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隔药灸脐法调控结肠组织TRPV1离子通道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作用机制

    马凤君刘桐李昕芮刘芳...
    3976-3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隔药灸脐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腹泻症状、内脏敏感性及结肠组织中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亚型1(TRPV1)、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探讨其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隔药灸脐组、隔药灸脐+TRPV1拮抗剂组.采用乙酸灌肠联合慢性捆绑束缚刺激建立IBS-D大鼠模型.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腹泻症状、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TRPV1、SP、CGRP蛋白及mRNA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泻症状、AWR评分以及结肠组织中TRPV1、SP、CGRP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隔药灸脐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且隔药灸脐组疗效优于隔药灸脐+TRPV1拮抗剂组(P<0.01,P<0.05).结论:隔药灸脐法可以改善IBS-D大鼠腹泻症状,下调结肠组织中TRPV1、SP、CGRP表达,有效缓解内脏高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TRPV1离子通道有关.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隔药灸脐法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亚型1离子通道结肠作用机制

    黄芪-丹参调控脂肪酸代谢改善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的机制

    韩聪高冉冉连梦慧申振...
    3983-3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黄芪-丹参通过调控脂肪酸代谢改善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黄芪-丹参低剂量组、黄芪-丹参高剂量组及缬沙坦组,每组8只.以CsA 30 mg·kg-1·d-1灌胃建立CsA慢性肾毒性模型,造模时黄芪-丹参低、高剂量组组分别给予4.2、8.4 g·kg-1·d-1灌胃,缬沙坦组给予10 mg·kg-1·d-1.6周后观察小鼠肾功能相关血尿指标,HE、Masson及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肾组织蛋白质测序构建黄芪-丹参干预下的肾脏蛋白表达图谱,并对高度富集的脂肪酸代谢相关通路及差异基因PPARα、GK、Hmgcs2、Plin2、Degs1、Agpat5、Neu1、Pck1进行筛选及验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下降、尿量较少,BUN、Scr、UACR、NAG、IL-6、MDA、FFA升高,黄芪-丹参干预后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小管胞质空泡化、扩张及萎缩,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胶原纤维明显增生,黄芪-丹参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鉴定出PPAR信号通路等10条与脂肪酸代谢等密切相关的靶通路,脂肪酸代谢相关通路中的差异蛋白PPARα、GK、Hmgcs2、Plin2、Degs1、Agpat5、Neu1、Pck1均有较高的AUC预测性.与模型组比较,黄芪-丹参上调了PPAR α、PGC-1α、Acox1的蛋白表达,下调了 TGF-β1、Cαspase3的蛋白表达,改善了肾组织凋亡、脂质累积及Ⅰ型与Ⅲ型胶原沉积.PPAR α敲减后,PGC-1α、Acox1蛋白表达下调,TGF-β1、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肾组织凋亡、脂质累积及Ⅰ型与Ⅲ型胶原沉积加剧,黄芪-丹参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黄芪-丹参能够通过调控PPARα/PGC-1α/TGF-β1轴,改善脂肪酸氧化供能,减少肾组织凋亡、脂质累积及胶原沉积,改善机体炎症、氧化应激及脂质过载,保护肾功能.

    蛋白质测序黄芪-丹参脂肪酸代谢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

    基于自噬途径探讨补阳还五汤合抵挡汤改善尿酸性肾病大鼠肾脏损伤的作用机制

    范丽妃郭玉琴林敏翁曼华...
    3989-3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合抵挡汤对尿酸性肾病(UAN)大鼠肾脏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SPF级SD大鼠适应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别嘌醇组,补阳还五汤合抵挡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腺嘌呤(100 mg/kg)联合氧嗪酸钾(300 mg/kg)混悬液灌胃建立UAN大鼠模型,造模同时各给药组分别给予别嘌醇(5 mg/kg)和补阳还五汤合抵当汤高、中、低剂量(3.46、1.73、0.87 g/kg)灌胃,连续21 d.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肾脏质量及肾脏指数等;检测血尿酸(SU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24h mAlb)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肾脏胶原阳性面积占比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组织CD68、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自噬标志蛋白LC3-Ⅱ、Beclin-1、P62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P62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1),血清SUA、Scr、BUN及尿液24h mAlb含量显著升高(P<0.01),肾脏胶原容积分数(CVF)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CD68、α-SMA阳性表达面积显著增加(P<0.01),肾组织自噬标志蛋白LC3-Ⅱ基因表达与LC3-Ⅱ/LC3-Ⅰ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Beclin-1基因与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62表达显著降低(P<0.01),并伴尿酸钠盐结晶沉积和肾组织结构损伤等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合抵当汤高、中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P<0.01),别嘌醇组及补阳还五汤合抵当汤高、中剂量组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各给药组血清SUA、Scr、BUN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补阳还五汤合抵当汤高、中剂量组尿液24h mAlb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各药物干预组肾组织病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以中剂量组更为接近空白对照组,别嘌醇组及补阳还五汤合抵当汤高、中剂量组CVF显著降低(P<0.01),肾组织CD68、α-SMA阳性表达面积和自噬标志蛋白LC3-Ⅱ基因表达与LC3-Ⅱ/LC3-Ⅰ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Beclin-1基因与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62基因与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合抵挡汤对UAN大鼠具有抗炎、抗纤维化的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LC3-Ⅱ、Beclin-1、P62异常表达有关.

    补阳还五汤合抵挡汤尿酸性肾病肾脏损伤自噬途径机制

    基于药证相应探讨附子对虚寒、虚热证候一氧化氮/线粒体能量代谢信号通路的影响

    邸松蕊朱映黎李一芃热依塞·努尔买买提...
    3996-40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附子对寒热不同证候一氧化氮(NO)/线粒体能量代谢信号通路变化差异,从药证相应揭示中药药性在不同证候状态下产生的生物效应机制.方法:采用灌胃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建立虚寒、虚热证候模型.56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虚寒模型组,虚寒附子低、高剂量组,虚热模型组,虚热附子低、高剂量组,每组8只,连续给药14 d.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清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NO、活性氧(ROS)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心脏原代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和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心脏原代细胞Bcl-2、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虚寒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下降,cAMP/cGMP降低,血清NO含量降低、ROS含量升高,心脏细胞ROS和MPTP水平升高,心脏原代细胞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虚热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下降,cAMP/cGMP升高,血清NO和ROS含量升高,心脏原代细胞Bax和Caspase-9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与虚寒模型组比较,虚寒附子高、低剂量组小鼠体质量、血清NO、体内外ROS,虚寒附子高剂量组血清cAMP、cGMP、cAMP/cGMP、心脏细胞MPTP、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等指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P<0.01);与虚热模型组比较,虚热附子高剂量组小鼠血清NO降低(P<0.05).结论:从药证相应揭示辛热中药附子在不同证候状态下会产生明显的生物效应表达差异,其机制与调控NO/线粒体能量代谢信号通路差异有关.寒者热之,附子能够逆转虚寒证候小鼠的心脏细胞线粒体应激状态,反之,则会加重虚热证候小鼠心脏细胞的应激及凋亡的程度.

    中药药性药证相应附子一氧化氮线粒体能量代谢

    基于因子分析研究代谢综合征血糖组分异常的证素分布规律

    曾萌薇潘东豪江铭倩许珈齐...
    4002-4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代谢综合征血糖组分正常与异常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采集449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四诊信息,基于血糖组分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与血糖异常组,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获取的症状进行分析,结合专业知识,提取常见的中医证素.结果:通过因子分析,两组各获取17个公因子.经初步分析,病性证素涉及痰湿、火热、气滞、血瘀、气虚、阴虚、阳虚等,病位证素主要有脾、肝、肾、心等,且两组的证素和症状分布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基于因子分析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四诊信息进行分析,对本病血糖组分异常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代谢综合征血糖组分因子分析证素

    基于脉象与心电特征融合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辨识研究

    武文杰郭睿颜建军张春柯...
    4010-4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脉象与心电特征融合在常见心血管疾病辨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ZY-Ⅱ型压力-心电多源传感器脉诊仪同步采集常见心血管疾病患者(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脉象信号和心电信号并提取特征参数,运用非参数检验法比较各组特征参数组间差异;基于不同的特征组合构建不同的建模数据集,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辨识模型,并计算准确率、精确率进行模型性能比较.结果:脉象特征h2/h1、h3/h1、h5/h1、t1、t3、t1/T、t4/T、t5/t4、w1、w2、w1/T、w2/T、P-RMSSD、P-SDNN和心电特征QRS时限、PR间期、心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脉象和心电特征融合的辨识模型,其准确率、平均精确率较基于脉象特征的模型、基于心电特征的模型分别提升了3.00%、2.81%和2.83%、2.89%.结论:脉象和心电特征融合可提高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辨识率.

    心血管疾病辨识脉象特征心电特征特征融合随机森林

    基于AMPK/SIRT1/PGC-1 α通路的鹿鞭四气表征研究

    林清陶然梁唯灿李一芃...
    4017-4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鹿鞭的药性表征,探讨其四气归属.方法:将健康雄性昆明小鼠88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11组:空白组,虚寒模型组,人参组,虚寒鹿鞭低、中、高剂量组,虚热模型组,西洋参组,虚热鹿鞭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每天下午分别定时灌胃氢化可的松、醋酸地塞米松制备虚寒、虚热模型,每天上午定时给予相应药物,空白组给予空白溶剂,连续14d.于第14天给药后30 min测定各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于第15天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乳酸(LA)、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剖取大腿骨骼肌测定肌糖原含量、肌肉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以及P-AMPK、AMPK、SIRT1、PGC-1α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虚寒模型组比较,虚寒鹿鞭低、中剂量组体质量显著升高,虚寒症状有所改善,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增加,血LA含量显著降低,BUN、TC及肌糖原含量显著增加,肌肉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显著升高,肌肉组织P-AMPK/AMPK值、SIRT1、PGC-1 α含量明显增加.与虚热模型组比较,虚热鹿鞭低、中剂量组体质量显著升高,虚热症状有所改善,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增加,血LA、BUN含量显著降低,肌糖原含量显著增加,肌肉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肌肉组织P-AMPK/AMPK值、SIRT1、PGC-1α含量显著降低.结论:鹿鞭可以通过影响AMPK/SIRT1/PGC-1 α通路调节肌肉组织能量代谢异常状态,进而双向调节小鼠虚寒及虚热状态,增强虚寒、虚热小鼠体力,故鹿鞭四气属平.

    鹿鞭药性性平抗疲劳能量代谢AMPK通路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牛黄清心丸(局方)中的胆酸类成分

    林逸凡林诗铃陈涛林思荣...
    4024-4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 MS)对牛黄清心丸(局方)中的胆汁酸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对不同批次的牛黄清心丸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柱,以0.1%甲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在负离子模式下分别进行全扫描/数据依赖二级扫描(Full MS/dd-MS2)和平行反应监测(PRM).采用SPSS和SIMCA软件对含量测定结果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从牛黄清心丸中共鉴定出16个胆酸类成分,在定量分析中,16个胆酸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4.7%~104.8%.层次聚类分析(HCA)将13批样品分为2类,样品S1~S3、S6、S7为I类,样品S4、S5、S8~S13为Ⅱ类,与主成分分析(PCA)结果一致;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显示胆酸、牛磺胆酸和甘氨胆酸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均>1,是引起产品质量差异的关键成分.结论:所建方法能快速测定牛黄清心丸中的16个胆汁酸,并结合化学计量学筛选出3个影响产品质量的差异性成分,为牛黄清心丸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牛黄清心丸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胆酸含量测定化学计量学质量控制

    模拟炮制及实验证据揭示知母盐炙后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的机制

    张凤婷韩舒许金凯李卫飞...
    4033-4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知母盐炙后化学成分转化以及滋阴降火作用增强的机制.方法:首先采用HPLC法比较生知母和盐知母之间化学成分的差异,结合模拟炮制实验进行验证,阐明炮制引起的化学变化;其次建立甲状腺素诱导的大鼠肾阴虚模型,评价生、盐知母及增量成分芒果苷治疗肾阴虚的效果.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药物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表达影响.结果:知母盐炙后新芒果苷含量下降,芒果苷含量升高;在模拟盐炙新芒果苷单体及饮片中均出现了芒果苷色谱峰,证明盐炙可促使新芒果苷向芒果苷转化;生知母、盐知母和芒果苷均可治疗肾阴虚证,但盐知母和芒果苷治疗肾阴虚证的效果明显优于生知母,证明芒果苷是知母发挥治疗肾阴虚作用的活性成分之一;生知母、盐知母和芒果苷均能上调肾阴虚证大鼠PI3K、AKT、mTOR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芒果苷的作用明显优于生知母.结论:知母盐炙后芒果苷含量增加,并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增强知母对肾阴虚证的治疗作用.

    知母模拟炮制肾阴虚证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机制

    基于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计量学对温性经筋通贴膏的质量评价

    吴颖李亚欣苏安宇杜锦顔...
    4040-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温性经筋通贴膏HPLC指纹图谱及其7种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12批温性经筋通贴膏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对照品确定盐酸小檗碱、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丹皮酚、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和大黄素成分,并进行含量测定;借助SPSS 16.0、SIMCA-P 14.1等软件对12批温性经筋通贴膏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12批温性经筋通贴膏指纹图谱共确定了32个共有峰,相似度均>0.9,并指认了7个成分峰,7种成分的线性关系均比较良好(R2≥0.9990),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考察中的RSD均<5%,回收率试验按照已知含量的100%分别加入各对照品,回收率RSD均<5%;12批次温性经筋通贴膏7种成分含量范围分别在17.69~52.48,24.07~50.86,22.73~58.39,74.76~130.30,7.71~10.25,1.07~5.10,16.18~46.89 µg/g;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显示可将S5划分为Ⅰ类,其他批次为Ⅱ类,OPLS-DA共确定15个差异标志物.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科学、可靠,并结合了化学计量学,为温性经筋通贴膏质量控制及后期剂型研究奠定了基础.

    温性经筋通贴膏指纹图谱含量测定质量化学计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