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马劲

月刊

1672-2124

pharmacy_bj@163.com

010-64813551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C座511室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Journal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Drug-Use in Hospitals of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卫生部新闻处批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医药类学术刊物。本刊刊号为CN 11-4975/R,ISSN 1672-2124,双月刊,大16开,64页,每期拟发行1.5万册。本刊以提高医院合理、科学用药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资源浪费为办刊方针,重在指导;以报道临床用药现状和用药趋势预测为已任,重在实用;以从事医院临床、药剂科(药房)工作的工程师、药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兼顾药研制、生产、经营及医药、卫生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静脉用药自动调配药学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

    静脉用药自动调配药学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制定工作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药学分会王家伟...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静脉用药自动调配装置是一种智能化设备,旨在模仿人工配药过程,通过相应程序及机械结构实现静脉输液药品的配置。该装置的应用加速了智慧化医院建设,提高了静脉用药配置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减少了医务人员的职业伤害风险。然而,与此装置的广泛应用趋势相比,相关的管理共识更新滞后,缺乏统一标准,且其操作的正确性和配置药物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可能存在潜在的临床风险。为规范静脉用药自动调配装置的管理和使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药学分会在国家癌症中心的指导下联合全国多学科专家,基于现有药品临床使用领域的循证证据、药事管理相关法规和药学服务实践,采用德尔菲法和专家会议法制定了《静脉用药自动调配药学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该共识拓展并延伸了静脉用药自动调配药学管理的内涵,构建了全方位的药学管理体系,为药师进行静脉用药自动调配药学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静脉用药自动调配药学管理专家共识

    医疗机构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模式探讨

    李莹刘敏乐凯迪闫加庆...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医疗机构对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模式。方法:依据国家药事法律法规和《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要求,结合医疗机构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实际需求,论述医疗机构对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模式。结果:医疗机构可围绕药品遴选、药品供应、处方审核和点评、静脉用药配置、临床使用、监测评价等核心内容,结合本院实际工作,对抗肿瘤药物进行全程化用药管理。结论:新型抗肿瘤药物上市时间短,其有效性、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临床应用管理十分重要,应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对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进行全程化管理及监测,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宜。

    新型抗肿瘤药物药事管理处方审核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芪术肺纤汤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张雯静王秋铭李萌刘世刚...
    14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芪术肺纤汤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和本草组鉴数据库等检索芪术肺纤汤各个药物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在GeneCards、Drugbank、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中检索IPF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1。0 在线软件获取交集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和 Cytoscape 软件绘制芪术肺纤汤治疗 IPF 的核心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图;运用DAVID数据库和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图和中药-成分-靶点-疾病-通路图;最后将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获取芪术肺纤汤活性成分 445 个,靶点 4 705 个,IPF疾病靶点 4 509 个,两者交集靶点 456 个。利用PPI网络筛选到 101 个核心靶点;GO、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 1 148、196 个富集结果;熊果酸、芹菜素、木犀草素和槲皮素等成分与核心靶点肿瘤蛋白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激酶B(Akt)1、白细胞介素(1L)1β、IL-6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等结合能力较强。结论:芪术肺纤汤可能通过熊果酸、芹菜素、木犀草素和槲皮素等成分与TP53、TNF、Akt1、1L-1β、IL-6和VEGFA等靶点结合,调控磷脂酰肌醇 3 激酶-Akt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IPF的作用,为中医药治疗IPF提供了支持和参考。

    李国勤芪术肺纤汤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整合药理学和转录组学的肝细胞癌和胆管癌共同差异miRNA调控网络构建及相关中药预测分析

    施金虎吴波蓝晓红王玥坤...
    147-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整合药理学和转录组学方法,构建肝细胞癌与胆管癌共同差异微RNA(miRNA)调控网络,并对关键靶点进行中药预测分析。方法:从 GEO数据库获取肝细胞癌、胆管癌芯片数据集,借助在线分析工具 GEO2R分析出差异表达 miRNA(DEMs)并对其取交集,得到共同DEMs,分别运用FunRich和miRNet软件预测上游转录因子及下游靶基因,并利用DAVID数据库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 软件筛选关键基因(hubGenes)并构建 miRNA-hubGenes 网络。运用 UALCAN、Kaplan Meier-plotter 和 Coremin Medical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差异表达、总体生存率及相关中药预测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筛选出 14 个DEMs,胆管癌筛选出104 个DEMs,miR-199a-5p为两者共同DEMs,涉及28 个上调转录因子,166 个下游靶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靶基因参与肿瘤细胞凋亡、增殖、间质转变和迁移等生物过程,主要通过癌症通路、FoxO信号通路、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以及磷脂酰肌醇 3 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核心靶点关联中药性味偏微寒,主归肝经,关联最为密切的中药为丹参。结论:miR-199a-5p是肝细胞癌与胆管癌之间重要调控miRNA,丹参干预关键基因出现频次较多,与研究报道基本相符,可为后续肝胆癌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与参考。

    肝细胞癌胆管癌miRNA中药预测转录组学

    老年危重症患者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发生肾功能亢进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友芳李兴超朱晓松刘清敏...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发生肾功能亢进(AR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2 年该院收治的 286 例老年患者的住院信息,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RC将其分为ARC组 97 例、对照组 189 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ARC发生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ARC的预测作用。结果:(1)研究对象的ARC发生率为 33。92%,ARC组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尿素氮水平、肌酐水平和SOF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嗜酸性细胞数、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颅脑外伤史病例数、并发症数量、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RC组患者中位稳态谷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5。36 μmol/mL vs。14。12 μ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182,P<0。05);ARC 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8。14%(37/97)vs。56。08%(106/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662,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颅脑外伤史、并发症数量、SOFA评分、SIRS占比与ARC发生呈正相关,年龄与ARC发生呈负相关。(4)ROC曲线结果显示,使用年龄、颅脑外伤史和SOFA评分的预测效果较好。结论:低龄、有颅脑外伤史和SOFA评分较低的老年危重症患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更容易发生ARC,该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综合评估ARC发生风险,对治疗方案及时调整。

    老年重症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肾功能亢进

    基于古代文献计量分析的经典名方苏葶丸关键信息考证

    王薇王岚柯苹叶玉雯...
    157-160,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性梳理经典名方苏葶丸的相关古籍以及现代研究文献,进行关键信息的考证,并总结古今应用情况,为后续复方制剂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苏葶丸"为关键词检索相关古籍文献及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选取苏葶丸的处方来源、功能主治、组成、药物炮制、用法与用量和临床研究等信息,以考证苏葶丸的古代文献及现代临床应用。结果:经古籍文献检索,苏葶丸首载于清代吴谦所著的《医宗金鉴》,由紫苏子和葶苈子组成,功效为泻肺平喘,随着后世流传,组成及功效主治基本延续至今,其服用剂量及服用方法略有变化。检索其现代应用发现,苏葶丸常与其他方剂合用来治疗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结论:通过对苏葶丸古今文献进行分析考证,明确了苏葶丸的处方来源、药物基原、炮制规格、功效和用法与用量等关键问题,也对其现代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为苏葶丸的制剂开发及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经典名方苏葶丸历史沿革文献分析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小剂量异维A酸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李丽华陈赵慧杨敏韩静...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 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PDT)联合小剂量异维A酸治疗玫瑰痤疮(A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AR患者 86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 43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剂量异维A酸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ALA-PDT联合小剂量异维A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皮肤红斑指数(EI)、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Acne-QOL)评分、皮肤生理功能[经皮水分流失量(TEWL)、角质层含水量和pH]、角质层完整性指标(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粘脱蛋白质含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5。35%(41/43),较对照组的79。07%(34/4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EI低于对照组,Acne-QOL评分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的TEWL、pH低于对照组,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粘脱蛋白质含量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9。30%(4/43)、11。63%(5/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A-PDT联合小剂量异维A酸治疗AR,可修复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改善EI,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小剂量异维A酸玫瑰痤疮

    百合利咽胶囊对肺胃实热证急性咽喉炎患者吞咽功能、免疫和镇痛效应的研究

    盖忆青黄立惠焦立红祁爱风...
    165-168,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百合利咽胶囊对肺胃实热证急性咽喉炎患者吞咽功能、免疫和镇痛效应的研究。方法:选择 2021-2022 年该院治疗的急性咽喉炎患者 26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130 例患者(脱落 7 例,实际纳入 123 例)给予常规治疗,百合利咽胶囊组130 例患者(脱落5 例,实际纳入125 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百合利咽胶囊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V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白细胞介素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4+和CD8+水平,记录两组患者咽喉疼痛消失时间、咳嗽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声音嘶哑消失时间、咽部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咽喉异物感消失时间、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消失时间,评价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功能性吞咽障碍筛查量表(EAT10)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百合利咽胶囊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5。20%(119/125),较对照组的 82。93%(102/12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合利咽胶囊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喉异物感、咽喉疼痛、咳嗽、声音嘶哑、咽部黏膜充血和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合利咽胶囊组患者咽痛剧烈或痛连耳部、吞咽困难、咽部干燥、口渴多饮、大便干、痰黏稠、咳嗽、发热、头痛和小便黄赤评分较对照组更低,EAT10 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百合利咽胶囊组患者的CD4+、SIgA水平较对照组更高,CD8+水平较对照组更低,VCAM-1、hs-CRP、IL-1β和TNF-α含量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产生。结论:百合利咽胶囊治疗肺胃实热证急性咽喉炎患者,可改善机体免疫,减少炎症反应,提高咽喉镇痛效应,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吞咽功能及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百合利咽胶囊急性咽喉炎免疫炎症反应镇痛效应吞咽功能

    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治疗老年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及短期预后观察

    王科苏梅芳王萌黄知平...
    169-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治疗老年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及短期预后。方法:选取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82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41 例(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和对照组 41 例(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骨髓抑制程度、周围神经病变分级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短期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严格完全缓解率为 21。95%(9/41),高于对照组的 4。88%(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骨髓抑制程度Ⅱ度患者占比为 7。32%(3/41),低于对照组的 26。83%(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周围神经病变Ⅱ级患者占比、Ⅰ—Ⅳ级患者占比分别为 4。87%(2/41)、24。39%(10/4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26。83%(11/41)、48。78%(2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蛋白含量、异常浆细胞、β2 微球蛋白和血钙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治疗老年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骨髓抑制程度,改善周围神经病变情况以及改善短期预后。

    达雷妥尤单抗来那度胺地塞米松多发性骨髓瘤

    咪达唑仑、地佐辛复合瑞芬太尼在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略伟程建军洪伟王文耀...
    173-175,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咪达唑仑、地佐辛复合瑞芬太尼在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12 月至 2022 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射频消融术的肝癌患者 97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咪达唑仑组[咪达唑仑负荷量 0。05 mg/kg+瑞芬太尼0。05 μg/(kg·min)]48例和地佐辛组[地佐辛负荷量0。8 mg/kg+瑞芬太尼0。05 μg/(kg·min)]49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入室时(T0)、消融开始时(T1)、消融开始后10 min(T2)和术毕时(T3)时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等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T1、T2 和T3 时的Ramsay镇静评分,术毕、术后 2 h和术后 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1、T2 和T3 时的HR、MAP和SpO2 水平,Ramsay镇静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4。08%(2/49),低于咪达唑仑组的16。6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患者术后2、4 h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咪达唑仑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12%(3/49)、10。42%(5/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射频消融术中咪达唑仑、地佐辛联合瑞芬太尼均可实现良好的清醒镇痛;地佐辛可以进一步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减轻触发痛觉过敏。

    地佐辛咪达唑仑瑞芬太尼肝癌射频消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