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陈华庭

半月刊

1001-5213

pharmacy@vip.163.com

027-82836596;82809190

430014

武汉市汉口胜利街155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医院药学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面向全国医院药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和广大药学工作者,主要介绍国内外药学先进技术、临床合理用药、中西药制剂、药剂科的科学管理与改革、药学基础知识及理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定量药理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17-2022)

    苏霞何月珍高玉成刘晓芹...
    2673-2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2017-2022年中国机构发表的定量药理学研究论文情况,分析中国定量药理学发展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医学6个数据库2017-2022年期间中国机构发表的定量药理学论文。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论文发表的数量、被引用次数、研究内容、论文作者及论文发表机构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应用社会网络图分析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结果:共395家机构发表了中文论文483篇、英文论文9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59篇。14篇SCI收录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不少于30次;35家机构发表的论文数量不少于10篇;论文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总人数为1 912人;政府监管机构和研究所发表论文的数量增长最快。论文的研究内容除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生理药动学外,基于模型的荟萃分析、定量系统药理学等方面的论文也逐年增加,机构间合作也日趋紧密。结论:近6年来,中国定量药理相关研究的数量迅速增长,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不断拓宽和深化,研究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机构间的合作交流不断深入。定量药理学在模型引导的新药研发和精准用药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定量药理学文献计量分析中国机构

    去甲汉黄芩素对急性低压低氧诱导脑组织损伤的改善作用研究

    景临林邹蓓蕾王格格马慧萍...
    2680-2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去甲汉黄芩素改善急性低压低氧诱导小鼠脑组织损伤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78只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低压低氧组,芦丁组(200 mg·kg-1),去甲汉黄芩素低剂量(50 mg·kg-1)、中剂量(100 mg·kg-1)和高剂量组(200 mg·kg-1)。药物组腹腔注射给药,正常对照组和低压低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将小鼠置于模拟海拔8000 m的低氧舱中暴露24 h以构建急性低压低氧脑组织损伤模型。HE染色评估脑组织病理变化;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中H2O2、MDA、SOD和GSH的水平以评估氧化应激状态;ELISA检测脑组织中IL-1β、TNF-α和IL-6的含量以评估炎性反应;Western blot检测缺氧相关蛋白(HIF-1α和VEGF)、抗氧化应激相关蛋白(Nrf2和HO-1)、炎性相关蛋白(NF-κB和TNF-α)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压低氧组小鼠脑组织出现病理学改变,脑组织中H2O2、MDA、IL-1β、TNF-α和IL-6 的含量显著升高,SOD和 GSH水平显著降低,HIF-1α、VEGF、Nrf2、HO-1、NF-κB、TNF-α、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Bcl-2的比值升高。去甲汉黄芩素预处理能够逆转这些变化。结论:去甲汉黄芩素通过抑制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缓解急性低压低氧诱导的小鼠脑组织损伤。

    急性低压低氧去甲汉黄芩素脑损伤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细胞凋亡

    2016-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药理方向项目资助情况及研究热点分析

    郭苗王源园王永庆王丽彬...
    2687-2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对临床药理领域的资助情况,分析研究热点,为相关人员申报此基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NSFC官方数据库、LetPub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查询系统和ZCOOL数据库,收集2016-2022年医学科学部临床药理方向的项目信息(申请代码设置:2016-2020年为H3111,2021-2022年为H3511),包括资助年度、项目名称、项目类别、依托单位和资助金额等,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2016-2022年临床药理方向共资助225项,资助金额达8 934万元,资助项目数量和金额呈波动上升趋势。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面上项目是主要资助类别。项目依托单位呈现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现象,以北京、江苏、上海等地区为主,中南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表现最为突出。研究方向集中在分子机制研究,特别是肿瘤发生发展与耐药机制方向,个体化用药与不良反应也是研究重点。研究热点包括信号转导通路、基因多态性、生物标志物、PK/PD、多组学技术等。结论:NSFC对临床药理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尤其关注肿瘤等特定疾病研究。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深入,临床药理领域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多突破和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药理资助情况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1,8-桉叶油素通过TLR4/NF-κB信号改善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作用

    徐民庆付凌云沈祥春
    2693-2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1,8-桉叶油素减少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炎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筛选 1,8-桉叶油素(0。08、0。12、0。31、0。63、1。25、2。50、5。00、10。00µg·L-1)对HUVEC的最适浓度。HUVEC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和中剂量+KLA组,LPS构建HUVEC损伤模型。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凋亡和迁移,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PCR检测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抗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mRN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IL-6、TNF-α、TLR4、胞内NF-κB p65、细胞核内NF-κB p65、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UVEC细胞抑制率、凋亡率、MDA含量、IL-6 和 TNF-α 蛋白表达、ICAM-1 和 VCAM-1 的 mRNA 表达、NF-κB p65、TLR4、核内 NF-κB p65 和 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上升(P<0。05),迁移数、SOD活性和胞浆NF-κB p65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HUVECs细胞抑制率、凋亡率,MDA含量,IL-6和TNF-α蛋白表达、NF-κB p65、TLR4、核内NF-κB p65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P<0。05),迁移数、SOD活性和胞浆NF-κB p65蛋白表达上升(P<0。05),高剂量组I CAM-1和VCAM-1以及中剂量组VCAM-1的mRNA表达下降(P<0。05)。中剂量+KLA组各项指标均不如中剂量组。结论:脂多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可能与TLR4/NF-κB通路NF-κB p65核转位有关,1,8-桉叶油素能通过抑制NF-κB p65核转位,降低HUVECs细胞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治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1,8-桉叶油素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TLR4/NF-κB通路

    岗梅清咽合剂HPLC特征图谱及同时测定多成分含量

    林秀娟刘翠珍雷晓椿曾德浩...
    2700-27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岗梅清咽合剂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以及同时测定多个特征性成分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10批岗梅清咽合剂的特征图谱,评价其相似度,确定共有特征峰,并对各共有峰进行归属;以特征图谱共有峰峰面积为分析对象,进行化学计量法分析,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大于1,筛选出差异性成分,并对6个特征性化学成分同时测定其含量。结果:10批岗梅清咽合剂共标定出21个共有特征峰,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50,与对照品比对出了 11个特征峰。CA和PCA结果显示,10批样品可聚为3类;OPLS-DA结果显示,VIP值大于1的成分筛选出了 10个成分,依次为4(没食子酸),10、9(咖啡酸),13、8(隐绿原酸),2、3、17(异绿原酸C),15(异绿原酸A),7(绿原酸)号峰。10批样品中没食子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含量分别为0。097~0。591、0。055~0。131、0。051~0。200、0。402~1。171、0。013~0。087、0。013~0。123 mg·mL-1。结论: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岗梅清咽合剂的质量控制。

    岗梅清咽合剂特征图谱化学计量法含量测定

    基于全血稳定性研究的利奈唑胺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采样流程建立

    乔勇徐兵童焕邓阳...
    2707-2711,2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利奈唑胺浓度,完善其全血稳定性研究并制订临床采样流程,以期为利奈唑胺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及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促进抗感染药物TDM体系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方法:血浆样品加入内标物(头孢哌酮)经乙腈(含0。1%甲酸)沉淀蛋白,取上清液-水(1∶1,V/V)稀释后进样;以50 mmol·L-1 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05%甲酸)-乙腈(75∶25,V/V)为流动相,经Shim-pack GIST C18(4。6 mm×250 mm,5。0 µm)分离,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40 ℃,分别考察利奈唑胺全血、血浆样本在不同温度、不同采血管等条件下的稳定性,基于全血稳定性结果制订临床采样及送检流程,并应用于临床TDM。结果:利奈唑胺在0。59~23。40µ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定量下限为0。59 µg·mL-1,低、中、高浓度的萃取回收率在95。97%~111。35%范围内,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8。72%;肝素钠采血管的全血样本于室温(18~23 ℃)、4 ℃冰箱24 h内稳定,优于同等放置条件下EDTA-K2采血管(12h内稳定),血浆质控样品经预处理后于自动进样器(6℃)24h稳定,血浆质控样品于4℃冰箱、室温(18~23℃)24h、-80℃冻存65 d、-80 ℃反复冻融3次均稳定。结论:建立的利奈唑胺TDM方法及临床采样流程能确保利奈唑胺的稳定性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利奈唑胺的TDM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利奈唑胺治疗药物监测全血稳定性临床采样流程高效液相色谱

    基于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染料木素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结肠炎小鼠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厉启芳靳雪梅刘媛李冰冰...
    2712-2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染料木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 ative colitis,UC)小鼠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7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分为3组,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DSS饮水(5%,W/V)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给予染料木素(15 mg·kg-1)灌胃干预7 d。实验过程中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实验结束后,HE染色进行病理观察,ELISA检测血清IL-10、IL-6、TNF-α、IL-1β、TGF-β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SCFAs含量。结果:染料木素能够促进肠黏膜结构恢复,减轻炎性浸润,提高IL-10、TGF-β含量,降低IL-6、TNF-α、IL-1β含量(P<0。05)。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在距离上存在差别,治疗组接近于空白组。SCFAs定量数据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乙酸、丁酸、丙酸含量呈现降低趋势,戊酸呈现升高趋势(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乙酸、丁酸、丙酸呈现升高趋势,戊酸呈现降低趋势(P<0。05)。结论:染料木素能够减轻肠黏膜屏障损伤程度,降低促炎性因子IL-6、TNF-α、IL-1β含量,提高SCFAs中的乙酸、丁酸、丙酸含量,抑制戊酸含量,发挥治疗作用。

    金雀异黄酮短链脂肪酸丁酸乙酸代谢组学

    ICP-MS法测定缬沙坦胶囊12种金属杂质元素的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估

    谈利红唐华李艳杨林...
    2718-2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缬沙坦胶囊内容物和囊壳中Mg、Al、V、Cr、Mn、Co、Ni、Cu、As、Cd、Tl和Pb元素含量的方法,并对4种有害元素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胶囊内容物和囊壳分别采用微波消解法前处理,以Sc、Ge、In、Bi为内标,ICP-MS标准曲线法测定12种金属杂质元素的含量,采用危害商值(HQ)和危害指数(HI)对Cr、Ni、Cu、Pb元素进行风险评估。结果:12种金属杂质元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内容物的加标回收率在81。2%~113。4%之间,囊壳的加标回收率在83。2%~117。4%之间,RSD<15%。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内容物和囊壳中Cr、Ni、Cu、Pb元素的HI均小于1。结论:所建立的ICP-MS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缬沙坦胶囊内容物及囊壳中12种金属杂质元素的含量测定,16批次缬沙坦胶囊中Cr、Ni、Cu、Pb元素的暴露值均无明显健康危害风险。

    缬沙坦胶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金属杂质元素健康风险评估

    葱白提取物调控HIF-1α/VEGF通路抑制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和凋亡

    吴勇宏贺立群潘婉田立群...
    2725-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葱白提取物(fistular onion bulb,FOB)通过调控HIF-1α/VEGF通路对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基于H9c2大鼠心肌细胞构建H/R细胞模型,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和CCK-8法检测确定细胞复氧时间为24 h。将细胞分为 Control 组、H/R组、H/R+FOB 组、H/R+YC-1(HIF-1α抑制剂)组、H/R+YC-1+FOB 组。CCK-8 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生化试剂盒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 Bax、Bcl-2、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H/R组细胞增殖活力下降(P<0。05),凋亡率上升(P<0。05),ROS、MDA和LDH含量上升(P<0。05),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上升(P<0。05)、Bcl-2表达下降(P<0。05),HIF-1α/VEGF通路蛋白表达均上升(P<0。05)。与H/R组比较,H/R+FOB组和H/R+YC-1组细胞增殖活力增加(P<0。05),凋亡率下降(P<0。05),ROS、MDA和LDH含量下降(P<0。05),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5),Bax、HIF-1α、VEGF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与H/R+YC-1组比较,H/R+YC-1+FOB组变化趋势更显著。结论:FOB通过抑制HIF-1α/VEGF通路,从而抑制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和凋亡,减轻细胞损伤。

    心肌梗死葱白提取物缺氧/复氧氧化应激细胞凋亡HIF-1α/VEGF通路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首乌藤的潜在肝毒性机制

    谈泽烨周桂丰依明项楠...
    2731-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首乌藤的潜在肝毒性机制。方法:根据文献数据,利用TCMSP、TCMID、HIT等数据库检索首乌藤主要活性成分以及相关靶点、药物性肝损的疾病靶点。对首乌藤靶点及疾病靶点进行交集分析,得核心交集靶点。利用核心交集靶点信息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KEGG及GO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1。5。7版进行分子对接,并应用PyMOL软件对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示例;最后利用体外试验、毒理数据库以及体内试验对筛选出的结果进行初步验证。结果:网络药理学确定首乌藤可以结合BCL2和EGFR等靶点通过癌症信号通路、PI3K-AKT等信号通路导致药物性肝损,大黄酚、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苷为重要活性成分。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的结合力较稳定。体外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大黄素与大黄素甲醚苷具有细胞毒性,体内验证试验表明大黄素存在一定的潜在肝毒性,与网药筛选结果一致。结论:应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对首乌藤致肝毒成分、机制、靶点、通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为进一步对首乌藤的临床应用研究和效应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首乌藤药物性肝损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