎穴5 min并808 nm激光照射控制药物释放;激素组采用地塞米松1.2 mg/kg腹腔注射;均为隔日1次.观察大鼠一般状态;ELE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免疫球蛋白E(IgE)、白介素(IL)-4、IL-13的表达;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情况.结果:2.0 Fe3O4/PNIPAM具有疏松孔状结构,良好的吸热升温性能,且无细胞毒性.与模型组比较,激光姜汁组可显著改善哮喘大鼠的行为学评分(P<0.01);与模型组和激素组比较,激光姜汁组显著降低BALF中IgE的含量,降低IL-4、IL-13的表达(P<0.01,P<0.05).结论:Fe3O4/PNIPAM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疏松孔状结构可负载药物,具有良好的吸热升温性能可控制药物释放,可作为新型穴位贴敷制剂.姜汁水凝胶穴位贴敷疗法可通过降低BALF中IgE、IL-4、IL-13的表达缓解哮喘的发作症状.

    Fe3O4N-异丙基丙烯酰胺水凝胶哮喘穴位贴敷制剂姜汁

    破壁灵芝孢子粉调控NLRP3炎症体介导的焦亡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黄薇叶树丁志贤覃云鹏...
    3073-3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破壁灵芝孢子粉(BSG)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神经保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腹腔注射D-半乳糖联合脑内注射Aβ25-25建立AD模型.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破壁灵芝孢子粉组(BSG组)、多奈哌齐组(DP组),每组10只.用药组连续灌胃给药28 d.新事物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电镜检测海马组织损伤情况;Western blot及RT-PCR分别检测相关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Model组比较,BSG组和DP组大鼠新事物实验RI值显著升高(P<0.05);海马神经元损伤显著减少(P<0.05);p-tau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NLRP3、ASC、Caspase-1、GSDMD、GSDMD-N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破壁灵芝孢子粉可能通过调控NLRP3炎症体的激活介导的细胞焦亡,降低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

    破壁灵芝孢子粉阿尔茨海默病NLRP3炎症体p-tau神经保护新事物识别实验学习记忆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牛膝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机制

    谭丹杨沛霖张磊王健英...
    3078-3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探讨牛膝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牛膝组,每组8只.牛膝组采用牛膝预给药(6 g·kg-1·d-1)7 d后,进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造模.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的脑梗死面积;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形态;生化试剂盒以及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的一氧化氮(NO)、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乳酸脱氢酶(LDH)以及内皮素-1(ET-1)表达水平;转录组测序分析假手术组vs模型组,模型组vs牛膝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再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最后通过qPCR验证相关通路.结果:TTC染色和组织病理分析显示,牛膝可显著降低脑梗死面积,改善脑组织病理学形态;与模型组比较,牛膝组可显著降低血清中的LDH以及ET-1水平(P<0.01),同时显著上升NO与GSH的水平(P<0.01).RNA-seq分析结果显示,根据假手术组vs模型组,模型组vs牛膝组的差异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提示牛膝可能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q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牛膝组MEKK1、MKK4、JUN、JunD、Bax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Bcl-2表达水平有升高的趋势.结论:牛膝可能主要通过JNK/MAPK通路发挥抗脑缺血再灌注的作用.

    牛膝转录组学脑缺血再灌注JNK/MAPK

    补中益气汤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郭卓米立峰郭倩张媛凤...
    3084-3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予以对应干预.检测肠道菌群;测定大鼠小肠推进率,观察结肠组织病理改变以及血浆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OTUs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基于丰度的覆盖估计值(ACE)指数显著升高(P<0.05,P<0.01),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减轻,小肠推进率和血浆MTL、GAS水平升高(P<0.01,P<0.05),血浆VIP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可提高CFS大鼠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增加肠道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生长,改善大鼠胃肠功能.

    补中益气汤慢性疲劳综合征肠道菌群菌群结构胃肠功能

    豨莶草水洗脱部位对H3N2型甲流病毒感染小鼠的作用及机制

    王欢樊凯芳陈媛王腾岳...
    3089-3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豨莶草水洗脱部位(SWES)对BALB/c小鼠H3N2型甲流病毒所致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50只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其中42只采用限食法(100g饲料/kg-1·d-1)进行小鼠气虚模型建立;另取8只小鼠,正常饲喂,作为正常对照组.选择模型显著4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奥司他韦胶囊组,连花清瘟胶囊组,SWES低、高剂量组,每组8只.各组小鼠连续灌胃相应药物7 d,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小鼠于给药第4天给药前2 h经鼻滴入H3N2型甲型流感病毒原液(60 μL/只)进行感染,感染后72 h,检测各组小鼠肺脏、胸腺、脾指数,光镜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肺脏中白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采用半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脏组织α7nAchR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脏组织P65、p-P65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SWES高剂量组能显著减轻小鼠感染甲流病毒后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降低肺组织评分(P<0.05),显著降低感染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P<0.01),以及小鼠肺脏中IL-6、IL-1β、TNF-α的含量(P<0.01);SWES低、高剂量组能显著升高甲流病毒感染肺α7nAchR的表达(P<0.05),显著降低甲流病毒感染肺组织p-P65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SWES具有抗甲流病毒的药效作用,其抗甲流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肺组织a7nAchR/P65信号通路,减少肺组织炎症因子(IL-6、IL-1β)的分泌有关.

    豨莶草水洗脱部位H3N2型甲流病毒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