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陈华庭

半月刊

1001-5213

pharmacy@vip.163.com

027-82836596;82809190

430014

武汉市汉口胜利街155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医院药学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面向全国医院药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和广大药学工作者,主要介绍国内外药学先进技术、临床合理用药、中西药制剂、药剂科的科学管理与改革、药学基础知识及理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呼吸专业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备案现状及分析

    杨启凡刘丽宏赵志霞王宇萍...
    1241-1245,1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呼吸专业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及其主要研究者(principal investigator,PI)的备案现状,为我国构建呼吸专业临床研究网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备案管理信息平台和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对备案呼吸专业机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备案平台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3月9日,公示平台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结果:截至2023年3月9日,我国共有771家备案呼吸专业机构,分布于31个一级行政区,呼吸专业PI达3 133人。广东、江苏、河南等备案呼吸专业机构数排名前9位的省份,占全国总数的57。1%;呼吸专业PI区域分布与备案呼吸专业机构分布呈正相关。87。0%的备案呼吸专业机构为三甲医院,93。7%的呼吸专业PI集中于三甲医院。截至2022年12月31日,备案呼吸专业机构中,呼吸临床试验组长单位数排名前10位的省份牵头承接了全国75。7%的临床试验项目。结论:我国呼吸专业机构及PI资源面临横向和纵向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对弱势地区和机构应予以充分动员和重视,为建设呼吸专业临床研究网络奠定基础。

    呼吸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要研究者备案

    基于SphK1/S1PR2通路探讨肾必宁颗粒对IgA肾病大鼠肾组织的保护作用

    姜浩然宋纯东段凤阳王宁丽...
    1246-1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肾必宁颗粒通过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1-磷酸鞘氨醇受体2(sphingosine 1 phosphate receptor 2,S1PR2)通路改善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大鼠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4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空白组(n=10)、模型组(n=10)、泼尼松组(n=10)、肾必宁低剂量组(n=12)和肾必宁高剂量组(n=12)。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建立IgAN模型,第9周起治疗组灌胃给药,7周后生化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LB)、尿红细胞计数及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观察IgA沉积;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SphK1、S1PR2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SphK1、S1PR2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红细胞计数、24 h-UTP、SCr、BUN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ALB水平显著降低(P<0。01),ALT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明显的肾脏病理损伤,免疫荧光可见大量IgA荧光沉积,肾组织SphK1、S1PR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组、肾低组、肾高组大鼠尿红细胞数、24 h-UTP、BUN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ALB水平显著升高(P<0。01),各组ALT水平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低组SCr水平显著降低(P<0。05),肾脏病理有不同程度改善,IgA荧光沉积可见不同程度减少,肾组织SphK1、S1PR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肾必宁颗粒可能通过抑制SphK1/S1PR2通路来降低IgAN大鼠尿蛋白,减轻血尿并改善肾功能,从而起到保护肾脏、防治肾损害的作用。

    肾必宁颗粒IgA肾病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受体2信号通路肾损伤

    翻白草不同部位提取物抗常见致病菌活性评价

    苟军丽李刚路宗志唐晓梦...
    1253-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研究翻白草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筛选翻白草抗菌的活性部位,并揭示其发挥抗菌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法获得翻白草不同部位提取物,采用微量稀释法开展抑菌活性研究,采用Spearman分析揭示各部位化学成分与抑菌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翻白草不同部位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差异显著,均以乙酸乙酯部位最高,正丁醇部位次之。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翻白草各部位提取物对受试菌株均具有抑菌效果,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抗菌效果优于革兰氏阴性细菌;不同部位提取物抗菌活性以乙酸乙酯部位最强,正丁醇部位次之,水部位最弱。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黄酮含量与所有受试菌株的抑菌活性呈显著相关,总酚含量仅与部分受试菌株的抑菌活性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翻白草不同部位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以乙酸乙酯部位最强,且其发挥抑菌作用的活性成分为黄酮和酚类成分。研究结果为翻白草用于临床抗菌以及其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翻白草提取物抗菌抑菌

    中空纤维离心超滤-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ICU患者比阿培南的谷浓度

    陶兴隆张甜甜张宇武玺坤...
    1260-1263,1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低成本的比阿培南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并对ICU患者比阿培南谷浓度进行测定。方法:建立人血浆中比阿培南浓度的测定方法,并对其验证。前瞻性地收集2023年3-8月使用比阿培南的ICU患者8例,并测定其谷浓度。结果:比阿培南标准曲线为:y=0。179 6x+0。019 3(r=0。999 9),0。2~50 μg·mL-1,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0。2μg·mL-1。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0。5、5、40 μg·mL-1)的绝对回收率平均分别为97。40%、99。43%和93。58%,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0。55%、94。81%和97。41%。3个浓度的日间精密度、日内精密度均小于5。0%,使用本方法测得8例ICU患者的比阿培南谷浓度在0。51~1。79 μg·mL-1。ICU患者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表明,比阿培南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疗效,对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引起感染的治疗效果可能不理想。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高、成本低,可用于比阿培南生物样品日常测定。可针对ICU感染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比阿培南中空纤维离心超滤治疗药物监测

    止嗽散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2种成分含量测定

    王淑斐杭宇马伟苟小军...
    1264-1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止嗽散HPLC指纹图谱及2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制备10批止嗽散样品,采用SunFireT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1%磷酸水(A)-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 ℃;变波长检测(0~4 min,320 nm;4~45 min,280 nm;45~90 min,254 nm);进样量10 µL,建立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A版)进行相似度分析,并以橙皮苷、甘草酸铵为指标性成分建立含量分析方法。结果:10批止嗽散指纹图谱确定了 17个共有峰,确认了 2种成分,分别是橙皮苷、甘草酸铵。建立了 10批止嗽散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78~1。000,橙皮苷、甘草酸铵分别在105。9~10 590μg·mL-1、22。96~229。6 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 6),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试验均良好。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止嗽散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为止嗽散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止嗽散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含量测定

    液质联用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5种抗菌药物及其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吕锦绣徐文俊赵静杭鹏洲...
    1270-1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并验证一种人血浆中5种常见抗菌药物的检测方法,并将其用于重症患者治疗药物监测。方法:血浆样品经有机溶剂沉淀蛋白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测定。色谱柱为Kinetex五氟苯基柱,以含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甲醇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柱温为40 ℃,分析时间为3。5 min,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结果:伏立康唑、利奈唑胺、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分别在0。2~40μg·mL-1(r=0。997 4)、0。5~100 μg·mL-1(r=0。999 4)、0。5~100 µg·mL-1(r=0。999 4)、1。5~300 µg·mL-1(r=0。993 6)、1。5~300(r=0。997 9)μg·mL-1 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的准确度97。44%~100。72%、精密度≤9。35%;批内和批间精密度≤13。88%;方法回收率91。35%~106。08%;基质效应95。48%~107。42%;稀释效应相对偏差<15。00%;在多种储存条件下,处理前后的样品稳定性良好。统计了苏北人民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共138例血药浓度检测结果,伏立康唑、利奈唑胺、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达标率分别为53。84%、27。27%、59。10%、20。00%、25。00%。纳入了 20例重症患者基本信息及血药浓度,发现在相同给药方案下,个体间差异较大。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度、灵敏度、重复性好,可同时检测重症患者5种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经临床实践证明,该法可为重症患者个体化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液质联用法抗菌药物重症患者治疗药物监测

    基于HPLC-MS/MS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的蒙药那如-3味丸质量评价

    李君张谦王跃武张微...
    1277-1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MS/MS)建立同时测定那如-3味丸中9个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比较不同批次间质量差异。方法:基于HPLC-MS/MS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采用Shim-packGIST-HP C18(2。1 mm×100 mm,3 μm),流动相甲醇(A)-0。1%甲酸水(B),流速0。25 mL·min-1,柱温35 ℃,进样量3 μL,正、负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MRM)方式定量分析16批次那如-3味丸中9个成分含量,并利用微生信科研绘图平台及SIMCA 14。1软件对含量数据进行聚类热图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进而筛选那如-3味丸质量差异标志物。结果: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胡椒碱在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RSD均小于3。0%,加样回收率范围在95。91%~102。92%。聚类热图和PCA分析将16批样品分为两大类,OPLS-DA法确定了 6个差异标志物,分别为柯里拉京、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结论:所建分析方法稳定、可行,HPLC-MS/MS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可全面评价不同厂家、不同批次间那如-3味丸差异,并筛选出差异组分,为该制剂工艺优化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那如-3味丸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定量分析化学模式识别质量评价

    艳山姜挥发油对L-NAME诱导高血压大鼠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刘斌王锟蒋丹肖潮达...
    1285-1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艳山姜挥发油(essential oils from Fructus Alpiniae zerumbet,EOF AZ)对Nw-硝基-L-精氨酸甲酯盐酸盐(Nω-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 hydrochloride,L-NAME)诱导高血压大鼠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L-NAME溶液口服灌胃4周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模型成功的大鼠分别给予EOFAZ和卡托普利治疗4周。每周采用无创血压测量系统监测大鼠动脉血压;小动物B超成像系统检测大鼠心脏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变化;比色法检测大鼠心脏中MDA、SOD、NO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心脏中eNOS、iNOS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脏中炎症相关蛋白TNF-α、IL-1β,氧化应激相关蛋白Nrf2、HO-1、Prdx-1,心脏肥厚相关蛋白ANP、BNP,以及eNOS、iNOS蛋白表达。结果:EOFAZ显著降低高血压大鼠血压,改善大鼠心脏结构异常和功能障碍,降低MDA和NO水平,增加SOD活性,下调ANP、BNP、TNF-α、IL-1β、iNOS表达,以及上调Nrf2、HO-1、Prdx-1、eNOS表达(P<0。05,P<0。01)。结论:EOFAZ对L-NAME诱导的高血压大鼠心脏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与抑制炎症、改善氧化应激、提高NO生物利用度有关。

    艳山姜挥发油高血压大鼠模型心脏损伤炎症氧化应激

    小红参对高胆碱膳食小鼠肠道菌群及代谢物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李高一舟程江豪陈普段小花...
    1292-1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小红参对高胆碱饮食C57BL/6J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物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方法:将18只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高胆碱膳食(CHO)组和小红参干预(RY)组,连续给药6周后,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测定小鼠肠内粪便的肠道菌群组成,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肠内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CHO组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与CHO组相比,RY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肠道微生态得到改善;RY组中 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Lactobacillus 和 Bifidobacterium 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 CHO 组,RY 组中 Desulfovibrio 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CHO组,RY组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也高于CHO组。结论:小红参可以优化肠道菌群的组成,改善肠道的微生态环境,增加短链脂肪酸含量,为小红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小红参高胆碱膳食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

    基于Plackett-Burman和G1-熵权法设计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中药颗粒成型工艺:以小儿热速清颗粒为例

    梁新丽唐凤悦廖正根勒孚仕...
    1298-1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Plackett-Burman和G1-熵权法设计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小儿热速清制粒成型工艺。方法:以二次成型率、吸湿率、休止角、溶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合适的因素与水平进行Plackett-Burman设计进而确定关键工艺参数,采用基于G1-熵权法结合响应面设计优化小儿热速清颗粒的成型工艺。结果:优化后处方为药辅质量比7∶3,糊精∶甘露醇质量比1∶1,矫味剂阿司帕坦质量分数0。3%、蜜桃香精质量分数0。2%;工艺:80%乙醇(2%PVP-K30)为润湿剂湿法制粒,60 ℃干燥1h;综合评分的平均值为94。46。结论:该制备工艺可靠、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优化小儿热速清颗粒的成型工艺。

    小儿热速清颗粒Plackett-Burman设计G1-熵权法Box-Behnken响应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