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效果观察

    潘洁
    276-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效果。方法 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6例: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当天、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谵妄筛查量表(Nu-DESC)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当天、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数字疼痛NRS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早,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护理干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干预效果

    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崔丹
    278-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阑尾炎手术患者,例数为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原则,各组40例,其中40例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将各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阑尾炎手术患者肛门排气时间(3。21±1。02)d、患者的住院时间(4。22±1。04)d、下床活动时间(3。25±1。04)d、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阑尾炎手术患者躯体领域(96。35±1。11)分、心理领域(97。58±1。55)分、社会领域(95。28±1。08)分、物质生活(96。52±1。22)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 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研究和推广。

    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阑尾炎手术术后恢复效果影响

    食管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亚清
    280-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将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应用至食管癌患者护理中的价值及效果。方法 于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期限择取102例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为分析对象,以自主抽签的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前者实施传统护理,后者应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测评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分别为(13。4±1。1)d、(31244。0±249。1)元,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 对食管癌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围术期综合护理,全方面关注患者的身体与疾病情况,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加快疾病治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食管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应用

    优化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蓝三露官美慧
    282-283,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优化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门诊接收的1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患沟通模式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患沟通,观察组给予优化护患沟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服务态度、日常管理、咨询服务、护患沟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59%,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投诉发生率为1。23%,护患纠纷发生率为3。7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门诊护理管理中,通过优化护患沟通,可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了护患纠纷发生率,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护患沟通门诊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应用精益管理降低产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间的实践与效果

    徐玉卿莫曼莉梁洁贞黄丽华...
    284-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精益管理在降低产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精益小组,并到现场实地观察统计,通过产科患者就诊价值流程图、鱼骨图找出关键问题,消除就诊延误时间,提升门诊预约率,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产科门诊预约率从原来的23。79%提升到53。18%;产科患者预约就诊时间:非节假日降45%,节假日降25%;非预约就诊时间:非节假日降71%,节假日降56%;患者满意度从86。23% 提高到93%。结论 精益管理以消除浪费的核心价值优化产科就诊流程,同时也推动医院应用精益管理的理念和工具进行其他流程的改造,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医院现代运营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精益管理产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间

    研究数据信息在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的应用

    聂歆赢
    287-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我国大数据时代正式到来,信息数据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在国家医疗卫生服务建设投入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在医院内部信息库以及国家医疗保险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确保医院信息安全管理的高质量发展,更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和人性化的业务。本文就数据信息在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医疗保险业务的建设情况,并提出需要注意的事项,随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措施以及建议,以期能够为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参考建议。

    数据信息医院医疗保险医护患者信息技术问题与措施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存在现状及检测方法研究

    逯岩祝琳
    289-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人民广泛关注的话题,社会上食物中毒的例子屡见不鲜,中毒来源包括食物本身成分的毒性与食物中携带的某些病菌,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是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该菌很早就引起了国家卫生安全部门的重视,但是由于该菌可广泛存在于多种食物当中,尤其是冷冻食品,俗称"冰箱菌",想要实现病菌的完全控制难度很大,为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需要对食物中的污染情况与检测方法 进行有效的探讨和研究。

    食物中毒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存在现状检测方法研究

    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研究

    于思楠
    291-292,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固定资产是医疗实力的体现,也是保障医院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与管理上都要有严格的工作方针。针对现在医院中普遍存在的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我们要予以重视,并借助信息化管理的手段进行解决。那么在工作中如何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工作的实效性,避免资源浪费就成为当今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进行论述。

    固定资产医院信息化管理

    医院文化建设对于绩效管理的影响

    杜策
    293-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医院文化建设对于绩效管理的影响有利于使医院文化与医院绩效相互融合,对发现医院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实现医院自身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医院文化建设的含义以及贡献,医院文化建设既包含医院基础设施文化和制度文化又包含职工的行为举止文化和精神层面文化,医院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医院凝聚力和规范医院职工的行为而且有利于打造医院品牌。其次阐述医院绩效管理的现状,并从中发现问题。最后分析医院文化建设对于绩效管理的影响,并从医院文化培训工作、绩效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等多个方面阐述医院文化建设基础上的绩效管理措施。

    医院文化建设绩效管理现状与问题实际影响管理措施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的误差问题分析

    燕丽萍
    296-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的误差问题进行分析,将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思考,同时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最大程度将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提高,最大程度减少血常规检验结果 误差时间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20例血常规标本作为本次研究资料,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对末梢采血、静脉采血、放置的温度环境及存放时间进行对比,其中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来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60例)采用了常规血常规检验方式(采血4 h后进行检测,室温保存,指尖采血),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来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60例)在采用常规血常规检验方式的基础上,对导致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处理(采血后2 h进行检测,冰箱保存,静脉抽血)。结果 在临床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血液放置时间过长、温度保存不当、抽血部位不同,均会对血常规检验结果 造成误差,通过对血液放置时间、放置温度和采血方式进行改善,可明显提升血常规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常规标本检验过程中,温度环境、存放时间、检验方法 、采血部位都会造成血常规检验结果 准确性出现误差,一旦出现误差,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因此,在临床检验的过程中,应加强整个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且静脉采血方式相对来说准确性更高,且与患者的实际指标情况更为符合,因此,静脉采血可作为临床中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的首选采血方式。

    临床血常规检验误差问题分析